02.26 啥事讓你對中國電影感到失望?

影視范特西


其實對國產電影也談不上失望。主要是對於大部分電影的劇情不是很滿意。我感覺就是劇情方面有些不足,偶很多電影取材很不錯,但是劇情就是讓觀眾感覺沒有到位,還差點意思的感覺。比如《西遊記之女兒國》,這部電影取材我感覺很有看點,而且前期發佈了主題曲,我聽著主題曲熱血沸騰,感覺這絕對是一個戲劇性極強的電影。情人節點映那天我自己一個人就去看了,然而看完之後感覺劇情的矛盾衝突差點意思,沒有達到我想看到的那種感覺,我感覺應該強化那種愛而不能的感覺。

所以我感覺主要問題在於劇情,包括動畫電影。近幾年國產動畫電影也是有很多了,基本上每一部我都看了。感覺其中劇情比較好的就是《白蛇:緣起》,這個劇情感覺很完美,沒有什麼大問題。感覺不好的一個就是第一部青春題材動畫《昨日青空》,《昨日青空》的畫面、音樂我感覺很完美了,非常不錯,但是劇情有些不盡如人意,女主莫名其妙的就喜歡上了男二,一絲的鋪墊都沒有。感覺這部電影的劇情差很多。

(均為個人觀點,望大家批評指正)


巷絮電影評論


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去年李易峰力壓段奕宏得到百花獎最佳男配角了吧

(哦不,是前年了吧)

如果說是張譯或者夏雨獲獎的話,我可能會失落,為特別喜歡的老段罵罵咧咧過過嘴癮打抱不平一下。

但得獎的是李易峰……還是老炮兒裡面的李易峰,

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憋屈,就是特別憋屈,這特麼是什麼事啊……

還失望個屁啊,簡直就是絕望嘛*

我是真真特別喜歡老段烈日灼心演的這個伊隊長,

我第一次發現配角警察角色能演得這麼具有感染力,也是我第一次發現一箇中年男人竟然有這麼……性感,就像一個永不熄滅的荷爾蒙移動反應堆(也不知道這樣形容準不準確)

但是他輸給了老炮兒的李易峰,說實話,演技碾壓這個角色都不需要貼圖證明的,可就是輸了。

老炮兒我看過後,李易峰演的角色叫啥名我都不知道。

如果我在熒屏裡看到認識的明星,有一種我會嚷嚷出來“欸,這不是xxx嗎”,然後這個角色的名字在我心裡就叫xxx,比如古劍奇譚裡面的李易峰,盜墓筆記裡面的李易峰,老炮兒裡面的李易峰。

還有一種,我不會說出他的名字,嘴角上揚,不動聲色的竊喜。好像一下子忘記了他真名叫什麼,然後記住了這個角色的名字。比如《士兵突擊》裡面的袁朗,《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的龍文章,《烈日灼心》裡面的伊谷春。


七炫小劇場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影視劇因為種種原因明明一部好的作品卻用了不好的演員,導致整部整部作品質量嚴重下降,或是有些影視劇為了收視率找來一些“流量演員”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保證票房,可是他們明知道自己的作品不行還強上為什麼?就是覺得自己拍的作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其實,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表現啊。

好的作品其實有很多,有很多我們老百姓茶餘飯後,膾炙人口的作品,那些作品才是我們老百姓口口相傳的經典。那為什麼這些作品能成為經典呢?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大維觀影


說實在話!我對中國電影沒有什麼太失望的地方!

我看了一些人的回答,我來解答一下為什麼不失望!

第一審核制度:以前我以為只有中國電影有審核制度。接觸了歐美電影,特別是美國電影以後才知道:美國也是有審核制度的。就是著名的美國電影分級制度。美國通過這個制度,把不符合美國主流價值觀的電影,分到三級以下。只能在部分影院小規模公映。(全美院線應該超過5000場,通常能夠播放的就只有100—200場)其次如果有沒有“黑人主義”(反種族主義氾濫),不能上映。就是包括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電影都必須有黑人,而且還是男女幾號的那種!

所以中國電影審核制度確實應該有。事實上網絡大電影,已經拉下來不少電影的下限。如太上老君和鐵扇公主的那部電影!要不是沒有電影審核機制,我猜戰狼X,戰狼外傳,戰狗……一定滿天飛。而相關的美國則通過七大院線公司,保證了電影的基本品質!

第二.演員問題。中國電影的演員其實一點問題也沒有。在經過流量明星騷操作以後。有關部門只用了兩手:嚴查票房打假和評分打假的機制。就把一部一部流量電影打殘了。如果仔細看電影票房排行榜,前面的全都是戲骨電影。到了十五億左右這個級別,才開始出現流量明星。而且在最近兩年,打擊之後,他們已經上不了十億了。如號稱重新打開流量明星大門的《誅仙1》5億都沒有。

第三.電影發展有問題。中國電影其實一直被廣電總局保護著,小心翼翼呵護著。如果有人去搜索票房歷史的話。就會發現,十大票房電影變化,就是廣電的功勞。

開始歐美佔據8部,剩下的兩部就是靠著廣電的操作,勉強殺入前十的。

然後是各佔一半。這是還有所謂的廣電保護月一說。

到如今國產已經佔了大半,徹底壓制了歐美電影。而且質量也越來越高。不管你怎麼否認:復仇者聯盟4觀影人數要少於戰狼2和流浪地球。後者都超過一億人次,前者只有8000萬人次。哪吒人次不清楚,考慮到平均票價低於流浪地球,估計也超過了1億人次。

我相信,下一步就是放開所謂的新年檔期,估計美國電影連殺入這個檔期的慾望都沒有。最後就是放開暑假檔期,全面競爭!

所以基本上我都中國電影很滿意。要是一定有什麼不滿就是:那些靠拍攝矮矬窮電影的人,也只會拍攝矮矬窮(而且是想象的矮矬窮)電影的人。早點滾蛋!

這次國慶電影,某電影某一節,被網民罵死,就是我的觀點!


鬥天鬥地鬥自己


2013年,人們文化消費的最重要選擇就是看電影。這一年,全國電影票房竟然飆升到217億。可是,如果要問起這一年有哪部電影令人怦然心動,很多人也許都會失望地搖搖頭。  正在十大主流網絡媒體火熱展開的第5屆華語電影“金掃帚”獎,是對中國電影“最失望”之處進行的一次盤點。據最新數據統計,列“最令人失望影片”前三名的影片依次為《小時代》、《富春山居圖》、《私人訂製》。這三部電影的導演郭敬明、孫健君和馮小剛也被標註為“最令人失望的導演”。  儘管說,對有些的網絡票選不應輕易盲從迷信,但是,在評選“最爛電影”這件事上,由於是評選主體的自由選擇,體現了自主精神與獨立人格,自然也就能夠被賦予某種“民主的色彩”。從某種意義講,“金掃帚”獎也可以說是網絡民意關於電影文化選擇的意見表達,是對電影這種文化產品的審美與價值的自由梳理,是一次圍繞中國電影的文化批評。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這種文化批評是具有自由、獨立、民主的特質,“金掃帚”獎給人的感覺,也比一些官方設置的“表揚獎”更符合公眾內心的價值判斷。   比如,郭敬明一人能夠有“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導演”、“最令人失望編劇”3項上榜,說到底,也就是因為更多人清晰看到,郭敬明雖然能贏得市場,但依舊無法獲得價值認同,得到文化尊重。  原因並不難理解。依然一副“青春美少年”範兒的郭敬明,從圖書到電影在市場上一路飄紅,算得上是一個成功的文化商人,但他始終未能成為一個有價值擔當的文化偶像,原因也就在於,他製造的文化產品無法助推社會的公共精神與人文情懷。這是一個消費主義的時代,這是一個年輕人缺乏文化價值判斷的年代,郭敬明關於風花雪月的小資囈唔,以及使用投機倒把式的市場寫作,可以帶來時尚、前衛、享樂這些表層的直接觀感,但是,人們在沉靜下來之後,因為無法從中發現可以沉澱的價值,最終還是會給郭敬明一個明晃晃的“差評”。  雖然人們都不希望郭敬明永遠都是那個長不大的“郭小四”,但是,少不更事,多少也容易讓人有所諒解。然而,馮小剛一而再,再而三去摘取“最失望”的電影獎,無疑就掃了公眾關於文化的興致了。畢竟,馮小剛絕對不是因為缺少文化價值判斷,從他以前一些電影作品,包括微博言論,也都能清晰感受到他對文化價值有著較為深刻的認知。問題是,在強大的資本面前,在巨大的票房利益面前,馮小剛沒有選擇真正從人格上站起來,對作品負責,對文化負責,對藝術負責,對價值負責。特別是,在《私人訂製》被公眾普遍標註為“爛片”遭到炮轟的時候,馮小剛非但沒有表現應有的反思與認知,反而對民意進行褻瀆與侮辱。這就是最讓人失望的文化所在。  “中國的電影陽痿,現在比十幾年前更進一步,已經到了娛樂至死的地步。”日前,著名導演吳天明這樣說。文化不能娛樂至死,而需要在公共責任中醒來。然而,這些年中國電影人悶頭大發財,在文化工具性的導向下,中國電影要麼直指經濟利益,要麼謳歌權力形象,既沒有給人性留存空間,又不能提供獨立自由的價值判斷,這樣的電影自然就不可能具有讓人尊重的創新力。  郭敬明、馮小剛等有著較高文化辨識度的中國產品製造者,讓人“最失望”的,還是丟掉了文化的核,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支撐。如果電影不能傳遞符合公共訴求的價值精神,不能展現電影人獨立自由的價值判斷,那麼,就算電影年票房飆升到千億萬億,背後的電影人也沒有勇氣說,他們是站著把錢給掙了。


農村寶媽說生活


我很少進電影院看國產電影。雖然目前似乎國內電影市場非常火爆,但是對國產電影沒什麼信心。票房不等於精品。目前的國內電影製作人一直在學習歐美,沒有自己的創造力,我們是跟風者。對於國產電影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尤其是以下兩點:

1. 編劇能力

曾經中國電影也輝煌過,那是在80-90年代。出現了一系列高質量的經典電影,比如《霸王別姬》、《活著》等等。但是這些電影都是改編自小說,而且那個時代的編劇的文學功力很深,本身就是知名作家,出來的作品自然有底氣。

而目前現狀呢?內容空洞、缺乏原創力。沒有好的劇本,拍出好電影那是妄想。

2. 弄虛作假之風

似乎中國人很擅長這一套。

淘寶商家刷單,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現在這一套已經進入影視行業了。電視劇刷收視率,電影刷票房。近期影視行業出現對賭協議的風起,更加助長了弄虛作假之風。

這行為飲鴆止渴,短時間似乎有效,但是長期的傷害了中國的影迷。

國產電影和國足,這是有對比的地方。


紀錄之影


非常感謝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近幾年來,中國電影的發展可以說非常的迅猛,很多優秀的電影也是層出不窮,既有《夏洛特煩惱》,《西紅柿首富》這樣的喜劇片,也有《戰狼》,《紅海行動》等戰爭片,還有去年特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動畫電影。而且電影大環境看著一片大好,前景可觀。但是在這些繁華的背後,其實也還有很多的問題,就算是如何發展,都躲不過去的問題。

要說具體有哪些是讓我覺得中國電影還需要很長的路需要走,其實有三點。

第一件,是在看了韓國電影《流感》之後陷入的深思,不少人都知道,韓國和日本的一些電影確實很具有意義的,而且也能夠站立在事實的依據上,可以說是發人深省,但是再反觀中國,要說真正能夠有很深意義的,或者是能夠批判現實主義的,很多時候都會被光電總局那邊壓下來,該切的切,該剪的剪,或者就是不讓上映,確實也很麻煩。如果說審核個遊戲,審核電視劇電影其實也正常,畢竟不能讓所有的作品不經審核就上線,那樣就會破壞整個市場。但是也不能一刀切,很多東西其實就應該真實的反映給觀眾們,而且也能夠讓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電影得到很多的啟示,這也是一個成功電影所要做的走的路。只是到了廣電總局之後,就有可能會被攔下來。

再來說第二點,那就是隨著商業片這一類型的出現,不少人不再追求電影的質量,而是都想著賺錢,管你電影好不好看,有沒有深意,只要是賺錢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就比如之前的《小時代》,因為確實賺錢了,然後就開始各種小時代系列,但是質量卻很差,但導演們就是不在意你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只要有之前成功的IP,就會有人為此買單。而且這還不是個例,就比如之前比較火的《同桌的你》,《最好的我們》,其實電影本身沒有問題,但就是因為看到賺錢了,於是就披著同一個題材進行拍攝,至於具體有沒有意義,完全不是要考慮的問題。

第三點,那就是聽到很多演員拿著天價片酬,但是很多鏡頭不是幕布,就是替身,也會感到失望。很多人都說五毛特效,其實就是因為劇組很多的錢都給了演員,導致在後期製作的時候,電影經費緊張,質量下降。而這其實也是因為《哪吒之魔童降世》能夠大火的原因,畢竟作為動畫片,完全不用考慮演員的支出,這樣一來所有的經費都是給到了製作團隊,所以才會有這麼精良的電影。


落葉飛舞之處


我來說說吧!雖然我不是貴圈人士,但!愛電影這份情結是打小就開始的....!小時候也愛看戰爭片,什麼《紅日》《地道戰》等等,記得上世紀80年代我們還沉浸在《霍元甲》《陳真傳》時,一次偶然看了錄像《鐵血戰士》,當時感覺這一定是真事,而且是現場拍攝的,很震撼!當90年代我們還在追《封神榜》《12.1槍殺大案》時,中國引進了大片《真實的謊言》,我才知道,戰爭電影原來可以這麼拍,當我還以為印度阿三片不就是《流浪者》《大篷車》一言不合就跳舞時,一眨眼他們出了《平民窟裡的百萬富翁》《摔跤吧爸爸》,再看我們拍了些啥?說實話,這麼多年了唯一就《霸王別姬》還勉強能拿得出手,其它的片就麻繩提豆腐,有人會說我們的《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藥神》不錯啊!票房不錯不代表作品就好,《狼2》去掉愛國情結跟垃圾片沒區別,場景畫面故事還不如《紅海》,雖然《紅海》也就是換了中國演員的美國反恐片,要我說拍《紅海》還不如拍一部真正的中越戰爭片更有吸引力,畢竟那是真實發生的事,藝術來源於生活嘛,片尾曲就用《血染的風采》吧!又有人說了,我們的《臥虎藏龍》獲奧斯卡了,真心話這片真沒啥獲該獎的理由,它能獲奧獎那《霸王別姬》算啥?雖然《霸王》距離奧斯卡獎也真有點距離,什麼距離我不知道怎麼說,總感覺少了點震撼心靈的氣場,如果有機會能見到老某子、姜文大哥、陳凱歌....!我不會找他們要簽名合影,我只想問一下,中國電影為啥獲不到奧斯卡獎!也許有人會說:我們起步晚,那麼阿三起步早?說我們沒有好的題材,我笑了,直接笑尿了!中華5千年的文明居然沒有題材,說國外拍了鬼片不錯!蒲松齡棺材壓不住了,說國外神話片不錯,羅貫中、后羿、女媧....估計要詐屍了!說國外古代英雄片不錯,霍去病、項羽、冉閔....估計要跳出來殺人了!全世界都知道《四大美女》(誇張一下),結果我們拍出了馬震!說國外災難片不錯,我靠!中國災難還少嗎?說國外的科幻片不錯!難道中國人沒有科幻頭腦?劉慈欣估計要罵娘了,雖然《流浪》題材不錯,但是!如果讓卡神來拍會是啥效果?不說大家心裡清楚,《三體》拍了這麼多年了,還不知道啥情況,不是本子不行,我只是質疑導演的水平,預測70%會撲街,馮導說過:中國導演沒有大師,這句話我認可!那麼中國的大師在哪裡呢(我不是指閆芳王林啊)?有人說中國的梅西在開拖拉機,我認為中國的導演大師也在開!發哥把自己的遺產捐了,我想問發哥:你熱愛電影嗎?如果熱愛,為啥不拿一半遺產出來去發展下一代影視工作者呢?既然愛它就應該希望它輝煌!說了這些有人會說了:你行你上啊!沒那本事瞎逼逼啥....!說實話,炒雞蛋好不好吃我能嚐個一二,讓我下雞蛋真不是這塊料,但是,就算趕鴨子上架,我想我也拍不出褲襠藏雷的橋段來!


王導替身


看的國產片不多,說幾點愚見。

1、中國電影遲遲沒有分級制度。因為這個,我們在電影院看到的很多電影都是閹割版,有些鏡頭更是莫名其妙的被刪掉。在我看來,有些電影不看完整版根本就沒看的必要,存在即合理,這些鏡頭往往是有作者表達的。

2、總是感覺中國內地沒有真正的電影大師。第五代中,國師近幾年的片子就不說啥了,早期的幾部經典作品又顯得格局不夠大。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確實是部拿的出手的震撼之作,豆瓣評分也說明了這一點,但是其他作品,尤其是近幾年的作品讓人很失望。姜文感覺也是江郎才盡,或許本就如此,老是搞一些所謂的政治表達,我尊重姜導,但片子很難喜歡。至於第六代賈科長、婁燁、王小帥等這些導演,他們的這些有表達的文藝片我很喜歡,但是總感覺差點火候,並沒有什麼扛鼎之作。這些個大導演近幾年都在走下坡路啊,很失望。

3、純屬我個人感受啊,對於開心麻花每年1、2部的搞笑片總能成為票房爆款很難受,基本都是通過反轉的形式,單純為了搞笑而搞笑,從而割裂人物塑造,堆砌一些段子,缺乏某些表達和思考,看起來倒是很輕鬆,但這不是好的喜劇電影,這就是我為什麼很喜歡星爺的部分電影。


假如上帝死了


無趣酒館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最近一年或者兩年。


談不上失望,因為作為觀眾的我也沒資格對中國影視劇感到失望,但確實有些事情真的......其實這個現象許多真·影視大咖也不止一次說過了,最有名的有王勁松老師和劉德華老師,都對行業內某些現象公開的指責過。個人總結了一下,包括各大咖老師們的言論和看不慣此現象的網友們的理由大致如下:


1:流量網紅當道,先成團再單飛的不成文規定,連字都認不全的就去拍戲了(讓電影學院的學生欲哭無淚),腦殘粉們還TA有多努力,不行你上啊的花式捧(這裡不指真正有才華和演藝天賦的極少數人)


2:顏值即正義,贊助即正義,流量即正義


3:會背臺詞而感動自己,不會背就改成1234567


4:主要綜藝玩一玩,業餘時間拍拍戲


6:鐵打的劇情流水的演員(固然有優秀的作品,這裡是指某些套路式的劇,當然也不少)


7:演戲事業家族代代傳,學歷文憑無所謂


8:還有的粉絲支持抄襲的

......

的確,從某博網友們看法中凝練這麼幾條,確實也不止這幾條,這點我也承認。


我覺得過度營銷演員有什麼好呢,只有對演員們自己好,可是全國的演員行業的人畢竟佔少數。我們需要倡導付出與回報成正比,即使不可能,那也要有這種趨向,在我們的一個四線城市,家長讓那麼小的孩子們誤學業課去上各種藝考班的不佔少數,還云云出名要從娃娃抓起,功利心太強,這才是真正讓人失望的。電影學院那麼多學生,出名的只有從小出名的那麼幾個(他們我絕不批判,畢竟人家學歷文憑有了,科班出身名正言順),其他人卻連初中都沒上過的單憑不知道是不是純天然的長相的某些人都不如,作為局外人的我都為他們感到不公。


以上陳列現象不是批判影視劇行業,也不是失望,這只是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影視行業中一點點令很多人都不太滿意的不和諧的小因素,腦殘粉勿和我辯論(敵軍還有五秒到達戰場,但我不向你們出擊),鑽牛角尖者勿和我辯論,咬文嚼字者勿和我辯論。

對中國影視劇還是要有信心的,怎麼能談失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