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他曾建立中国顶级SARS病房,如今再赴战"疫"一线,创下多个国内"第一"!

非典"时期,他带领43名医务人员建立了中国"顶级SARS病房",负责诊治的100余例"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他在国内最早将ECMO技术应用于呼吸支持,并在多年来创下了多个第一:2008年发现了北京市第1例H5N1禽流感患者、2013年诊治了北京市第一例H7H9患者、2019年发现并成功救治北京市第1例H5N6禽流感患者等。他便是武汉大学第七届杰出校友童朝晖,如今他又成为了最美逆行者,奋斗在战"疫"第一线。

他曾建立中国顶级SARS病房,如今再赴战

SARS老兵再上新战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队伍中,医学专家发挥着极为关键的指导作用,童朝晖便是他们中的一位。他是全国知名的呼吸重症专家、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1月18日,童朝晖作为第一批援助专家抵达武汉,重点指导和负责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在抗疫前线奋战了整整一个月。


2003年面对"非典",童朝晖临危受命、连续三个月没回家,带领43名医务人员建立了中国"顶级SARS病房",负责诊治的100余例"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实际上,不仅仅是"非典",他在国家多个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次,童朝晖再赴疫情最前线,面对领导们、亲朋好友、同事们的关心,他在朋友圈写道,"你们的关心和爱护给了我无比的温暖,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我是一个老兵,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过去的一个月,童朝晖的工作越来越忙。他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来到武汉以后,主要负责金银潭医院、武汉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每天的工作是诊治病人,优化治疗流程和方案,同时调配危重症专业和呼吸危重症的医生和护士。


"目前各项工作运行平稳有序,危重症病死率已有下降,出院患者比例也在增加。"童朝晖介绍,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协和医院东院区等被指定为重症救治医院以后,他还需要去甄别、筛查重症患者,以便及时将重症患者转到定点医院。


童朝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培训援鄂医疗队,既有诊疗救治技术的培训,也有心理减压的疏解。他说,一些新来的队员刚开始有心理紧张的现象,但大家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都以饱满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临床抗疫工作。


临床专家更应该讲科学


作为呼吸重症专家,童朝晖思考的重点始终是如何更科学地救治患者。针对网络上各种所谓的特效治疗方案和特效药,他说,"每当灾难和疫情发生时,人们总希望能找到一种特效药物来控制相关疾病。但遗憾的是,从来不会有什么特效抗病毒药。"从2003年SARS后,人类又经历了H5N1、H1N1、H7N9、MERS等病毒的肆虐,漫长的17年,国内外都没能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药。

他曾建立中国顶级SARS病房,如今再赴战


"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不能以个体和个案的经验来证明什么,这是不严谨不科学的。"童朝晖反复强调,新冠肺炎是新发疾病,还有很多未知之处,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仍然是综合治疗、支持和保护治疗,科学、辩证思维、证据依据充分地诊疗患者。


童朝晖在每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记录下关于临床诊疗的思考,在朋友圈分享。比如:抗菌药物的作用、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恢复期血浆治疗、如何看待新冠肺炎患者的淋巴细胞减少等等。有时,他大声疾呼:重要的事情说一百遍也不知道是否有效!有时,他提醒同行:"对于在100%的给氧及较高条件下的无创通气2小时,氧合指数仍小于150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他的医生朋友要是连续两天没有看见他发的诊疗笔记,还会怀疑他是不是"中招"感染了,纷纷私信关心他。为此,他不得不发圈解释:昨天比较忙,没时间发经验分享,我身体挺好,感谢你们的关心和问候!


当囯家需要时勇敢地站出来


"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当国家需要时,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在童朝晖看来,"就像战士要到前线打仗一样,国家有危难,战士肯定会冲锋陷阵。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际上也是一场战争,是一场很大的战争,所以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站到第一线,去治病救人防控疾病!"

他曾建立中国顶级SARS病房,如今再赴战

童朝晖(左二)在协和医院指导重症患者救治


童朝晖的学生中,有8名奋斗在武汉抗疫一线。他在朋友圈给学生写下一段话——"我为你们感到骄傲!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们在家人和全社会的眼中就是这样的英雄!请你们一定注意防护,多加小心。要记住你们的至亲们在日夜记挂着你们,翘首以盼你们的归来。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家里始终有一盏灯为你们点亮!"


关注"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武汉大学官微,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