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抗过敏药那么多,感冒药里为啥非要用扑尔敏?


在品种繁多的感冒药中,只要名称里有“敏”字,那就少不了扑尔敏。

有些复方感冒药,即使名称里没有“敏”字,仔细看成分组成,同样也含扑尔敏,如使用率很高的VC银翘片、感冒灵颗粒等就属于这一类。

那么问题来了,抗过敏药那么多,感冒药里为啥非要用扑尔敏?

关于扑尔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人们习惯叫做扑尔敏,不仅名字好记,还通俗易懂的表达出药物的作用。

扑尔敏又称为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有啥作用?先了解一下组胺。

组胺是机体存在的一种自身活性物质,主要为多糖硫酸盐、肝素或软骨素硫酸盐以及酸性蛋白形成复合物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尤其是肺、皮肤黏膜、支气管粘膜、胃黏膜和胃壁细胞含量较高。

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花粉等刺激后,可引起肥大细胞脱落颗粒释放组胺,释放的组胺与组胺H1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

这些病理生理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包括:

①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

②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引起呼吸困难,哮喘患者特别敏感。

抗组胺药

用于防治这些过敏反应的药物为抗过敏药物,又称为抗组胺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药物与组胺竞争组胺H1受体,使组胺不能同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其引起的上述过敏反应。

抗组胺药的分类

抗组胺药按上市年代分为第一代抗组胺药和第二代抗组胺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包括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

第二代抗组胺药又称新型抗组胺药,包括氯雷他定、特非那定、西替利嗪等。

扑尔敏的独特药理作用

尽管抗组胺药分为两代,并且包含多种药物,但只有第一代中的扑尔敏同时具有抗组胺和抗胆碱作用。

抗组胺和抗胆碱作用就是可以缓解和改善感冒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打喷等过敏性反应症状。

特别是抗胆碱作用,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腺体分泌物的分泌,减轻咳嗽反射,具有镇咳作用。

其它抗组胺药不用于感冒药的原因

第二代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穿透性很弱,对外周H1受体亲和力更强,镇静作用较弱,也就是嗜睡的不良反应轻微。

尽管如此,但因没有抗胆碱作用,不具有镇咳作用,不能改善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因此不能用于缓解感冒的呼吸道卡他症状。

基于上述原因,作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的扑尔敏常与解热镇痛药等成分组成复方制剂,用于改善或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

这就是只要看到复方抗感冒药,成分里基本都含扑尔敏,而不是其他抗过敏药的原因

服用含扑尔敏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应注意以下不良反应

①服药后,应避免驾驶和从事机械操作。

②患闭角型青光眼、尿潴留、前列腺增生等患者慎用。

③新生儿和早产儿对本类药物抗胆碱作用的敏感性较高,不宜使用。

④避免相同成分的感冒药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