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从满族射柳活动的源头与演变,来看民俗活动能够流传后世的原因

居住在长白山与黑龙江之间的满族,是一个非常擅长骑射和以狩猎为生的民族。在他们创痛的生产生活中,箭是狩猎所用的主要工具,所以出色的猎手往往会受到人们的赞誉与尊敬。因此,围绕着射箭,人们创造了许多射术类竞赛活动,其中,射柳习俗则突出地表现出满族这个骑射民族的特殊风情。

从满族射柳活动的源头与演变,来看民俗活动能够流传后世的原因


满族射柳活动的源流

从金代开始,满族先民女真人就已经有了“射柳”这一习俗。而《金史》中说,女真人的射柳活动是“因辽旧俗”,来源于辽代旧俗“瑟瑟仪”。

瑟瑟仪是人们为了祈雨而举行的仪式,如果单从柳的生长习性来考虑,柳作为“瑟瑟仪”中的主要对象,似乎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柳属于落叶乔木,大多生长于潮湿水塘附近,在沿河低地地带都会有柳树林。所以只要有柳的地方,就意味着有丰富的水源,因此柳成了水的标记。但既然要祈雨,水肯定这个仪式中最重要、最为人们祈求的因素,而作为水的标志——柳,应该在仪式中处于较为神圣的地位,甚至应该被人们奉为圣物,顶礼膜拜才对。


从满族射柳活动的源头与演变,来看民俗活动能够流传后世的原因


可恰恰相反,在整个瑟瑟仪中,射柳的活动只出现了两次,并且在吉日第二天,巫师用供奉之物进献给新种的柳树之后,就会将这棵本应是供奉对象的柳树作为射箭的目标。而“射”这个动作本就有着征服、捕获、断绝等意味,丝毫没有崇敬、供奉的内涵。这样一来,为何女真族用于崇奉柳树的“射柳”活动会出现在辽代契丹人的瑟瑟仪中呢,并且柳总是以一种被奴役的姿态出现,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就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虽然契丹与女真两个民族紧相毗邻,但是因为历史和文化不同,他们在风俗习惯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比如女真人崇柳敬柳,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把柳作为图腾,把柳当作自己民族的始母神。可契丹人并没有把柳放在一个特殊的神圣位置上。但契丹与女真都是信仰萨满教的骑射民族,他们相信一个部族的图腾是与该部族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对这个部族的成员具有保护作用,而图腾物的生死荣衰,都会在这个部族中产生相应的影响。


从满族射柳活动的源头与演变,来看民俗活动能够流传后世的原因


(满族“始母神”剪纸)

我们发现,在契丹人祈雨的瑟瑟仪中,都会把射柳这一活动放在祭神祭祖仪式当中,在仪式中,柳总是被射死,要不就直接当做祭品。这实质上是将柳作为女真族始母神的象征而供奉给天神和祖先。契丹族希望通过射柳这种方式制服并射死女真的始母神,使女真失去神的佑护,也就失去了支持女真强大兴盛的力量,从而一蹶不振。

这是一种由“同类相生”思想而衍生出的行为,用象征的方法把柳同化于女真族的保护神,把“射柳”这一行为同化成对女真保护神的征服和毁灭,以此确立和巩固契丹对女真的统治的一种巫术活动。


射柳习俗被女真吸收并传而广之的原因

我们上面对契丹射柳习俗进行了一番追溯和分析,可以看出契丹人的射柳习俗并不是一种娱乐活动,而是一种制敌祭祖的萨满黑巫术。但为何以柳为图腾的女真人能够接受这种习俗,并传而广之呢?我们要探讨这个问题,得从功能主义这一方面,来看射柳活动对女真文化发展有何优势之处。


从满族射柳活动的源头与演变,来看民俗活动能够流传后世的原因


一、 由于射柳能够锻炼骑射技艺,适应了战争的需要,符合骑射民族的心理


作为骑射民族的女真人,骑射是女真人获取猎物、自我防卫和进攻其它部落的重要手段,这直接关系到民族的衰亡兴盛,所以他们极为重视骑射,女真人喜欢以竞技的方式切磋骑射水平,并对出色的猎手表示尊敬。

当时,女真在契丹贵族的统治之下,受到残酷的掠夺和压迫,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后来,女真族杰出的民族英雄完颜阿骨打以向辽朝索要叛逃者遭拒绝为导火线,揭开了反辽斗争的序幕。在这种严峻的社会形势下,女真族需要依靠骑术精湛、箭法准确的勇士们去进行战斗,于是迫切需要提高女真人的整体骑射水平,而当金朝统治者发现契丹人有“射柳”这样一种练习骑射的习俗后,立刻敏感地意识到,这对提高本民族的骑射技能很有益处。所以,金朝统治者利用女真人对完颜阿骨打勇士的尊敬,创作出阿骨打教女真人射柳擒虎、练本领、反辽兵的传奇故事。

而在这个时期,“柳”对于女真人来说并不只是始母图腾,开始多元化发展。在祭祀祖先和天神时,柳是始母图腾;而在射柳时,柳只是一个射箭的靶子而已。再加上英雄完颜阿骨打的传奇故事的推动,“射柳”中所寄托的练习骑术、保家卫国的强烈民族精神的影响,射柳习俗就被女真人巧妙地加以改造,既不会失去对柳的崇敬,又能够提高民族的骑射水平,从此射柳逐渐演绎成女真族的风俗习惯。


从满族射柳活动的源头与演变,来看民俗活动能够流传后世的原因


二、 射柳活动在女真族中稳定之后,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更加巩固了射柳习俗在女真文化中的地位。


1、柳是近水而居,射柳体现了渔猎民族的水崇拜。

东北地区虽不乏有江河湖流,但有着漫长而寒冷的冰季,打井取水非常困难,可水又是人类生存之必需品。上面所提到了柳的生活习性,它喜欢生长在潮湿地带,而满族先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渔猎生涯,所以找到柳就意味着找到了水,而找到了水也就意味着找到了生命的源泉,找到了部落生存和发展的根源。因此,对于满族先民也就是女真人来说,柳是水的标记,而射柳体现了女真人对水的崇拜,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祝愿,赋予了射柳习俗新的意义。


2、拥有极强生命力的柳,象征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

柳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根柳枝折断之后,埋起来,还能够继续生长,同样是枝叶繁茂。将射柳习俗与满族家祭的换索仪式相联系,就可以看出,人们在其中寄托了美好的祝愿。在射柳活动中,柳枝被射成两段,象征了人生中不测和灾难,但如果能像柳枝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志,便能从逆境中抬起头来。所以,人们在射柳中,不仅仅把目光集中于谁胜谁负,也同样关注于柳的生命力,在进行射柳活动的同时,不断以柳的精神激励自己,以柳的意志鼓励他人,并且以柳的顽强繁茂来祝愿家族人丁兴旺,平安吉祥。


从满族射柳活动的源头与演变,来看民俗活动能够流传后世的原因


3、在原始图腾崇拜时期,柳是女真的始母神,而到了后世,神这一概念慢慢淡化,但柳作为女性的象征,在射柳活动中却衍生出另外一种含义,就是将射柳看作是对成功的追求。


在母系氏族时期中,柳是女性的象征,柳崇拜通常是和女性崇拜观念紧密相连的。虽然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满族先民崇拜男性大神阿不卡恩都里,但在关于他的神话里,仍然杂糅了很多母系氏族社会所产生的柳崇拜的思想意识,而女真族经久不衰的崇柳祭祀把先人对女性始祖的崇拜观念一直传承到近世。

可以看到,女性崇拜在传承过程中会对射柳习俗的衍生意义产生影响。既然柳代表了女性,那如果能够用箭准确地射中柳枝,不就预示着能够成功地追逐到自己喜欢的女性,就可以顺利的成家、生子,从而子孙众多,人丁兴旺。而将这个意义进一步引申的话,甚至还可以说,射柳代表了人们对成功的追求,能够准确地射中柳枝就预示着成功、顺利、美满、幸福的降临。


从满族射柳活动的源头与演变,来看民俗活动能够流传后世的原因


笔者结语

虽然,射柳活动最初在契丹是作为一种萨满黑巫术而出现,但由于女真人的巧妙改造,在女真人的思想中,柳已经成为一个多元的物体了,既是始母神的象征,又是锻炼技艺以进行保家卫国、争夺天下的战争工具,而这两种行为在民俗思想中并不矛盾。

射柳风俗在不同时期适应了满族先民不同的需要,产生了不同的功能,并相应具有了不同的意义,使其能够在看似相悖而不可能流传于其中的文化环境中存在并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一种民俗活动在传播过程中,或许会背离最初产生的原因和意义,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适应新的需要,产生新的功能和意义,而新的社会功能就是让其能够一直流传下去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