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從滿族射柳活動的源頭與演變,來看民俗活動能夠流傳後世的原因

居住在長白山與黑龍江之間的滿族,是一個非常擅長騎射和以狩獵為生的民族。在他們創痛的生產生活中,箭是狩獵所用的主要工具,所以出色的獵手往往會受到人們的讚譽與尊敬。因此,圍繞著射箭,人們創造了許多射術類競賽活動,其中,射柳習俗則突出地表現出滿族這個騎射民族的特殊風情。

從滿族射柳活動的源頭與演變,來看民俗活動能夠流傳後世的原因


滿族射柳活動的源流

從金代開始,滿族先民女真人就已經有了“射柳”這一習俗。而《金史》中說,女真人的射柳活動是“因遼舊俗”,來源於遼代舊俗“瑟瑟儀”。

瑟瑟儀是人們為了祈雨而舉行的儀式,如果單從柳的生長習性來考慮,柳作為“瑟瑟儀”中的主要對象,似乎也是有道理的。因為柳屬於落葉喬木,大多生長於潮溼水塘附近,在沿河低地地帶都會有柳樹林。所以只要有柳的地方,就意味著有豐富的水源,因此柳成了水的標記。但既然要祈雨,水肯定這個儀式中最重要、最為人們祈求的因素,而作為水的標誌——柳,應該在儀式中處於較為神聖的地位,甚至應該被人們奉為聖物,頂禮膜拜才對。


從滿族射柳活動的源頭與演變,來看民俗活動能夠流傳後世的原因


可恰恰相反,在整個瑟瑟儀中,射柳的活動只出現了兩次,並且在吉日第二天,巫師用供奉之物進獻給新種的柳樹之後,就會將這棵本應是供奉對象的柳樹作為射箭的目標。而“射”這個動作本就有著征服、捕獲、斷絕等意味,絲毫沒有崇敬、供奉的內涵。這樣一來,為何女真族用於崇奉柳樹的“射柳”活動會出現在遼代契丹人的瑟瑟儀中呢,並且柳總是以一種被奴役的姿態出現,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雖然契丹與女真兩個民族緊相毗鄰,但是因為歷史和文化不同,他們在風俗習慣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比如女真人崇柳敬柳,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把柳作為圖騰,把柳當作自己民族的始母神。可契丹人並沒有把柳放在一個特殊的神聖位置上。但契丹與女真都是信仰薩滿教的騎射民族,他們相信一個部族的圖騰是與該部族有親密的血緣關係,對這個部族的成員具有保護作用,而圖騰物的生死榮衰,都會在這個部族中產生相應的影響。


從滿族射柳活動的源頭與演變,來看民俗活動能夠流傳後世的原因


(滿族“始母神”剪紙)

我們發現,在契丹人祈雨的瑟瑟儀中,都會把射柳這一活動放在祭神祭祖儀式當中,在儀式中,柳總是被射死,要不就直接當做祭品。這實質上是將柳作為女真族始母神的象徵而供奉給天神和祖先。契丹族希望通過射柳這種方式制服並射死女真的始母神,使女真失去神的佑護,也就失去了支持女真強大興盛的力量,從而一蹶不振。

這是一種由“同類相生”思想而衍生出的行為,用象徵的方法把柳同化於女真族的保護神,把“射柳”這一行為同化成對女真保護神的征服和毀滅,以此確立和鞏固契丹對女真的統治的一種巫術活動。


射柳習俗被女真吸收並傳而廣之的原因

我們上面對契丹射柳習俗進行了一番追溯和分析,可以看出契丹人的射柳習俗並不是一種娛樂活動,而是一種制敵祭祖的薩滿黑巫術。但為何以柳為圖騰的女真人能夠接受這種習俗,並傳而廣之呢?我們要探討這個問題,得從功能主義這一方面,來看射柳活動對女真文化發展有何優勢之處。


從滿族射柳活動的源頭與演變,來看民俗活動能夠流傳後世的原因


一、 由於射柳能夠鍛鍊騎射技藝,適應了戰爭的需要,符合騎射民族的心理


作為騎射民族的女真人,騎射是女真人獲取獵物、自我防衛和進攻其它部落的重要手段,這直接關係到民族的衰亡興盛,所以他們極為重視騎射,女真人喜歡以競技的方式切磋騎射水平,並對出色的獵手錶示尊敬。

當時,女真在契丹貴族的統治之下,受到殘酷的掠奪和壓迫,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後來,女真族傑出的民族英雄完顏阿骨打以向遼朝索要叛逃者遭拒絕為導火線,揭開了反遼鬥爭的序幕。在這種嚴峻的社會形勢下,女真族需要依靠騎術精湛、箭法準確的勇士們去進行戰鬥,於是迫切需要提高女真人的整體騎射水平,而當金朝統治者發現契丹人有“射柳”這樣一種練習騎射的習俗後,立刻敏感地意識到,這對提高本民族的騎射技能很有益處。所以,金朝統治者利用女真人對完顏阿骨打勇士的尊敬,創作出阿骨打教女真人射柳擒虎、練本領、反遼兵的傳奇故事。

而在這個時期,“柳”對於女真人來說並不只是始母圖騰,開始多元化發展。在祭祀祖先和天神時,柳是始母圖騰;而在射柳時,柳只是一個射箭的靶子而已。再加上英雄完顏阿骨打的傳奇故事的推動,“射柳”中所寄託的練習騎術、保家衛國的強烈民族精神的影響,射柳習俗就被女真人巧妙地加以改造,既不會失去對柳的崇敬,又能夠提高民族的騎射水平,從此射柳逐漸演繹成女真族的風俗習慣。


從滿族射柳活動的源頭與演變,來看民俗活動能夠流傳後世的原因


二、 射柳活動在女真族中穩定之後,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更加鞏固了射柳習俗在女真文化中的地位。


1、柳是近水而居,射柳體現了漁獵民族的水崇拜。

東北地區雖不乏有江河湖流,但有著漫長而寒冷的冰季,打井取水非常困難,可水又是人類生存之必需品。上面所提到了柳的生活習性,它喜歡生長在潮溼地帶,而滿族先民長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漁獵生涯,所以找到柳就意味著找到了水,而找到了水也就意味著找到了生命的源泉,找到了部落生存和發展的根源。因此,對於滿族先民也就是女真人來說,柳是水的標記,而射柳體現了女真人對水的崇拜,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祝願,賦予了射柳習俗新的意義。


2、擁有極強生命力的柳,象徵著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

柳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一根柳枝折斷之後,埋起來,還能夠繼續生長,同樣是枝葉繁茂。將射柳習俗與滿族家祭的換索儀式相聯繫,就可以看出,人們在其中寄託了美好的祝願。在射柳活動中,柳枝被射成兩段,象徵了人生中不測和災難,但如果能像柳枝一樣,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志,便能從逆境中抬起頭來。所以,人們在射柳中,不僅僅把目光集中於誰勝誰負,也同樣關注於柳的生命力,在進行射柳活動的同時,不斷以柳的精神激勵自己,以柳的意志鼓勵他人,並且以柳的頑強繁茂來祝願家族人丁興旺,平安吉祥。


從滿族射柳活動的源頭與演變,來看民俗活動能夠流傳後世的原因


3、在原始圖騰崇拜時期,柳是女真的始母神,而到了後世,神這一概念慢慢淡化,但柳作為女性的象徵,在射柳活動中卻衍生出另外一種含義,就是將射柳看作是對成功的追求。


在母系氏族時期中,柳是女性的象徵,柳崇拜通常是和女性崇拜觀念緊密相連的。雖然到了父系氏族社會,滿族先民崇拜男性大神阿不卡恩都裡,但在關於他的神話裡,仍然雜糅了很多母系氏族社會所產生的柳崇拜的思想意識,而女真族經久不衰的崇柳祭祀把先人對女性始祖的崇拜觀念一直傳承到近世。

可以看到,女性崇拜在傳承過程中會對射柳習俗的衍生意義產生影響。既然柳代表了女性,那如果能夠用箭準確地射中柳枝,不就預示著能夠成功地追逐到自己喜歡的女性,就可以順利的成家、生子,從而子孫眾多,人丁興旺。而將這個意義進一步引申的話,甚至還可以說,射柳代表了人們對成功的追求,能夠準確地射中柳枝就預示著成功、順利、美滿、幸福的降臨。


從滿族射柳活動的源頭與演變,來看民俗活動能夠流傳後世的原因


筆者結語

雖然,射柳活動最初在契丹是作為一種薩滿黑巫術而出現,但由於女真人的巧妙改造,在女真人的思想中,柳已經成為一個多元的物體了,既是始母神的象徵,又是鍛鍊技藝以進行保家衛國、爭奪天下的戰爭工具,而這兩種行為在民俗思想中並不矛盾。

射柳風俗在不同時期適應了滿族先民不同的需要,產生了不同的功能,並相應具有了不同的意義,使其能夠在看似相悖而不可能流傳於其中的文化環境中存在並發展。由此我們可以得知,一種民俗活動在傳播過程中,或許會背離最初產生的原因和意義,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適應新的需要,產生新的功能和意義,而新的社會功能就是讓其能夠一直流傳下去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