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曹魏抗胡名将——田豫


曹魏抗胡名将——田豫

根据《三国志》记载,田豫是渔阳雍奴人,(现北京市密云区西南部怀柔区东北部),入仕的第一位主子公孙瓒,但是公孙瓒始终没有重用田豫。当公孙瓒兵败身死后,田豫投奔了一代明主曹操,并开始进入事业的辉煌时期。田豫对胡虏的作战是以参谋的身份开始的。《三国志》记载,曹操曾让其儿子曹彰挂帅出征胡虏,并委任田豫为参谋,随军替曹彰出谋划策。这是田豫从丞相幕府向军队系统转型的处子秀。在这次战争中,田豫临危不乱、屡献奇计,帮助曹彰收复代郡,展现了军事才能获得了曹操的嘉奖,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田豫的事业高峰期是在曹丕执政初年。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鲜卑逐渐兴盛,屡犯魏国北边,魏文帝曹丕就任命有着丰富对胡作战经验的田豫为当时的边境高级行政长官——乌丸校尉。

  《三国志-满田牵郭传》: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

  经考证,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三种称号分别对应不同的生杀大权:

1)“使持节”,拥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2)“持节”,得杀无官职之人;

3)假节,得杀犯军令之人。

由此可见,当时曹丕相当倚重田豫。在经略期间,田豫仔细分析鲜卑的形式,利用巧妙地利用鲜卑内部的派系矛盾分裂瓦解敌人,并把握住出兵的关键时机,两战一举平定北边,被曹丕封为长乐亭侯。

  《三国志-满田牵郭传》:自高柳以东,濊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雠敌,互相攻伐……豫单将锐卒,深入虏庭……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又乌丸王骨进桀黠不恭,豫因出塞案行,单将麾下百余骑入进部。进逆拜,遂使左右斩进,显其罪恶以令众。众皆怖慴不敢动,便以进弟代进。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

  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

  田豫除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之外,他那淡泊名利的做人智慧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田豫的一生中曾多次因为过人的能力和卓越的功勋受到了旁人的嫉妒诽谤。最典型的一次便继平定边患,加封长乐亭侯后,遭到同僚王雄的嫉妒,后者造谣田豫劳民伤财,在边境主动惹事制造战端。本来就想削弱边疆大吏威胁的曹丕正苦于找不到借口,谣言一起,正好借机将田豫平级调回内地,封了个“殄夷将军”的虚职。虽然《三国志》中并没有直接记载田豫遭到诽谤被调离实职后的心情和生活,但是吴越从其他记载中推断田豫并没有心灰意懒或者满腹抱怨,而是很快调整好心态,继续正常地投入到新的岗位工作,并且在朝廷危难时再次承担重任。

  《三国志-满田牵郭传》: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

   另外,田豫在晚年的辞官也令人肃然起敬。田豫晚年时,多次上疏辞官,但都未获准。当时田豫的理由是自己年过七十,既然难以给朝廷带来太多贡献,但是仍然在位,便是对朝廷的一种罪过,希望能够辞去官职,让能者居之。最后朝廷同意请求,并给于田豫“卿”级别的退休待遇(汉朝的中央高级官员分“三公九卿”)。

   结语:

上将阵上建功立业实属稀松平常,但是阵下保持淡泊清静却非易事。作为上将必须要有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才能无敌于前(出自诸葛亮《将苑》)。因此,一个无敌于前的上将,往往由于职业惯性,在平时也展现出刚直甚至霸道,要求他们淡泊清静实是强人所难。但是如果能够突破这种惯性,则是一个做人境界的提升。田豫虽然在后世不像吕布、张飞等出名,但是吴越认为田豫阵上是智将、官场上是智者、生活中淡泊自如,远非吕布、张飞之辈可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