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新冠肺炎發展初期,武漢醫生經歷了什麼?


新冠肺炎發展初期,武漢醫生經歷了什麼?

武漢疫情,牽動了華夏兒女的心,無數英雄兒女為了廣大人民的幸福,奔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最初聞到戰火味的張繼先醫生,是如何將疫情上報,她本人又有什麼看法,讓我們重溫環球時報記者對張繼先醫生的採訪,反思我們對這場疫情的對與錯,思考作為普通大眾,該如何面對危機!

新冠肺炎發展初期,武漢醫生經歷了什麼?


原標題《最先上報疫情的醫生:“意識到事情不對勁,就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2019年12月26日上午,一對老人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看病,當時他們已呈現出發燒、咳嗽的症狀,為他們看病的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在觀察這對老人的胸部CT片時,發現情況有些不太對勁。

新冠肺炎發展初期,武漢醫生經歷了什麼?


張繼先與同事探討病人病情 攝影:崔萌

張繼先說,當時在經過綜合觀察之後,她發現這對老夫妻的病狀實在太相似了,夫妻二人拍出來的胸部CT片,也與其他病毒性肺炎呈像不一樣,出於職業本能,一個疑問不禁出現在她的心中:這對老夫妻是由他們的兒子送來醫院的,那麼,他們的兒子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呢?

當時,這對老夫妻的兒子看起來與正常人無異,出現在他父母身上的發燒,咳嗽症狀在他身上均未出現,但是張繼先還是建議他去做一下檢查,當天下午他按照醫生的建議照了一次CT,結果他的CT表現與他的父母十分相似。

新冠肺炎發展初期,武漢醫生經歷了什麼?


也是在那一天的下午,一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商戶因為發燒咳嗽的症狀來到了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這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症狀與之前的一家三口相似,“他的病症,CT表現與他們高度相似。區別在於他的發燒、咳嗽更嚴重。”張繼先說。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以上的種種異象都讓張繼先和她的同事們摸不著頭腦。“常規的檢查,我們都查過。什麼甲流、乙流、各種呼吸道病毒,這些反應我們都查了,都不是。於是我們意識到情況並不簡單。”張繼先說。


新冠肺炎發展初期,武漢醫生經歷了什麼?


隨後,張繼先將四位病人反常的情況彙報給了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相關部門和領導,醫院也立馬將這些異樣上報給了江漢區疾控部門。據環球時報-環球網赴武漢特派記者瞭解,張繼先被認為是武漢最早判斷疫情並開始上報的醫生。2月5日,環球時報-環球網赴武漢特派記者前往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對張繼先主任進行採訪時,曾向張繼先主任求證這個說法,對於這個說法,張繼先也表示認可。

據張繼先回憶,在2019年12月26日收治了一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之後,27日,28日,29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又接連收治了3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算上26日收治的一家三口,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一共收治了7名病況異常的病人,這7名病人肺部CT表現一致,區別只在於個體所表現的症狀有差異。這讓張繼先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新冠肺炎發展初期,武漢醫生經歷了什麼?


隨後張繼先再次向院裡進行了彙報,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相關部門和領導也認為情況十分異常,於是組織了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院感辦、心血管、ICU、放射、藥學、臨床檢驗、感染、醫務部的十名專家對7名患者進行了“會診”,大家一致認為,這七名病人的情況確實很不正常,需要立刻再次上報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12月29日下午兩點半左右,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領導開始向省、市、區衛健委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張繼先稱,當時她認為情況十分緊急,就一直在催院領導,院領導也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就一直在催區一級、市一級的疾控部門。她覺得很多人並不理解她作為一位臨床醫生所展現的那種急迫感,“我們醫生所理解的‘快’和其他部門的人是不一樣的,這就像我開醫囑一樣,我認為這個醫囑必須立刻執行,就要立馬執行,不能等一個或者兩個小時,在醫生看來很多事是不能等的,但對於其他部門而言,一兩個小時做出反應可能還是‘快’的。”張繼先說。


新冠肺炎發展初期,武漢醫生經歷了什麼?


2019年12月29日下午大概五點鐘,湖北省、武漢市衛健委疾控部門在接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上報的情況後,指示武漢市疾控中心、金銀潭醫院和江漢區疾控中心,來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始流行病學調查。

當天,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中收治的七名病人就有六名被轉移到了武漢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金銀潭醫院。

張繼先坦言,即便在那時,她的心中依然有很多疑惑,最開始收治的七名病人中,有四人與華南海鮮市場有直接關係,另有三人與華南海鮮市場無關,她覺的這當中有問題,“我覺得這裡面有不對勁的地方,所以我們選擇堅持上報問題。”張繼先稱。

“意識到事情不對勁,就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12月30號又有病人來我們醫院。然後陸陸續續每天都有病人進來了。”張繼先回憶稱。

新冠肺炎發展初期,武漢醫生經歷了什麼?


當時,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一旦發現與之前七位患者情況類似的病人就將情況向有關部門彙報,相關部門也一直在跟蹤這件事做流行病學調查。

在可疑病人越來越多的同時,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也在動用自己的力量採取一些應對措施。

在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聯的病人逐漸住進醫院之後,醫院開始在病區裡面劃定一個小區域對他們進行隔離治療。據張繼先回憶,醫院當時把發熱病區單獨隔離出來一個小區域,專門收治她們覺得可疑的病人。“就是把可疑病人進行相對集中的管理,進入這個病區的醫生護士需要添加防護設備,要求必須佩戴醫用N95口罩,穿上那種藍色的手術防護衣。然後可疑病人所使用的所有東西,以及醫療廢棄物必須單獨存放。”張繼先回憶稱。


新冠肺炎發展初期,武漢醫生經歷了什麼?


而對於其他病人,院方則開始做工作勸他們儘早出院以免造成交叉傳染。張繼先稱,當時她們也不能肯定其他病人是否一定會被傳染,但醫院已經開始對普通病人做工作,情況稍微好一點的病人,醫院就勸他趕緊出院。無法出院的醫院就採取相對隔離,在另外一個區域給普通病人找一塊位置治療。

元旦期間,醫院呼吸科開始湧入大量病人,原本一天一百人左右的接診量,突然猛增到兩百多人,許多人也呈現出與最初的七名病人相同的病狀。醫院意識到對醫護人員的防護力度必須加強,於是在元旦之後,醫院開始四處採購全套標準醫用防護用品,包括帽子、口罩、防護服、鞋套等,但因為市場存量有限,新年將至很多工廠也停工了,當時拿著錢也買不到東西了。

“我想沒有哪家醫院會提前預備這麼多的防護用品。這個東西是有有效期的。你時間存太長,放的時間太長不用它就浪費了。現在突然一下子又要生產這麼多,原料又沒有,工人也沒有……誰也沒有預料到現在會是這樣的狀況。”張繼先說。

“實行分類收治,降低死亡率,給大眾信心”

在張繼先看來,現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勢依舊嚴峻,有些工作是需要我們儘快盡好地去推動的。


新冠肺炎發展初期,武漢醫生經歷了什麼?


“改善這個局面就需要真正實現輕症病人、重症病人分開收治。”張繼先稱。將重症病人集中收治,能夠集聚優勢醫療資源去降低這個病的死亡率。如果死亡率太高,會造成民眾恐慌,讓大家以為得了這個病就會死,結果染病的人都會害怕,他一旦發現自己患病就會四處尋醫,變成移動的傳染源。張繼先認為現在需要給大眾建立信心,“現在有人染病,雖然是輕症但他會擔心自己會不會發展成重症,會不會死。這個是病人最擔心的事情,所以對於輕症病人,應該對他們進行集中治療,讓他們有病可治,不要因為過度恐慌到處亂跑,這一塊我們急需做好。”張繼先稱。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赴武漢特派記者樊巍 楊誠 崔萌

#夜郎春秋#感言:沒有硝煙的戰爭裡,英雄兒女為我們擋住了病毒感染的磨難,和平年代,敢於挑戰,敢於犧牲更難得可貴。讓我們向千千萬萬戰鬥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致敬。署光初現,勝利不遠,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