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父母抗疫故事!6位一線抗疫工作者子女的內心獨白:"爸媽加油!"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牽動著所有國人的心。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們,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身後還有自己的家人。

"我的媽媽是醫生"、"我的父親,一名地方醫院的工作人員"、"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身為在這場疫情中為人民保駕護航的工作人員的子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學子為自己的父母感到驕傲。

土木1802班 焦潤豪

我媽媽是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的一名護士,平日裡經常加班到很晚。大年初一發熱門診的夜班,隨著疑似和確診病理的增加,醫護人員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醫院號召醫護人員請願支援武漢,媽媽更是落筆成文,放棄和全家團圓的機會,在自己的名字上深深按下了手印。一句"我們的使命就是救死扶傷,我們的職責就是保障人民的健康幸福",逆行向前,不畏艱險,奮戰在武漢抗擊疫情的前線。媽媽舍小家為大家,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我以後也要像媽媽這樣。

父母抗疫故事!6位一線抗疫工作者子女的內心獨白:


父母抗疫故事!6位一線抗疫工作者子女的內心獨白:

焦潤豪媽媽的請戰書

能動1802 劉家兵

我的父親,一名地方醫院的工作人員。除夕夜,在最後一個菜端上桌時,他終於回來了。一頓飯電話卻不斷,"預檢門診臺,發熱門診臺,防控,布控,下鄉,排查,體溫,物資……"他反覆強調。每通電話結束,胡亂扒幾口菜,吃完米飯,又打著電話匆匆離去。

晚上,他召開了電話會議,我隔著兩扇門也能聽清他說的話:"第一,任何'耍大膽''不設防'的僥倖心理都是極其要不得的,僥倖是對傳染病防治規律的無知,是對自身和他人健康風險的漠視,我們一線醫護人員是人民群眾的定心丸,我們的一絲不苟才能換來大家的平平安安。第二,為什麼要成立以黨員帶頭的應急組,是為人民服務,這是身為黨員應盡的責任,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第三……"。他的每個字,讓我醍醐灌頂,這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護人員責任的分量。

次日天矇矇亮,他扛著被子和泡麵去上班。一天晚上兩位老人身體不適,我去醫院給老人取藥,敲開他辦公室的門,發現卷著被子的他。他給我強調著防疫常識,轉眼又開始了工作。他穿著白大褂,胸前佩戴著黨徽,我突然肅然起敬,這一刻我很自豪我是一名預備黨員。

自1月24日至今,我只見過他幾面,我躺在床上的時候才會聽見開門聲,我起床的時候早已不見他的蹤影。盡己之所能為人民服務,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屬於黨員的責任。

父母抗疫故事!6位一線抗疫工作者子女的內心獨白:

水利1904班 紀喬柱

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2月1日,接到單位電話要求提前上班,此時當地已確診7例新冠肺炎患者,我爸爸的任務就是負責當地一隔離點的執勤工作。如此近距離接觸患者,家裡人都十分擔心。

但是,爸爸說:"作為一名黨員和警察,奮鬥在前線就是我的責任與使命,不足為懼。"一次執勤就是24小時,爸爸對臨危授命的毅然決然讓我對他和一線的醫護人員多了一份敬佩。生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他們逆風而行去保護每一個生命,向全體一線人員致敬!

父母抗疫故事!6位一線抗疫工作者子女的內心獨白:

水利1906班 羅全洲

我父母都是鄉鎮基層幹部,平日裡因工作、學習等原因,一家三口只有過年時才能團聚。然而,今年我們一家卻在不同的戰場上,用各自的方式抗擊新冠肺炎。

父親所在鄉鎮是全區武漢返鄉人員最多的。自疫情以來,父親提著銅鑼、拖著音箱、握著喇叭、夾著宣傳單,從鄉政府所在街道到所管轄的村子,挨家挨戶宣傳防疫知識,逐一排查武漢返鄉人員。父親從正月初一開始沒休息過,已經半個月沒回家了。如今,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早日戰勝疫情,好與家人團聚。

父母抗疫故事!6位一線抗疫工作者子女的內心獨白:

羅全洲媽媽

在另一個鄉鎮的母親,每天都要接打幾十通電話來回應村民反映的各種問題。一日,當得知與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曾同坐一車廂的一村民不配合工作時,母親立刻行動,上前談利害,期間與該村民最近距離僅為一米。母親說:"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那就要為人民服務。有黨組織做我們的堅強後盾,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為做好防護,母親與我開始分餐。

而我,因父母整日的忙碌,就主動承擔起我們家的家務,減少父母的牽掛。為響應號召,我本想加入大學生志願服務隊,但居委會考慮到我有與往返武漢人員接觸史,要求我進行居家隔離。在此期間,我充分利用網絡,積極轉發政府諮訊,宣傳防疫知識等,以己之力對抗疫情。

水利1905班 王晨語

《六韜·文韜》有言:"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救,炎炎奈何。"

我的爸爸是一名有著近二十年行醫經驗的鄉村醫務工作者。疫情爆發後,按照上級指示,對發熱人群按流程轉交至醫院就醫、及時隔離,對外歸人群體溫及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在村內宣傳科學防控知識,對疑似病例確診病人消毒措施進行指引、對居家隔離觀測人員親測體溫,並做好消毒和工作彙報。

每天只見到他忙碌的身影,熬夜到凌晨半夜是常有的事。他說:"像我們這種基層醫務工作者,更要從自身做起。村衛生室每天都要接待各式各樣的病人,是最容易成為病毒聚集滋生的發源地,尤其是在這樣緊急的情形下,一定不能掉鏈子。"

面對這場疫情,我也想送出自己的祝福:願所有堅守,邁向夢魘消散;願所有分離,只為再次親密團聚;願所有美好,在春暖花開時不負歸期。

父母抗疫故事!6位一線抗疫工作者子女的內心獨白:

王晨語爸爸

農水研究生 張珺銳

鄭建,我的姐夫,聊城的一名警察。在家裡剛迎來二胎的歡樂時刻,身為共產黨員的姐夫毅然離家,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刻,堅定、自信、勇敢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姐夫除了在轄區主要路口協助相關部門開展疫情篩查,還主動承擔起走訪居家隔離的武漢返鄉人員的工作。

父母抗疫故事!6位一線抗疫工作者子女的內心獨白: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作為一名西農學子,我們要遵守校規校紀,在生活中注意個人防護。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們更應凝心聚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播真實積極的疫情信息,協助完成院校相關任務,帶頭髮揮先鋒模範作用!


關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招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