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糖尿病是吃糖吃多了引起的吗,为什么?

破沙发


在分子生物学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研究之前,人们找不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也找不到合适的作用靶点,所以,一直以来,都认为糖尿病治不好。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广泛用于人类肠道菌群的研究,科学家已经证明,糖尿病是因为肠道菌群紊乱,诱发胰岛素抵抗引发的一种慢性疾病。

具体如下图:

2型糖尿病,在人体胰岛素释放正常,胰腺功能受损不严重的情况下,是可以改善的,这在2018年《科学》杂志发表的上海交大学者赵立平团队的研究成果中,已经有大量的临床数据证明,2型糖尿病在高膳食纤维饮食的干预下是可以改善的。科学家也越来越清晰的揭示了跟2型糖尿病相关的菌群,改善的思路,一方面是提高有益菌的比例,比如一些丁酸盐产生菌,维护肠道健康,减少肠内毒素入血,另一方面,降低那些产生胰岛素抵抗的菌群的比例。

作为与人类共生的大量的肠道菌群,它们的变化极其复杂,但是科学家通过某些特殊的饮食干预,实际上,在破解糖尿病的难题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了解更多关于糖尿病饮食干预的知识,请按右上的+关注无炎生物


无炎生物


很多人都以为糖尿病是因为吃甜食(糖)太多了,其实不然。身体远比我们想象的智能。

糖尿病是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而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官方话,不得不说)。由此可见,糖尿病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吃甜食太多,而是代谢机制除了问题。


那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呢?或者说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呢?

1. 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的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说糖尿病具有遗传倾向,指的是遗传糖尿病体质,并不是说糖尿病是遗传病。只是同样的饮食习惯及环境下,患病率比较高。

2.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有家族遗传史,自己又不注意保持好的生活习惯,经常贪食,不运动,久坐,压力过大等诱因下引发的糖尿病为II型糖尿病。

3. 自身免疫异常和I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某些病毒感染后可能破坏胰岛贝塔细胞,由此引起的糖尿病为I型糖尿病。

4. 肥胖,尤其是中心肥胖和血脂异常也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5. 还有一些特殊原因,比如高龄妊娠也有可能引发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患者在生产后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关于糖尿病,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即“手枪理论”。如果说遗传因素将手枪子弹上膛了,那么不良的生活习惯就是扣动扳机。如果我们不管子弹有没有“上膛”,都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去“扣动扳机”,让危险因素和我们隔离。

如何让糖尿病离远一些呢?

1. 减肥,如果您的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在24以上,甚至达到28,建议您减肥吧。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近亲呀。

2. 科学饮食,均衡营养。健康的饮食模式是人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优先选择天然新鲜的食材,科学的比例搭配,注意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精制主食和添加糖)和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尽量多吃一些优质蛋白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吃饭定时定量,少油少盐,清淡一些,细嚼慢咽;在食用包装食品前一定要看营养成分表,避免高糖,高油,高盐食品。

3. 运动不仅可以减少体脂肪含量,形成习惯,还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稳定。

4. 保持心情愉悦,精神压力大不利于血糖稳定,要学会排解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


王秋霞营养师


在现代的生活中,由于不规律的生活与无节制的饮食,很多营养方面的疾病正悄悄向我们靠近,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有很多人(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吃糖与糖尿病有着紧密的关系,更有甚者认为,吃糖是引起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只要不吃糖,就可以远离糖尿病。事实真是如此吗?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综合征。从糖尿病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属于代谢性疾病,与胰岛素有关。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才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我们日常食用的糖,如红糖、白糖等在正常食用并不能导致发生糖尿病发生,只有在大量无节制的摄入导致胰岛功能受损才有可能引发糖尿病。这是医学界已经达成的共识。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糖是一个大家族,分为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包括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糖醇。寡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多糖包括淀粉多糖和非淀粉多糖。其中淀粉多糖分为淀粉和糖原。淀粉根据聚合方式不同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这么多的糖中,不是所有的糖在食用后都会引起血糖的迅速上升。譬如大豆低聚糖、低聚异麦芽糖、糖醇、淀粉中的直链淀粉、非淀粉多糖等。这些糖对血糖升高的贡献就很小。

所以,吃糖是引起糖尿病的罪魁祸首,这种说法是不准确和不科学的。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无所顾忌的随便吃糖(特别是像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或者摄入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曲奇、冰淇淋、蛋糕等),确实容易造成胰岛功能紊乱,引起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障碍引发糖尿病。正确地认识糖、认识糖尿病就可以让我们远离误区,为健康保驾护航。

张帆 营养学博士


马博士健康团


有的人担心, 吃多了糖会患糖尿病, 这个说法不正确。先来看看人民卫生出版社权威教材《内科学》是怎么说的: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可分为1型糖尿病(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和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很复杂, 与遗传因素、体力活动减少、肥胖等有关, 而不是吃多了糖。

德国有9 个研究所的生物化学专家经过4 年的合作研究后宣称, 糖不仅是一味不可缺少的食物成分, 而且还有一些重要的药用价值。比如, 糖里含有一种能够有效抵御侵入机体的若干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物质, 特别是抵御流行性感冒的功劳卓著。糖中的化合物对于提高人的机体对肿瘤、心血管系统破坏、风湿病的预防能力, 也有重要作用。

美国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 D A ) 的调查证实: 心脏病、肥胖病、糖尿病、龋齿等疾病与吃蔗糖无直接关连。

美国卫生部与农业部所发表的《美国人的膳食指导方针》中对此己作了明确回答:与广泛流行的观点相反, 膳食中过多的糖并不是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生在肥胖的成年人中。如避免糖类而不纠正体重过重的问题, 并不能预防与治疗糖尿病。

因此, 对于糖与糖尿病,人们应该有一个公正的、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高热量及高脂饮食、体力活动过少、肥胖、年龄增加和心理压力等,而不是吃糖过多造成。


一起聊基因


大多是遗传的多,还有是小麦面食,大米面食么吃多的也多,像我,不抽烟喝酒,一点点都不吃,饮料,不吃,糖有时吃一点点,也不多,可大米饭每天可吃两斤米的饭,都是糖尿病,八十年代以前大米饭不够吃的时候,有没有糖尿病就不知道了,八十年代后从大米饭吃不完以来,这个糖尿病人就多得不得了。


水塘里呢小鱼


一、糖尿病原理:

众所周知,常见的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对于健康的个体来说,胰岛可以正常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有效地作用在细胞的胰岛素受体上,吸收血液中的血糖。

对于I型糖尿病来说,胰岛用来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被自身的免疫系统杀死了。所以这类糖尿病人无法分泌胰岛素。而他们的细胞对于胰岛素的反应是正常的。所以这一类的糖尿病病人只能靠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一般的口服降糖药对于他们是没有帮助的。

II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超过90%。II型糖尿病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因为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无法对胰岛素有正常的反应。而大部分的I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在有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胰岛会不断超负荷工作,最终导致β细胞被“累死”。

所以在II型糖尿病发展到晚期,患者的胰岛功能也会大部分丧失,导致需要依赖胰岛素控制血糖。

二、2型糖尿病形成的根本原因——胰岛素抵抗

长期的血糖超载,导致胰岛素的魔法失灵(胰岛素抵抗产生),只能把血糖送到肝脏和其它脏器中,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当脏器中留给糖原的空间也被填满了,就会把多余的糖原再转化为脂肪。而过量的内脏脂肪也会直接加剧胰岛素抵抗。

这种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的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胰岛细胞被“累死”。


从而导致糖尿病的产生,而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三、糖尿病的罪魁祸首——过高碳水

从某种意义上说,2型糖尿病就是吃出来的病!

因为长期的饮食不当——过高碳水饮食(碳水化合物是体内血糖的主要来源,我们每天吃的米饭、粥、面条、馒头、包子、面包、土豆、糖果、高糖饮料、饼干、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的加工食品等等等等都是高碳水食物,而我们每天都被这些高碳水所包围!)


长期的高碳水饮食将直接造成血糖水平长期处于高位,更多的胰岛素被分泌。而胰岛素打开细胞大门的魔法失效,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吸收(也就是胰岛素抵抗的产生)。

就像中国有很多人对乳糖不耐受,一喝牛奶就拉肚子,这部分人就应该在日常的饮食中减少牛乳等的摄入。

而2型糖尿病其实也可以说是这部分人对葡萄糖的不耐受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体内的胰岛素利用率下降,葡萄糖无法被细胞有效吸收)。


所以我们应避免过高碳水的摄入,合理控制饮食中的碳水摄入量,以预防2型糖尿病的爆发。

写在最后:


注意饮食习惯的养成,长期不健康的饮食状态最终会造成胰岛素抵抗。

而胰岛素抵抗的加剧最终会导致细胞无法对胰岛素有正常的反应,这就促使了II型糖尿病的产生。

糖尿病时体内代谢紊乱,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控制血糖不仅仅只是打外源胰岛素、吃药,个体化定制的低碳水饮食和间歇性断食能够减轻甚至逆转II型糖尿病。

自然的通过生活与饮食营养的干预,便不会产生任何并发症,可以真正的让人的生理机能恢复,增强身体素质


逆糖计划


您好,我是心血管王药师,很高兴为您解答“得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吗,为什么?”这个问题。



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或者一定的遗传异质性,比如父母一方有糖尿病,子女的患病几率会升高,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有一个患有糖尿病,另外一个会有50%-90%的机会得糖尿病,所以遗传是一个方面,这些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或遗传易感基因;


2、环境因素:有遗传基因未必一定发病,因为还要看患者的环境因素,比如现在的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食物比较丰富,有的患者可能大吃大喝,每天摄入过多的热量,摄入过多的食物,也会诱发血糖升高。


另外,体力活动减少,出门打的、坐车,上楼梯也不爬坐电梯,可能导致体力活动减少、体重增加,会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低;



3、比如有的胎儿在宫内发育不良,或者低体重,也可能会导致这个孩子或新生儿以后有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糖尿病患者的诱因并不是吃糖太多,或者更精确点说,吃糖太多并不是糖尿病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


此外,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些什么呢?


糖尿病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较为理想方法之一,无论任何类型糖尿病人,采取何种治疗方案,任何时间内都要进行糖尿病饮食治疗。


食疗原则是:



1、要控制每日摄入所有食物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注意防止低血糖;


2、使用食品交换法,科学制定糖尿病食谱,平衡膳食,以达到足够营养,合理安排各种营养物质在糖尿病食谱中的比例。糖尿病人可以适量吃水果,前提必须是血糖控制达标时;


3、要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以及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其中高碳水化合物是指适量放宽对主食限制,对单糖、多糖糕点和甜食予以限制,必要时以无糖食品来代替,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重点是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4、高纤维食品摄入,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清淡,多选择蔬菜、优质蛋白为主,利于血糖和血脂下降以及大便通畅,要少吃盐。糖尿病患者应该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如果没有出现低血糖时,不建议加餐。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不是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受损以及各种不同程度的外周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高糖血症,早期症状与高糖血症有关,包括多饮、多尿、多食、视力模糊。后期并发症包括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肾病及易发感染。诊断有赖于血糖检测。治疗方法有饮食控制,体力活动,及降糖药物的使用,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有效的降糖治疗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心脏疾病仍然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主要有三种:

1型糖尿病

胰岛素 分泌功能缺陷的原因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的胰岛 β细胞破坏。

1型糖尿病(以前称为青少年起病或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中,由于遗传上易感的人群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使 胰岛素分泌短缺。胰岛β细胞的破坏过程可历经数月至数年而不出现临床症状,直到β细胞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所分泌的 胰岛素不再足以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1型糖尿病一般从幼年或青少年时期起病,到目前为止是年龄小于3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然而也有成年期起病者(成人迟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常在初期即表现为2 DM)。有些1 DM的病人(尤其是非白人)不出现自身免疫病的特点,被认为是先天性的。1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10%。
自身免疫性β细胞破坏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涉及易感基因,自身抗原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以前称为成人起病或非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 胰岛素分泌不足。 肝 胰岛素 抵抗时,肝脏葡萄糖输出不被抑制。外周胰岛素抵抗时,外周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最终导致空腹和餐后高血糖。 胰岛素 水平经常是非常高,尤其在疾病的早期。疾病进展后期, 胰岛素的分泌逐渐减少,高糖血症也随之加重。2型糖尿病通常于成人期起病,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约1/3的 >65岁患者有糖耐量受损。在老年人,进餐后血糖水平比青年人更高,尤其是进食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血糖水平需更长时间恢复正常,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内脏及腹部脂肪的堆积以及肌肉总量减少。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尚未完全明确。当体内分泌的 胰岛素不再能够抵消 胰岛素抵抗时即出现高糖血症。虽然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主要特征,但是仍有证据显示该人群中同样存在β细胞功能障碍和 胰岛素分泌受损,包括静脉输入葡萄糖后 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受损, 胰岛素分泌正常脉冲消失, 胰岛素原分泌的增加提示对胰岛素的加工受损,以及胰岛淀粉样多肽的沉积(正常情况下该蛋白与 胰岛素一同分泌)。高血糖症本身也可以损害 胰岛素的分泌,这是由于高糖使β细胞的敏感性降低,及/或损伤β细胞的功能(糖毒性)。有 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通常需要数年才会发生上述改变。
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其他原因所致的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一小部分,包括基因缺陷影响β细胞的功能, 胰岛素的作用,及线粒体DNA(如青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胰腺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胰腺炎和血红蛋白沉积症);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毒素(如灭鼠药吡甲硝苯脲);以及药物诱发的糖尿病,最主要的有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蛋白酶抑制剂和治疗剂量的烟酸。妊娠在所有妇女中均可导致妇女一定程度的 胰岛素抵抗,但只有少数发生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82年的周较瘦


糖尿病的起因是葡萄糖代谢功能失常。

人体正常的代谢过程是:进食——食物经过消化,大部分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的糖(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胰脏分泌胰岛素将血糖运送到全身,并帮助血糖进入身体不同细胞发挥各自功能。

而一旦罹患了糖尿病,上述的代谢过程就会失灵。一型糖尿病由于人体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导致胰脏中负责制造胰岛素的细胞坏死了,所以无法制造足够的胰岛素,使得无法完成上述的代谢过程。而二型糖尿病患者仍能制造胰岛素,但是由于体内发生了胰岛素抵抗,所以制造的胰岛素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从而导致了上述代谢功能的失常。

从上述致病原因来看,一型糖尿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致病原因主要是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并非饮食所致。那么二型糖尿病会不会和饮食有关呢?咱们需要从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来着手找原因。

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很多,有遗传基因的因素,药物因素等等,当然也和长期的饮食习惯有关。有大量研究显示,在饮食结构中,动物性蛋白质、脂肪和精制糖摄入比例偏高的人群,罹患糖尿病的比例也偏高。这其中就提到了精制糖,所以从研究结果来看,吃糖多确实会提高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那么多吃糖又是怎样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的呢?相信解开这个问题才能更有说服力。

精制糖特别是像葡萄糖这类单糖,会迅速进入血液引起血糖急速飙升,这就导致胰岛素需要迅速作出反应大量制造胰岛素来平衡血糖,这个过程很容易导致胰岛素分泌过量,过量的胰岛素就会通过制造饥饿感让我们进食,一边血液中有更多的糖类供燃烧,直至胰岛素水平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以甜食代餐更容易饿的原因。

那么经常吃甜食,就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胰岛素分泌总是过量,久而久之身体就如同有抗药性一样,习惯于体内胰岛素过量分泌,最终对胰岛素越来越不敏感,这时候“胰岛素抵抗”就发生了。所以从饮食的角度讲,多吃糖确实有提高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值得我们引起注意的。


睿儿妈有话说


其实,糖尿病并非因吃糖过多导致的。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瘦或尿有甜味,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消渴症的范畴,病因主要是先天体质虚弱、体内津液缺少等,且多与血液运行不畅密切相关。  这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病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升高的趋势。中医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



糖尿病主要病因
  1.先天体质虚弱。也就是说,有一定的遗传性。如父母或近亲属有糖尿病者,自身患糖尿病的几率要高于其他人。
  2.饮食不节。长期酗酒、爱吃肥肉或辛辣食物,就会导致脾胃运不调。
  3.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精神刺激,如工作压力过大、精神抑郁等。
  4.劳欲过度。导致肾虚、胃热、肺燥等现象。
  主要发病部位
  糖尿病病变的部位主要在肺胃肾三处,其中,以肾最为关键。

  根据其表现程度上的不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
  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上消;
  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
  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下消。
  糖尿病虽然不是吃糖多导致的,但是,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适当锻炼,以防出现并发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