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抑鬱症治療過程中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抑鬱症治療過程中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請關注!每天將分享推薦權威精神心理相關的治癒經驗、科普資訊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抑鬱症治療的知識,相信這個知識點,是很多患有抑鬱症或者是抑鬱症患者家屬最關心的問題了,尤其是在治療當中的患者,其實很多醫生常常會遇到一些抑鬱症的病人用藥不當的情況,比如常見的患者治療不充分,患者服藥後見效不久自以為自己的病好了,私自把自己的藥物停了,最終導致病情加重或復發、有些患者只是滿足於部分改善,一直未用足藥量、還有些患者認為藥物沒有效果,頻繁換藥以致每種藥均未能充分發揮出作用。


抑鬱症治療過程中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以上這些情況往往是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對這種疾病治療存在誤區所致,接下來我要給大家列舉幾個常見的知識誤區,以及正確的做法,供大家參考以及掌握,我也希望我說的這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以及希望所有的抑鬱症患者早日康復,重新獲得新的生活。


第一個誤區:誤以為抑鬱症的症狀消退,抑鬱症就治好了。

抑鬱症這種疾病是最容易復發的情感性疾病,症狀的表面平息並不等同於治癒,在某一種特殊情況下症狀仍然會再次出現,根據相關臨床證實,藥物治療一般在6到8周後症狀會出現緩解,然而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大約70%的患者會出現私自停藥的現象,患者以及家屬沒有想到的是私自停藥後,抑鬱症的複發率高達76%左右,所以為了預防復發,抑鬱症患者在症狀完全消失後,仍應該堅持服用足量的藥物4到6個月。


第二個誤區:希望服抗抑鬱藥後馬上見效。

任何藥物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小的副作用,然而抑鬱症的藥物卻和其他的藥物不一樣,抑鬱症藥物的副作用會比其他的藥物的副作用大一些,多數的抑鬱症藥物首先會出現噁心、胃腸不適等,然後在發揮抗抑鬱作用。一部分抗抑鬱藥在服藥後的一週內起作用,一部分藥物會在服藥後的2周起作用,所以無論服用那種藥物都需要時間,當服用半個月藥物後沒有效果 ,再去增加劑量或者換藥,記住一定要在主治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藥。


抑鬱症治療過程中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第三個誤區:擔心抗抑鬱症的藥物會出現依賴或成癮。

請大家放心,抗抑鬱症的藥物並不會出現依賴性以及成癮性,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如果患者私自停藥,很可能會出現停藥反應,比如會出現頭暈、頭疼、失眠等,停藥反應發生率不同。一般情況下,只要在症狀完全消失後堅持足量治療4~6個月,然後進入維持治療階段,並逐漸減量,經3~4個月停藥期,完全能避免停藥反應。


第四個誤區:害怕抗抑鬱藥會傷害大腦以及降低智力。

三環類抗抑鬱藥有抗膽鹼的不良反應,常出現口乾、便秘等症,劑量過高還會抑制心臟傳導,新型抗抑鬱藥不但療效和三環類抗抑鬱藥相同,而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更好,長期服用未發現對心臟和肝腎功能有不良影響,總之抑鬱症病人要及早就醫,尤其是首發抑鬱症病人應儘可能尋求安全有效的抗抑鬱藥進行“充分”全程治療,避免進入藥物治療的誤區,力爭早日康復。


重點知識:抑鬱症的全程治療分三個階段:

1、急性期3個月使用安全有效的抗抑鬱藥消除全部症狀。

2、鞏固期4~9個月,使用充足的有效藥物持續治療,防止復燃。

3、維持期>1年時間視病人情況而定,藥量酌減,預防復發。


抑鬱症治療過程中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說完以上這些重點內容,我再給大家講解一個大家很關心的問題,抑鬱症復發後再重新治療不就行了嗎?

當然抑鬱症復發後是可以治療的,但是抑鬱症復發後將會給治療難度加大,治療起來更加困難,以至於讓患者終身痛苦,下面我就講講為什麼?

首先抑鬱症患者多數是比較悲觀的,重者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復發往往會讓患者加深消極悲觀的態度,有些病人甚至輕率地放棄了寶貴的生命。

其次原先有效的藥物似乎療效不及從前,必須加量或者換藥,有時需要聯合用藥。再次,復發的病人除了要堅持足量有效的藥物治療6~9個月外,其後的減量維持治療需要更長的時間。

最後,一小部分病人經過多次復發後病程趨向慢性,病人的生活質量下降,長期不能恢復學習和工作。因此,抑鬱症病人開始治療時,用藥的劑量、時間等務必準確,以避免復發。


抑鬱症治療過程中應該還要注意些什麼?

治療過程中,患者應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其中包括:應養成起居有定時,生活有規律,工作學習有計劃,保持勞逸結合,有張有弛的生活習慣,改變過去的不良習慣。

如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學習書畫以陶冶情操,戒菸、酒,參加輕微的體力勞動等等。

保持正常的適度緊張,對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是必要的,是有利於早日恢復健康的。

長期休息,生活缺乏目標,對健康是不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