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有人提議恢復傳統漢服與繁體字,對此你怎麼看?

沐譯


文字字母化是大趨勢,漢語拼音就是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一項偉大發明,順應時代潮流的簡體字在普及教育掃除文盲中也是功不可沒。繁體字倒真是個老古董,日常應用中明顯是在拖後腿。看不出來除了書法之外繁體字還有多大用處。有人說它好看,尤其適合書法,其實這有點自嗨的味道。什麼字體毛筆寫出來不都一樣好看嘛!哪怕是外國的字母。試想一下,如果歐美國家也玩書法,把那幾十個字母寫的龍飛鳳舞,說不定比我們的書法家玩的還嗨還勁道呢。真不曉得鼓吹恢復繁體字的人,到底是什麼目的。

漢服不必刻意“推行”,讓其自然接受、消化、普及。生活日好,服飾多樣,一面是標新立異,一面是發揚光大傳統,同臺競秀,這也是文化繁榮的重要表現。但是從目前來看,的的確確,日常生活中穿著漢服多有不便,更多的是在節假日的公園景點打卡作秀,你讓大家“統一著裝”,肯定又是一陣風,不會長久。


娛公娛扇


全面恢復漢服及繁體字無必要,但二者為我華廈民族的傳統精髓,絕不能棄之如無,理想的做法是:漢服,應作為傳統民族服飾保留,讓人們工作之餘在家中、節假日公共活動場所及婚慶喜事場合穿戴,使民族傳統得到保留並延續;繁體字,漢字簡化之後當然迎合人們書寫簡約心理,但絕不應用行政命令禁止人們使用繁體字,最好做法是無論官方民間皆許其自由使用繁簡漢字,學校語文教育簡化字當中也要讓學生知道其相應繁體字,特別在一些大型的節日活動中倡議使用繁體字以顯示我華廈民族傳統的古典特質。


欽之男


討論這個話題,屬於吃得空的。任何一樣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有其被淘汰的理由,永遠燦爛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漢服與繁體字亦是如此。它們存在過,繁榮過,但現在已經進了歷史,進了文化的博物館。它們的被棄用,也是有足夠的道理。比如漢服,不知倡導者要恢復的是漢代服飾,還是唐代,宋代,明代?如果是清朝服飾,那就不叫漢服,旗袍,這個旗說的是旗人的旗,滿族人以旗為社會單位,所以漢語稱滿族人為旗人,滿族袍服稱作旗袍。

再從實際情況而言,穿個寬袖大袍的漢服,人怎麼擠地鐵擠公交?怎麼騎自行車助力車,就算開私家小車,那長袍也很容易夾在車門裡!多麼不方便!多麼不適用!偶爾穿穿拍拍照吧,別再夢想什麼恢復漢服了。

繁體字也一樣,一切都在簡化中。簡化字已經流行如此了,就沒必要回到繁體字了。只是,我們應該容許繁體字存在,作為一種文化存在。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969158072724"} --}

吳歌說事


現代人著裝有追求個性化,也有追求大眾化的,總之人們著裝是自由的,愛怎穿就怎穿,只要不失文明就行。而漢字繁體恐怕做不到,時下人們寫簡體都忘記了筆畫,誰還願去寫繁體字?你有那個時間和耐心嗎?亦或是有那個必要嗎?不要吃了飯沒事儘想些沒用的。


荷桂清香


懷念漢代的繁榮與文化這可以理解,但大力提倡穿漢服,恢復繁體字就太扯淡了,難道我們還要去掉計算機恢復算盤的使用?去掉汽車出門坐轎子騎馬,去掉導彈用弓箭不成?懷古不等於學古。不然,那就等著外國的侵略和被肢解吧。



房小詩


這些形式主義的東西沒有恢復的必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是這種簡單地恢復某一朝代的服飾和早已經被取消的繁體字,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德。


大旗28


穿漢服,作為歷史上一個朝代,自發的可以,如果國家有什麼要求就不必了。時代不同了,生活習慣也不一樣,對工作和生活沒什麼益處。

漢字由簡改繁更沒有必要。幾千年來文字是為人服務的,也是個工具,從漢字的演變看,都是由繁變簡。再說好多現在的簡體就是古人寫出來的,古人確定的,不是五十年代發明的。


藍天98044536


漢服是民族服裝由其是女裝非常漂亮可以鼓勵穿戴,簡體字為新中國百姓識字快速掃盲立下汗馬功勞,十四億人民以用習慣就沒有必要恢復了。未來臺灣香港澳門也要慢慢普及使用簡化字。


微風輕輕吹醒


放棄傳統文化是因為我們在工業時代走在了別人的後面,簡體字也是為了消除文盲,如今工業上我們雖然不是世界第一,但我們已經是世界前列了,中國人的識字率已經基本達到百分之百,如此一來恢復我們自己的文化,我覺得是時候了,


用戶2249609002000


漢字就不必恢復繁體字了,只是老師講課的時候,應該讓學生知道漢字的演變來歷。至於衣服,我最愛中山裝。女裝現在的女人喜歡越露越好,那就讓她們更露一些吧,不知羞恥、不要臉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