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我現在在箇中型公司當總助,有一點點股份,學歷低,開始有危機感了怎麼辦?

漲工資找文武


這個情況說實話沒有人能夠給你一個有保證的答案,因為在職場上有比較多的客觀因素都會給人帶來危機感,這是誰也逃避不了的。就像比爾蓋茨說的那樣,“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這就是公司的危機感。試想一下,連世界上最有實力的公司都有急切的危機感意識,何況我們一個打工者了。所以,職場上的危機感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如影隨形的。在我看來,你有危機感並不是你所謂的學歷低造成的,學歷高一樣有危機感,只不過學歷低會加重你的危機感而已。

那麼,該如何化解你的危機感呢?或者說,你該怎麼做才能減輕危機感或者讓危機感消失呢?我就談談減輕危機感的做法吧,至於讓危機感消失我實在沒這個能力。

首先,我覺得提升一下學歷能夠減輕你的危機感,儘管這個學歷作用不大。你總認為自己學歷低,那到底是什麼學歷你又沒有明說,所以我只能結合你的工作崗位來判斷了。你現在做的是總經理助理崗位,這個崗位對個人的能力還是有比較高的要求的,而且你所在的公司又是一家中型規模的企業,綜合來看,你的學歷最低也是大專或者本科。如果你的學歷是大專,那你可以考一個成人本科學歷;如果你的學歷是本科,那考一個在職研究生學歷,都可以切實提升你的學歷層次,起碼在你現在的公司是承認這個學歷的,那你的工作就更有保障,你的危機感就會減輕些。

除了提升學歷之外,我認為你更要做的是必須保證一直跟老總或老闆搞好工作關係,只要老總或老闆對你滿意,你的工作就有保障,你的危機感就會減輕。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在一個企業裡面,老總或者老闆的地位是最高的,職權是最大的,只要老闆或老總滿意你,他們就不會換總助,你就可以長期的幹下去。你已經在這家企業幹了四五年了,肯定跟老總或老闆的關係不錯,所以你繼續保持這種關係就可以的。因此,保持跟高層的良好人際關係也是可以減輕你的危機感的。

此外,具備更多管理工作經歷,尤其是具有部門實際管理工作經歷或者分子公司的實際管理崗位工作經歷,並且將這些管理工作經歷內化為你的管理經驗,而且有實際的管理結果和產出,我認為這才是最能減輕你的危機感的做法。這也就是說,你不能僅僅只做總助的工作,你也不能一輩子只幹總助的工作,你還必須做有“實權”的工作,因為這才能讓你在職場上走的遠、走的久。但是,這個需要看你們公司的條件,看有沒有足夠多的分子公司或職能部門,也要看你自己敢不敢、能不能承擔這份職責,總之需要機會、勇氣和實力。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的危機感也會大大減輕。

至於股份的事,我覺得對緩解你的危機感沒有任何作用,討論的意義不大,在此略去不談。

總之,就你的問題而言,你有危機感是正常的,這並非完全是壞事,起碼可以讓你時刻保持高壓態勢,不敢鬆懈自己,這有利於你時刻保持學習和提升的動力,從某種程度上講,危機本身也在幫助你化解危機。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改變自己不足之處、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方能減輕你的危機感。而經過分析,你能做的也就是從提升學歷、強化人際關係、拓展職業的路徑和廣度這幾方面入手,這些方法或許能夠讓你減輕危機感。

以上僅僅是我的一點個人經驗看法,希望對你有啟發。


Sir聊HR


說老實話,題主有危機意識是好事,也很難得。現在大多數人都是走到哪說到哪兒,但凡早些意識到危機無處不在,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苦命人了。

所以,我欣賞題主的超前意識,也願意談談我的感受和建議,供參考。


第一,具備危機意識,是一個職場人實現長治久安的基礎條件

一是危機意識可以清醒大腦。人在安逸的環境中,是最容易喪失警惕的。當代年輕人,就是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大腦中滿是自我精緻的生活,以致於對職場的挑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真有點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味道。我們這一代人,親眼看到過九十年代大批國有工人下崗,當他們父輩眼中的“鐵飯碗”不再鐵的時候,那種驚慌那種無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居安思危,原來不是一句空話。

二是危機意識可以自我增壓。面對壓力,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反應,四下奔逃的,愛怎地就怎地的,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的。但總得來講,現在的人不如過去的人皮實,視壓力為天敵的人越來越多,這從網上人們對加班的仇視就能看出來。其實,在我看來,壓力是好事,一個人在職場能夠承受多大的壓力,決定著他能走多遠。

三是危機意識可以保持警覺。職場有如戰場,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戰場上,凡是時時處於高度警覺的人,活下來的機會就要比別人多。所以,在職場上具有危機意識,時時保持必要的警覺,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護。比如,當別人都在抱怨公司工資遲發的時候,警覺的人已經開始懷疑公司經營出了問題,並由此判斷會不會出現大面積欠薪了。



第二,把一個人的全部希望寄託於一個單位或一家公司,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人真是一個複雜的東西。我們那個年代,選擇的機會不多,一職定終身是大多數人的普遍選擇。現在,盤算一職定終身的人少了,但前輩留下的慣性思維還在,大多數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一是安逸的工作容易消磨自己的鬥志。這是人的通性,安穩的覺睡得久了,總是能讓人們更加麻痺。讓我們看看體制內單位那麼多普通員工的行為,幾乎鬥志全無。就是體制外的單位,在我想來,也好不到那裡去。這些地方的人的鬥志,幾乎全部消耗到眼前的蠅頭小利上,消耗在與老闆的鬥智鬥勇上,工作中的付出和奮鬥精神越來越少。

二是當危機來臨時容易驚慌失措。甲公司載人了,會不會波及到我們公司?四十歲遭遇公司裁員,我該怎麼辦?下崗三個月了,生活沒有來源,天天面試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感覺人都廢了。面對這類問題,我總是想,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當初工作的時候,你們都幹了什麼?

三是如果調整不好容易毀掉自己的整個未來。我有一個親戚,現在已經去世,去世的時候,還不到60歲。他在當時的一個國有大廠上班,當了十幾年的工廠下崗,這成了他這一生唯一的職場回憶。下崗認後,什麼都不會,還抹不下面子,於是開始酗酒,每天喝兩頓,一頓喝半天,生生把自己喝進了醫院,喝出了人間。儘管這種情況有點極端,但如果調整不好,只會程度不同地毀掉自己的未來。



第三,從哪些地方努力,才能消除危機,走到哪裡都不怕

還是迴歸本題,我給題主如下建議:

一是確定自己的目標並且為之努力。其實到目前為止,題主的目標已經有了,那就是,你的能力要保證在任何一個單位甚至是沒有單位時,仍然有飯吃,而且不會差到哪裡去。其實這也是我的目標。具體到題主來講,我覺得職業經理人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身為總助,具有獨到優勢,一切圍繞這個目標,苦練本事,當功成名就時,自己的選擇機會就會很多。

二是舉全力輔佐老闆成就事業。工資待遇和股份之類的,大可不必太當回事兒,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當自己有實力和任何人談條件的時候,該來的所有都會自然而來。你的老闆既然能做一箇中型企業,一定有他的本事在身上,這就是現成的老師,最起碼要把他身上的所有都學到手。這個機會不是人人可以得到的,建議一定珍惜。

三是強化學習儘量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這個方面要注意一下,1、多讀書讀好書。一個人的成長,經驗很重要,但要快速成長,向書本學習特別關鍵,山西1哥對此深有體會,你在工作中花費了很長時間很多精力悟到的事情,在某本書中可能就幾行字。2、上學。現在的在職學習,可以選擇的範圍很廣,有各類商學院,也有各類班,學校要選擇北、上、廣的。結合自己的經濟條件和專業領域,一定能選擇到合適自己的,既能學到東西,又能交到高人,還有學歷將來也會有用,一舉多得。

四是彆著急慢慢來。現在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急功近利,我在這裡提出來,題主當戒之。知識和能力的積累有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在這方面沒有速成班。沉住氣耐下心,幹他五七六年,你就會明白這中間的好處。



總之,具有危機意識是好事,題主應該利用現有的環境,作一個相對長時間的安排,從現在開始向目標推進,若干年後,危機感會逐漸消退,自我成長的意識會逐漸增強,隨著自己越來越強大,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我是山西1哥,混跡職場30年,喜歡琢磨職場上的那點事兒。我所說的話,只給想聽的人聽,是你嗎?關注我,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