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如果你一直很努力工作,但是晉職兩次都失敗了,你會選擇辭職嗎?”


其實,我覺得辭職並不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如果一個職場人不懂反思和總結的話,到了下一家公司,面臨同樣的問題,你也選擇逃避嗎?


其實,在職場中,晉升或晉職失敗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金字塔頂端的位置是很少的。


但是晉升兩次都失敗,我們是否應該先總結一下原因呢?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在同一個地方摔跤兩次。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晉升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01、個人能力不足


一般情況下,當遇到問題或碰壁的時候,我們需要先從自省,也就是從自身去找一下問題和原因。


晉升失敗,是否是個人能力不足,是否個人能力和職位要求不匹配?


晉職,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個是晉升職級崗位,第二個就是晉升管理崗位。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種情況,晉升職級崗位。


在大公司裡,特別是一些國企或事業單位,會有職級崗位等級的區分,而職級崗位等級會是和薪資掛鉤的。


也就是你的職級升上去了,你的薪資也會漲;如果你的職級沒有升,薪資基本不會有變化。


如果是這種情況,領導的評估的標準可能會更加看重你的專業能力,還有就是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態度、價值貢獻等多方面因素。


對於職級崗位的調整,其實更加是看中直接上司對你個人的評價,如果直接上級覺得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可以,值得上升一級,基本都會給你升級。


除非是你個人能力太糟糕,晉職時被領導駁回,不認可你的個人能力和對公司的貢獻。


第二種情況,晉升管理崗位。


這個就是比較明顯的,職權和薪資都隨著崗位的變化而有所提升。


也就是說是從普通崗位晉升到管理層崗位,不管是基層還是中高層管理崗。


而對於職級和職權的變化,這個更加看重個人的綜合能力。


簡單地說,即使你的專業能力很強,技術能力也很強,但是不懂管理,不會處事,管理崗位也不會隨便給你坐。


如果說業務崗更加看重個人的業務能力,那麼,管理則更加看重個人的綜合能力。


所以,無論是那一種晉職,首先先總結一下,自己的個人能力是否達到了崗位的要求,是否和崗位匹配。


即便是有空缺的崗位,如果你或公司其他人真的不行或不適合,公司也會採用外聘的方式,僱傭“外人”來任職。


02、人際關係差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任何事情的成功,我們都會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人不和也不能成事。


除去個人有真本事外,人際關係也是影響我們在職場順利行走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第一種情況,職級的調整。


如果職級的調整,領導除了看個人能力以外,還需要看你和團隊裡其他人的關係,以及和公司裡的人相處如何。


雖然這個不是直接作為考核的標準,但也是一個隱形的標準,你在團隊裡受歡迎的程度決定了你能在公司走多遠。


特別是和領導之間的關係,如果原本就和領導關係不佳,那麼,在職級調整的時候,領導自然就不會想到你。


第二種情況,職權的調整。


特別是管理崗位,一個人走上管理崗位,一定需要其他人簇擁才能做好管理,管理之路也才能順暢。


最起碼領導提拔你後,大家都能夠服你,並能聽從你的管理。


領導也想找一個能夠hold住團隊的人幫他做管理,能夠幫他分擔解憂的人做管理。


如果團隊都不服你,領導也自然就不會提拔你,提拔你後只會增加他工作的難度和複雜程度。


還有你和領導之間的關係如何,也決定了你們之間溝通的好壞,以及默契程度。


所以,你身邊的人際關係如何?是否是影響你晉升的因素呢?


03、被潛規則淘汰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以外,第三個就是大家都很無奈的原因,被潛規則淘汰。


我們大家都知道,無論在哪個公司,哪家單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潛規則。


也就是說,即便是你工作能力很強,人際關係也很好,但都不及你是某個領導或公司老闆的某個親戚或朋友。


而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只能憋屈自己,無論是職級或職位的調整,都會被這些“家屬”所頂替。


雖然公司已經發布通知讓大家做述職,公平競爭,但實際上已經內定好了的。


如果是由於第三種原因,被潛規則淘汰,很多人都會想要辭職,覺得繼續呆在這家公司沒意思。


但如果是以上兩種原因,晉職兩次都失敗,個人也會有挫敗感,所以也會有產生辭職的念頭。


那麼,晉職失敗,我們是不是真的在這家公司呆不下去了呢?是不是真的要辭職呢?


對此,我們應該綜合評估以下三點,再決定去和留。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是否辭職應該如何衡量?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01、看個人職業發展方向


無論是在哪家公司,我們都需要想清楚個人職業發展方向是什麼,給自己做好定位。


在公司中,一般有兩個發展方向,技術崗和管理崗。


如果個人定位是往技術崗位方向走,那麼,你去晉升管理崗就不太合適。


我有一個朋友是碼農,技術很牛,領導也認可他的技術能力,後面就提拔他當管理者。


可是,經過一年的時間,發現他不適合做管理,團隊被他管理得亂七八糟,只適合單純的做技術,專業技術工作。


後來,直接撤掉了他管理崗的職位,讓他專心做技術,做好技術的工作。


所以,晉職失敗,有可能在領導看來你並不適合做管理者,只適合做好本職的專業工作。


對此,你需要想清楚個人職業發展方向是什麼,如果是技術崗,那就專心做好技術崗的工作。


如果想走管理崗路線,但公司對你的管理能力還不認可,你是否需要想辦法去提升一下團隊管理能力,以此達到和崗位匹配的需求。


選擇辭職,如果你的團隊管理能力得不到提升,到了其他公司,走管理崗路線也是比較難行通。


02、看在公司的人際關係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的一樣,“人和”也決定了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


你需要看看自己在公司的人際關係如何,是否是良好的。


如果個人在公司的人際關係很糟糕,是否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個人的人際關係。


日常工作中是否和領導或同事之間的溝通方式有問題,抑或是個人處事方法不恰當等等。


除了工作需要總結,其實我們人際關係也需要不定期進行總結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柔軟之處,除非是有人刻意針對你,不然只要你改善和他們的相處方式,你也一定能夠贏得他們的歡迎。


如果你經過努力後,人際關係依然得不到改善的話,那是否是公司的工作氛圍本是如此呢?


一家工作氛圍本不好的公司,這樣的公司也沒有發展前途可言,還不如趁早離職呢。


03、看管理晉升的潛規則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最後一點,我們就需要綜合評估在管理晉升上是否存在潛規則了。


如果這家公司真的存在潛規則的情況,即便是你多努力,也是無濟於事的。


因為,在這樣的制度下,不是你足夠努力,或者你有足夠強的能力就可以的,沒有“硬核”的關係,想晉升也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我們需要認清楚這一點,是否每次在晉職的時候都有潛規則的現象存在,如果有,那就果斷離職吧。


如果公司並不存在潛規則,那就是個人的問題,你的能力沒有達到崗位或領導的要求,仍需要努力和提升。


所以,對此,我們需要客觀地去評估公司和個人的情況,再確定是否真的應該辭職。


如果排除公司潛規則的情況,是個人原因,那辭職也解決不了問題。


因為,你到下一家公司依然會面臨同樣的問題,也不可能用辭職的方式來解決。


所以,如果是個人原因造成晉職失敗的話,就好好反思和總結,並作出改善,爭取下一次的晉職成功。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不辭職你需要做些什麼?


有句話這樣說,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如果選擇留下來的話,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01、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我們前面也說過了,找準個人職業方向,做好個人的職業定位。


也就是,在公司裡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譬如你是技術型人才,但是你偏偏要去晉升管理崗;你屬於管理型人才,偏偏要去晉升技術崗。


這就是對個人自我認知不足,只有清楚自己的優勢和長處,才能更好地發揮才能,也才能更快地到達峰頂。


如果是向技術崗方向發展的話,那就修煉個人技術,提升技術方面的專業能力,獲得領導的認可,以此達到職級調整的要求和標準。


如果是向管理崗方向發展的話,那就學習管理知識,提升個人管理能力,讓領導看到你具備的能力。


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才是發力最正確的方式。


02、提升個人綜合能力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其次就是提升個人綜合能力,無論是技術崗還是管理崗。


簡單地說,就是你技術再牛,如果工作中不懂溝通,不懂如何有效表達你的需求,以及你的方案,領導也會否定你。


在工作中,我們會發現很多技術幹起活很厲害,但是不懂表達和溝通,也會給工作造成一定的障礙,降低工作效率。


所以,在職級調整這一方面,有可能就會給比能技術能力稍弱,但是綜合能力比你強的人。


而對於管理崗而言,更加不用說了,對個人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


除了業務能力外,還要求具備團隊管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對管理者綜合素質的要求。


所以,提升個人綜合能力,是每一個職場人都應該要做的事情。


03、改善公司人際關係


那個晉職失敗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最後,如果是由於人際關係導致晉升失敗的話,那麼,從此刻開始,你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改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差,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們自身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是他人的原因。


自身的原因:


是不是日常和同事、領導之間的相處存在問題,譬如,說話語氣比較衝,態度比較差等等。


可以多觀察,多總結,然後針對性地進行改善。


他人的原因:


工作中不乏有些同事本性使然,本來對待他人的態度就不好,但是這部分人應該是少數。


還有就是他人嫉妒你的才華和能力,從而故意排擠你;或者說你的某些行為觸及到了他人的利益,從而故意對你不和善。


無論是哪一種,我們可以改善和他們的相處、溝通方式,來改變和他人的關係。


當然,工作中確實也存在一部分不太好相處的同事,對待這部分人的方式,我們可以自動忽略,至少有大部分人和你關係都還是不錯的。


最後,還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努力工作是需要,但是我們不只是低頭苦幹,更需要抬頭看看天空,看看公司的需求是什麼,領導的需求是什麼,有的放矢,才是聰明之舉。


- end -

作者:王丹豔,意得首席諮詢顧問、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BSC高級職業規劃師、美國舒伯學派職業規劃師、9年以上企業項目管理、5年以上企業培訓講師、多平臺職場領域人氣作者、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CIPC)。專注職場領域,實現個人成長。

歡迎關注:意得職業諮詢王丹豔,分享更多職場領域成長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