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日本人有多缺乏食物?

艾小城


日本作為一個多山島國,從古至今都是缺乏食物的,即使是今天,日本全靠進口糧食活著。

人類的進化史就是肉類的進化史,從生肉--熟肉--鹹肉--醃肉--罐頭,都體現著人類文明的進步。

古代日本人陷入了一連串的惡性循環:

飢餓--抓不到魚、肉--飢餓;

物產貧瘠--捕獵工具落後--抓不到動物--飢餓;

抓不到動物--無法馴養--飢餓;

飢餓--抓到了魚--上交給領主--被領主吃了--飢餓

然後天皇說,算了,你們這些馬鹿就吃草算了。

日本武士身高1.5米,已經是一騎當千的猛將了。

日本張飛:本多忠勝,身高:約是1.43m。(這身高這戰鬥力,氣的張飛要打人!)

在日本在公元8世紀,篤信佛教的嵯峨天皇首發“肉食禁令”。後來的天皇繼續踐行禁止吃肉的法令,古代日本貴族以及武士都成了兔子,整天吃草,連吃魚也被禁止。(其實天皇這個人很壞,皇族是有自己的農場森林稻田的,吃肉問題不大)(長期素食對統治階層貴族武士的身體造成了一定影響,此時“平氏”武士們正遇到了“源氏”武士的挑戰,源氏們生於山野,多食鳥獸,在1185年的源平決戰中,平氏軍隊大敗。源氏打敗平氏)

直到明治維新之後,被美國人的身高和體重震驚,充分了解到肉類對人作用。

吃過肉的人,當然知道肉遠比素食好吃可口,並且能提供更多能量,可肉弄不到啊。生產力低下的日本,同時物產貧瘠,供不應求。

兩道菜譜:

一、小米飯(粥)、煮蘿蔔兩塊二、大米飯(粥)、兩指寬小魚一條、醃蘿蔔一小碟、白水煮野菜一盅、醬湯一小碗

一是貧窮人家的早午餐,不吃晚餐,抓到魚等肉食多數都上交給領主,長期吃糠喝稀,導致身體虛弱,身材矮小。

二是貴族領主們的早午餐,不吃晚餐,這裡可以看到,貴族吃的起鹽,有條件喝湯,但是魚這個東西也要底下領民上交,不交就沒有(而且這魚,只有極為重要的客人來時,才能拿出來,不然都是壓箱底的財富,饑荒年可以換不少糧食)。

因為食物很少,所以只好通過多放幾個碗,一塊蘿蔔一個碗,這在心理學上可以暗示自己已經吃了很多。其實是實在沒得吃才出的下策,這也流傳至今,相信大家都覺得日料店的分量,連女人都難以吃飽。若是北方漢子,怕是一個人就能把一家日料小店的材料消耗大半。

日本引以為傲的“刺身”,這其實我們的老祖宗在戰國時期就發明了,當時叫“魚膾”“魚生”,當時多用鯉魚,如今多海魚。後來為什麼老祖宗們不愛吃了呢?因為鹽的發現,各式調料使用,以及烹飪方式的多樣化,文明在進化,怎麼還會回去吃生肉呢。而日本為什麼至今流行呢?因為鹽十分昂貴,孤懸海外,文化交流少,烹飪技術發展近乎停滯。

以上


木劍溫不勝


以前看過一部吉卜力工作室動漫《歲月的童話》,裡面女主人公回憶小時候一家人吃菠蘿的場景,父親好不容易弄來一個菠蘿,一家七口人圍著桌子屏氣凝神看著它被切開的樣子,再鄭重其事的吃掉。當時覺得不可思議,菠蘿對於天朝簡直跟米飯一樣普通,在日本卻如此奢侈。

後來發現,水果在日本奢侈一點也不足為奇,畢竟到了2017年,日本的糧食自給率才39%,其他都要靠進口。糧食尚且無法自給自足,水果自然是奢望了。

一個國家的食物富足或缺乏取決於它的種植地和畜牧面積,日本為山島之國,國內多是山地和丘陵,再加上緯度偏北,溫度常年較低,不利於農作物的成長。



在現代日本可以依靠交通便利和經濟富足大量進口糧食,那在古代呢?

如果追溯到最久遠時代,比如在農業還未誕生前,想來日本跟地球人類一樣靠狩獵和採集獲取食物,像後來人們發現的貝冢遺址,就可以看出在繩文時代,日本人也憑藉狩獵獲取鹿、野鴨、兔、野豬等充飢,當然,作為島國貝類才是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後來,日本人學會飼養動物,比如《日本書紀》裡就有豬甘、豬養大量人名或地名,我們知道日本以前是沒有姓氏的,他們為了互相區分會取一些跟自己職業相關的稱呼,即便後來政府要求取姓氏時,很多人都用此方法取姓,比如家裡有口井的叫井上,家門前有棵樹的叫春樹……所以這些叫豬甘、豬養的大多與飼養豬有關。

所以可以證明古代日本人也吃豬肉。



但是好景不長,日本到了八世紀時出現了以為非常迷戀大唐文化的皇帝——嵯峨天皇,此人不僅大力推廣模仿唐朝的服飾、文化,建築等等,他還跟唐朝皇帝一樣迷上了佛教,佛教講究不殺生,飲食忌葷,嵯峨天皇也極力推廣,比如哪位皇室成員身體不適啦,全國也要齋戒,如此反覆,加上食物本來難得,國人漸漸都戒葷吃素了。

這樣一來人們的食物選擇性更狹窄了,像水稻這種奢侈品普通人家想也別想,一般是粗糧餅充飢,即便後來小麥引入日本後,人們還因為沒有磨麥技術浪費了許多糧食。所以,古代日本人大多以樹根,野菜,充飢。沿海的人要好一些,他們可以靠海吃海,但內地的人就慘了,因為日本內陸河沒幾條,且又短又急,想吃河於簡直做夢,所以內地人只能吃高價的鹹魚,這些鹹魚一般等到特殊日子才能解饞一下,其他日子該吃野菜還得吃野菜。



而即便有錢人家,也侷限於食材的缺乏,吃得並不好,比如德川家康一個將軍,每頓飯不過一碗米飯加兩塊蘿蔔乾;有時是一碗米飯加一兩顆梅子,真是令人大開眼界。想想在古代日本貧富真沒多少區別,畢竟吃的多差不多。

直到明治維新後,糧食緊張還一直是日本的主要矛盾,他們的糧食大多由朝魚羊進口,最後因為朝魚羊的糧食出口管控加嚴,不再向日本出口糧食,導致日本向其發動了侵略戰爭。


微影窺人生


今天的日本料理在全世界享有盛名,但你可能不知道日本人在歷史上食物十分匱乏,極少蓄養家禽畜類,所以難得有肉吃,連大米也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想知道古代日本人有多缺乏食物,不妨跟隨筆者一探古代日本人的餐桌。
首先,日本人在古代難得吃上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日本天皇信奉佛教,受到佛教不殺生思想的影響,於是多次在全國範圍內頒佈禁止捕獵動物的敕令。雖然偏遠地區或許仍有捕食野味的傳統,但大部分地方是不吃禽畜肉的。因此無論羊肉、牛肉、豬肉還是雞肉,在19世紀以前的日本人的餐桌上都幾乎不可能出現。偶爾一些獵戶會捕捉一些竹雞食用。大體說來古代的日本沒有成規模的家畜飼養業,無論宮廷還是一般百姓,所以十分缺乏肉類的供應,當然我們這裡主要指的是禽畜肉類(附註:古代日本禽畜養殖業不發達不僅與佛教禁殺生思想和政府命令有關,也與養殖技術不發達有關係。山區吃野味要多些,有鹿肉、野豬肉等。對大多數粗人一年也極難吃上禽畜肉)。
不能吃肉還不算慘,對於住在農村地區的普通百姓而言,他們甚至吃不上多少大米。他們種植的米都要作為貢品和稅賦交給上層,所以極少吃大米飯,更多是吃麥飯、糙米粥、醬湯一類的食物。日本人十分喜愛稻米,常常自詡自己是大米培育的重要國度。但其實在古代也只有極少數上層能較長時間的享用精緻的米飯和米制的糕點。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很大程度上與古代日本農業生產較為落後有關,大米的總產量十分有限,難以滿足需求。根據當時的一些食譜、賬單的記錄,很多武士一年也不過分得數石米,平民就更少了。對大多數人來說,能吃上麥飯就很不錯了。
你也許會說日本不是個島國嗎?那麼靠海吃海,他們完全可以依靠捕魚來維持生計。此話不假,但當時能從事捕魚的也僅限於海岸附近的村落,內河山區要想捕魚,難度就大大增加。內陸捕魚的難度大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內陸河流大多短小流急,十分難於設網捕撈。而且日本吃的烤魚滋味十分清淡,不像今天我們抹了辣椒、孜然等等,想必也是吃不出什麼感覺的。(概言之,古代日本並不是大多數人想象的可以輕易地吃到鮮魚海鮮的國家,內陸更多地方食用的是交易來的沿海醃製的鹹魚。)
日本古代的飲食內容相對來說十分單調,特別是它沒有演化出炒、炸一類的烹飪技法,也極少使用動物油脂,所以可想而知即便是貴族的飯食也是寡淡無味。在當時留下的一些食譜裡我們能發現當時人更多的是吃一些蔬菜、燉湯、味噌等食物。過年時候富裕人家會吃的好一些,有蕪菁、蘿蔔、醃菜、吸物(清湯)、紅豆飯、糕點等。
日本料理的真正形成也是在江戶時期,可謂大器晚成。我想這也與新的食材的引入很有關係,比如馬鈴薯、辣椒、甘薯、洋蔥、牛肉,尤其是砂糖的大量輸入對於日本料理的口味有很大的改變。之所以古代可吃的東西極度匱乏,也與日本傳統時期的農業並不很發達,資源有限相關。當然,烹飪技術的單調和過於強調原汁原味也正反映了食物來源本身的稀少珍貴。
參考資料:
1、《和食》,徐靜波著,北京聯合出版社
2、《知日.枯山水》

歷史研習社


日本人缺乏食物是兩個因素導致的,第一個因素是它島國的狹小,在那個科學不發達的年代裡,人們只能勉強達到溫飽。第二個因素是肉食的禁令,使人們無法攝取高蛋白食物,最終導致了日本古代人個個都變成了袖珍人,身高在1米5到1米4就有浮沉。


人的身高除了與祖傳的基因有關之外,還與從小到大所吃到的食物是否豐富營養有很大的關係。

無論一個人的基因再怎麼好,生下來的孩子再怎麼高,如果經過幾代都一直吃不飽、吃不到有營養的東西的話,那他的後代就將會失去遺傳身高的優勢,慢慢變矮,日本人的身高歷史就很好說明了這一點。

在現代,日本人的身高和我們是差不多的,而在抗日戰爭的時候,相信大家都看到過關於日本人身高普遍較矮的記載與照片,那時候大多數的日本人普遍身高是保持在1米6幾左右的。

他們二戰後之所以能在身高上逐漸和我國持平,就是因為他們在戰爭後把改善兒童飲食定為了國策,在學校裡每餐給兒童們提供牛奶、雞蛋等高營養食物,通過飲食營養改變身高的方法,完成了自身身高的大逆襲,脫離了矮子國的稱號。

他們本身也因為在美國的幫助下,成功完成了戰爭後的經濟飛漲,也開始吃上了豐富的肉食,在營養極高的肉食以及各種食物的改善下,日本人的的整體身高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後,變成了現在的1米70左右。

古代日本人之所以那麼矮的原因

而在日本幾千年來的歷史中,他們的身高是矮到極點的,據日本的史料記載,在日本古代較早期,男性的身高普遍保持在1米4幾左右,女性普遍保持在1米3幾左右。



在江戶時代和航海時代的歐洲人接觸之後,日本人從歐洲人手中獲得了很多南美洲的粗糧種子以及種植方法,在糧食的改善下,日本男性的身高才變成了1米5幾,女性身高才變成了1米4幾。

日本人歷史中的身高之所以如此的矮,實際上與他們古代食物的缺乏、以及他們特殊的飲食習慣有關。

正是因為極為嚴重的營養不良以及很少吃肉食的原因,他們在歷史中的身高才會變得如此的袖珍、矮小。



日本古代早期可以吃到的肉

肉類食物中一般飽含著極高的蛋白質,而蛋白質就是人長高的關鍵之一,除了普通牲畜的肉類,魚的身上也有著比較高的蛋白質。

早期的日本人是可以吃肉的,海邊的百姓,平常除了種田之外,就是到海里補充點魚打打牙祭,彌補一下來之不易的蛋白質。


而生活在遠離海邊、靠近島嶼中心的古代日本人們,早期可以通過打獵尋找到不少的肉食。

那時候的日本人什麼都吃,日本有著很多的猿猴、鹿、熊、狸貓、野雞、野鴨、各種大型鳥類等,這些野生動物都是那個時候日本人的食物。

後來日本人養了豬之後,他們開始吃起了家豬肉,在四世紀我國向日本出口了牛和馬之後,他們並沒有開始大規模吃牛和馬的肉,因為牛是要用來耕田的,馬是貴族們用來趕路的工具,因此他們能吃到牛和馬的肉機會是很少的。

而羊這種普遍生活在草原中的動物,在日本這樣的島國自然是更難馴養了。

那個時候日本人的糧食雖然比較缺乏,但是肉卻是可以吃的,所以那個時候他們的身高也沒有矮得太誇張。


佛教傳入使得日本變得全民不能吃肉

他們的身高之所以會大幅度下跌,與古代天皇禁止民眾們吃肉有關,而日本天皇之所以禁止民眾們吃肉,實際上跟佛教有關。

宗教的流傳是很容易發生變質的,國與國之間的宗教流傳更是如此,就像我們普通人之間傳遞信息,往往經過幾個人的流傳之後,就會完全改頭換面一樣。

古代印度的佛教可以吃肉、可以結婚,只是不推薦信徒們吃肉罷了,在佛教流傳進我們國內之後,就逐漸演變成了和尚不可以吃肉、不可以結婚的規定。

而佛教在唐朝從我國流傳到日本後,不吃肉的禁令就不僅僅存在於僧人之間了,在日本歷屆天皇以歷代權力者們的下令下,陸地上的所有肉食都漸漸成為了一種忌諱。


正是因為人為的影響,才在日本造成了肉食的缺乏。

在日本古代顯得奢侈的魚乾以及白米飯

不過可能因為佛教沒有禁止殺生魚類的原因,所以那個時候日本人是可以吃魚肉的。

古代沒有冰箱,因此在出海捕撈完魚回來之後,除了剛開始一兩天可以吃新鮮的魚之外,其他時間因為魚不好保存,他們都是要製作成魚乾來食用的。


在內地的一些日本人,唯一能吃到的肉類食物就是這些從沿海地區運送過來的魚乾。

不過在最開始的時候,日本人所能吃到魚乾的人是非常稀少的,一般只有天皇以及各種貴族們,他們才能經常吃到各種魚乾,對武士們來說,魚乾是一種除非特殊節日,否則就連他們也吃不到、捨不得吃的珍貴食物。

同樣在那個時期,白米也是隻有日本貴族以及武士階層才能吃到的基本糧食,百姓們是不得享用的,平常只能吃一些粗糧、就著一些蘿蔔乾、野菜等食物艱難下嚥。

不過在日本古代後期的時候,很多平民慢慢可以吃得上白米和魚乾了。

而米之所以會成為那個時代的奢侈品,就是因為古代日本缺少種植水稻的地方,所以產量極少的白米自然就成為了權貴者們獨享的絕佳美食。

那個時期的日本人,不僅缺少肉食,在糧食種類上他們也是比較缺乏的,雖然能勉強的填飽,但是食物卻單調到了極點,正是因為古代日本糧食的缺乏 ,使得日本人的祖先得不到營養補充,這才使得他們的身高在歷史中變得越來越矮,最後變成了袖珍人。

日本人以及我們的身高變化

日本的肉食禁令是在明治維新之後被廢除的,正因為可以吃肉,在他們自身大規模養殖牲畜以及從美國進口肉類之後,日本人的身高普遍提高起來,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人更是藉著時代的快班車,用良好的高蛋白肉食改善了民族身高。


而我們呢?雖然本身的基礎比日本人高上很多,但因為近代史中長時間的飢餓,於是導致了不少人身高不增反減。

不過也隨著我們的經濟、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我們的整體身高也變得越來越高起來,因為糧食的極度充裕、富有營養,很多00後的身高已經大規模超過了20世紀出生的人,這一點經常經過初、高中的人,想必深有感受。

所以說這就是古代日本食物的缺乏程度,人的身高與食物的豐富與否有很大的關係,古代日本人的終極矮小就是一個非常良好的佐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極度缺乏肉食,這是宗教、人為導致的,日本地形的狹小、糧食種類的短缺,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日本糧食的缺乏。


孤客生


給大家講一個日本古代歷史小故事,關於吃貨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下為了吃壽司而想出來的絕招終成一道名菜。

日本有一種壽司叫做“散壽司”。對就是下圖,看上去像不像盆菜?

沒錯,這就是岡山的散壽司。

當然,這已經是現代改良過的了,有綠色的四季豆,白色的蓮藕,紅色的蝦肉,可謂色香味俱全了。但是,古時候的人可沒那麼好的口福。

古時候,為了儲備軍用口糧,岡山藩主頒佈了一條奇葩的節儉令:百姓家裡用餐不得超過一菜一湯。那一家老小餓著肚子怎麼辦呢?於是智慧的岡山家庭主婦想出了一條妙計。

【情景小劇場】

如果路上被巡邏的差役盯上

打開一看,只是白飯而已

但是回到家倒出來一看

原來奢侈的美味全藏在底下了。哈哈哈是不是特別的機智呢?但是這則小故事也反映了日本古代也曾有過一段缺乏食物的時期。

也許正因為這樣,現在的日本人十分注重不要浪費食物。但是日料的單人份的量本來就不是很大,來我們中國吃中餐會怎麼樣呢?聽說有一個日本朋友來中國玩,點了一個擔擔麵,上來一碗麵竟然比臉盆還大,但他硬是把一碗都吃乾淨了!在座的中國人都震驚了!一問才知道,日本吃飯是每人一份,所以他誤認為這盆擺在他面前的面是單人份,就硬著頭皮把一桌人的量全吃光了,說完在座的全笑翻了!



kiki宅急便


中國人把古代日本人稱之為“倭”,倭就是矮小的意思,從這裡可管窺窺豹一下古代日本人的身體外貌特徵。


在日本幕府時代,武士如果有1.5米的身高,就會被稱為猛將,可見古代的日本武士是有多麼不英武。


那麼造成日本人在古代這麼矮的原因是什麼呢?主要還是營養不良,各類食物來源受限,導致影響了身體的成長。


如今,如果我們看到一整套日料,可能都是以這樣的目光去看待。


1:盤子好多,食物好少,色彩好美。

2:生魚片什麼的,少油少鹽,真是有利於健康。



其實,這些觀念放在古代的日本幾乎完全說不通,大家也許會瞪眼睛看你。


1:古代日本人大米不能自給,生活在海邊的村民需要捕魚,然後將魚獲作為賦稅的一種上交給領主。如果不交,領主也沒得吃。領主對於這些魚,也不是想吃就能吃,更多是儲存起來,有了重要的客人的時候,才拿出來吃。


至於生活在內陸山林的農民,因為日本的天皇曆史上曾多次頒佈禁止食用肉糜,結果導致日本的畜牧業,養殖業嚴重受限。再加上日本土地多為山地,農耕條件十分受限,導致大米的產量也不能滿足全國,只有貴族才能享用大米。



這樣一來,在古代中國人看來,很理所當然的“食生活”,在日本成了最嚴重的問題。所以,那個時候的日本人之所以要搞那麼多盤子,其實你主要看下,盤子裡也就2片蘿蔔,1條小魚,這都是因為食物來源少的徵兆。


2:至於日式吃法,多采用生食,抹點鹽,古代絕不是考慮到了健康的元素,而是烹飪技術十分不發達所致。


就算到了清中後期,隨著清人赴日,看到滿街都是吃生魚片,都感覺是到了蠻荒之國。不像中國,八大菜系,各種烹飪技術十分發達。


在古代以農業為根本的時代,人們吃的水平直接反映了這個國家的生產力。所以中國比日本發達,中國讓日本羨慕和學習,這就是原因所在。


現在看來,日本食物成為了風行世界的料理之一,其實這是在當今食物過剩,浪費,肥胖成為問題的情況下造成的。值得深思,也不值得過度吹捧。



北京不冷東京熱


古代的日本,大米是用來作為貨幣的東西,所以是非常珍貴的。日本地形狹長,四分之三的土地都是高原山地,可耕地資源非常有限,所以日本的物產也並不豐富。各種食物資源自然也就相對匱乏的多。

看過懷石料理的人也可以感受到,日本菜的精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食物資源的匱乏,必須要物盡其用。

雖然經常說日本是個“彈丸之地”,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古代的日本在世界上並不算個小國。明朝時期,日本的人口已經膨脹到了兩千多萬,雖然不能夠與明帝國、帖木兒帝國等相比,但已經比當時世界上大部分國家要多得多。

由於佛教思想、天皇禁令與古代日本養殖業並不發達,在近代以前,日本人想要吃到肉,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牛肉、豬肉、羊肉等是不能夠食用的,而只有沿海地區的人才能夠食用到海鮮。由於天皇的禁止捕殺的命令,內陸地區的人們想要吃野味也是不允許的。

日本引進稻米種植的歷史也比較悠久,然而古代的日本種植業也比較落後,所以大米是非常珍貴的食物,一般都用來充當貨幣、繳納貢賦等,大部分情況下只有貴族能夠食用。

在日本不少的古裝題材中,人們吃年糕之類的食物就已經欣喜若狂,這並非誇張,因為像年糕這樣純米制的食物在當時來說也是相當奢侈的。

各種食物匱乏也就算了,古代的日本由於缺乏動植物油脂、香料等,對於食物的烹飪方法也多是煮、烤、蒸之類,淡而無味。在日本的熊本城,如今還保留著當年“將軍御膳”,然而看過的人就大跌眼鏡——幾乎都是素菜,而且口味相當清淡,當時日本的大名、武士階層都是如此飲食,整體情況可想而知。

如今的日本給人很大的誤會,其實如今的日本是全球最大的遠洋捕魚國,雖然耕地狹窄但是日本也是全球種植業單產量最高的國家,日本雖然大部分的農產品都需要進口,唯獨大米始終保持著95%以上的自給率。

日本經濟發達,匱乏的是本土出產的食物,然而日本的國內來自世界各地的豐富種類的食物應有盡有,從來都不匱乏。


澹奕



求圓4


人多地少的馬爾薩斯危機,日本比中國爆發的更早。晚明時期,南洋地區已經到處是日本的移民和切支丹傭兵了,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都僱傭了大量的日本人為他們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珍惜食物就是一種必然了。連幕府將軍德川家康都很儉省,府裡的侍女偷偷抱怨每天只有醃蘿蔔下飯,家康聽見了,呵呵一笑,第二天侍女們還以為能打頓牙祭 ,結果發現連蘿蔔乾都沒了,只能吃白飯。


靜大官人


古代日本缺乏食物,可從他們享負盛名的懷石料理表現出來,美其名說擺放精美,其實就是在有限食材下,不得不美化一下,年前在京都曾品賞此料理,見識一下古代日本料理之精髓,可能是太正宗,昂貴的一餐後,回酒店還要吃杯麵。想起在廣州吃的古時九大簋,連第二天早餐都不用吃,更不用說在北京吃的仿膳。日本古時缺乏食物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