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讀黑格爾如何入門?

毛小暖


建議大家先聽聽王東嶽老師的西方哲學原旨解析,瞭解西方哲學在每個時期到底在探討什麼問題以及用了什麼方法來進行探討最後得出什麼成果,我們才能知道黑格爾想探討什麼問題,用的什麼方法,有沒有成果。用王東嶽老師的話說,當代中國沒有研究哲學的哲學家,只有研究西方某個哲學家的哲學家學家,所謂辯證法只不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感性階段,還沒有進入理性思維,比如,高低,上下,正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直觀感受到,但是地球是圓的,下面的人為什麼不掉下去此類問題根本無法用辯證法來解釋。


國際男神協會


讀黑格爾如何入門?其實挺難回答的。

因為,不知道題主因何原因要讀黑格爾;另外,也不知道題主對於西方哲學有多少了解。總之,一是讀黑格爾的動因,一是已經具備的哲學基礎,這兩個事情如果不清楚,很可能就“答非所問”了。

這裡只能假定,題主想讀黑格爾,完全出於對哲學的愛好,而不是因為考入了哲學系,不學不行,其實若真是那樣還就好辦了,授課老師會具體告知學習方法;還有,也假定題主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哲學知識,接受和理解都沒太大難度。

說實話,即便按照這兩個假設——酷愛哲學,也有不錯的基礎,“讀黑格爾”仍然是蠻難的。

世界上,大概有兩個哲學家的書最難懂,一個是康德,再一個就是黑格爾,後一個比前一個更有甚之。

所以,看到樓上一些高人說可以從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讀起,似乎覺得未必是好辦法。

我的建議是,首先是看一些歐洲哲學史的書籍,以便把黑格爾“定位”。

黑格爾有一句名言,他說,哲學史就是哲學。這是一種歷史的觀點,即所有哲學,都是一定歷史的哲學。

黑格爾自己的哲學也不例外。

一方面,他的哲學是康德哲學的“揚棄”,就是否定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儘管,在黑格爾的著作裡,沒少批評康德哲學,但幾乎所有理智的哲學家都認同——沒有康德哲學,也就不可能有黑格爾哲學。

另一方面,黑格爾哲學,又是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這段時間裡,歐洲和德國曆史的產物——既與當時的經濟政治科學文化思想等等的發展密切相關,也與拿破崙的強勢與普魯士的國情有關。脫離開這個背景,一是無法理解黑格爾哲學為何會充滿歷史感的蓬勃向上精神;二是也難搞明白,在他的哲學中,怎麼又深深存在對普魯士國家的維護。只有用歷史“這把鑰匙”,才能夠打開黑格爾哲學中盤根錯節的矛盾之鎖。

當然,在黑格爾之前的德國哲學家費希特和謝林,對於黑格爾也不是可有可無。認真讀一下西方哲學史,便會大致瞭解當時的哲學之鏈,是如何一環套一環逐漸延伸的。

對此的建議是,最好選擇數本西方著名哲學家寫的哲學史來閱讀。這些哲學家生活在西方,對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可能把握得更清晰,敘述得更有邏輯性。

比如,美國哲學家梯利的《西方哲學史》,書比較老了,但簡明扼要,忠實所評介哲學家的原本思想,但又有恰當的評論。

把黑格爾在具體的歷史包括哲學史中“定位”之後,我仍然不建議從他的《精神現象學》讀起。

這部著作,是黑格爾1807年出版的。當時,他的哲學思想尚未完全成熟。這部著作裡,多少存在著某種神秘主義的色彩,並不是他的代表作。既然要讀黑格爾,為何不“直搗黃龍”呢?《精神現象學》不是黑格爾哲學的精華,與後來的主要著作之間的聯繫也不是十分緊密,讀過之後,對於進一步讀他的著作,沒有很大幫助和連貫性。

黑格爾的代表作,是他的《邏輯學》。如果要讀黑格爾,就不如從《邏輯學》入手。

對於黑格爾的《邏輯學》,後人有《大邏輯》和《小邏輯》的說法。這是按照書的薄厚來區分的。

1812年,黑格爾在紐倫堡當中學校長的時候,出版了《邏輯學》一書,陸陸續續出版,1816年出齊。

1817年,黑格爾出版了《哲學全書》。此書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邏輯學”,第二部分是“自然哲學”,第三部分是“精神哲學”。

相對來說,《哲學全書》中的“邏輯學”內容,比前面的《邏輯學》少了。因此,人們稱前面的叫《大邏輯》,後面的叫《小邏輯》。

大小邏輯,有啥區別嗎?儘管看法不同,但其實沒有根本區別。在1831年,就是黑格爾得了鼠疫去世的那年,他又重版了《大邏輯》中的第一卷《有論》。看來,似乎他自己更看重《大邏輯》。

具體到有什麼不同,《小邏輯》是黑格爾當大學教授時發給學生的講授提綱,有正文,有附釋,附釋是從學生課堂上所做筆記中挑選附後的。《大邏輯》完全是黑格爾手寫後付排印刷而成的,內容比《小邏輯》多了很多,有些章節,《大邏輯》的內容甚至是《小邏輯》的10倍,比如第一卷《有論》,黑格爾運用了大量的微積分的內容來論證自己的哲學,非常精彩。

究竟是讀《大邏輯》還是《小邏輯》,由題主自己決定,但建議不妨就下定決心讀《大邏輯》。

如果題主真的確定要讀黑格爾的《大邏輯》,那就還有三個具體建議。

第一,把提住黑格爾哲學的“綱”。

對此,梯利有一段話,我覺得很精準。抄錄於下——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的任務是如實地認識自然和整個世界,研究和理解共中的理性,這種理性不是膚淺、暫時和偶然的形式,而是永恆的本質、和諧與規律。事物有意義,世界上的過程是有理性的:太陽系是有理性的秩序,有機體是有理性、有目的和充滿意義的。既然實在歸根到底是有理性的,是思維或概念的必然過程,是邏輯過程,這隻能由人用思想來認識;哲學的職能是要了解理性所據以活動的規律或必然形式。因此,邏輯和形而上學是同一、一樣的。但是世界不是靜態的,它往前運動,是動態的;思想或理性也是如此。概念或真正的概念是活動、運動的過程,演化的過程。在演化中,可以說未發展未分化和同質的某種東西,在這個意義上說就是抽象的東西,發展、分化和分裂了,採取許多不同、因而對立或矛盾的形式,一直到最後成為統一、具體和個別化了的物體,即差異中的統一。我們所由以著手的不確定的、抽象的根基,變成為確定,具體的實在,其中的對立調和或結合於整體中。演化過程中的高級階段,是低級階段的實現,它實際是低級階段所要達到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來看,它是低級階段的真理、目的和意義。在這過程中,每一階段都包含一切先行的階段,預示一切未來的階段:這世界在每一階段上,既是產物,又是預兆。低級形式被否定於高級形式中,不再是原來的樣子;但是它又被保持於高級形式中,被傳帶下去而昇華了。黑格爾用一個德文字aufgehoben(揚棄)來表示這種思想,他把事物中向對立面過渡的過程,稱為辯證的過程。”

謹作為參考。

第二,捋順黑格爾哲學的“結”。

讀黑格爾,不僅要“提綱”,還需捋順“網結”。什麼是“網結”,就是黑格爾哲學中的概念。

他的哲學中,有一系列概念,不搞懂概念,永遠不會明白;概念清楚了,就搞懂了一大半。

羅素說:“黑格爾斷言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現實的。但是他講這話時,他的‘現實的’一詞並不指經驗主義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認,甚至還強調,凡經驗主義者所以為的事實,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實作為全體的樣相來看,從而改變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儘管如此,把現實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舊要造成一些與‘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當的’這個信念分不開的自滿情緒。”

這是說,在黑格爾那裡,“現實”這個概念,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概念(注:他講的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如果不理解黑格爾所講的含義,就會得出“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當的”這樣的結論。

所以,讀黑格爾,弄懂他的概念,是一個難點。

抓住“綱”,理順“網結”,大約就會事半功倍了。

第三,有必要藉助“登山杖”。

“登山杖”是什麼?就是著名學者的解讀黑格爾的著作。

我首推張世英先生的《論黑格爾的邏輯學》等書籍。

張先生生於1921年,對德國哲學,包括黑格爾有相當深入的研究,長時間任教於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從1952年即在北京大學任哲學系教授。

張先生對黑格爾的解讀,已經到了鞭辟入裡的程度。以他的著作作為閱讀黑格爾的“登山杖”再好不過。

以上都是建議,純屬個人管見,可只做參考。

黑格爾可讀,讀進去會有欣喜感受。

也在這裡祝題主讀書愉快。


一老沈一


讀黑格爾的書,有些人認為應該從《精神現象學》讀起,他們認為黑格爾的有價值的思想,就在他的早期的《精神現象學》裡面,這有它的道理。

但我認為作為初學者最好還是從《邏輯學》讀起,先掌握黑格爾的思維方式。因為《精神現象學》裡面很多東西都還處於萌芽狀態,比較靈活,而且涉及很多具體的東西,如歷史事件、一些爭論和思想衝突、一些批判性的意見和分析,裡面都有一些思想的火花。

黑格爾的思維方式、方法論在《邏輯學》裡最純粹的體現了出來,他確實難懂,但讀不懂也沒關係,讀下來就有收穫。當你讀完《邏輯學》之後,即使你不懂概念,不懂細節,但在無形中你會受到一種訓練,你會受到感染,思維層次就會提高,你就會不自覺地用他的眼光打破以前的思維習慣,就知道怎麼去提出一些問題。但讀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就不同了,因為他的邏輯線在背後,他沒有提出來對你進行訓練,他不是那種類型,它需要大量的知識,特別是要對西方歐洲大陸的歷史、宗教、文化、文學等等這樣一些傳統觀念、典故有所熟悉。

所以我主張還是從《邏輯學》入手,看不懂也要看,《邏輯學》是他整個哲學的一個框架或者是方法論,把他當方法弄來讀。


良辰獨孤


《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的第一本著作,較為簡單,建議把這本書作為入門書。

《精神現象學》作為人的意識發展諸階段的縮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個體發展及人類社會發展兩個方面的歷史辯證法。

《精神現象學》標誌著由康德開始的德國哲學革命進入了新的階段,也標誌著黑格爾已經成為一位成熟的和獨樹一幟的哲學家。它從內容上將人類意識發展分為5個階段。

①意識,②自我意識,③理性,這3個階段屬於主觀精神;④精神,即客觀精神;⑤絕對精神。

黑格爾的整體觀和偉大的歷史感,均體現在這部意識發展史中。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德國最偉大哲學家之一。是德國哲學中由康德啟始的德國古典哲學運動巔峰,德國古典哲學集大成者,雖然他對康德時常有所批評,但是假使原來沒有康德的學說體系,決不會產生他的體系。

黑格爾的影響固然現在漸漸衰退了,但以往影響是很大的,而且不僅限於德國。其思想體系是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的主要源流。十九世紀末年,在美國和英國,一流的學院哲學家大多都是黑格爾派。


超級科學奶爸


先讀《精神現象學》。這是黑格爾的第一本哲學著作,較為簡單,可以作為入門讀物。這本書展示了個人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兩方面的辯證法思想,也是德國哲學在康德哲學之後的一個新的發展開端。從主觀方面的意識,自我意識和理性,到客觀方面的精神和絕對精神,標誌著黑格爾已經成為了一名獨樹一幟的哲學家。

還有《黑格爾:哲學入門(引論)》也不錯,可以先讀讀其他學者的研究類導讀文章和書籍,容易快速掌握,入門較快。


南陵士子愛讀書


《宇宙與人類真實歷史》

我們這個宇宙實際是多時空的物體,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生命體,是宇外大智慧造就。同時同地有許多空間同時存在,每個空間都有山水動植物,龍鳳麒麟等等其實就是其他空間生命。

高層空間的人,我們稱其為神佛仙道等等。低層空間則是鬼類古人叫陰間,我們人生存的三維空間叫陽間。研究懂了都是科學不是迷信,所以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當今科學也知道宇宙是多時空的,提出多維空間理論,特別量子學更是發現宇宙是有思維的,也知道宇宙是多時空的,所以提出平行宇宙理論。

哪個民族都講神用泥土造人。其實是高層空間的泥土,在高空間造就然後放到地球表面三維空間中,在給我們加上這個肉身,同時怕人類太聰明瞭做惡,所以把人大腦封閉百分之八十多,眾多本能特異功能也封閉,只有修練提高道德才給打開大腦與本能。

人類的靈魂多是犯天條被打下來的,給人一個機會讓人修練提高道德再返回家園才是人生目地。所有正的宗教都同理。也就是高層空間不同種族的神類仿照自己形象造就地球上自己的種族人體形象,而元神靈魂多是各層空間犯罪的神類生命。

所以人類才是地球之主,一切動植物都是給人類造就,吃用欣賞玩的。大陸板塊是運動的,天災人禍沉入海底,所以海底有城市遺址,新陸地高層生命再給造就新物種。那個進化論能把人騙死。什麼都是不解之迷。

地球也是給人造就的,把高層空間垃圾塞進地球裡做為人類的能源,煤礦就是高層空間樹木,石油是高層空間的動物屍體。這也是科學不解之迷,因為地球上根本沒那麼多動植物與形成的條件,必須把眾多動植物突然聚在一起,塞進地下高壓高溫才可,否則爛掉。…

中國古體字實際是高級生命傳給人類,目地講清宇宙,使人提高道德返回去。那麼豐富語言只能講清一點,因為人類思維必須有時空概念,而宇宙到一定境界無時空,比如宇宙之外就如此,中國文化卻知道,比如混沌、太虛空無等等。刪改漢字那是最大破壞文化。

許多人問為何看不見外星人?它飛碟早突破空間的飛行,比如它進入一個無時間的空間,去哪裡一瞬間,快的無法想象,所以才能星際旅行。人家走的是封閉高速,你走的泥路,當然看不見人家了。許多磚家講飛碟什麼空氣動力學等等,聽了可笑。

(歡迎轉帖)


真理再現人間


《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的第一本著作,較為簡單,建議把這本書作為入門書。

《精神現象學》作為人的意識發展諸階段的縮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個體發展及人類社會發展兩個方面的歷史辯證法。《精神現象學》標誌著由康德開始的德國哲學革命進入了新的階段,也標誌著黑格爾已經成為一位成熟的和獨樹一幟的哲學家。它從內容上將人類意識發展分為5個階段。①意識,②自我意識,③理性,這3個階段屬於主觀精神;④精神,即客觀精神;⑤絕對精神。黑格爾的整體觀和偉大的歷史感,均體現在這部意識發展史中


悠悠小瓶蓋


中國人學這個,《矛盾論》,《實踐論》,中學和大學的哲學教材,就是很好的入門。


林意詩語


要了解德國古典哲學,首先要弄清楚其哲學體系的基本構架,先讀康德的“三批判”,真(純粹理性)、善(實踐理性),美(判斷力)。黑格爾的《美學》《精神現象學》沒有毅力啃不下來。


海天嘯歌客


先讀唯物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