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波音会和商飞合作产飞机吗?这样是不是双赢?

镜头里的童年



A強叔


波音会,与商飞也会是双赢。只是,合作仍会中断,商飞最终只有主要依靠与国内厂家的合作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波音过去和商飞合作过,将来说不定哪天又会。再合作、新合作,具体的动因可能跟过去有同有异,起因也许是商飞发出了邀请,但波音的动机一定跟过去是同一个,即继续维持以至提升自己家飞机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不至于被空客给抢去、让空客得提升,而合作的内容则一定是有限的、浅层次的,止步于核心能力,不会把看家本事出让、换走,或者说能让商飞学了去、仿了去,一定是捂得紧紧的,捂得比过去严实多了。

商飞需要与国外合作,向来是积极而且主动地开展。这不仅仅因为大飞机从来就不是1家能生产出来的,还因为、也是更因为自身、国内的能力低,飞机生产陆陆续续一直在搞,自己主导的和国内配套的能力比起波音、空客、通用、赛峰还差得多,尤其在关键核心包括整机上存在人有我无程度的差距,所以,一直是合作的对象多、范围广,特别是集中在前端、利用合作对象已有的产品,自己主要是做集成性、验证性等等后端的工作,但也会赢,飞机上天试验飞行成功才会拿到适航证,才会有最终的开始正式运营、占有市场份额,而且,从合作中,的确也能够学到一些技术、管理特别是流程化和体系性的东西,从而赢得超大工程的管控经验。

波音会合作,却又会被勒令中止,商飞与之的合作充满不确定性,也就是难以持续。对此,商飞应该是知道的,会抱着能合作时还是进行合作的态度。

商飞也应该知道最终指望不上波音等等外国公司会给予深度的合作,而国内配套企业也一直在进行深度的研发和生产,都深知关键核心能力尚不如人,因此,可以期待在国产大飞机上,最终一定会实现主要依靠国内合作取得的双赢,对等性的、同步性的、全端性的、全链性的,而且各方赢得的都是产品+技术,大飞机也就会成为高度自主的国产。


肇俊武


波音和商飞直接合作产生客机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商飞现在密集试飞的C919直接对标的就是波音基石型的波音737系列客机。然而双方的合作早已开始,例如在舟山的“舟山波音完工中心有限公司”就是波音和商飞的合资公司,其中波音新加坡有限公司出资3300万美元,占股60%,而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出资2200万美元,占股40%,其中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属于中国商飞的独资企业。

其实我国的上海飞机制造公司早在1985年起,便和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80系列客机。到1994年间,上飞厂完成了35架MD-82/MD-83飞机的生产任务,其中有5架MD-83客机还被返销至美国。后来波音收购了麦道公司后,上飞厂又和波音公司合作生产了两架麦道MD-90。再后来,波音直接停掉了麦道产品序列,也就没有了后来。

我们从上飞厂的遭遇不难看出,波音是不可能拿成熟产品给我们用的。后来空客在天津设立A320总装线,这也让空客A320在我国内的市场份额飙升。波音看了自然眼红,但即便如此,其也没有把总装线拿到中国,而是选择将产业链下游的完工中心放在中国,选择和商飞合资。

目前,波音737MAX和波音·商飞联合项目中心已经完工并交付。737MA完工交付中心主要是完成内饰安装、喷涂、维修、维护和交付支持等配套任务。也就是在美国完成总装的绿皮飞机,经过夏威夷、关岛飞至浙江舟山。但是遇到737MAX的全球停飞事件,未来如何还需要时日的检验。


航空之家


商飞为了适航证以及进入其他海外市场领域,采取的就是对外合作双赢的策略来搞大飞机项目,但这条路从当前最新消息来看并不好走,最终我们仍可能回到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道路上。

1、商飞现阶段本就采用合作方式互盈模式

题主不妨去看一下商飞的供应商名录,里面涉及了一大批的海外航空设备厂商,两大核心系统都由通用提供,既Leap-1c发动机和航电系统,而霍尼韦尔则提供刹车控制系统,包括电传飞控、辅助动力装置等系统,此外还有不少子系统也都是由这些老外供应商提供。

而波音早在2016时也曾和商飞签署过合作协议,双方就航空领域的一些事项进行合作研究,同时在国内也成立了合资公司对国内购买的波音737进行内饰安装和喷漆。

因此,商飞目前采取的整体运作模式就是广泛和世界主要供应商合作,通过这种市场来换技术的方式来走出自己大飞机的第一步。

2、合作模式恐无法长久进行,最终仍将走自研道路

最近一则美国准备给商飞C919断供发动机的消息引发热议,因为如果此事如果最终得到落实,那么商飞打飞机项目必然会延期。

发动机是飞机的核心设备,即便我们国内有性能较差的发动机顶上(事实上还没有),也将会大大影响整个打飞机项目进度,因为一旦更换发动机很多子系统都将受到牵连,许多已经完整验证的项目都将重头来过。

同时,从这则消息我们也能看出,美国为了遏制我国的发展,将从各方面来进行打压,其他方面不说,单就科技领域就有2018年的中兴,2019年的华为,2020的商飞。

因此我国未来想要真正取得突破,只有回到自研这条路上,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可能彻底打破现有随时被卡脖子的局面。

Lscssh科技官观点:

因此,对于题主所说的波音和商飞合作能取得共赢,这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这世上只有赢者通吃这一条道路可走,核心技术也只有靠自研也能真正做赢家。否则,你只有被剥削的份!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弱者,所谓的合作也只是人家吃肉你喝汤而已。



Lscssh科技官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涉及到航空制造业的产业格局以及国内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老鹰航空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回答一下吧:

1、民航制造业现有的中外资合作项目的效果并不好;

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国内民航制造业曾经进行了三次国际合作项目:

第一次就是八十年代的上海麦道项目,上海飞机制造厂和美国麦道公司合作在上海本地生产MD-82型双发中近程窄体客机,这一个项目在当时比较轰动,麦道公司由于当时在民航制造业上遭受到波音公司的打击,同时在军用飞机领域的订单也逐渐下降,因此麦道公司对于这一合作项目非常重视,可谓是竭尽全力的去推动MD-82飞机落地。

可惜,波音公司在九十年代初期成功收购了麦道,之后波音公司就彻底终止MD系列客机的研发,上海麦道项目也就不了了之了。

第二次就是2003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和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合资组建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主打组装生产ERJ-145双发支线喷气式客机的业务。

这一项目的合作背景也是巴西航空为了打入中国市场而采取的市场换生产线的营销方式。况且哈尔滨安博威生产的ERJ-145型客机是巴西航空第二代支线客机产品,第三代ERJ-170/175/190/195依然在巴西本土生产。ERJ-145的商载能力比较小,只有50座,大体上相当于新舟60的载客量,只不过是喷气式的而已。国内组装的ERJ-145基本上都是国内销售,市场业绩并不是很强。

第三次就是空客公司把A320的组装生产线落户在天津,并设立了空客中国公司,这种项目合作背景也是为了更好打入中国市场,像中国倾销A320客机,从而与波音737争夺中国市场。截至目前天津空客工厂主要进行A320和A320neo两种机型的组装,配件都是从欧洲总部发运过来的,此外由于空客收购了加拿大庞巴迪飞机制造业务,因此天津空客也兼职为庞巴迪部分机型提供检修服务。

从这三次现有的中外合作来看,始终都是围绕“组装”二字,技术研发那是没有的,研制新的机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2、商飞和波音之年不存在合作的必要;

商飞目前主要在做三件事情:ARJ21-700型的量产、C919的科研试飞以及C929的联合研制。每一项工作其实都是波音的有力竞争,并不存在合作的动机。同样的,波音公司的波音737/777/787/747等机型产品已经占有了中国民航客机市场的60%,可谓是垄断性市场地位。通俗的说,就是波音不在中国设立组装工厂,国内民航公司照样要去买波音客机。

3、波音公司的生产能力是目前全球最强的;

波音公司在西雅图的总装工厂生产能力相当强悍,其中波音737系列客机可以达到每月交付40-50架水平,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提高到60架/月的水平;波音777和787客机可以达到每月10-15架水平;波音747即将退役的状态下还保持着每月2架的水平。也就是说波音公司西雅图工程每个月可以生产将近80-90架客机。通俗的说,一个西雅图工厂就够全世界消化的了。

所以,就目前的民航制造业形式来看,中美之间不存在合作设厂的可能性,只有竞争关系。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老鹰航空


美国波音公司和和中国商飞合作的可能性为零。为什这么说呢?其一,大飞机的制造,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军用和民用上,无论从战略上还是从利益上,美国改府都不会批准两家公司的合作,从目前打华为公司倾其所有手段,便能窥其一、二;其二,波音作为全球两大航空飞机制商之一,它不会希望中国商飞成长并崛起,和它形成竞争关系并分摊全球航空产业一杯羮;其三,即便合作,其核心技术是封锁的,合作的目的也是不让中国获得核心技术,还会阻碍中国的自我研发。中国政府自然早有意识,亦不会与其合作;其四,中国商飞在自我研发上己经获得突破并取得阶段性成功,目前己处于试飞验证阶段。另外,商飞和俄罗斯飞签署大飞机的合作研发。

大飞机作为国之重器,战略核心技术无法通过技术引进和合作获取,因此,中国下定决心自起炉灶,走自我研发之路。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受制与人,才不会被动挨打,才能更好的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核心利益。


风在红尘别自己


提起合资心里就不爽,看看现在的汽车行业,想想八十年代末的麦道合资,气就不打一处来,什么市场换技术,什么共赢,现在的一气,上气,广汽就靠合资公司那种特供车型赚国人钱,争气一点的奇瑞叫好不叫坐,反而是吉利,BYD这种穷小子搞出点名堂了。合资造飞机,扯淡[抠鼻]


雄猫Tomcat


波音和商飞合作产飞机是双赢的大好事。从在商言商的角度讲,波音理应愿意和中国商飞长期合作的,因为中国是飞机行业最大的市场,商飞又是生产大型飞机的公司,对于市场和产品都俱佳的商飞,波音没有不合作的理由。但是从美国政府的长期恶行来看,中国商飞和波音合作存在着巨大风险,说不定合作到半途美国政府突然叫停了,这样就给商飞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因为美国政府的自私自利和言而无信的本能,给中美企业合作造成了许多障碍和巨大损失,所以中国企业在和美国企业合作的同时,千万不要丟了自力更生的根基。





黄金山goldmt


中国的商飞,目前只算是一根幼苗,在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之前,没看任何机会和波音合作。

因为现在商用飞机的两大机头: 波音和空客+已经能够满足全世界商用飞机的商品市场需要。中国作为第三方,作为后起之秀,要活生生的挤进来,抢走他们两大巨头的商用飞机市场,他们内心是容不得中国这位新丁的。

还好,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光靠我们内部需要,就能把中国的商用飞机发展起来。

加油!中国。


leigei72150818


其实波音与西安商飞一直都在合作共赢,商飞公司一直都在帮助波音公司,生产大飞机的一尾翼与机翼及配件,是波音不折不扣的零件供应商。

随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中国市场实际需求,商飞开始了生产支线客机j21,接着又生产出C919中程客机,这是美国波音公司不愿看到的问题,这显然是未来的竞争者,毕竟中国有巨大的航空市场作支撑,也是市场需求的体现。

实话实说吧,谁愿意接受一个未来的竞争者,毕竟会抢走一部分市场份额,波音公司能力在强,也不敢掉以轻心,所谓的合作共赢,基本不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