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人有多少是来自哈工大的?

主的羊SSK


哈尔滨工业大学为航空航天领域培养了数万人才,

航天员杨利伟在学校演讲说:“在我工作的周围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毕业生。”

哈工大见证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支撑起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半边天。

说哈工大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No1,

绝对没有人反驳。

简单列举几个航空航天领域的工大校友

1970年4月24日,

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自此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作为两弹一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就是哈工大校友——孙家栋。

而哈工大校友——胡世祥,

是按下“东方红一号”发射按钮的发射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力学与振动专家黄文虎教授:其有关“故障诊断”的研究,对于我国载人航天和卫星技术的发展影响极为重大,并因此称他为故障诊断技术的开拓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以及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等多个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刘竹生:曾参与研制中国第一代捆绑火箭“长二捆”,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参与组织、主持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开辟了深空探测新领域。

马晶、谭立英教授团队成功进行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试验”,这是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航天高技术尖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0年,杨利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说:“在哈工大90周年校庆之际来到这里,我处处感受到哈工大师生的热情。”杨利伟说,“哈工大为中国航天事业培养了许多人才,尽管我不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但每一个航天人都会觉得自己是哈工大人。”


雷哥观教育


其实这是一道数学题,咱们只需要将每一年的就业人数进行统计,依次叠加就可以了。

咱们以18年为例来分析。


2018 届毕业生签约国防系统就业共计1274 人,占签约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 29.96%,其中签约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就业毕业生 1183 人, 签约部队就业毕业生 91 人。签约就业超过 50人的国防科技工业单位有 4 个,分别中国航空工 业集团有限公司 115 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05 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85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77 人。

就一年和航天相关的人才输出就高达277人,

用航天员杨利伟在学校演讲说:“在我工作的周围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毕业生。”

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如果您觉得小墨说的对您有帮助,记得点击关注噢!


小墨聊教育


据说全国各个理工类大学的校长也多数都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


挚诚挚爱777


具体数字不知道,但是哈工大对国家贡献绝不亚于北大清华,看看历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名单就知道了...


广寒宫21


保密!


st小散


航天英雄杨利伟说过,百分之七十的航天人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


寇方春


60%左右吧


lyq6061


哈工大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在国内做贡献,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正好相反大部分都出国留学了


斯诺登19


从事这项工作人身自由受限制不。


王法383


哈工大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中流砥柱,,名副其实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