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最牛學生,僅用1年研究生畢業,師從陳寅恪、趙元任、梁啟超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誕生於1911年,依託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因坐落於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初稱“清華學堂”,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翌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北京清華園原址;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是C9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

清華最牛學生,僅用1年研究生畢業,師從陳寅恪、趙元任、梁啟超

清華大學


清華最牛學生,僅用1年研究生畢業,師從陳寅恪、趙元任、梁啟超

水木清華

最牛畢業生

李鴻樾(Li Hongyue)(1896—1974),湖南瀏陽三口鄉筱墅壠人。1925年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學習。他在王國維指導下,再加上樑啟超、趙元任、陳寅恪、李濟等人的栽培,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出色地完成了《古文字學》課題的研究。

清華最牛學生,僅用1年研究生畢業,師從陳寅恪、趙元任、梁啟超

最牛畢業證

29歲,他考入清華,一年後,從清華文學院畢業。李鴻樾從清華畢業後先後在湖南省立一中、楚怡高級工業學校、瀏陽中學、瀏陽簡易鄉村師範等學校當教員和校長。“他是玉林先生,學問深到讓別人敬而遠之”,這是李先生學成後迴歸家鄉任教時,當地村民對他的評價。在他45歲的時候,勸勉學生行前衛之舉,學生畢業季設9桌宴席請畢業生吃飯,可見思想之開明;批評學生的時候,李鴻樾會作揖。簡單的動作裡,既有讀書人的“禮”,也拉開了他與常人的距離。

1974年,78歲的李鴻樾安詳去世,葬在家鄉老屋旁。他長長的人生履歷,就是一部瀏陽的教育史。

他的老師們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中國近、現代時期擁有國際聲譽的學者,被新史學的開山。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他平生學無專師,自闢戶牖,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等方面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學術遺產

清華最牛學生,僅用1年研究生畢業,師從陳寅恪、趙元任、梁啟超

王國維


梁啟超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等,出生於廣東新會茶坑村。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其17歲中舉,後師從康有為,曾與康有為等人一起聯合發動“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1912年結束14年流亡生活回國,1917年結束從政生涯。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

清華最牛學生,僅用1年研究生畢業,師從陳寅恪、趙元任、梁啟超

梁啟超

趙元任

趙元任(1892.11.3—1982.2.24),出生於天津,畢業於哈佛大學,現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先後任教於美國康乃爾大學、哈佛大學、中國清華大學、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美國夏威夷大學、耶魯大學、密歇根大學,後長期(1947-1963年)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並在伯克利退休。趙元任先後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1946年)、加州大學(1962年)、俄亥俄州立大學(1970年)榮譽博士學位,加州大學“教授研究講師”(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1967年),中國北京大學榮譽教授(1981年)。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先驅,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

清華最牛學生,僅用1年研究生畢業,師從陳寅恪、趙元任、梁啟超

趙元任

陳寅恪

陳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出生於湖南長沙,畢業於哈佛大學,是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等。

清華最牛學生,僅用1年研究生畢業,師從陳寅恪、趙元任、梁啟超

陳寅恪

梅貽琦

梅貽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出生於天津,祖籍江蘇武進,為梅曾臣長子、首批庚款留美學生,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其於1931年至1948年間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抗日期間出任西南聯合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1955年,他在臺灣新竹創建清華大學並任校長。他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並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奠定了清華的校格。

清華最牛學生,僅用1年研究生畢業,師從陳寅恪、趙元任、梁啟超

梅貽琦

李濟

李濟(1896.7.12-1979.8.1),人類學家、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字受之,後改濟之。湖北鍾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預科學校清華學堂,1918年官費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學攻讀心理學和社會學,並於改讀人口學,1920年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後,轉入美國哈佛大學,讀人類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李濟哈佛大學畢業,返回祖國,受聘於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任國學研究院講師,後長期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任職,1949年後赴臺灣大學及史語所。

清華最牛學生,僅用1年研究生畢業,師從陳寅恪、趙元任、梁啟超

李濟

由此可見,李鴻樾先生是非常幸運的,能夠成為諸多大家的學生,能夠得到這麼多名師的認可,也反映了他非凡的造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