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當我選擇來上海之前,我曾想象過的上海應該處處是被吳儂軟語包圍著的,但真正來到這生活過後發現街上很少聽見上海話。

呆久了後面也就慢慢了解了。

01

上海有4成外來常住人口,加上外來流動人口,外來人口的比例遠遠超過本地人口,導致上海話的使用面也越來越小。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上海外來人口分佈


在上海,你和一個陌生人說話,絕大部分都是普通話交流,確保對方能聽懂。

而且上海人比較友善,即使上海人之間談話,如果有外來朋友在場,上海人怕被對方以為自己搞小團體排擠他,往往也用普通話。

可惜現在,如果在公眾場合和朋友說上海話,你就要小心被人說“排外”了!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鬱悶的上海人:在上海和上海人說上海話,我有錯嗎?

發現對方聽不懂上海話,秒切普通話(雖然是塑料到令人心痛)就可以了,且之後都保持普通話交流,不出現對方不能理解的上海話,這叫包容。

明知對方聽不懂,仍然拒絕說普通話,或其中不停夾雜方言,甚至用方言罵人,這叫才叫“排外”。


02

曾幾何時,越來越多回滬探親的上海人也時常嘆息說沒有回家的感覺

他們離開上海幾年甚至幾十年,仍然能說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回到上海,卻找不到鄉音。

沒有鄉音,何處遣鄉愁?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由於缺乏語言環境,現在能說一口流利滬語的年輕人不多了。

據統計,現在上海6-20歲能夠熟練使用上海方言的人,只有22.4%。也就是說,

有近8成的90後00後的上海小囡,連洋涇浜上海話也不會說幾句。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每代上海人的上海話都有些許不同。比如錢這個詞,我們祖輩稱“銅鏑”,我們父輩叫“鈔票”,我們這輩一度發明了一個字表示錢

“分”

“你帶錢了嗎?儂有分伐?”

多麼有趣!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上海人之間也不說上海話了。有朋友和我說,她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會不自覺的切換成普通話。

明明兩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小人,不用上海話交流了。這樣下去,消亡是必然的。


03

在我國眾多的方言中,被分為了七大類,分別是北語、吳語、湘語、客語、閩語、粵語、贛語,而吳語與粵語在我國都是使用的非常廣的兩種方言。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吳語曾是“中國第一方言”,吳語人口在全國僅次於官話人口。上海話是吳語的標杆,在20世紀初,已具有江浙一帶“普通話”的地位。

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就曾提到,

當時一個常州人和一個無錫人見面時往往都說上海話,儘管常州話和無錫話本就能夠互通。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隨著時代的發展,上海話的強勢,終究是過去了。在影響力上,吳語的影響力越來越不如粵語。

粵語與現代文化很好地融合了在一起,因為有香港的存在,還有粵語歌曲和影視的強化,粵語的文化認同和政治影響遠大於上海話,官方認可,民間傳承意識強。

即使那些不會說粵語的人,對粵語也並不排斥。

去過香港的人都知道,以前大街小巷幾乎都在講廣東話,這幾年講普通話才稍微多一些了,但廣東話還是主流。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在廣州,公共場合什麼普通話、潮汕話、客家話都有,也有一些地道的老廣州一直講廣東話。

初來乍到的人,到了廣東,抱怨聽不懂廣東話,旁邊有人會說:

“你在廣東,聽不懂廣東話,快去學啊,你要融入廣東啊。”

可如果是發生在上海,上海人講幾句自己的本地話,就會觸痛外來朋友敏感的神經:“我聽不懂上海話,請說普通話。”就變成排外了。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深圳是個新移民城市,來了就是深圳人。但是別忘了,全國人民的深圳,地鐵可是全部有粵語報站的。

“方言代言人”汪涵宣傳保護長沙話,全國人民都會認為這是保護文化的有利舉措,而上海人宣傳上海話,全國人民就會說上海排外。

其實,全國各地多走走你就會發現,論排外,上海根本排不上號。

無非其他普通城市要麼上不了熱度,要麼捍衛著自己的傳統文化,要麼沒有這麼大流量的外來人口湧入罷了。


04

越是發達的地區越容易被指責排外,這在全世界哪個地方都一樣。

大城市的開放交流是趨勢,但和外來人口之間的相互容納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就像現在世界上所有的國際化大都市一樣。

方言是一種身份認同,會帶來歸屬感。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以前看過一個視頻,主人公來香港工作7年了,廣東話依舊是半桶水,在香港如果不會說廣東話,特別是去到一些地道的餐廳,不會用粵語點餐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像是一名遊客,沒有歸屬感。

同理,上海人不會說上海話,憑什麼證明你是上海人?

唯一能夠區別你是哪裡人的,是你能講那兒的方言,只有你能講一口地地道道的方言,你才能拍著胸脯說我是那兒的人。

上海是一個容納百川的地方,我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也希望宣傳自己的文化。

沒有上海話的上海,就沒有靈魂。


05

上海話可以帶來歸屬感,那麼在上海奮鬥的你沒房子,還會有真正的歸屬感嗎?

有人認為,所謂的房子歸屬感,那只是大部分中國人的心理,中國人固有的房子情節而已。

上海的世界很精彩,但有三大攔路虎:房子、戶口、子女教育,僅落戶一項,就消磨了很多人的意志。擺在外來者面前始終繞不過去的就是房子,在有房子之前,一切都是空談。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還有位朋友說,剛來上海我也很喜歡這個城市,喜歡這裡的生活方式,我也一度以為自己找到了那所謂的“歸屬感”,可是年齡到了,真到了談戀愛、結婚的時候,人們問起的最多的還是:

“你是哪兒人?戶口在哪?在上海有房子嗎?收入多少?”

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總是啞口無言,後來,他靠父母的積蓄支付了一套小房子的首付,靠自己的工資按月還貸,成了真正的新上海人。

他說,房子有時候真的是一切。

如果你在上海沒有房子,就算你操著熟練的上海口音,熟悉這裡的大街小巷,掌握這裡的風土人情,但是你在這裡沒有房子,沒有戶口,你在這裡還要經常搬來搬去,你在這裡永遠都說自己是外地人,那麼你所謂的理想、未來和歸屬感,又算什麼?你終究只是這座城市的過客。

在上海,終究還是要有套房子,即便它是在臨港,金山,或是崇明這類“鄉下”地方。

以上正文來源網絡,作者淮海中路老王凡註明轉載來源的文章,均為其他媒體或平臺的作品,本平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侵刪。

上海人的委屈:我們講上海話真的不是排外

地產上海(ID: estatesh)關注最前沿的地產資訊,深度報導上海區域房產動態。旗下擁有多個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新浪微博等全媒體矩陣,並通過專業團隊深耕長三角地區,商務合作歡迎留言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