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現貨上演“價格奇遇記”,何日我國供需再平衡?

目前,在產業鏈庫存偏低以及物流運輸緊張雙重因素支撐下,國內豆粕市場呈現 “現貨難求”狀態,也在多地上演了“價格奇遇記”,現貨即期袋裝豆粕貨源最受市場歡迎的同時其價格也相對更高,而相對偏強的現貨基差的另一個效應,則是推動了飼料廠商對於遠月相對低價基差的採購積極性。現階段國內豆粕市場的現狀,即油廠2-3月現貨合同多已售罄、區域性開機率節奏不均勻、終端飼料廠商物理庫存總體偏低且補庫意願連續、各地物流運輸尚未完全恢復通暢等等,也是造成各地豆粕供需錯配、現貨/基差地區間差異較大的主要因素。由於疫情影響涉及各個產業鏈環節,首先打破的是節後豆粕低庫存低需求的平衡,但在進口大豆持續到貨、飼料原料整體漲價的背景下,何時會迎來一波再平衡呢?

1、多重因素共振,國內豆粕現貨行情相當混亂

目前國內豆粕市場價格相當混亂,主要體現在即期“袋裝”豆粕與散裝,以及3月提貨價之間巨大價差,由於節後各方低庫存及物流不暢,終端市場對於提貨期較近的豆粕貨源採購意願較強。而即期貨源的緊張、應急採購力度的加大、勞務工人/貨車的缺乏、物流運輸成本的上漲,則使得現貨豆粕 “一車難求”。華北地區2月提貨袋裝3120-3150元/噸不等,散裝3000-3050元/噸,而3月份提貨價格僅為2850元/噸;遼寧地區經銷商豆粕現提價格3300元/噸左右,往北更是高報至3400元/噸。

豆粕現貨上演“價格奇遇記”,何日我國供需再平衡?

2、全國範圍豆粕基差行情呈現較大的區域性差異

春節假期之後,因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疊加傳統消費淡季、運力緊張以及油廠普遍開機不足,全國豆粕現貨基差皆有顯著上漲,其中前期基差最低的廣東地區現貨基差從-80漲至節後-20附近;而在本輪豆粕基差漲幅最為突出的華北市場,貿易商加價情況尤為顯著,現貨可提的基差最高觸及450元/噸甚至更高。由於東北、華北豆粕現貨價格“飛天”,貿易利潤豐厚甚至推動華東甚至廣東豆粕貨源北上,跨省市場供應的自我調節和運輸的開始,可能成為現貨高基差見頂的信號。目前市場的成交熱點轉為6-9月基差:華北40/60,山東0/30,華東30/-30,廣東-70;需要關注的是在階段性復產復工之後,市場將從交易供應暫時短缺轉為交易實質性需求恢復預期。

3、繼續支撐當前國內豆粕價格的幾方面因素

從價格走勢的節奏上來看,自2019年10月份高點下跌以來,主流油廠豆粕價格已連續下跌了四個月,從價格漲跌幅來看(下表中北方豆粕價格均為市場2月現貨即期價格,不具有市場普遍性),較春節前最高漲幅已逾400元/噸,而南方市場較去年10月份高點跌幅最高則接近500元/端。國內豆粕價格短期依然相對偏於強勢,目前的開工率已可以基本滿足豆粕流通需求,但豆油庫存正在走向憋庫(少數工廠可能因此停機),駕駛員、貨車以及裝卸工/打包工的不足,使得外部運力還不能完全開放,但值得關注的是,預期下週很有可能是全面復工的開始。

豆粕現貨上演“價格奇遇記”,何日我國供需再平衡?

總體來看,當前國內多數地區油廠、飼料企業開工復產的勢頭較好,但是從各地反映的情況看,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交通管制影響面仍然較大,同時人員車輛流動受限,企業防疫物資採購困難,也成為產業鏈各企業短期難以迅速恢復正常開工的重要影響因素;不過也應看到,各地政府正在協調著力解決運輸不暢、企業斷料斷糧問題,各地復工復產比例也在不斷上升,下游企業也需要進一步研判市場變化形勢,即使調整生產計劃,加強飼養管理和物資儲備,盡全力降低市場 風險,把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