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文/銀花

看到過一個問答:疫情下,孩子不得不待在家中,對孩子的傷害大嗎?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令人焦慮。

我的孩子今年剛5歲,在家足足待了快1個月,連樓都未下過。

一開始還好,可是如今孩子越來越煩躁,早上不願起床,起床後總是不愛說話,甚至你稍微催他一句,他就很暴躁。

每天口中總喊著無聊,著急,有時候還會大喊大叫。

尤其是最近這幾天,讓他少看動畫片,他總是特別煩躁,有時候還會打滾大哭。

以前孩子看動畫片的時間很少,現在每天也不能出門,真的不知道再這樣下去,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這位網友媽媽的擔心,也是我們很多家長的擔心。孩子出現了作息不規律、學習缺乏興趣、長時間玩手機或遊戲、情緒煩躁等情況,並且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出門!

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其實,不光是孩子,長期在家的成人,也會因為長期在家,有很喪的無力感,所以人都要有事可做。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

兒童應有良好的環境,凡是可以給孩子接觸的物質和人都是他們的環境,環境對兒童影響非常大。環境是幼兒活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兒的生活、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延遲開學,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孩子更不能出去,長時間呆在家中不能出門,他們能接觸的只有家人,所以家人和家就是他們的環境。

如果是時間短還可以,可時間長,會讓孩子的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暴躁、焦慮、敏感、消極,也不利於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和陽光性格的形成。

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可是我們也明白,如今的情況我們不得不讓孩子待在家中。

因此,在這個特殊時期,更加需要家長做好自己及孩子的身心調適,想辦法豐富孩子的生活,只有讓孩子覺得有意思,不無聊,才會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這就需要父母給孩子創造一些可以“工作”的環境。

1.閱讀

身處疫情中,成人的焦慮可以通過搜尋科普資料、交流和思考釋放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孩子心理調節機制不成熟,受到認知、表達、情緒調節和經驗的限制,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

所以,我們可以給孩子安排固定的時間進行閱讀,或者是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讓孩子閱讀一些課外書。

比如,給孩子購買一些孩子還沒有閱讀過的書籍,或者我們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歷史、地理、天文、科普類等知識內容,打印出來,給孩子講解,如果孩子認字較多,可以買一些繪本或故事,讓孩子每天自由閱讀。

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閱讀可以豐富孩子生活的同時,讓孩子可以吸收更多知識,進而豐富自己的見聞。

因為書中的知識、道理不是父母講的,而是通過閱讀得來的,這樣的知識更牢固,也更能讓人珍惜。

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習慣。

2.看有益的電影

另外,我們還可以帶孩子看一些有利於孩子身心成長的電影,可以每天看一部。

電影不僅可以增長知識、舒緩情緒,還可以提升了發現美、鑑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更可以引發孩子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所以很多文學家、藝術家都會經常看電影!

我推薦幾部吧:

沒頭腦和不高興

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兩個頭頂一撮毛的小屁孩。

一個是沒頭腦,喜歡丟三落四,馬馬虎虎。

一個是不高興,經常任性妄為,誓不反省。

巨大的反差,不用父母講太多道理,孩子進入故事,就感同身受了。

舒克與貝塔

貝塔的沉著教養,與舒克勇莽的野路子結合,似乎可以達成它們想做的任何事。

三個和尚

三個和尚有著同樣的自私和算計,他們穿著紅藍黃三種不同的顏色;有著瘦長、中等、矮胖,三個不同的身型,還有各自的動作。

一個讓孩子認識要有團隊精神的故事,栩栩如生。

獅子王

絕對的經典。

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我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才會勇敢,勇敢並不代表你要到處闖禍。”

“如果這個世界對你不理不睬,你也可以這樣對待它。”

這部影片不僅教會我們勇敢,更教會我們如何與恐懼相處。

小王子

這部片子適合父母與孩子一起看,因為我們好久沒有做孩子了,有點兒不瞭解孩子的世界!

真誠爛漫如小王子,用孩子的語言,說出大人都難以悟出的道理。

小蝌蚪找媽媽

青蛙媽媽產下寶寶,慢慢長出尾巴變成小蝌蚪,小蝌蚪在水塘裡遊,又遇到兩隻小雞,和它們成了好朋友。

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非常適合低幼寶寶看。

其實除了電影,像一些優質的動畫片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貓和老鼠》、《小羊肖恩》《我的朋友熊小米》、《米老鼠和唐老鴨》、《小馬寶莉》等等。

3.親子游戲

遊戲,是孩子最不會拒絕,且喜歡的活動方式。

一般的親子游戲有拼圖,唱歌、猜謎語等。

還可以通過扮演,讓孩子認識病毒:

比如家長扮演病毒,如果不洗手,病毒就可能沾在手上,吃進肚子,人就會生病。所以消滅病毒就要勤洗手,吃飯不挑食,多喝水。通過遊戲,培養孩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我們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願望遊戲。比如我們消滅了病毒,最想做什麼,可以把自己的願望寫下來或者畫出來。

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或者變身超人和擁有魔法的人,讓孩子變成擁有超能力的人,通過幻想,削弱內心的不安和恐懼。

我們還可以和孩子玩“漂流瓶”的遊戲:

孩子和父母寫下各自喜歡的活動或心願,裝在不同的瓶子裡,然後孩子和父母分別從其中抽取一個瓶子,查看其中的內容,打開瓶子的人要想象一下如何幫助實現瓶子裡的心願。

藉助各種方式,幫助對方實現了可能或不可能的願望,孩子會有一種成就感,彷彿真的有能力實現所有的願望。

遊戲可以幫助孩子認識生活,釋放情緒,更明白現在的生活。

4.種小植物

已經春天了,我們可以帶孩子在花盆中種一些小植物,比如蒜、菜種子,土豆等一些小植物,孩子通過播種、澆水,能讓孩子在家感受一株小植物從播種到發芽,再到逐漸成長的過程。

每天帶著孩子觀察一下種的小植物,並請孩子每天對它們說一句加油、鼓勵的話。

生命成長的過程,是多麼奇妙,也能讓孩子更加愛生活。

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5.聽音樂

聽歌不僅能幫助孩子舒緩情緒,讓孩子心情舒暢,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大量的醫學研究數據表明,節奏有序、柔和優美的音樂可以引起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諧和律動,調節人體內的生物節律,從而影響孩童的成長髮育和身體健康。

我們可以帶孩子聽音樂,選擇一些適合孩子聽的歌曲。中外的兒歌、經典音樂,只要孩子喜歡都可以的。

6.適當運動

宅在家裡,也需要適當的做一些運動,因為若是不經常運動,總是坐著或者躺著不利於消化和血液循環。

所以即便在家,我們可以帶孩子做一些室內運動。

誰的臭鞋子

準備一隻鞋子,放在遠近適當的位置,拿一個小球或者小石頭往裡扔。(如圖)

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接球遊戲

準備一個球,扔向孩子,努力接住,或者孩子扔給家長。

吹氣球

準備一個氣球,爸爸媽媽孩子,一起吹氣,努力不讓氣球落到地上。

爬山洞

把家裡的爬行墊捲起來,讓孩子爬行過去。或者剪幾個大紙箱,變成一個長長的山洞,讓孩子爬過去。

還可以和孩子做蘿蔔蹲、平板支撐、仰臥起坐、俯臥撐、原地跑步等一些運動。

運動,是調節情緒激素最為重要的一項活動,可以很好地幫助情緒趨於穩定。

7.和朋友聊天

我們可以給孩子創造與外面小朋友聊天的機會。

可以利用網絡的便利,平時允許孩子和朋友聊天。比如打電話、視頻聊天、網上聊天等。

因為孩子若是長時間不和他人交流,等到突然可以交流的時候,孩子會不習慣,甚至就此變得較為孤僻。對孩子的社交能力影響會很大。

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即便在家,孩子通過網絡,也能和朋友有交流。

人人都需要工作

工作,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天賦。在疫情期間,想要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請讓孩子“工作”起來,當孩子有事可幹,那麼孩子的身心就不會受到影響。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通過對兒童的觀察和研究,提出了“工作是兒童的天職”的論斷。

她發現兒童專注於自己選擇的工作時,會表現得相當愉悅、平靜和輕鬆,他們所有破壞性的行為,如攻擊性、敵意的、消極的、頹廢的等都消失了。

幫助孩子在疫情期間做好心理防護,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居家的每一天,就為兒童創造更多可以工作的機會。

疫情期間在家,學齡前兒童越來越煩躁怎麼辦?邀請孩子去“工作”


人類通過工作完善自我,而工作是愛的外在表現,是人類獲得幸福的源泉,是保持身心健康和恢復正常的一條法則。

無聊漫長的等待期間,父母同樣需要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用愛和支持保護孩子的童心。

疫情終將過去,帶著堅持和希望,我們終將迎來正常、美好的生活!

高級育嬰師,兩孩媽媽,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想要獲得更多育兒資訊,歡迎關注銀花育兒!


疫情期間,您還有哪些緩解孩子情緒的好辦法,歡迎一起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