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表現了但丁怎樣的愛情觀?

宛若清兮


歡迎來到文乎問答領地,本人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有益有用的問答來回饋你

“如果愛,請乾淨地愛,把愛情獻給愛情。”——《神曲》但丁 誰聽了誰都感動。

長詩《神曲》意大利原意是“神聖的喜劇”,用意大利語寫成,分為《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

《神曲》體現了但丁怎樣的愛情觀?以下分兩方面來論述:

《地獄篇》第五歌中描寫了俗世肉慾之愛在地獄受苦。

《天堂篇》第四、第七歌中描寫了但丁對於貝雅特麗齊柏拉圖式的愛情。

《地獄篇》“地上的愛情”“肉慾之愛”

《地獄篇》第五歌:弗蘭採斯加和保祿的愛情故事表達出但丁已經具有了人文主義者對情慾肯定的思想萌芽。

詩人跟隨維吉爾在地獄第二層遇到弗蘭齊斯嘉和保祿的靈魂,以愛的名義召喚他們,與她進行了交談。

弗蘭齊斯嘉流著眼淚,開始向但丁講述她的故事:

我那被奪去的美麗身體受到他狂熱的愛戀,那種被奪的方式直到現在依舊令我深受其害。

是愛啊,不能原諒沒有回應的愛,

憑藉這個讓人神魂顛倒的男人牢牢抓住了我。

如你所見,這份愛依然沒有把我拋棄。

是愛啊,讓我們步入了同一種死亡。

她的婚姻是一場政治,目的是為了結束雙方家族之間的衝突。最不幸的是,在嫁給喬萬尼之後,弗蘭齊斯嘉愛上了他的弟弟保祿,倆人維持了大約十年的曖昧關係,直到有一天,喬萬尼突然闖進了弗蘭齊斯嘉的臥室,將她和保祿一起殺死。

但丁聽了她的哭訴,低頭不語。導師維吉爾問他在想什麼,他嘆息了一聲:

唉!

多麼纏綿的情思,多麼熾烈的慾火,

這使他們犯下慘痛的罪過!

他黯然神傷,想起自己對貝雅特麗齊的愛 ,他傷心地哭了起來。

然而請告訴我,在那些深情嘆息之間,

愛情,於何種情況或以何種方式,讓你們不得不承認,你們應該明白自己的曖昧慾望呢?

弗蘭齊斯嘉回答:

有一天,我們為消遣,一起讀著郎賽羅的戀愛故事,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那裡,全無一點害怕。有好幾次這本書使我們抬頭相望,視線交錯,並且使我們面色忽變,最後那一刻,就決定了我們的命運。當我們讀到那微笑的嘴唇怎樣被她的情人所吻的時候,他顫動著吻了我的嘴唇。我們的加勒奧托(媒人)就是那本書和寫書的人。那一天,我們的閱讀最終沒能繼續下去。

“當這一個靈魂說這番話時,那一個(保祿)一直在苦苦啼哭;使得我激於憐憫之情彷彿要死似的昏了過去。我像死屍一般倒下了。

詩人目睹這對為愛情而死的亡魂。聽了他們的愛情悲劇“要死似的昏了過去。我像死屍一般倒下了。”這充分表現出,詩人並不把現實中追求愛的幸福看成罪惡,相反,卻同情和肯定了真誠的愛情。

但丁把生前放縱情慾的靈魂放在地獄中讓他們遭受懲罰,顯示了但丁作為一箇中世紀詩人的歷史侷限。但是,卻把他們的愛情故事描寫得悽婉動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大膽地追求愛情,在冥冥陰界,他們的靈魂在悽風冷雨中飄來蕩去,永不分離。

這就說明但丁已經具有了人文主義思想家的對情慾肯定的思想萌芽。

但丁改變了中世紀基督教認為情慾是最大罪過的觀點。但丁認為“情慾”是罪過,反對放任無度的縱慾。但又不是大罪。因此他才將這類犯罪的靈魂放在地獄最上面的一層,懲罰也並不像其他層那樣嚴酷。

但丁認為愛情是人的本能情懷,對人的自然愛慾做了肯定,在《神曲》中他把愛情看成一種自然的不可遏止的感情。

《天堂篇》“天上的愛情”“典雅的愛情”

《神曲》裡但丁把暗戀的情人貝雅特麗齊描繪成集真善美於一身的女神,以此來寄託他的情感。她的靈魂帶但丁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

《天堂篇》這樣寫:

貝雅特麗齊用她充滿神聖之愛的目光望著我,我不能自持了,我低著頭,若有所失。

我滿肚子的疑問,在心裡說:“對她說吧,對她說吧,問那美麗的聖女,她用甜美的露珠來消你的口渴呢。”但是那種尊敬佔據著我的全身,只要聽見一個“貝”字,或一個“特”字,就足以叫我把頭低下,像一個要睡著的人。

我回轉頭望著我的安慰者,當上帝的光輝直射於貝雅特麗齊,再從她美麗的臉上反射到我的眼裡,我是心滿意足的,再沒有其他一切的慾望了。

我的眼睛已經轉向我的美麗的聖女臉上,我的精神也隨著貫注在那裡,和其他事物脫離了關係。她沒有微笑,她對我說:“如果我現在要微笑,恐怕你已經不能承受了。因為我的美麗隨著上升而增加它的光輝,這是你早已看見的。如果我不加以約束,任它發揚,恐怕你的肉眼要受損害,像樹葉被雷電焚燬了一樣。

讀來讓人見識了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這是一種怎樣的愛情,愛自下而上,以仰望和膜拜的姿態,從一個卑微的軀體裡充盈開來,直抵某種原初的光芒。 征服欲、佔有慾、嫉妒、自私這些與人間的愛情混為一體的情感全不屬於跟隨 貝雅特麗齊的但丁。 在但丁那裡,愛是洗滌眼睛的光芒,一種能將他從罪孽中超拔而出的聖潔而全能的光芒。

對貝雅特麗齊的愛使但丁的靈魂聖潔高貴而遼闊。他說:“我心裡再也沒有什麼怨憤。反之卻燃起慈悲的烈焰,使我願意寬恕那些同我作對的人。如果那時有人問我 為何能有這樣的胸懷?我的回答只能是一個詞:愛情。回答時臉上帶著謙卑的神情。”

但丁把貝雅特麗齊看作主宰自己的神。而貝雅特麗齊其實也是一個普通女孩。平凡的貝雅特麗齊但丁看不見。但丁看見的她毫無瑕疵、光輝燦爛。但丁靈魂中愛的女神借貝雅特麗齊顯現於世。

在但丁眼裡貝雅特麗齊是給人帶來聖潔與幸福的女神 。他是一個逃亡者、 一個詩人 ,貝雅特麗齊的一個信徒。只有在貝雅特麗齊那裡他才能得到拯救,才能真正的超越自己走出地獄。

天堂既是但丁愛情探索過程中美的表徵,又是但丁愛情最終迴歸的美的家園。但丁的愛情觀歸納為:聖潔中的純粹美;想象中的幻夢美;壓抑中的憂情美;

結語:

《神曲》表現兩種愛情:與貝雅特麗奇的“天上的愛情”“典雅的愛情”作對比的是弗蘭齊斯嘉所代表的“地上的愛情”,或許說“ 肉 欲 之 愛 ”。

《地獄篇》第五歌但丁既宣揚了禁慾主義,又歌頌了肉慾的世俗愛情。他肯定俗世愛情的價值,但是又認為愛要適度。

《天堂篇》但丁擁有人類最唯美的愛情——柏拉圖式愛情,聖潔而高貴,無私完美。無關現實 ,全在理想中發生。

對肉慾之愛的否定與同情。對於典雅愛情珍藏在心裡的敬畏感。都表現但丁博愛、仁慈、崇高、美好的人文主義愛情觀的情懷。

但丁對貝雅特麗奇的愛情感動過千千萬萬讀者,隨著時光的流逝,但丁的愛情故事也漸漸變成了一個神話。

原創問答有益有用有態度,歡迎討論,歡迎說出你的觀點。


文乎


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但丁的《神曲》在西方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之所以會給予但丁如此的評價,充分體現出但丁作為一個時代之交的偉大詩人的開創性,而它的開創,是以作品的二重性表現出來的。但丁作為一個身處於中世紀,深受中世紀基督教思想文化影響的詩人,他無法跳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宗教意識。但他身上超群獨特的藝術家氣質和天分又使得他敏銳地洞悉到了宗教文化所無法關注到的社會和人的精神層面。

就《神曲》的二重性而言,首先表現為它主題的二重性。儘管佛羅倫薩的古典文化傳統保留的相對完好,但在基督教思想文化氛圍濃墨重彩的中世紀歐洲,但丁依然受到了基督教的深刻影響。面對人生的苦難和考驗,但丁盛讚和歌頌了人的智慧和理性,以至於作為智慧和理性化身的維吉爾被其稱為“眾詩人的光榮和明燈”;然而他卻又始終堅信宗教、天堂和上帝是人類身體和精神永恆的救贖,信仰是人生最終的曙光。所以在《神曲》中,維吉爾只能帶他遊覽地獄,而無法帶領他領略天堂。只有代表了至聖宗教情感的貝阿特麗採才能帶他進入天堂。甚至可以說,在但丁的意識中,信仰宗教是凌駕於理性和智慧之上的最高理想。所以他替維吉爾發出了豔羨的感嘆“啊!能被擢升到天國的人真是幸福難得!”

其次,《神曲》在題材情節上也表現出了二重性。作為中世紀文學的一部分,但丁跳出了《聖經》的侷限範圍,選取了希臘古典歷史文化中的名人,例如“詩人之王“荷馬”、“眾詩人的光榮和明燈”維吉爾以及諷刺詩人賀拉斯。並且高度讚揚了他們在歷史上的豐碩成就“他們都與我一樣都有詩人的稱好,只需有一個聲音就足以呼出眾人的頭銜。他們做得真好,這令我感到光彩體面”在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中,異教徒是無法進入宗教作品之中的,而但丁卻睿智地選取了這些偉大的異教徒作為歌頌的對象。這是沉悶得令人窒息的中世紀文學中的一縷清新的風,給對宗教救贖等待無望的人們開啟了新的視野。是但丁對掙扎、糾纏在宗教迷霧中的人們精神的深切關懷。

再次,在思想內容方面也表現二重性。以宗教觀念來看,《神曲》中對禁慾主義、宗教神秘主義屢有表現。《神曲》中對人的貪、食、色等慾望進行了懲罰和批判,讓這些“罪人”在煉獄中飽受折磨。但他又毫不掩飾對尤利西斯、伊阿宋智慧的崇拜和嚮往,當但丁知道他們也置身地獄之中承受被火球包裹的酷刑後,“出於渴求與他們相會,竟朝火焰彎下了身”。一方面狂熱地追求精神向天堂的飛昇,一方面對“上帝的代言人”教皇和荒謬的神職人員大加諷刺,讓他們身受折磨。

以政治觀念來看,《神曲》將拯救意大利的希望繫於和教皇對立的國王手中,對貪婪荒謬的教皇大加鞭撻“因為你的貪婪是世風日下,悽慘不堪,把好人踩在足下,把惡人捧上了天”;此外又將偉大的腓特烈二世置於地獄第六環中受火燒之苦,深刻地認識和探討了國家、民族的命運和未來。表現了但丁對祖國,對城邦的關注和對民族命運的深刻思考,富於現實意義。

以愛情觀念來看,但丁對愛情的認識既宣揚了禁慾主義,又歌頌了肉慾的世俗愛情。“他們慘叫,哀號,怨聲不斷;他們在這裡詛咒神明的威力。我恍然大悟:正是那些肉慾橫流的幽靈在此經受如此痛苦的酷刑”。然而,面對保羅和弗朗西斯卡的愛情,他又抱有悲慼的同情——“你們的不幸遭遇令我傷心憐惜,淚流如注”、“一個幽魂在陳述這愛情經歷,另一個幽魂則在不住哀啼;這使我不勝憐惜,我驀地不省人事,如同突然斷氣。我暈倒在地,好像一具倒下的屍體。”

從文化視野來看,在《神曲》濃重的宗教情節之下,又有豐富的希臘羅馬文化意識表現其中。既包含了基督教義中講超脫,來世,禁慾的思想,又有古希臘羅馬文化中講現世,重原欲的文化內涵。可以說這是但丁作為中世紀詩人作品最為難能可貴的一點創作新意。歌頌對貝阿特麗採的純精神之愛的同時又同情保羅和弗朗西斯卡的世俗之愛。

第四,藝術手法上的二重性。《神曲》一方面採用中世紀文學的創作手法,如夢幻形式,如用夢遊三界來作為作品的組織結構,展開情節,富於宗教文學的神秘色彩;特殊數字的安排與運用又反映出但丁的宗教意識和象徵意味。另外,象徵手法還體現在人物形象的選取和塑造方面,詩人在樹林中遇到的獅象徵“狂傲”、豹象徵“肉慾”,狼象徵“貪婪”,分別具有各自深刻的象徵意義,處處都流露出它作為中世紀宗教文學的典型特徵;另一方面又顯示出近代文學的創作特點,《神曲》的寫實手法、心理描寫等等都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後來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發端。除此以外,《神曲》採用非正統、反常規的意大利語寫作,這表現形式的本身就是對基督教文化的顛覆與超越,客觀上使被推崇得無以復加的宗教文學走下了封建神壇,走進人們的世俗生活,並喚醒了人們對自身的重新認識。我們不得不說它開創了文藝復興文學的新紀元,富於現代意識。

但丁《神曲》的二重性從是這部作品文藝復興意識的具體承載,可以說是它的二重性使得《神曲》獲得了文學史上的偉大意義。是中世紀文學的完美落幕,文藝復興文學的華麗開場。


無所所謂


但丁的愛情表現是人類最浪漫的愛情——柏拉圖式愛情,可以分以下幾點。

1、但丁是意大利的民族詩人,中古到文藝復興的過渡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世紀的最初一位詩人。”他繼往開來,在歐洲文學發展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代表作品《神曲》聞名於世界。

2、柏拉圖式愛情,最乾淨、最聖潔、最高貴、最無私、最瑰麗的,它在感情中毋庸置疑是最完美的。但是它僅僅有一個缺陷——不現實

3、但丁可以為了貝特麗絲靜靜守候,靜靜付出。不奢望走近,也不祈禱擁有,即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也仍然執著不悔。業許這種不求回報註定了一個悲劇的結局。最終,也只能是守候著兩條平行線。

所以,但丁是非常向往美好的愛情,希望擁有柏拉圖式的美好愛情。





飛揚書法


《神曲》:但丁在作品中積極關心現實,他寫的是中世紀晚期的意大利生活。詩中所寫的遊歷三界的所見所聞,很多都是意大利的現實生活,涉及了當時佛羅倫薩以至意大利複雜的黨派鬥爭,涉及教皇和僧侶們的罪惡,也涉及貪官汙史、及新興資產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壓迫等。《神曲》也表明了但丁是個愛國主義者。他渴望祖國統一和平,反對分裂和紛爭,即使在另一個世界裡,他也和鬼魂們談論意大利的政治形勢和國家興亡問題,有時禁不住內心的激動,他還抒發自己的強烈的感情

《神曲》也表達了但丁對人類智慧和理想的追求。《神曲》中的地獄是現實世界的實際情況,天堂是人類的理想和希望,煉獄則是我們人類從現實到理想中須經過的苦難歷程、但丁希望人們認識罪惡,悔過自新,去認識最高真理,達到最理想的境界,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思想,顯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阿杜課堂


《神曲》:但丁在作品中積極關心現實,他寫的是中世紀晚期的意大利生活。詩中所寫的遊歷三界的所見所聞,很多都是意大利的現實生活,涉及了當時佛羅倫薩以至意大利複雜的黨派鬥爭,涉及教皇和僧侶們的罪惡,也涉及貪官汙史、及新興資產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壓迫等。《神曲》也表明了但丁是個愛國主義者。他渴望祖國統一和平,反對分裂和紛爭,即使在另一個世界裡,他也和鬼魂們談論意大利的政治形勢和國家興亡問題,有時禁不住內心的激動,他還抒發自己的強烈的感情

《神曲》也表達了但丁對人類智慧和理想的追求。《神曲》中的地獄是現實世界的實際情況,天堂是人類的理想和希望,煉獄則是我們人類從現實到理想中須經過的苦難歷程、但丁希望人們認識罪惡,悔過自新,去認識最高真理,達到最理想的境界,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思想,顯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小樹果


《神曲》中,但丁在理性和信仰的引導下游歷“三界”,由此引發對“愛”的思考。人類的愛應由世俗的情愛上升為神聖的至愛,人類必須由愛為引導,靈魂才能得到淨化和昇華,人類理性的情愛應昇華為信仰的至愛才能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但丁在9歲時遇見與他同齡的女子貝雅特麗齊,從此愛上了她,多年後兩人再相遇。貝雅特麗齊25歲就去世了,但丁對她的愛刻骨銘心❤,以夢幻文學的風格,用詩歌表達對她的愛慕與哀悼。但丁對貝雅特麗齊的愛近乎一種柏拉圖式的愛情,在《神曲》中,把貝雅特麗齊當做上帝的至愛和信仰的象徵,讓她帶領自己遊歷天國的至善境界,完成一次靈魂昇華的終極之旅。

在《神曲·煉獄篇》,但丁認為愛情是人的本能慾望,是對人的自然愛慾的肯定,同時他受到中世紀宗教禁慾主義的影響,認為愛情💑是醜陋的,是應該禁止的行為。

但丁在肯定世俗的愛情的同時,反對放任無度的縱慾,在《神曲》中犯“姦淫罪”的人將受到懲罰和報應。

在經歷愛情的不如意、從政的挫折和流放之後,但丁對人生與信仰的思考更趨向於理性。在《神曲》中,貝雅特麗齊代表引導人類走向終極世界的信仰,是至愛的象徵。

但丁對貝雅特麗齊的“愛❤”具有雙重意義。作為他青年時代的愛戀對象貝雅特麗齊,代表人的自然之愛,而人的自然之愛無所謂美與醜,關鍵在於理性。在貝雅特麗齊逝世之後,但丁把對她的世俗之愛昇華為神聖的聖母之愛,把她安排在天堂入口等候但丁,並帶領他遊歷天堂。《神曲》總的來說是對人的理性和信仰的探求。


生活就要橫著走


娛樂圈的事,我全都懂!我是大鬧娛樂圈,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但丁在《神曲》中說道:“如果愛,請乾淨地愛,把愛情獻給愛情。”

貝亞德麗採是現實與精神世界中但丁苦思苦戀著的戀人。但丁因為對她的愛而誘發了創作激情,又正是追尋這“愛”的創作使但丁崛起於文壇。貝亞德麗採是但丁樹起的偶像,《新生》和《神曲》是但丁刻下的碑銘。在這偶像與碑銘之上,他袒露了自己鍾情的精神之愛,併為此而感到富有充實、滿足奮發,從中體味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但丁的愛情觀:

愛情應該是純粹的,摻雜了其他東西的愛情,一開始就充滿了悲情的色彩。

愛情應該是乾淨的,裹挾著交易的愛情,越往後越讓人力不從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大鬧娛樂圈


前面兩個回答要麼長篇大論、不著邊際;要麼所答非所問。

《神曲》表達但丁的愛情觀,就是矛盾衝突的愛情觀。他沒有死教條的遵循教廷的章程,嚮往或者支持作為人類本能的愛情;也不可避免的對自己世界觀進行妥協。在這兩者中間,他並沒有找到出路,這也是作者時代侷限性的悲哀。

沒有任何一個作者,能逃出社會的侷限性,因為人就是社會的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