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梭菌性肠炎是如何引发的?临床症状有什么表现?如何防治?

南粤新农人


在养猪的生产过程中猪的梭菌性肠炎是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原菌是C型魏氏梭菌,是一种致死性较高的坏死性肠炎。而1~3日龄的初生仔猪更易发病,而且病程较短。猪群间发病率的差异较大,病死率为20%~70%。C型魏氏梭菌主要存在于病猪肠道,也可能在外界环境中存活,并且抵抗力强,故常呈地方性流行,给养猪户的效益造成损害。

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状况

C型魏氏核菌,俗称C型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可产芽孢,C型产气荚膜梭菌及其芽孢可存活于人、畜肠道及粪便和土壤中等。该病无明显季节性,多发于1~3日龄仔猪,同一猪群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常高于50%最高可达100%,病死率为20~70%。该病原可长期存在,若不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该病可连年在产仔季节发生,造成严重危害。

猪梭菌性肠炎的临床症状

仔猪发病时,突然排出血便或拉黄色、灰黑色稀粪,虚弱无力,呼吸困难、抽摘,皮肤、耳尖、四肢末梢发绀,部分病猪在发病后1-2日内死亡,病程短促,有很高的死亡率。少数病猪的病程较长,可达10日,伴有腹泻症状,排出黄色的稀粪,嗜睡、日渐消瘦,即使康复也会形成僵猪。大猪发病,常突然倒地,伴有呼吸困难和抽搐等症状,鼻镜干燥,皮肤、耳尖、四肢末梢发绀,肛门外翻。

猪梭菌性肠炎的剖检变化

仔猪被毛干燥,腹腔、胸腔、心包腔内有大量楼桃红色积液,主要病变部位为空肠。最急发作时,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暗红色液体,有时蔓延到结肠。肠系膜淋巴结呈现深红色。急性型发作的病死猪出血不十分明显,主要是肠部坏死,肠壁变厚、变黄、无弹性。腹腔有气泡,肠系膜淋巴结充血。亚急性型发作的病死猪的肠段黏膜形成坏死性假膜。慢性型发作病死猪是肠管外观正常,但黏膜上有坏死性假膜附着。大猪主要病变集中于小肠,有时可蔓延至回肠前部。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出血,肠壁呈深红色,部分肠段臌气,肠内有暗红色液状,肠系膜淋巴结呈现鲜红色,空肠绒毛坏死。幽门周围及其附近胃壁充血,胃黏膜发生脱落,肾脏有出血点。

猪梭菌性肠炎的防治措施

  1. 可对妊娠母猪进行免疫接种,注射C型魏氏校菌氢氧化铝和仔猪红干粉菌苗,并严格产房卫生消毒可减少病的发生。新生仔猪可口服土霉素、可溶性阿莫西林、乳酸环丙沙星等来预防发病。
  2. 向发病仔猪颈部两侧进行肌内注射,注射林可霉素注射液0.1m/kg,注射泰乐菌素0.2mkg,每日1次,连续使用3日,可对同群仔猪口服泰乐菌素,或者链霉素、青霉素、林可霉素或甲硝唑等个疗程。

以上就是乡民锋哥为大家解答的关于猪梭菌性肠炎的相关问题及防治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到受此问题困扰的你起到参考性建议。


乡民锋哥


猪的梭菌性肠炎是如何引发的?临床症状有什么表现?如何防治?

  • 猪梭菌性肠炎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 也可以成称为为坏死性肠炎,临床上主要有两种形式:母猪胀气、仔猪红痢。

【作者体会】:通过对规模化猪场和中小散户技术服务和交流沟通发现。

  1. 多发于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水平低、饲养密度大的猪场。

  2. 虽说该病发病呈散发。但是无论是规模化猪场,还中小散户都有一定的发病比例,甚至个别猪场发病率较高。

  3. 甚至一些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非常好的规模化猪场也经常发生,尤其是母猪因胀气发病死亡的情况。

  4. 母猪胀气的发病往往比较急。甚至看眼猪胀气发病,甚至来不及治疗,就很快死亡。


  5. 母猪胀气据作者观察,往往是夜间发病,早上巡栏或者喂猪时候才发现。这时母猪已经死亡,腹部呈现气性鼓胀,肛门和外阴外涨突出体外。


那么,猪的梭菌性肠炎是如何引发的?

第一、母猪带菌,母猪感染仔猪。

  • 产气荚膜梭菌在土壤、粪便、肠道中广泛存在。
  • 母猪常年带菌,成年母猪一般症状较轻,时发病出现。
  • 仔猪口腔感染到被梭菌污染的乳房、粪便而感染。


第二、应激因素诱发。

由于母猪暴食、长途运输、饮水不足、突换饲料、饲料霉变、气候骤变等应激因素的容易诱发梭菌繁殖,进而发病。

猪梭菌肠炎的临床症状有什么表现?

母猪:呼吸困难,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倒地猝死,口鼻流泡沫的血样分泌物。

保育猪:生长缓慢,消化不良,腹泻拉稀,粪便混有血液。

仔猪:出现血性下痢,粪便显褐色或灰黑色,带有脱落的肠黏膜。

猪梭菌肠炎的应该如何防治?

第一、加强饮水和饲料的管理

  • 猪场用酸化剂、双氧水定期清洗水线,保证饮水的清洁,防止产气荚膜梭菌等微生物超标。
  • 饲料存储在通风、干燥地方,饲料最好现配现用,避免储存时间过长,尤其是夏季炎热季节。
  • 禁止给母猪饲喂霉变、变质、过期的饲料

第二、保持母猪乳房卫生清洁。

  • 由于仔猪是通过通过污染的母猪乳头感染梭菌,。
  • 在仔猪哺乳前需要用0.1%的高锰酸钾水对母猪乳头进行清洗消毒,同时也要注意哺乳期间母猪腹部、母猪粪便的卫生。

第三、改善肠道微生态

  • 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改善肠道微生态。
  • 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酵母菌、乳酸菌、甘露寡糖、果寡糖等。


第四、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

  • 有发病史的猪场必须对猪群定期免疫梭菌疫苗。
  • 母猪:产期前一个月免疫产气荚膜梭菌疫苗。
  • 仔猪:免疫产气荚膜梭菌病二价灭活疫苗。
  • 饲料保健:中添加乙酰甲喹、土霉素、林可霉素、地美硝唑等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该病。


母猪胀气:可以采用穿刺放气、静脉输液、口服甲硝唑、肌注林可霉素等方法治胀气。

仔猪红痢:防止机体脱水,增强抵抗力。肌肉注射乙酰甲喹注射液、头孢喹肟、止血敏,同时口服人工补液盐。

《猪易知》将持续分享养猪消息、非瘟进展、市场行情、猪病分析。欢迎养猪朋友关注,谢谢!!!


猪易知


一、什么是猪梭菌性肠炎

猪的梭菌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魏式梭菌感染引起的猪的出血性、坏死性、胀气性肠炎,仔猪和妊娠母猪最易发病,主要表现仔猪红痢和母猪胀气。梭菌性肠炎发病急,临床表现严重,如不及时治疗,致死率可高达70%—100%。

二、猪的梭菌性肠炎是如何引发的?

1、生长环境:绝对厌氧,有氧气就不能繁殖

<strong>引起梭菌性肠炎,首先环境中要存在魏式梭菌这种细菌,其次要满足其生长、繁殖环境。小编以前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分离过魏式梭菌,这种细菌是绝对厌氧菌,有一丝的氧气都不会生长,分离难度极高,需要采用烛光法消耗掉环境氧气后,密闭培养。因此猪场中如果有通风差、潮湿、密闭的环境,就非常利于魏式梭菌的大量繁殖。

2、分布广泛:人和动物都能携带

魏式梭菌分布广泛,土壤中、人和动物的粪便中、肠道中、猪舍环境中、猪圈、产床、垫草上都有可能分布。

3、妊娠母猪和仔猪感染途径

哺乳仔猪:细菌分布在母猪体表及体内,哺乳母猪体内有抗体,不易感染,但是抵抗力差的小猪通过吸允乳头和身体接触能感染。

保育仔猪:保育仔猪多数是断奶后到保育前期发病,由于刚断奶小猪消化能力发育不良,断奶后由于饥饿大量进食后,食物蓄积在肠道,发酵后消耗了大量的氧气,给予了梭菌繁殖的环境,大量繁殖后产气,引起仔猪发病。

妊娠母猪

  • 妊娠母猪体内含有魏式梭菌,平时体内有抗体,细菌少量繁殖,并不会引起母猪发病。
  • 但是如果在妊娠后期,胎儿发育过大,压迫肠道,导致肠道空间狭小,引起母猪消化能力下降,粪便蓄积在肠道,使得本就狭窄的肠道空间更加狭小,这就造就了一个绝对厌氧环境。
  • 魏氏梭菌是绝对厌氧菌,给予魏氏梭菌大量繁殖的机会,一旦繁殖到一定量,母猪体内抗体不能起到防御作用,母猪就会发病。

三、临床症状有什么表现?

梭菌性肠炎根据发病表现分为四个型,分别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主要发生于出生3日龄内小猪的仔猪红痢,出生当天就可能感染,表现血样稀便,仔猪站立困难,也有的仔猪还没表现拉稀,已经晕倒或者死亡,死亡后观察肛门处有血便流出,往往没有治疗机会。

☆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 仔猪:持续时间2-3天,发病仔猪腹泻,粪便呈现红褐色,有胃黏膜碎片,并含有气泡,味道腥臭味,仔猪战战栗栗,死亡率较高。
  • 母猪:主要表现就是肚子胀大,敲击有鼓声,如不及时消气,母猪由于胀肚死亡。

☆慢性型:发病仔猪和母猪持续时间长,出现间歇式腹泻和胀肚,通过抗厌氧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

四、如何有效防治?

本病发病急,症状严重,死亡速度快,急性型往往来不及治疗,因此此病重点在预防。

☆预防方法:

1、饲养管理

  • 通风
    :加强圈舍通风换气,减少厌氧环境存在
  • 消毒:定期消毒,注意消毒后使用干粉消毒剂降湿
  • 全进全出:猪舍全进全出,注意空舍,减少病菌繁殖的机会
  • 清洗:母猪上产床前清洗身体,产后注意擦拭母猪乳头和产床
  • 减少应激:保证猪舍温度、湿度并保持安静

2、药物保健

  • 仔猪出生后口服益生菌,3天注射长效土霉素或者头孢保健
  • 仔猪出现亚急性型或者慢性型红痢症状的,使用苦参止痢颗粒或者四黄止痢颗粒灌服,清热解毒,燥湿健脾
  • 育肥猪和母猪使用甲硝唑+林可大观+杆菌肽拌料预防

3、疫苗接种

怀孕母猪产前一个月猪舍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疫苗5ml,产前半个月再加强免疫一次。对怀孕母猪注射疫苗,初生仔猪可以从初乳中获得疫苗抗体,得到保护。

穿刺放气:让猪只侧卧,使用穿刺针在胀肚最顶端穿刺放气

抗厌氧菌治疗:对于已经发病的母猪,可以使用磺胺+林可霉素肌肉注射,连用三天

静脉输液:对于肥猪和母猪梭菌性肠炎引起的胃胀气,建议静脉输液,使用林可霉素+甲硝唑输液

综上所述,梭菌性肠炎属于环境病,猪场保持环境控制,加强通风,保持温度、湿度,可以减少环境中细菌的大量繁殖,对于有散发的猪场可以使用抗厌氧菌抗生素抑菌控制,如果控制不住,再选择疫苗免疫。


猪业前沿


猪的梭菌性肠炎是如何引发的?临床症状有什么表现?如何防治?

导读 猪的梭菌性肠炎又称为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1周龄内的仔猪的原则急性肠道传染病。又叫坏死性肠炎、出血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同一猪群内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最高可达100%,病死率20—70%,临床上以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为特征。猪的梭菌性肠炎对仔猪生产危害是非常大的,严重的时候仔猪能逃命、能活下来的没有几头,能够存活下来生长发育也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可能形成只吃不长肉的僵猪。

【病原】

猪的梭菌性肠炎的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C型魏氏梭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加热60℃13分钟就可以死亡,经常使用的消毒药物都能够迅速杀死C型魏氏梭菌。


【流行特点】

1、主要发生在1—5日龄哺乳仔猪,1周龄以上的哺乳仔猪发病较少。

2、猪的梭菌性肠炎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

3、C型魏氏梭菌常常存在于母猪的肠道中,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

4、初生仔猪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快,病程短,常常全窝发病,死亡率20—70%。

【主要症状】

有的仔猪出生后几个小时就很快出现拉血的病状,精神不振、不吃奶,没有力气,走路摇摇摆摆。拉的粪便粉红色或者棕色液体,粪便里面含有灰颜色坏死组织碎片。有的仔猪不拉带血粪便,多少粪便稀如米粥并且带有小气泡,常常在生后1—3天消瘦、虚弱而死亡。病猪体温一般在40—40.5℃之间。病猪临死亡前被毛粗刚,瞳孔没有光泽,四肢,耳尖、嘴尖发紫,混身发抖,摇头,抽搐倒地死亡。

亚急性病猪经常在生后5—7天死亡,慢性病猪呈现间歇性或者持续性下痢,拉黄白稀粪,多于几周后死亡。


【死后解剖】

死后解剖可以发现死猪的腹腔有淡红色腹水。空肠段呈现深度红色,两端界限明显,剪开后肠腔内有红色脓状粪便,肠粘膜有灰黄色坏死。在病变部的肠浆膜下有珠状或者条状的数量不等的小气泡,肾脏呈现灰红色并且有针尖大出血。

【诊断】

依靠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以初部诊断。如果解剖病死仔猪,发现肠内壁呈现紫红色,内有乌红色液体,或者在肠壁附有黄色坏死假膜,肾脏呈现灰白色等病理变化,就可以确诊。


【预防】

1、在猪梭菌性肠炎病流行的猪场,给临产前一个月给怀孕母猪肌肉注射C型魏氏梭菌类毒素5毫升,可产生足够的初乳抗体,保护仔猪免于发病。在临产前半个月再注射10毫升进行第二次免疫。以后在每次怀孕时于产前2—3周进行加强免疫。

2、没有进行C型魏氏梭菌类毒素免疫注射的猪群,一旦仔猪发生本病,对所产的仔猪,可用青、链霉素进行预防。初生仔猪产后未哺乳前,每公斤体重用青、链霉素各10万单位进行灌服,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3、产房要清扫干净,用消毒药物消毒后才能使用。

4、在做好接产工作的同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奶头。

5、仔猪生下后口服25%氯霉素溶液0.2毫升或者合霉素0.1克.

对猪梭菌性肠炎病的治疗原则是:“一头发病,全窝治疗"。

1、发病仔猪用25%氯霉素0.2—0.4毫升或者口服合霉素0.2克。

2、每头仔猪肌肉注射10万单位的新霉素有一一定效果。


养猪的朋友们在生产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难题就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更多更实用的养殖技术、饲料制作、种植技术,请关注老周说三农,咱们共同探讨。


老周说三农


您好!发财马来解答这个问题。

前言:猪梭菌性肠炎又称猪魏氏梭菌病,是由猪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以排灰黄色稀粪或杂交有大量血液粪便为特征。常发生于气候寒冷、阴雨潮湿季节,本病不分性别且各年龄段猪都可发生,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对养猪业危害不容小觑的重要疾病。

猪梭菌性肠炎引发原因:

  • 日常饲料饲喂管理失当,猪只暴饮暴食而消化道蠕动功能跟不趟,致使饲料滞留胃肠,引发魏氏梭菌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此时肛门正常排气不完,使胃肠胀气
  • 日常供应冰冷的饮水刺激加之人为饲养管理疏忽,或长期饲喂霉变的饲料原料(霉变豆粕、玉米及严重过期的渔粉)应激,造成猪只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导致猪肚胀气。
  • 此外猪只饲喂饲料蛋白质过剩、猪舍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气温骤降应激、转群并窝管理不当等也可引发。

猪梭菌性肠炎症状表现:

1.仔猪:突然拉痢,血样稀便,患病仔猪身体虚弱、不想站立、体温快速下降,很快频临死亡或直接倒地而亡。

2.育肥猪及种猪:

  • 症状较重猪呈现猝死状态,外观皮肤苍白,口角张开,口角流出红色或白色泡沫。腹部极度膨突,肛门外突。
  • 症状较轻猪,初期呈现不食、呕吐,排便黑,近观暗红色。个别便血,腹部通渐变大,口角张开、流诞或口吐泡沫,精神沉郁极度不安,体温稍高或正常,皮肤苍白。救治不及时,患病猪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狂躁不安、腹部极度膨胀,皮肤发绀衰竭而亡,口鼻流血水样泡沫。

防重于治,防治建议:

☆预防建议。

1.做好环境卫生

  • 环境卫生。环境应激是百病之源,预防本病应做好圈舍环境干净卫生,及时清理粪污。
  • 适时圈舍通风。夏季防暑降温、预防热应激,冬季防寒保暖、预防冷应激。为减少圈舍粪污发酵及猪群自身排气散热等产生的有害气体,或闷热潮湿,圈舍应季节性适时通风换气。

2.做好饲养管理。

  • 主要是猪群饲喂管理。饲喂上建议定时定量,小规模养殖户可打顿湿拌料饲喂,防止暴饮暴食。
  • 注意饲料原料合理贮存,防止霉变。配合饲料中适量加入脱霉灵、葡萄糖、芪贞增免颗粒、黄芪多糖。
  • 饲料选用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的猪用阶段饲料(
    哺乳阶段→膨化教槽料+保育阶段→4/6乳猪浓缩料或12%猪保育浓缩料+育肥阶段→中高档猪用浓缩料或预混料母猪阶段中高档浓缩料或预混料),注意营养均衡丰富。
  • 饮水充足清洁适宜。冬季防止冰冷饮水,饮水中加入葡萄糖、益生菌、(人用乳酶生+乳酸菌素片)→碾碎等。

3.做好免疫保健。

  • 生产母猪。妊娠1个月后肌注魏氏梭菌铝胶苗3mL/头,20天后加强免疫。
  • 药物保健。日常每吨配合饲料中季节性适时加入甲硝唑预混剂200g;护养猪只肠道健康,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微生态、发酵料、枯草芽孢杆菌等复合微生物制剂。
  • 1.胃导管排气。将胃导管插入患病猪胃中,眼观气体排出可停止(胸围大减)。并肌注人用胃腹安或静脉注射人用甲硝唑注射液(孕畜禁用)。
  • 2.综合施治。肌注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口服甲硝唑片。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头孢曲松,饮水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Vc、益生菌。

小结:猪梭菌性肠炎对患猪伤害大,建议加强应对、提前预防,防重于治。做好圈舍环境干净卫生、适时通风换风、精心精细饲喂及适时免疫保健等工作。让猪梭菌性肠炎跟我们猪场说拜拜。

我是发财马(张宏中)关注三农助力三农,欢迎寄语!

2020-01-08


发财马


猪的梭菌性肠炎是魏氏梭菌所合成分泌的主要毒素,可以将其分为A,B,C,D,E型,其中A型能够感染到人,形成气肿疽,死亡率不一,B、C、D型特别与动物的肠道感染关系密切。A型为主要病原菌,其它因素协同作用。本病多数在秋末冬初尤其在气候变化异常,阴雨潮湿的条件下流行且本病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发病。在仔猪和种猪中 发生率高于育肥猪,仔猪可暴发流行,常整窝发病,病死率20%—70%,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中猪和成猪常突然发病,病程极短,如救治不及时很快死亡,也有不见任何先兆症状突然死亡。

本病常见于1—3日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发病率要减少,育肥猪、成年猪多发于90—180日龄,很多病例来不及治疗而死亡,且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不易清除。

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到39—40.5℃,病程短、死亡快、发病后一般在几分钟、几十分钟或几小时内死亡。腹部臌胀明显,耳尖,蹄部,鼻唇部发绀,食欲减少,废绝,精神沉郁。

表现神经症状,乱冲乱撞,转圈,倒地,口流白沫或红色泡沫,四肢划动,全身肌肉颤抖,抽搐,怪叫,呻吟。呼吸困难。也有不具任何先兆症状者突然死亡。

粪便呈深绿色或褐色。有时见有血便,并有特殊恶臭味,污染肛门周围、后肢、尾部皮毛。仔猪表现为红色下痢,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时拉黄色、黄红色、土灰色稀粪,脱水消瘦,部分猪呕吐,体质弱。

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发病仔猪排红褐色稀粪,其中含有少量灰白色坏死组织碎片,并有特殊的腥臭味,后肢粘满血样稀粪;有的病猪共济失调,呼吸困难,行走摇晃,大部分病猪在3天内死亡。病死猪以肠道出血为主要特征,尤其是空肠充满血样液体和气体,并含有组织碎片;病变部肠壁为深红色,与正常段界限明显;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肾呈灰白色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脏边缘有小点出血。

防治

1.以防制为重点。采用本地分离的菌株经甲醛灭活后,加Al(OH)3制成灭活菌。对受威胁猪进行紧急接种。或采用多价疫苗注射,克服型不对号的不足,间隔2—4周注射2次,也可明显提高保护力,在疫情严重的疫点预防注射后1个月,加强免疫注射,免疫效果更好。

2.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母猪饲料配方科学。

3.对怀孕母猪用C型魏氏梭菌福尔马林氢氧化铝类毒素,在临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5ml,两周后再注射8ml,使母猪产生免疫,仔猪出生后吮吸母猪初乳可获得被动免疫,也是预防本病有效方法。

4.加强产房管理 猪舍及周围环境采用二氧化氯等消毒,接生前母猪奶头清洗消毒,可明显减少本病发生与传播,胎衣、尸体进行无害处理。

5.药物治疗 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用平时不常用的药物),

首先用高效药物混饲作基础治疗,对有明显症状者静脉注射甲硝唑水溶液可收到明显效果(怀孕母猪会强烈引起平滑肌收缩,导致流产)。

6.发现疫情立即封锁,处理病畜,严禁尸体乱扔。烧毁垃圾、彻底消毒可完全控制本病的流行。


三只小猪和妈妈


你好!我是中年男子又创业,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梭菌性肠炎,有的地方叫红痢、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等叫法不同。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刚出生仔猪高度致死性的坏死性肠炎

。C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猪场一但发生本病,不易清除;病菌常存在于部分母猪肠道中。仔猪通过吸吮母乳经消化道感染。临床上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最急性型:常发生于出生后1~2天内的仔猪,拉血样稀便,很快晕倒和死亡。

2:急性型:常发生于2~3天龄的猪,病猪拉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的红褐色液状稀粪,消瘦,虚弱死亡。

3:亚急性、慢性型:常发生于5~7天龄的猪,拉黄色软、稀便,内含坏死组织碎片,极度消瘦,脱水,死亡。注意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仔猪黄、白痢等相鉴别。

急性型病猪解剖后,腹腔内有较多呈樱桃红色液体。空肠肠壁呈深红色,病健交界明显。肠内容物为暗红色液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有广泛性出血及数量不等的小气泡。本病发生后疗效不佳,主要靠平时的预防。严格产房及猪体消毒工作。免疫接种:第一、二胎妊娠母猪于分娩前四周及二周各接种一次疫苗,以使仔猪出生后吸吮母乳获取较多的母源抗体。必要时可用抗菌药物对刚出生仔猪口服,每日2~3次,作为紧急的药物预防。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中年男子又创业


猪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猪梭菌病,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养猪养猪业的重要疾病。

1、流行病学

在高温潮湿的条件下流行且本病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发病。在仔猪和种猪中发生率高于育肥猪,仔猪可暴发流行,常整窝发病,病死率20%—70%,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中猪和成猪常突然发病,病程极短,如救治不及时很快死亡,也有不见任何先兆症状突然死亡。

本病常见于1—3日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发病率要减少,育肥猪、成年猪多发于90—180日龄,很多病例来不及治疗而死亡,且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不易清除。

2、临床症状

发病前都有大便秘结现象。发病时见腹部浑圆如鼓,猪腹痛难忍而起卧不安,摇头、摆尾,趴开后肢作排粪尿姿势,但未排出粪尿,呼吸急促,口吐白沫。

如发病于晚间,晚餐时会把料吃得干干净净,早晨见死在栏里。尸体僵硬,腹胀隆起,口鼻流白沫。

解剖病死猪,见胃膨胀,充满气体和很多粥状物,大约8~9小时吃的饲料还未排空。胃粘膜脱落,胃壁薄,胃底有出血斑。小肠黏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大肠内多圆形硬粪。肾弥满针尖样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3、诊断

组织抹片镜检镜检可见到一种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两端钝圆、短杆状直杆菌,单个存在或排列成链状。美蓝染色可见蓝色、两端钝圆、短杆状或直杆状细菌,单个存在或排成链状。

分离培养结果接种病料的培养基厌氧培养48h后,可见在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菌落形态为灰色,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并且出现α、β双溶血环;需氧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厌气培养呈均匀浑浊,并有气泡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