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的投资逻辑,现在还可以追吗?

这两天有很多朋友在问我:

——股市还能涨到几月?

——我的回答是,调整两天估计你就不会再问这个问题了!


科技股的投资逻辑,现在还可以追吗?

在股票市场,大家往往都有很简单的线性思维,就是依据当前市场上涨推断出后期继续上涨,对于指数、行业和个股都是如此,美其名曰趋势。


如果市场有这么简单,那大家岂不是都能赚大钱?!


那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都亏钱呢?


在股票市场里,我们一定要区分什么事实?什么是判断?


事实是已经发生,而判断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做出的推断。


既然是推断,那就有对有错。而且推断中,只要任何一个环节不成立,那么结论出错概率就会变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最近一年多科技股涨得非常好。背后的逻辑很有意思,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候,我们要自立根生;中美关系缓和的时候,我们又可以引进技术,总之就是利好。


这跟前两年,不管股市发生什么消息,都“利好”茅台是一个梗。


有人说,这两年国家开始重视科技行业的发展,这句话也是经不起推敲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从小写在我们教科书上。


真正有关科技行业发展重点,要从2014年9月说起,当时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一期注册资本

987.20亿元,总规模1387亿元。


2019年10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注册资本为2041.5亿元,比一期注册资本的两倍还多。据估计,一期和二期能撬动社会资本超过1万亿。


根据大基金一期的投资方式来看,主要包括:


1、跨境并购。长电科技:7.8亿美元收购新加坡星科金朋。作为原全球第四大封装测试厂,星科金朋体量几乎是长电科技的两倍。


2、定增。北方华创:2015年12月26日,七星电子宣布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北方微电子,同时募集配套资金,通过定增引入大基金。2016年8月,七星电子完成重组,并更名为北方华创。


3、协议转让。兆易创新:启迪中海等三家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大部分股权,对手方为大基金与陕国投·财富28号单一资金信托。其中,大基金共计受让兆易创新2229.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1%。


4、增资。国科微:2015年5月获大基金2亿元注资。2015年12月,国科微电子再获大基金2亿元增资,折合持有国科微1764.7万股。


此外,还有合资公司,成立产业基金等方式。


从一期的投资情况来看,重点在制造,投资分布为:制造67%、设计17%、封测10%、装备材料类6%。


据国家大基金总裁丁文武近期讲话,国家大基金二期主要有两点:

1、首期基金主要完成产业布局,二期基金将对在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和清洗设备等领域已布局的企业保持高强度的持续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做大最强,形成系列化、成套化装备产品;继续填补空白,加快开展光刻机、化学机械研磨设备等核心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投资布局,保障产业链安全。2、打造一个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体系,每个环节要与用户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国产装备、材料等上游产业链环节。结合上述一期资金的投向总结来看,大基金二期可能重点向上游设备和材料领域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大基金一期设立之初确定了5年投资期、5年回收期的规划,目前投资期已满,逐渐进入回收期。


早在2019年12月底,兆易创新、汇顶科技、国科微分别发布公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家大基金一期” )拟自该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所持三家公司不超过1%的股份。


减持公告出来后,科技股股价不仅没有回落,还有加速上涨的趋势,我估计二级市场的基金和散户是不是想着:“国家大基金都要撤退了,怎么说也得让他多赚点?!算是为行业发展做贡献吧!“


股票市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想当年,为中国互联网行业(2000)、中国石油行业(2007)、中国TMT行业(2015)做贡献的先辈们,也是历历在目,只是没有再记得他们。


从公募基金的角度来说,科技股火热,发个基金一天就能卖完,管理费和申购费先收到口袋里。科技股未来走好,业绩起来,又会有更多人来买,何乐不为呢?!科技股走的不好,跌了也没有什么损失,况且还可以说大方向没错啊!


为什么2014年那个时候不发科技基金,跟着“大基金”投资呢?!因为散户不信,基金卖不出去啊!市场经济下,是需求导向性,亏钱了你也怪不了别人!


昨天,我的文章《炒币、炒股和炒房有什么相似之处?》说过,投资很大程度上看你会不会讲故事,以及有多少人(钱)相信你的故事,特别是在市场好的时候


对于当前A股科技行业的投资,我的态度是不碰,即使下跌了也不碰,除非到了我认为合理的位置。


我认为的合理位置,是对折再对折,估计那个时候聊科技股的人估计很少了,因为伤透了!


研报选股本期暂不更新,下周市场回调风险大。目前已经有9只股票入选,可以通过【研报选股】栏目查看,后期会持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