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息非常低,為什麼很多老年人還是習慣存在銀行?

品多多VV


理財要在安全性、收益率、流動性三者間尋求平衡,對於老年人來說,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把錢存到銀行就成為主要選擇。


國內缺乏安全穩妥收益率又高的理財渠道,理財陷阱多,理財騙局多,老年人正是上當受騙最多的群體。在長期以來的現實教育下,老年人自然也能認識到錢存到銀行最安全。


老年人對電子產品不夠熟悉,使用智能手機往往也只會簡單的功能。餘額寶、微信支付、手機上購買理財產品及炒股等操作不熟悉,這是最大的障礙所在。


老年人往往比較謹慎,擔心上當受騙,使用手機理財總感覺沒有存摺更安全,顯然看得見摸得著的銀行更讓人安心。


在有存款的群體中,中老年人佔了絕對多數,年輕人有存款的反而比較少。正因為如此,騙子們紛紛把黑手伸向了老年人。有的騙子在社區開店,送雞蛋小禮品,免費健康諮詢,免費旅遊,免費體檢等小恩小惠,誘導老年人聽課,然後讓他們購買昂貴的商品或者投資理財,最終將老年人的存款掏走。


除了面對面的騙局,還有電信詐騙也把老年人當作重要客戶。騙子們每天要撥打上百個電話,各種花樣,各種套路,老年人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


與高一點的理財收益相比,顯然本金的安全更重要。


即便是銀行,老年人去存款時也經常被忽悠買成保險,到期了取不出來,或者真實收益非常低,最終只能吃啞巴虧。


綜上所述,老年人之所以熱衷銀行存款,三大原因:1、擔心其他理財方式不安全;2、被騙的案例太多了;3、對智能手機和各種理財方式不熟悉,有顧慮;


財智成功


為什麼老年人喜歡把錢存到銀行裡呢?我對這個問題專門做過分析,我先說兩個案例,然後再分析原因。

我的一個親戚家是農村的,是一個退休教師,由於手裡積累了一點存款,聽說網上理財收益很高,而且利息兌付也很及時,於是就投資了20萬元,就是大家熟知的P2P,結果後來平臺跑路,投資到現在也沒收回來,他這種情況,是很多老年人的笑柄,他們覺得雖然存銀行利息低,但是安全,這是最關鍵的。

還有一個是我們單位退休的幹部,他可謂見多識廣,退休後開始下海經商,憑藉自己的人脈關係銷售商業禮品,後來遇到一個紅顏知己,專門做投資,發現經商不如投資賺錢快,結果到處借錢投資,最終結果可想而知,不但雞飛蛋打,連自己的房子也被拍賣了,我們退休的同事都對此耳熟能詳,所以他們感覺還是存銀行牢靠。

上述案例說明,有些老年人也是想獲取高收益的,但是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這給很多老年人起了警示的作用,大部分人辛辛苦苦賺了一點養老錢,是不敢去冒大風險的。

所以老年人喜歡把錢存到銀行,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一是自己的退休金都從銀行代發,月月跑銀行,對銀行的業務比較熟悉,比如利率什麼時候上浮?大額存單什麼時候發行?國債什麼時候開賣?所以他們有自己的投資方式。

二是老年人之間互相會進行交流,像前面說的兩個案例,我都是從老年人口裡得到的,他們對於投資失敗的案例記憶特別深刻,對於一些投資成功的案例,他們認為時間還太短,不能驗證其準確性,往往持觀望的態度,所以還是喜歡把錢存到銀行裡。

三是老年人對現在的一些投資工具不熟悉,大部分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有些人不認識英文字母,對於投資理財的知識更是有侷限,所以我告訴他們創新存款、貨幣基金這些概念的時候,他們理解起來都非常費勁,而銀行存款對他們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容易。

四是年齡大了會變得更加保守,老年人經歷的事情太多,年齡越大越知道自己個人能力有限,這樣人就會變得越來越保守,更喜歡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投資,銀行存款有實體營業廳,有紙質存單,有國家擔保,他們覺得存款更安全。

總之,儘管我們感覺銀行存款利率比較低,但是據我瞭解,老年人都有自己的投資之道,無論是銀行存款還是理財,他們的資金和投資週期安排的都比較合理,長期算下來,投資收益也還是可以的。


互金直通車


這個問題我也經常拿來問自己。

剛開始很不理解自己的爺爺奶奶、父母為什麼到了年底就把一年攢下來的錢存為定期。

後來,隨著自己的年齡慢慢變大,也慢慢地理解他們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為這個問題再加點料。

我認為不僅僅是很多老人習慣這麼做,很多中年人也這麼做(60後、70後)。

話不多說,接下來來談談我是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的。

這是一個從小就紮根在心底的習慣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但也有例外,龍變蟲、鳳變雞、老鼠變老虎。

借這兩句話,我就想和大家說,一個嬰兒最終長大成什麼人,主要由遺傳和環境決定。

遺傳大家都懂,就是從上一輩繼承下來的基因,比如說長得像。

環境呢,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從小到大接受的各種教育,如父母、學校和社會。

由此,我們來談談為什麼老年人總是把錢存在銀行裡。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這些例子:

一個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人,在兒女家生活的時候總是習慣買很多的菜把冰箱塞滿。

一個在飯店經歷過嚴重火災並險些喪命的人,每次到公共場合時總要先知道後門在哪裡。

這些說明什麼?

說明他們的遭遇形成了他們的習慣。

那麼老人存錢的習慣就好理解了。

現在我們所說的老年人大多是40後、50後。

那時候的他們過的是啥日子,過的是飢寒交迫、擔驚受怕的日子。

經常是吃一頓不知道下一頓還有沒有,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如果運氣好、收成好,有了不錯的結餘,還能去揮霍、去投資地產?

當然不會,還是過的“一分錢掰成兩半用”的日子,把結餘都省下來以備萬一。

所以說,老人已經這樣過了幾十年了,早已把這種習慣牢記在心。

存錢在銀行也就不足為奇。

可能也有過拿錢做些其他事情的想法,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排除老人也想拿著錢像年輕人一樣買個基金、股票。


但是實力不允許啊。

不是每個老人都像巴菲特、蓋茨那樣,大多老人都是普通人。

生活在這麼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連年輕人都要時刻努力不讓時代拋棄自己。

更何況本來起點就低的老人們,他們大多沒接受過多少教育。

所以說,就算老人們有想法,但是“不會用”是個天然的障礙。

很多老人目前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但去銀行存錢不一樣啊,多多少少也存過幾十年的錢了。

再加上銀行幾乎已經普及到每個鄉鎮,還有什麼比去家門口的銀行存個錢更省事的事情呢?

年紀大了,不能像年輕人那樣冒險了,更何況還是孩子們給自己的生活費

1.年輕的時候,去多闖蕩、冒險沒多大問題,但老年人不行。

因為年輕人犯錯的成本很低(不違法),大不了是幾個月的生活費。

但老年人不一樣啊,他們大多已經退休,拿著子女的錢和自己的退休金。

這時候再去像年輕人那樣冒著血本無歸的風險去投資,會讓自己陷入非常難的困境。

更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到自己和子女之間的關係。

舉個例子,有很多報道稱老人被賣保險、保健品的騙子把養老的錢都給騙走了。並且因此和兒女的關係也變僵。

2.老年人很多錢都不是留給自己的,大多還是為子女以及自己的孫輩準備的

老年人已經走過了大幾十年的歲月了,該體驗的也體驗的差不多了。

就算還想體驗些新鮮的,但身體已經不允許了。各個感官的能力嚴重退化。

並且老人都想為自己的孩子們做點什麼、不拖累他們。

所以,老年人怎麼會把兒女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拿去做些有風險的事情了

以上呢,就是我的全部觀點,僅供參考。

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進行指教、交流。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


GloryLong


因為老年人跟不上時代發展,不會用手機銀行週轉資金,只能存銀行。其次老年人思想保守,不放心把錢放在網上銀行,認為手中只有拿著存摺放心踏實。

我有個同事,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退休金比較高,每月他都要去銀行取錢存錢,很費功夫,也不方便。我覺得奇怪,就跟他介紹用手機處理工資的好處。

當時是2013年,網上某寶的存款收益曾高達7%,以致我天天看收益了幾塊的,心裡可高興了。從那時到現在我一直這麼做,感覺很好,是穩定安全又收益較高的理財方式。

我先再手機上下載淘寶等購物的,這樣避免去超市浪費時間購物,網上購物選擇餘地大,可比性強,物美價廉,還送貨到門,除了新鮮蔬菜,幾乎所有物品都是網購。

手機上再下載自己支工資的銀行,我還辦了一張借記卡,也把卡的銀行app下載到手機上。這樣購物可先借銀行的錢,每月定期還上就行?

手機上又下載支某寶,把銀行卡、購物都連起來,每月工資下發後馬上存在寶寶裡,購物用透支卡支付,這樣可多得一個月紅資利息。

別小看這利息,日積月累也比較客觀,這幾年光這塊收入近八萬元!要是像前幾年那樣高的利率,更是一筆客觀收入。

這樣做避免去銀行排隊,節省時間,也不用數錢擔心數目不對。特別逢節假期前銀行人特別多,每當看到銀行長長人流我暗自為自己的聰明做法高興。

我把這購物理財方式告訴了同事,說真的當時要不是關係好我真不想說。這麼省事省時省力收益遠比銀行高的好辦法,為什麼不用?

我原以為同事聽了會跟高興,會說感謝我的話,可每想到他說,他父母就相信那張紙———存單,覺得錢放到手機裡看不見摸不著,很不放心。

這幾年銀行也與時俱進了,用了自動存取款機,但是我覺得效率還遠遠不夠,老年人習慣不好改主要是不會用,如果年輕人幫助老人學會使用,我想他們會接受的。

幫助老人學習使用手機存錢,既是孝順老人,讓老人不用出門就能辦理,又能確保人身安全,不會出交通事故,保證資金安全,收益還遠比銀行高,何樂而不為?

歡迎您對我的回答留言!

請關注我,每日為您發戀愛婚姻情感內容。




日得人生


誰說存款利息非常低的呢?銀行存款利息不低

說銀行存款低的人,是不是指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利率,國家基準利率是0.35%;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目前只有0.3%~0.35%,個別銀行比國家基準利率還低,這就是利率的市場化。

同樣,銀行為了吸引固定長期的存款,往往對定期存款利率有很大優惠。比如,三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是2.75%,商業銀行吸引定期存款的利率一般比基準利率上浮20%~30%,也就是說利率一般在3.3%~3.575%。

銀行大額存單是2015年銀行才推出的一種存款理財產品,優惠利率比基準利率高出40%~55%,利率能達到3.85%~4.2625%。相信不管什麼情況,4%的利率不會太低。

老年人存款的條件

雖然說我們一些理財產品的利率能達到5%甚至6%以上,但是往往不適合老年人。

第一,發行規律很不固定。很多理財產品,都是有銀行或其專業理財的子公司不定期發行的,不僅老年人難以知曉,甚至年輕人也只能通過網上銀行的手段去獲取信息。理財產品都是有限額的,一些好的理財產品非常搶手,老人還在銀行排隊呢,結果抽到號到窗口就賣完了。

第二,門檻條件較多。利率越高的產品門檻條件越多,比如起步10萬、20萬,甚至上百萬。實際上,很多人都沒有這樣高的積蓄的。

第三,流動性不如存款好。銀行理財產品絕大多數都是有封閉期的,有的封閉期甚至長達一年兩年。對於老年人來說,萬一得大病,急用錢的時候取不出來,可就麻煩大了。銀行存款隨時都可以兌現,真遇到緊急事件,利息有損失也無所謂的。

第三,安全性受到質疑。有的理財產品收益高,但是安全性是得不到保障的。比如說一些股票類基金,時常會出現漲跌風險。再加上一些民間借貸,根本是非常不安全的。個人可以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也劃分為PR1級到PR5級,分別是謹慎級、穩健級、平衡級、進取級、激進級。平衡集是大多數不會虧本的,但是進取級以上本金的安全性就都難以保障了。老年人理財是以穩定安全為主,肯定不願意冒這個險。雖然銀行有風險控制,但是老年人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一般不願意聽取銀行工作人員的介紹。

如果僅相差一兩個百分點的收益,50萬元一年也就是5000到1萬元。很多老年人想自己還能活幾天呢,才不會在乎這幾個百分點的收益呢,一切要以安全為主。

銀行存款是有存款保險制度保護的,一個銀行所有存款賬戶內的50萬元以內本息可以得到全額保障。再加上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倒閉的可能性幾乎是0。所以,老人們更願意相信的還是存款。


暖心人社


銀行存款利息很低,可為什麼很多老年人還是喜歡把錢存在銀行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習慣。因為現在老年人基本都已經60多歲了。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理財渠道,也沒有那麼多的理財產品。

他們的錢要麼存在銀行,要麼就購買國債。時間久了也就形成了習慣。等到理財渠道極大豐富,理財產品遍地開花的時候,他們也已經老了,傳統的理財意識和習慣,使得他們對當前令人眼花繚亂的理財市場並不感冒。

也有人說是因為信任。長期以來,人們對銀行形成了心理依賴,同時也對銀行具有了天然的信任。認為銀行是最安全的,可以把錢放心放在那裡的一個地方。銀行就像他們的親人一樣。

有很多退休老人們,銀行是他們最願意光顧的地方。尤其是發工資的那一天,他們總會出現在銀行櫃檯前面,親手取出自己的工資,然後再存進去。哪怕只是讓錢經一下自己的手,也覺得踏實。

我的老丈人八十多歲了,自從退休之後,幾十年風雨無阻,在每月發工資的那一天,一大早就高高興興的去了銀行,把工資取出來,雖然已經經過了點鈔機,老頭還是習慣性的數來數去,最後又如數地存了進去。

有時候家裡人覺得他年紀大了,說幫他去取或者通過網銀轉存,他都不同意。當然我們心裡知道,老頭即使不取錢,到銀行走一趟,心裡也踏實。

習慣也好,信任也罷。老年人選擇把錢存在銀行,是最正確的選擇。這也是財富管理的本質,安全是第一位的,老人們也並不是太看重收益。

老人們存在銀行裡邊的錢,是他們一輩子的心血,是他們的養老錢、保命錢,不能有一點點閃失。

這也就是說,老人們為什麼喜歡把錢存在銀行的原因。


南公子


你的看法有點片面。有些人存款是為安全而存在的,這就是客戶習慣去銀行存款的理由。

銀行人告訴你:不止是老年人,中年人,年輕人同樣有錢存定期存款。只不過年輕人手中有存款的少,中年人買房的多。比例其實是一樣的。

這些人特別理性,任你說破天去,連理財業務都不辦,你越提醒他們存定期,利息少,不划算,他們越以為你在騙人。事實上站在專業的角度上,銀行推薦給客戶的,確實比他們自己要的定期存款收益多很多。

雖然說高風險有高回報,低風險收益低,但是人的想法很難改變。你也不能說他們小心駛得萬年船不對,但是同樣存一年,你就不點,人家是你一兩倍,就想問一問,錢多咬手嗎?!!!

哈哈,銀行人只是盡義務提醒,辦與不辦主動權在客戶。



紅姐來自鳳城


要說銀行存款利息非常低,這也有些誇張,實際上部分創新存款產品利率水平還是比較高的,甚至不亞於定期理財產品及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的收益率,最關鍵的是,相對於其他理財產品而言,一般性存款執行存款保險條例,50萬元以內100%賠付。因此,在安全性高的前提下,受到廣大中老年人的偏愛就容易理解了。

每每說到銀行存款產品時,有人一定會說不划算,因為跑不贏通貨膨脹,越存越少了,但大家可能忽略了產品安全性,儘管目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越來越豐富,選擇面也越來越廣,但那些高收益產品基本都是伴隨著高風險的,這不符合普通老百姓的投資需求。

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光看理財收益,其實真正適合風險厭惡型投資人的靠譜產品並沒有多少,所以很多老年人喜歡搶購儲蓄國債和銀行存款產品。因為以上這類型的產品都基本是低風險,而且有國家信用做擔保或者存款保險條例保護。

總之,您說的很多中老年人習慣將錢存入銀行,這談不上習慣,而是一直以來的傳統觀念,銀行作為我國三大金融機構之一,是老百姓最為信賴的,認為安全性最高的,同時流動性也是比較強的。這並不難以理解,老年人手上拿著可能一輩子的積蓄,首要的考慮就是這筆錢的安全性。對於他們來說,能否實現財富增值並不是最主要的,保值就已經是達到了目的,即使是跑不贏通脹也不會多考慮的。


東震木


銀行存款利率非常低,為什麼很多老年人還是習慣存在銀行,從相關數據來看在我國,其實不僅僅是老年人樂忠於銀行存款產品,從存款總量來看我國80%的儲戶均是選擇的銀行存款產品,為什麼大多數儲戶選擇銀行存款產品哪,主要還是因為對於金融知識的瞭解較少,以及風險承受能力,這裡說一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管新規

自2018年4月資管新規的落地與實施,打破各類理財產品剛性兌付,今後不管是銀行業還是金融機構,均不得在推出成弄保本收益理財產,也就是說目前任何除銀行存款產品,其餘理財產品均即便是風險在低也是存在一定風險。

銀行存款安全?

就目前來看選擇銀行存款是目前安全性較高的產品,因為各銀行所推出的一般性存款產品,不管存款銀行發生哪些問題導致銀行經營不善,破產或倒閉儲戶存款也不會受到任何損失,因銀行一般性存款產品,均是受存款保險條例本息50萬元保障。
再加上我國對於銀行業的管理非常嚴格,各個銀行每月每季度每年,均是需要向央行以及銀監會提交相應的財務報表,經審核發現某銀行存在信用風險的情況下,央行以及銀監會是會第一時間下令整改,在銀行無法自行解決或存在信用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央行以及銀監會是會依法接管該銀行,保障廣大儲戶存款利益。

小結:可以說除國債外,各銀行所推出的一般性存款產品安全係數最高,所以我國大多數儲戶樂忠於銀行存款產品。

老年人為什選擇銀行存款?

其實也是很容易解答的,因為老年人思想觀念,風險承受能力,接觸新鮮事物等較弱,以及兒女均已成家立業,家庭和生活當中各項支出已不再操心均有兒女承擔,在有一部分存款或退休金的情況下,往往都是會選擇一些安全有保障的銀行存款產品,並不會讓自己的老本存在任何風險。
不過對於接觸銀行存款產品較多的老年人,在選擇存款的時候其實也是會考慮,儲戶國債,大額存單這類產品,因為存款利率高於同期限定期存款,靈活性高於傳統存款產品。


綜上:銀行存款利率低老年人為什麼還選擇銀行存款,其主要還是因為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於金融知識的缺乏,所以在閒錢的時候會選擇銀行存款不選擇理財產品(並非絕對畢竟對於金融知識比較瞭解的老年人,均是會抽出一部分資金投資到各類理財產品當中提升總存款收益率的提升)。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全部分享與觀點,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哪方面有遺漏留言評論交流。「點贊關注」本文章本人原創,謝絕抄襲21:05

福星卡匯


雖然存款利息,但老人們為什麼習慣把錢存銀行呢?其實老人們也想獲得高收益,但是主要有下面三點造成了影響。

1.信任銀行。在老一輩的觀念裡銀行屬於“公家”,有國家背書,安全可靠。年紀大了以後,通常投資傾向於保守,老人們寧願選擇資金的安全第一。

2.對新型投資產品、互聯網理財工具的陌生,使的很多老人不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去研究。很多老人的手機都只是用來打電話的,更別說用APP來理財了。

3.習慣是一種很大的力量,幾十年下來人們都把錢存進銀行,那些新型的理財方式也只是近幾年興起的。要改變幾十年的習慣是十分艱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