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被諸葛亮借刀殺人殺死的嗎?

Dawn-遠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葛亮躬耕南陽,但心懷天下,希望有朝一日能一展宏圖,匡扶漢室,千辛萬苦總算等來了他的伯樂劉備劉皇叔,諸葛亮以他的《隆中對》來指導劉備成就霸業,他指出,孫權、曹操和劉備三者中,劉備的力量最弱,認為只有三足鼎立,劉備才有立足之地,如果三足之勢一旦打破,則劉備必亡。


諸葛亮《隆中對》的核心是,先佔據荊襄,再向西奪取益州,待天下有變,益州和荊州兩路大軍同時北伐,一路攻宛洛,一路攻長安,使曹魏首尾不能兼顧。

荊州是軍事要地,孫權和曹操做夢都想得到,荊州又是蜀國的門戶,是劉備最重要的重鎮,自然是不敢大意,得派自己最信得過的人去鎮守。

劉備信得過的人,除了張飛,就是關羽了,而張飛嗜酒易誤事,不堪託負重任,只有關羽是劉備最放心、最敢於傾囊相授託負重任的人選。

因此在劉備的授意下,關羽就來到了荊州,替劉備守好東大門,作為劉備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坐鎮荊州,孫權和曹操讀不敢妄為,只能敬而遠之。


關羽在荊州甚是清閒,當得知劉備率領趙雲、黃忠等人斬殺夏侯淵,擊退曹操親率的大軍,進駐漢中,他是相當的受到鼓舞的,對於關羽這樣自傲的人,是不甘於僅僅座守荊州,他渴望著能外出斬將殺敵,建功立業。

於是在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北上困曹仁、圍宛城,更是以少勝多水淹七軍,斬龐德,降於禁,此時荊州比較空虛,但是東吳認為此時奪取荊州機會難得,於是撕毀盟約,吳軍後襲關羽大軍,致使關羽前後守敵。


關羽大意失荊州,兵敗如山倒,直至退守麥城,被東吳擒殺,於是眾人疑惑,為什麼在關羽兵敗之時,劉備不發兵相救呢?說不定有大軍的援助,關羽還能挽回戰局。

其實不然,首先中原距離劉備的大本營成都相去甚遠,加上蜀道難行,所以兵敗的消息傳回成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劉備很難作出正確的反應。

再者就是劉備的義子劉封嫉恨關羽,這個在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也就不排除當年關羽兵敗之時,劉封坐視不管,任由關羽被困擒殺,所以劉備才會因憤殺了自己的義子。


然而更多的人懷疑是當時的諸葛亮故意借刀殺了傲慢自負的關羽,實際上這也是曲解,關羽鎮守的荊州在《隆中對》裡是極為重要的,蜀漢必須藉由荊州北出進軍中原,後來諸葛亮因為沒有了荊州,六出祁山都困難重重。

諸葛亮不會為了殺一個將領而丟掉這麼重要城池,這也不符合他謹慎的性格,諸葛亮在當時只是個政治家,能高瞻遠矚,在軍事上只能算顧問,劉備也算是個帥才,也十分懂得軍事,在政治上他比較傾向於諸葛亮,但在軍事上不會聽諸葛亮的,在軍事上劉備比較傾向於法正。

關羽一向剛愎自用,又不服諸葛亮,諸葛亮要想殺關羽,早在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的時候,就能隨便找個理由把關羽給殺了,殺關羽要看對自己有沒有利,顯然殺了關羽,丟了荊州,對自己是一點好處都沒有,那他就沒有必要去殺關羽了。


因此說,關羽死就死在唐代大意,加上他驕傲、自負的性格。








遺產君


219年,關羽發起襄樊戰役時期,諸葛亮還剛剛晉升為署漢中王府事。說白了,諸葛亮就是漢中王劉備的大管家,負責後勤補給、留守成都。此時劉備的行政主官是司徒許靖,主要謀主是尚書令法正。在襄樊戰役這麼大的決策問題上,諸葛亮沒有機會發言。

其次,219年7月至219年12月的襄樊戰役,最初一直是關羽在高歌猛進,劉備沒有道理派遣援軍,等十月孫權偷襲江陵的消息到達成都最少已經十月下旬,此時漢中距離江陵甚遠,沒人可以組織援軍在一個月內抵達。

最後,關羽失利被殺,劉備的宜都太守樊友于十一月放棄宜都逃跑是最後一根稻草,此前上庸的劉封孟達拒絕出兵接應關羽也是原因。然而兩處人馬稀少,又不屬於關羽的荊州方面軍體系,憑什麼在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去救你關羽?

特別說明宜都太守。宜都只有三個縣,兵馬三四千人,而且當時是陸遜親自來進攻,估計這樣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守得了宜都。

所以說什麼諸葛亮借刀殺人,除掉關羽。是不可能的。

諸葛亮死前指定(推薦)的繼承人是蔣琬,費禕。


四川達州


在前一個回答裡,我已經分析了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關羽被殺。在此我想在說說自己的看法。

諸葛亮號稱是智力超群,能借東風火燒赤壁,能草船借箭交軍令狀,能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可以說是足智多謀。

但要說關羽是諸葛亮借刀殺人幹掉的,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理由有三:

第一:關羽早年跟隨劉備打天下,當時還沒有諸葛亮。可以說是蜀漢集團公司的創業元老。地位高,資格老,靠山硬(與劉備是結拜兄弟)。為了劉備的妻小沒有被曹操的高官厚祿所打動,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去尋大哥。那對劉備是何等的忠心耿耿。諸葛亮一個外人,面對與劉備稱兄道弟的關羽,不可能去設計除之。

第二,此時的關於在荊州總領兵馬,而荊州又是蜀漢東進北上的絕佳跳板,除了關羽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把守。就算諸葛亮有心想除掉關羽,恐怕劉備也不會答應。所以也就不可能生出這樣的心思來。

第三,關羽生於公元161年,而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兩人相差20歲。相較於張飛的粗魯,關羽似乎更加相信諸葛亮的智謀一些。對於這樣一個比自己大20歲,又遠在荊州的肱骨大臣來講,諸葛亮沒有任何理由去謀害他。

相反,如果關羽能夠認真對待勝利,做到從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那麼忌憚與擔憂的應該是劉備才對。當然這只是我的一點猜想。不知我的回答是否正確,歡迎下方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文哥愛生活號


我想談幾個觀點。一是劉備並不弱,他是經歷過戰火,在亂世中打出一片天下的梟雄,部隊的統御力和戰鬥力在三國時期屈指可數,諸葛亮是後期在劉禪支持下,才獲得了更大的舞臺。至於諸葛亮的隆中對,那只是個政治綱領,如果沒有戰鬥力這個硬指標效果為零。三國時代說到底是個人英雄主義時期,君主如果缺乏強大的統御力是難以生存的,所以劉備不只會哭,還更會打仗。二是關羽的失敗主要還在於孫權背棄盟約,這是一個很罕見的現象,劉備攻漢中,關羽攻襄樊,孫權佔合肥,這本是統一的部署和安排,但是孫權被張遼暴打以後,羨慕妒忌狠,眼紅劉備即得利益,擔心劉備做大,突然發難,導致三國的政治格局從而出現了重大轉折,直接扭轉了三國走勢。這應該算是孫權的一個汙點。第三是關羽的失敗與劉備集團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劉備沒有援兵,兩大集團之間財政獨立,兵力獨立,關羽和劉備之間出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情況,我的觀點是,兩個人之間儘管還處於同一陣營,但實際上各自成軍,獨立管理,已經不是鐵板一塊了。特別是小舅子糜芳投降,凸顯了關羽集團和劉備集團之間矛盾,糜芳寧願投敵也不願意抵抗,至少在糜芳眼裡,關羽比呂蒙更危險。


小屋253315373


絕對不是:1.諸葛孔明剛剛出山關羽心裡是不服他的,打完赤壁基本上認可了軍師的才能。諸葛孔明清楚關羽的性格。為了匡扶漢室、輔助劉備。目的上也統一。所以兩人沒有嫌隙。2.劉備陣營相比曹操孫權,錢糧、人才等硬件疲軟,實力太弱。五虎上將是很猛,但是優秀的副將和行軍參謀數量太少。關羽名望本來就被曹操炒作起來了,鎮守荊襄後其個人魅力逐步處於巔峰。部分優秀的隱士會被其吸引出來為劉備效力。3.戰略計劃。諸葛孔明認為劉備想要一統江山非常困難,要完成以下幾個步驟:聯吳抗曹、打贏赤壁、得到荊州、入主兩川、聯羌入關、力挺中原。在最後力挺中原之前需要三個重要條件:和東吳保持友好、荊襄不失、等待中原爆發內亂或者瘟疫饑荒。諸葛瑾深受孫權信任,諸葛亮、魯肅一直竭力維護孫劉聯盟。荊襄不失即:主將關羽不能死。最後中原發生內亂和天災,關中、荊襄、江東三路進攻,才有消滅曹魏的可能。後面還需要關羽繼續輸出。4.綜上,諸葛孔明絕對不會想多。


郭嘉Yu甄宓


閣主認為不是諸葛亮要借刀殺關羽,而是劉備要借刀殺關羽,劉備同關羽之間也有矛盾。這對千百年來流傳的“桃園三結義”故事可說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關羽向來驕橫跋扈,黃忠在定軍山一役中,刀劈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為劉備奪取漢中立下汗馬功勞。劉備稱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兩人平起平坐。  

然而當劉備派人去冊封關羽時,關羽破口大罵“大丈夫豈能與老兵為伍”,不是針對黃忠,而是針對劉備。最後還是使者說了一大通好話,關羽才勉強接受了劉備的冊封。還有,劉備讓小舅子糜芳與關羽一起鎮守荊州,是對關羽不放心。

關羽太跋扈,而劉備的兒子劉阿斗又太無能。劉備可能考慮到自己死後劉阿斗控制不住關羽,因此要在生前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聽說關羽戰死的消息後,“大叫一聲,昏厥於地”,完全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之的記載,相反卻記有: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這難道不奇怪嗎?


鳳閣閣主


根本不是,是諸葛亮量人而用,只怪關羽驕傲自滿,自恃功夫強,又聽不進相反意見,才誤失荊州,導至死亡。


用戶52027046667


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諸葛亮是個戰略家,那有在國家正在用人之時自斬其臂的道理。故意殺關羽對蜀國有什麼好處?有百害而無一利。那些認為諸葛亮借刀殺人的人只是一些軍事上的近視眼,只是些鼠肚雞腸之人。


王海龍46


為什麼有這種想法?關羽坐鎮荊州,使孔明無後顧之憂,為什麼都想什麼陰謀論。唉,現在文人吃飽了閒的,鬧個話題摩磨嘴皮子,癢啊!


琉璃果果94165861


不會,代價太大,想除掉他有的是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