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何处,乡愁何住:全国一半的农村已经消失,3亿农民已经进城

中国社会有两个典型的特点。一个是我们是人口流动规模比较大的国家,每年有接近3亿农民工外出打工;另一个是我们有春节,春节是家庭聚会的重要方式。在人口流动和春节两大背景下,“回乡”是中国春节的独有特征。随着越来越的人离开农村住进城市,“乡愁”成为每个回村人被激发的情感。很多人在思考和呼吁如何留住“乡愁”!

中国的村庄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消失。在80、90年代的时候农村村委会组织有100多万个,到2017年只有55万个。有接近一半的农村消失了。村庄的消失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消失了,一种是村庄合并,一种是村改为了社区。其中前两种是主要的。存留的村子也在变大,从村民小组看,97年一个村子平均从6个村民小组,到17年一个村子已经有接近8个村民小组。总体而言,承载乡愁的最关键载体,村子,正在大量的消失。

乡关何处,乡愁何住:全国一半的农村已经消失,3亿农民已经进城

农村的人口也在快速消失。中国的城市化进城在改革开放后进展较快。在2011年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农村人口从最高95年最高的8.5亿,下降到了2018年5.6亿。城市人口则已经接近8.4亿,占比接近60%。农村5.6亿人中又有2亿多是农民工,也就是大部分时间不住在村里。从人上来看,大量的农村人变成城市人。产生乡愁的群体变大了。

乡关何处,乡愁何住:全国一半的农村已经消失,3亿农民已经进城

那么,中国的城市人口会不会继续增加?从世界经验看,是的。对比全世界来看,我们的城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的。发达国家的水平都超过我们。未来农村人口会进一步的下降。

乡关何处,乡愁何住:全国一半的农村已经消失,3亿农民已经进城

那么,未来“乡愁”的群体是否会继续扩大?未必。因为现在的80、90、00新生代进城的人员人务农经历很少,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也在跟谁父母打工的城市。这部分人的乡土情节比较弱。所以进城的人多,但是“乡愁”未必变得严重。

对于那么有“乡愁”的人来讲怎么办?需要把那些人口很少的农村留下吗?需要保留破烂的村庄吗?我心中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城市如果让你欢喜,“乡愁”就让它在每个人的记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