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之巴菲特篇

關注股票背後的企業 |“黃金屋”之巴菲特篇

財經類經典書籍《向巴菲特學投資》分章節解讀之

<strong>第十三章 把自己看做企業的經營者,投資的是企業而不是股票

聽眾朋友,大家好:

上週我們分享了巴菲特對市場的看法:要掌握市場的規律,利用市場而不要預測市場。這周我們繼續學習巴菲特是如何理解股票本質的。

關注股票背後的企業 |“黃金屋”之巴菲特篇

巴菲特在本質上關心的從來不是股票本身,而是股票背後的企業。他每天閱讀大量的企業運營狀況報告、財務報表及各行業的相關資料。在每一次投資之前,他都會對目標企業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包括企業的經營範圍、歷史情況、盈利能力、管理人員素質等各方面,直到他對企業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以後,才會決定是否買進該企業的股票。

從三方面看股票本質

首先,巴菲特認為股票是企業價值的體現,同時也是股票持有人擁有和管理企業的憑證。所以,對於他認為有發展前景、符合投資條件的企業,巴菲特總是儘可能多地買進。他也從不避諱運用自己的權力對企業的經營策略施加影響,有的公司他會全部接管,例如通用再保險公司;而對有些公司的經營他不會多加干涉,例如吉列、《華盛頓郵報》等,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企業經營得更好,在正確的軌道上快速前進,以使其股票的價值不斷提升。

關注股票背後的企業 |“黃金屋”之巴菲特篇

其次,巴菲特向來把自己當作企業的經營者來看待。巴菲特在投資過程中,無論是研究財務報告,還是分析行業動態;無論是調查企業盈利能力,還是觀察管理人員水平,他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當中去。所以,即便是他從未涉足過的行業,當他決定投資於此行業的某家企業時,他可能已經成了這個行業的專家,甚至比投資對象本身的管理人員還要了解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所在。

最後,巴菲特主張遠離市場。巴菲特從他的老師格雷厄姆那裡知道了“市場先生”這個概念。他從不過多關注市場的波動,而是通過研究企業的價值來了解其價格。所以當他決定投資於某家企業時,會利用“市場先生”的低落情緒買進便宜的股票,之後,他便遠離市場,因為他要的是企業的價值回報,市場的波動對他已經沒有意義。

關注股票背後的企業 |“黃金屋”之巴菲特篇

從三方面看企業本質

巴菲特的每一次投資都是以上幾點理念的具體展現。巴菲特通過他的投資生涯和他獲得的投資回報向投資者傳達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息:投資獲利來自於企業,股票只不過是一個實現的工具,所以投資要研究的是企業而不是股票

巴菲特眼中的企業本質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企業的業務是否簡單易懂。巴菲特認為自己作為一名投資者,無法去深入瞭解那些各方面都過於複雜的行業,所以,業務簡單明瞭就成了他投資的關注點之一。巴菲特投資過的企業的類別非常廣泛,如加油站、紡織品公司、飲料公司、零售商公司、銀行、保險公司、菸草公司等,卻無一不是業務流程簡單明瞭的企業。例如巴菲特在投資可口可樂時,就是被它簡單扼要的業務介紹吸引住了。巴菲特非常關注這些公司的經營活動,對它們的盈利方式、費用、現金流、價格和企業的資本需求、分配和運用都瞭如指掌。

關注股票背後的企業 |“黃金屋”之巴菲特篇

第二,企業經營歷史是否始終如一。巴菲特在分析企業時非常重視企業的經營歷史,他認為“劇烈的變革和豐厚的投資回報通常是不相容的”,所以在選擇投資對象時,巴菲特往往會放棄有以下兩個問題的公司:一是正在解決某些難題的公司;二是由於以前的計劃不成功而準備改變經營方向的公司。因為巴菲特認為,能夠長期發展的企業往往是那些傳統業務經營得非常好的企業,主營業務的重大轉變往往不能幫助企業,反而會拖累企業的前進步伐。

第三,企業是否具有長期令人滿意的前景。巴菲特在分析一家企業的發展前景時,主要是從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及其盈利能力著手,特許經營權是他重點關注的。巴菲特把所有企業劃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小部分具有經營特許權的企業,一種是普通的商業企業。巴菲特認為具有經營特許權的企業具有很多普通商業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它們可以有規則地提高價格,卻不會因此失去市場份額;它們具有更高的經濟商譽,在抵制通貨膨脹的負面影響時更有效率;它們的產品回報率更高,並可以長久保持;它們的經營管理者的無能只能稍微影響其盈利,但不會造成致命的打擊。因此,巴菲特總是投資於那些具有經營特許權的企業。

關注股票背後的企業 |“黃金屋”之巴菲特篇

巴菲特在進行每一次投資時,都儼然是一個企業分析家:撇開令人忐忑不安的股價波動,深入分析企業的各方面情況,找出企業的內在價值,然後投資於可帶來豐厚回報的企業。企業分析,就是巴菲特的成功之道。


鎖定黃金屋,我們明天再見。

關注股票背後的企業 |“黃金屋”之巴菲特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