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关注股票背后的企业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财经类经典书籍《向巴菲特学投资》分章节解读之

<strong>第十三章 把自己看做企业的经营者,投资的是企业而不是股票

听众朋友,大家好:

上周我们分享了巴菲特对市场的看法:要掌握市场的规律,利用市场而不要预测市场。这周我们继续学习巴菲特是如何理解股票本质的。

关注股票背后的企业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巴菲特在本质上关心的从来不是股票本身,而是股票背后的企业。他每天阅读大量的企业运营状况报告、财务报表及各行业的相关资料。在每一次投资之前,他都会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包括企业的经营范围、历史情况、盈利能力、管理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直到他对企业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以后,才会决定是否买进该企业的股票。

从三方面看股票本质

首先,巴菲特认为股票是企业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股票持有人拥有和管理企业的凭证。所以,对于他认为有发展前景、符合投资条件的企业,巴菲特总是尽可能多地买进。他也从不避讳运用自己的权力对企业的经营策略施加影响,有的公司他会全部接管,例如通用再保险公司;而对有些公司的经营他不会多加干涉,例如吉列、《华盛顿邮报》等,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企业经营得更好,在正确的轨道上快速前进,以使其股票的价值不断提升。

关注股票背后的企业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其次,巴菲特向来把自己当作企业的经营者来看待。巴菲特在投资过程中,无论是研究财务报告,还是分析行业动态;无论是调查企业盈利能力,还是观察管理人员水平,他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当中去。所以,即便是他从未涉足过的行业,当他决定投资于此行业的某家企业时,他可能已经成了这个行业的专家,甚至比投资对象本身的管理人员还要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最后,巴菲特主张远离市场。巴菲特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那里知道了“市场先生”这个概念。他从不过多关注市场的波动,而是通过研究企业的价值来了解其价格。所以当他决定投资于某家企业时,会利用“市场先生”的低落情绪买进便宜的股票,之后,他便远离市场,因为他要的是企业的价值回报,市场的波动对他已经没有意义。

关注股票背后的企业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从三方面看企业本质

巴菲特的每一次投资都是以上几点理念的具体展现。巴菲特通过他的投资生涯和他获得的投资回报向投资者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投资获利来自于企业,股票只不过是一个实现的工具,所以投资要研究的是企业而不是股票

巴菲特眼中的企业本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的业务是否简单易懂。巴菲特认为自己作为一名投资者,无法去深入了解那些各方面都过于复杂的行业,所以,业务简单明了就成了他投资的关注点之一。巴菲特投资过的企业的类别非常广泛,如加油站、纺织品公司、饮料公司、零售商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烟草公司等,却无一不是业务流程简单明了的企业。例如巴菲特在投资可口可乐时,就是被它简单扼要的业务介绍吸引住了。巴菲特非常关注这些公司的经营活动,对它们的盈利方式、费用、现金流、价格和企业的资本需求、分配和运用都了如指掌。

关注股票背后的企业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第二,企业经营历史是否始终如一。巴菲特在分析企业时非常重视企业的经营历史,他认为“剧烈的变革和丰厚的投资回报通常是不相容的”,所以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巴菲特往往会放弃有以下两个问题的公司:一是正在解决某些难题的公司;二是由于以前的计划不成功而准备改变经营方向的公司。因为巴菲特认为,能够长期发展的企业往往是那些传统业务经营得非常好的企业,主营业务的重大转变往往不能帮助企业,反而会拖累企业的前进步伐。

第三,企业是否具有长期令人满意的前景。巴菲特在分析一家企业的发展前景时,主要是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及其盈利能力着手,特许经营权是他重点关注的。巴菲特把所有企业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小部分具有经营特许权的企业,一种是普通的商业企业。巴菲特认为具有经营特许权的企业具有很多普通商业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它们可以有规则地提高价格,却不会因此失去市场份额;它们具有更高的经济商誉,在抵制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时更有效率;它们的产品回报率更高,并可以长久保持;它们的经营管理者的无能只能稍微影响其盈利,但不会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巴菲特总是投资于那些具有经营特许权的企业。

关注股票背后的企业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巴菲特在进行每一次投资时,都俨然是一个企业分析家:撇开令人忐忑不安的股价波动,深入分析企业的各方面情况,找出企业的内在价值,然后投资于可带来丰厚回报的企业。企业分析,就是巴菲特的成功之道。


锁定黄金屋,我们明天再见。

关注股票背后的企业 |“黄金屋”之巴菲特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