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树可以像苹果树那样,采用密植篱壁种植模式吗?该注意些什么?

用户2779523745814


荔枝树是否可以像苹果树那样采用密植篱壁式种植模式?这种方式在国内非常少见,国内种植的模式一般保持圆头型或者说是伞型结果,在一些品种上,矮化密植的方式也比较常见。但从理论上来讲,采用密植篱壁式种植模式,我觉得可以试一下。


国外有类似的种植方式

以前参加过一个培训,有老师讲到南非有采取类似的种植模式,主要是方便采用机器化管理,包括修剪、喷药和摘果等,全程机械化栽培和管护。

国外由于人多地广,每户种植荔枝几百亩甚至上更多,而人工又比较难请,而且果园地势也相对平坦,因此,多向机械化方面发展。我看了图片,也是采用宽行窄株的栽培模式,应该是题主所说的差不多。

一些注意事项

个人理解,采用这种方式栽培的,首先是要注意品种问题。应该选择长势比较强的品种,特别是重修剪后枝梢抽发能力强的品种,妃子笑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一个品种。而其他不耐修剪或者是重修剪后难抽发枝条的品种,建议不要采用这种栽培管理方式。

其次,是要明确目的。采用篱壁式的栽培管理,最主要的是向机械化方向努力,目的是为了省时省工,轻简栽培。如果不是,则不建议采用。可以采用我们目前比较成熟的矮化栽培模式。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合理确定株行距。前两年去看过一个新种植的荔枝园,老板也是想要采用类似的模式,方便采用机械作业。当时的株行距大概是3*7米,行距非常宽。选择地势也是比较平坦的园地,是一个小山坡。


因为找不到相关的图片,用了我自己拍的照片。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安州三农人


荔枝树常绿乔木,密植荔枝对生产荔枝不利。荔枝树密植在生长过程中会慢慢地各自愎盖,直枝向上途长生长引起不开花挂果,树寇高大枝密就算开花挂果也无法除虫害造成失收等。

荔枝树喜光果树,在光合条件充足下挂果才能生产优质水果。种植荔枝树上,要根据品种合理密植。如白糖罂,妃子笑,三月红等这些果树年年基本挂果,间隔距离最少三至六米种植都行,如糯米糍,桂味等这些容易大小年果树,间隔距离六至八米比较好点,因为这种果树粗生易生成大树冠。

我是南方荔枝果农足不出户,不知道题主问答密植篱墙模式是否适宜,现在荔枝种植都是矮化栽培的常规模式,我只能发表了个人观点,荔枝树冠要一定才能生产荔枝,才有经济效益的,要有充足光照的合理密植才能生产优质荔枝。


荔乡问答


  1 如何矮化

  矮化篱壁集约化栽培模式是通过选用矮化砧木M9或者是M26达到矮化目的,并非以前的八棱海棠乔化砧木,在实践操作中发现,使用M9作砧木可在果树下面形成大脚,和M26形成的小脚相比,树体稳固性好,因此,多选用M9做矮化自根砧木。

  苹果树采用短枝型品种矮化时,会形成短果枝,但影响苹果果实的口感,因此,为了保证苹果品质,一般在矮化砧木上嫁接常规苹果品种,便可达到只矮化树体而不影响苹果品质的效果。

  2 何为篱壁

  选用矮化砧木后,和常见苹果树相比,根系小,树体稳定性差,因此需要借助外力以保持树体直立。具体操作为,每行果树在栽培的时候,每隔7~8米埋设立柱(常用水泥柱),在立柱上横向拉设钢丝4根,钢丝间距60~80厘米,同时在每株果树旁边埋设直立竹竿一根,将竹竿和树体都分别捆绑在钢丝上,这样可借助竹竿保持树体直立且快速向上生长,同时,其他枝可借助钢丝固定至水平或110°以便早结果,且保持树体稳定。这样,借助立柱、钢丝、竹竿形成的辅助结构,便形成了苹果树的篱壁。

  3 集约化又作何解释

  该种栽培模式一般要求行距3.5~4米,株距1米,同时,为便于浇水、锄草、施肥等管理可起垄栽培,垄高30厘米,垄宽2米左右。一般成龄树在竹竿的辅助下,树高在3~3.5米,通常情况下可着生25~30个结果枝组,相比其他树形的树结果枝组多且整齐划一,而疏散分层形,纺锤形树除自身的主干外还有6~10个主枝全是骨架。那么,所谓的集约化体现在果树种植密度加大果树上结果枝组增多,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实践证明,使用该栽培模式,采用带分枝的大苗栽培第3年亩产量便可达2500千克。

  4 矮化篱壁集约化栽培模式的管理特点

  每年苹果树所形成的生物产量是一定的,无非是用于枝干和果实生长。该种模式下树体吸收根多,但固定性差,而借助立柱、钢丝、竹竿起到枝干的稳固作用,树形简单,用于生产枝干的养分相对较少,因此果树自身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缩短,提前进入结果期,同时,产量也相应提高。

  获得高产量的关键在于保证大肥大水使果树在前期快速生长到3~3.5米,同时在夏季用“M”钢丝扣压枝、以及将主干上的枝往钢丝上绑缚至水平或者形成110°的张角,让枝条在短时间内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此外,还需要及时剪掉主干上着生的枝粗超过着生部位主干粗度1/4~1/5的枝,然后再继续培养新的枝组,以便确保主干优势。

  5 生产实践中该技术又该如何配套应用呢?

  任何栽培模式最关键的是与管理措施的有机配套技术运用。现代的苹果栽培模式追求的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最大化,因此说大骨架枝级多是对营养的一种浪费,主要表现在枝干产的多果实产量就会少,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尽可能的使果实产量增多。

  5.1 乔化砧优秀苹果树形应缓势促高产

  通过对果树栽培理论的探析,最终将技术落实到乔砧果树一边倒形栽培的实践中是缓势技术的运用。通用的理论之一是乔化砧苹果树树势强壮,树体直立高大并且树上着生多个主枝,因此想要管好一棵树,就必须管好树上的每一个主枝。通用的理论之二是营养生长要向生殖生长很好的转化就必须拉枝开角,以便缓和生长势从而有利于花芽形成和开花结果。乔砧苹果一边倒形栽培技术就是改良的(开角缓势)单主枝形结构栽培技术。在生产中要求露天每亩栽培222~333株,南北成行向西倒,东西成行向南倒,使用的方法是栽后树高2米时,在7月份用绳拉至45°角固定,并且行间不留枝组,行内留水平枝组,枝组粗度超过“主枝”粗度1/3时去掉。最终形成了苹果乔化砧集约栽培新模式一边倒形栽培技术。因此从理论上说,采用一边倒形栽培技术就是利用了“主干”倾斜与枝组水平这两项开角双重缓势的技术来实现果树的丰产稳产,而空间亩枝量采用增加种植密度及枝组数量的方式来解决。

  5.2 现代矮化砧苹果树形的助势配套技术运用

  该技术的精髓是利用了矮化砧,与原来的乔化砧果树相比是缓势和助势的区别,而矮化砧的特点就是对品种树起到矮化、抑制、缓和生长的作用,直观的作用就是树干自然生长速度慢且不直立,从而对其树干上的所有“主枝”枝组都起到缓和生长势的作用,然而不足的地方就是空间占有率低,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使得单位面积的产量上不去。因此对待这样的树就是要帮助其快速直立的生长,这样就形成了苹果的矮砧篱壁集约化栽培新技术。同样的道理在通过设施助势其直立生长和负担产量的同时,单位面积的枝量照样依靠密度增加方式来获得。

  5.3 应注意的基本技术措施

  5.3.1 技术的配套问题 果树栽培中良砧、良种和良法的三系合理配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选用了苹果矮化(矮砧)篱壁集约栽培模式后,一定要及时更新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不能认为选用矮化栽培就可以放松管理,或者按乔化砧果树去管理,应该比乔化栽培的果树管理更加精细,因为,矮砧的根系有分布范围小和大根少的特点。其修剪技术和拉枝技术都与乔砧果树有较大区别。

  5.3.2 树势的健壮与维持 果树的树势早衰是矮化栽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因为矮砧栽培的果树成花早,产量高,枝干粗度较乔化树小,我们控制的树体枝条数量少,因此,树体的贮藏营养要少于乔化果树,要注意冬季防冻管理和早春的肥水管理。树势的维持主要靠保障树体营养的供应和适度控制产量。

  5.3.3 产量的稳定与质量的提高

  矮砧栽培的高产比较容易,如何保证稳产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国外应用的一些果树丰产品种目前没发现大的问题,只要正常管理就可以,但对于一些容易产生大小年的果树品种的技术应用,应注意继续观察和研究其稳产技术,以保证“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模式的健康发展。

  5.3.4 矮化苹果园的产量预期和寿命 采用优质2年生带分枝的矮化自根砧果苗建园,果园定植后第2年产量为20~25吨/公顷、第3年33~40吨/公顷、第4年60~75吨/公顷;丰产年龄在15~20年,保证树体一直在青壮年期结果。树体出现明显的衰老迹象时,应注意及时进行果园的更新重建。重建时要注意在老园的行间栽植新树,实现果园内的行间和树体栽植行的合理轮作,可有效地克服苹果栽植的连作障碍。

  5.3.5 果实的“日灼伤”问题 这个问题在国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有些果园果实的“日灼伤”时有发生,我国因为栽培时枝条的密度要大于国外,加之我们的气候条件与国外有差异,现在还没有发现大的问题,提醒大家在生产中应注意观察,发现问题时及时分析解决,特别是实行套袋栽培的苹果园应注意正确运用套袋技术,把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5.3.6 正确认识矮化砧木对果树上部枝条成花和树体大小的影响

  从生产应用情况看,砧木对成花的影响主要依赖于根系的激素,根系中的须根越多,成花越容易,树体的早果性越好,通过田间树体的表现可以看出,自根矮化砧木的树体成花效果明显高于矮化中间砧木的树体。砧木对树体大小的控制也不同,同种矮化砧木其中间砧木的树体大小要明显大于自根矮化砧木。矮化中间砧木的两个嫁接口对枝梢的早期成花有一定影响但表现效果不明显。






黄辉龙vlog


首先,苹果树目前的种植模式有三种,1,传统的乔化种植,每亩地30-60株,不便于管理,农事操作复杂。2.中间砧种植,每亩60-150株,矮化效果一般,产量受限。3,矮化自根砧种植,每亩150株到300株,可以行成水果墙,产量可以达到5吨以上。荔枝树主要生长在南方,由于只有中国分布,所以目前没有较好的矮化砧木,所以只能乔化模式来栽培。目前成熟的矮化种植技术有,苹果,樱桃,梨等作物。但是如果要机械化,可以宽行,密植,参考下柑橘的种植模式,目前已经很成熟。



现代农业的践行者


  荔枝在南方广泛种植,有着很大的种植前景,那么荔枝怎么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荔枝的种植要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荔枝的种植技术

  繁殖方法

  密植矮化   荔枝多植于山坡地,其理想株高为1.5-2米,密度为3米×3米,强行采收后控制株高在1.5米,第二年开花时株高则达2米左右。也可借鉴苹果密植栽培设计公式计算:株高=行距÷2+1米;树冠直径=株距×0.75米。

  培育方法

  施肥和排灌水

  1、施肥:定植后一个月即可开始施肥。二、三年内以增加根量、促梢、壮梢为主。掌握“一梢两肥”或“一梢三肥”,即枝梢顶芽萌动时施入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长和长叶;当新梢生长基本停止,叶色由红转绿时,施入第二次肥促使新梢迅速转绿,增粗枝干。新梢转绿之后施入第三次肥,以加速新梢老熟。定植后第一年根少树小,每株每次用复合肥25克,尿素约15克,氯化钾10克,过磷酸钙50克混合施用。幼树根系少,吸肥能力弱,每年可喷施叶面肥5-6次。

  2、灌水、排水:水分是荔枝树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年荔枝树根少且浅,受表土水分变化的影响大,在土壤干旱,大气干燥的条件下,应注意淋水保湿。雨季防止植穴积水,下沉植株宜适当抬高植位,以利正常生长。

  荔枝菌根好气,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幼龄果园一般每年松土除草5-6次。夏、秋季高温多湿,杂草生长迅速, 松土除草次数宜多,春季地温较低,冬季地表干燥,雨量少,杂草生长较缓,耕作次数较少。荔枝园的土壤改良主要内容包括深翻熟化,加厚土层,增加有机质。

 


四川张五


荔枝树是一种要光照多的植物,如果栽种过密阳光照不到会影响生长、结果!严重会枯萎死掉。荔枝每颗相隔最少要三米以让它充分吸收阳光,才能长得好结出更多的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