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終劉備打敗了曹操,他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嗎?

喵哥雜談


1.我認為不可能,因為如果你說指只消滅了曹操,但還有個孫權,劉備他想要統一天下,必須先把東吳消滅,因為他統一天下之後我猜一定會享一段福。

2.可能,因為他桃源結義時他們說誓死消滅曹操,所以有可能讓給漢獻帝


莽夫小時貝


劉備是三國蜀國的開國皇帝

一開始劉備自稱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事實上,中山靖王太多後代了,這個血緣關係無從考究,就算真的是漢室宗親,那麼這層關係也相去甚遠了。

漢獻帝劉協只是想找藉口拉攏劉備,多一股力量,所以才認劉備是皇叔,嚴格上來說,劉備根本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漢室宗親。

他也只是藉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不斷強大自己的實力,在很多記載方面劉備仁厚,他前期無錢無權,只有僅僅一個所謂的皇族後裔的旗號,根本沒辦法招兵買馬,他只能不走尋常路,靠拉攏人心來強大自己的實力 ,所以他在很多事情方面不斷顯示自己仁厚,也因此拉攏了不少人馬。但是實際上也只是偽善。


假如劉備打敗了曹操,孫權,我覺得他不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出生在帝皇家,親情本來就是很虛的東西,歷朝歷代,為了爭奪皇位,父子骨肉相殘,兄弟反目成仇的例子見得還少嗎?

再說,三國那個時代那麼亂,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斷不可能輕鬆轉送劉協。

而且他心裡也明白,劉協之所以尊崇他為皇叔,主要是想讓他輔佐自己,用來制衡曹操,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呂布當年轅門畫戟,救了劉備,但是後來呂布被曹操擒獲的時候,劉備不僅不救助,反落井下石,建議曹操殺掉呂布,救命恩人落難,不救也就算了,還要雪上加霜,這種做法不算是偽善嗎?而且,以退為進,順勢佔了劉表的領地。,此等所作所為,真的讓人看不出所謂的仁德寬厚。

最重要一點來了,在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為帝后,劉備指責曹丕不知廉恥,顛覆大漢天下,然而自己卻私下指使下面的人進言,漢獻帝已經死了,為了大漢皇室的未來,劉備應該登基為帝,出師有名,然後劉備就在眾人擁護之下裝著勉為其難得稱帝了。

實際上,劉協禪讓後,得到了很好的安置,根本沒有死。

想想都覺得好笑,這完全就是自編自導的一齣戲啊!放在今天,劉備,你應該能拿奧斯卡金像獎。

他自稱是皇叔,作為漢室宗親,出兵討伐曹丕孫權,不是也出師有名嗎?難道要稱帝才能討伐嗎?在下面的人進言漢獻帝死了,也不過多去求證,馬上就順勢登基稱帝,一副偽善的嘴臉暴露無遺。說到底還不是為了手中的權力,說實話,他比曹操曹丕還有孫權更想漢獻帝死,因為他自稱是漢室宗親,而且慢慢發展壯大,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他的實力早可以稱帝了,還不是礙於漢獻帝在,而且他一直標榜的是仁厚,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總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吧!這樣,他就會變成眾矢之的了。

綜上所述,即便是劉備打贏了曹操孫權,他也不能將權位讓給他。


傑克讀史


作為一個資深的吃瓜群眾,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個人觀點,如果劉備打敗曹操,他不會把權位讓回給漢獻帝。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覺得有三點原因。

1、國家需要賢明得君主

首先, 咱們不能說漢獻帝不是賢明的君主,至少他是一個失敗的君主。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年代裡,漢獻帝已經失去了皇帝的權利,只有一個皇帝的名字。不能全部怪責漢獻帝,但是至少漢獻帝在這場博弈中一敗塗地,並沒有籠絡人心的本領。而劉備呢,織草鞋,販涼蓆為生。一心只為匡扶漢室,力挽狂瀾。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隆中對,火燒長坂坡等等劉備都是主角。對手下恩威並施,賞罰分明。從一個小商販到一代帝王,一次傳奇的人生。這麼多的追隨者,其實只是因為一個原因,劉備賢明。如果劉備打敗了曹操,即使把權利讓給漢獻帝,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服漢獻帝,而劉備的處境也會變得十分尷尬、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大家也一定清楚。

2、劉備有雄心治理好國家

如果劉備真的戰勝了曹操,天下的治理大全就全都落在了劉備手裡。我們知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漢獻帝肯定是沒有這個實力治理好國家,畢竟是一個在籠中的鳥,非常稚嫩。而天下就像劉備細心栽培的樹苗,每一寸江山都是用士兵的生民換來的,我覺得劉備也不會輕易的離開這個位置。如果說國家遇到了一些屯田制度等等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難,那還要劉備親自定奪。當了皇帝公務一定繁忙,不是他想撒手不管就管了的。

3、劉備有做皇帝的心

劉備起義,打著高祖玄孫的名號,為了漢朝的江山社稷而忙碌了一生。你說他真的不想稱帝嗎?我覺得是否定的,他想,比誰都想!雖然他表面上不肯稱帝,我覺得一個是不能稱帝,一個是不敢稱帝。也就是說,他分不清楚他的追隨者中有多少人是衷心追隨於他,有多少人也是為了匡扶漢室,所以一直遲遲不敢稱帝。劉備我感覺,是一直非常狡猾的狐狸,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審時度勢,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才有了劉備的基業。


好啦,就和大家分享這麼多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我昨天剛回答了一個類似的問題,今天又看到一個,有點感覺題主出這樣的問題不是不知道結果,而是想要黑劉備的意思,不由覺得有些無聊。

其實答案很簡單,任誰也不會那麼做,就是想那麼做也做不了,因為即便劉備真心想把權力讓給漢獻帝,他手下的小弟也是不允許的!大家都是跟著他混的,他如果想撂挑子不幹,那麼一幫小弟必然會鬧事兒。



如果劉備以漢中王的身份打敗了曹操統一了天下,並且見到了漢獻帝,那麼劉備應該會仍然奉漢獻帝為尊,但是漢獻帝並不傻,他能跟曹操和曹丕父子周旋幾十年而得以善終,並且比這兩個人活的時間都長,為人處事方面沒兩把刷子是不行的,所以漢獻帝見到劉備之後肯定會表示要禪位,不然劉備的下屬可能就會想辦法了。

其實我們反觀一下曹操就更明白了,試想一下,如果曹操赤壁之戰打勝了,他還會留著漢獻帝嗎?根本不可能!如果赤壁之戰大勝了,那麼天下就沒有能叫板曹操的力量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也就沒什麼用了,也就是說漢獻帝對於曹操而言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相反卻還會成為曹操當皇帝的最大阻礙,這個時候,要麼漢獻帝提前禪位於曹操,就像曹操的兒子曹丕後來逼迫漢獻帝禪位一樣,要麼就會像楚霸王項羽除掉義帝一樣,直接殺了他完事。



所以這不是會不會的事,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該做的事情不去做,情形反倒會變得更糟。


科普大世界


一句話,你想多了。換做是誰都不會把權力讓出去的,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誰會心甘情願的拱手相讓?

君不見皇族之人為了皇帝寶座可以弒君殺子,可以兄弟相殘,而劉備和漢獻帝劉協則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皇族關係,互相利用還可以,若真要拿出各自的利益,雙方臉皮會直接撕破。

若劉備真的打敗了曹操,他的做法基本上和曹操一樣,挾太子以令諸侯,名義上尊漢獻帝為君,實際上還是自己掌握實權。不過這種情況下,天下還是劉氏的,至於劉備後代會不會像曹丕那樣篡權,竊以為以劉禪之能和劉備起家所依靠的大義來說,天下很有可能在劉備去世後會繼續回到漢獻帝一脈。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抱歉,對於這個問題歷史上究竟怎麼回事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單從三國演義上來看,劉備絕對不會將權位讓給漢獻帝。

原因有以下幾點:

1.劉備本身是有野心的。而且個人覺的他與曹操的臉皮幾乎不相上下,曹操讓天下人看到了他的無恥。而劉備卻比之曹操更甚。劉備口稱拿荊州,結果呢拿了。不想攻下西川,結果呢,攻下了(我不信他看不出龐統是代替他死的)。口稱不想稱帝,結果呢,稱帝了。

2.即使劉備能同意,諸葛亮等一大部分權臣也不會同意,尤其是關羽和張飛二人,這兩個人在整部劇中唯獨服氣劉備,想讓他二人認獻帝為主幾乎不可能。

3.爭皇帝位這件事,一旦開始了,就再也不能停下,要麼成功,要麼死。想停都停不住,劉備手下那幫人跟著他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個人認為,建功立業才是最主要的。即使劉備真的把權位給漢獻帝,漢獻帝他敢收嗎?最好的結果也就是保住了漢朝那塊牌子。

4.歸還權位這件事,可以參考光武帝劉秀,同樣的天下大亂,同樣的劉氏門人一統天下,最後做皇帝的不還是劉秀自己嗎?

5.就漢獻帝本身來說,他也掌控不了劉備手下那幫權臣,即使真給他了,最終的結果他也只能做傀儡。

所以啊?想讓劉備歸還權位是不可能的,本人不同意,權臣不願意,漢獻帝也沒那份魅力。



聖鷹心


其實劉備即使打敗了曹操,那麼他和曹操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要不要把權力交還給漢獻帝,顯然曹操做出了答案,那就是不交還,而劉備也會同樣的選擇,也是不交還,那為什麼不會交還給漢獻帝呢?

這個得從東漢末年,帝權的逝去說起,漢獻帝之所以一定是傀儡有幾個原因。第一,劉焉提議刺史改州牧,那麼各州牧事實上就成了諸侯割據。第二,外戚何進與宦官爭權,結果就是外戚與宦官全滅,那麼皇帝最重要的兩股力量就沒有了。

第三,黃巾起義的爆發,讓各州牧的權力更加的大,也擁有了與朝廷分廷抗爭的實力。第四,董卓廢漢少帝,改立漢獻帝,第五,李傕郭汜的亂長安。

正是以上五點原因,讓天下人都知道東漢已名存實亡,他們對於漢獻帝有了一致的認識,那就是都要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是這樣想的,袁紹,劉表,劉備,孫策,也都是這樣想的。

那我們再來說一下為什麼曹操與劉備都不能把權力歸還給漢獻帝,總的來說,有幾大原因。

第一,權力不容易得到,也就不容易放手,曹操與劉備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才慢慢積累這些權力的,讓他們放手,這個極為困難。

第二,讓他們交出權力的時候,那他們的結局不可能好的,就像司馬懿誅滅曹爽之後,也不可能交出權力,漢獻帝一旦得到權力之後,那對曹操,對劉備會怎麼樣,可想而知。

第三,劉備與曹操的支持者,都不會同意他們交出權力的,一旦劉備與曹操交出權力,那麼他們的結局肯定也不到那裡去,他們要加官晉爵封侯,就得依靠劉備和曹操,這個也就是趙匡胤為什麼會被黃袍加身的原因。


歷史簡單說


匡扶漢室,除滅漢賊是劉備的一面政治旗號,那麼如果劉備打敗曹操,會把權利還給漢獻帝麼?我認為不會。

一、劉備之所以總是把匡扶漢室掛在嘴邊是因為他沒實力,這是他唯一的政治資本。但是劉備戎馬一生,雖然口號喊的響,但總是寄人籬下,敗多勝少。劉備知道這個口號的號召力也就是一般般拉,還是要看拳頭說話。

二、劉備嘴上喊著光復漢室,卻奪了同為漢室宗親劉璋的地盤。劉璋本來是好心邀請劉備來幫忙的,又給錢又給兵,沒想到劉備卻是頭餓狼,滿嘴仁義道德,奪起地盤來和其他軍閥手法一模一樣。

再往前,劉備雖然不忍心奪劉表的地盤,毅然起兵聯吳抗曹。事後,還讓劉表大公子劉琦出任荊州刺史,可剛當上荊州刺史沒多久的劉琦就病死了。年紀輕輕的劉琦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病死,不得不說有些蹊蹺。劉琦死後,劉備出任掌管荊州。

三、劉備在荊州時膝下無子,先收養劉封為養子,沒過多久阿斗出生,劉備為其取名為劉禪。封禪封禪,這肯定不是巧合,劉備的想法昭然若揭,即便自己當不了皇帝,也得讓兒子當上皇帝。

四、曹丕篡漢後,貶漢獻帝劉協為山陽公。人家大侄子還活的好好的,這遠在成都的皇叔劉備卻迫不及待地給劉協舉行了葬禮,理由竟然是聽說劉協遇害了。這樣劉備就成了漢室唯一的代表,稱帝就變的順理成章。既然劉協遇害,劉備應該為劉協報仇才對,但劉備卻舉兵攻打孫權。所以這時的劉備需要一個死去的劉協,而不是活著的。

五、這樣把史實分析下來,假如劉備能強大到消滅曹操,迎回獻帝,他肯定不會輕易把權利交給漢獻帝。人都是有私心的,何況是劉備這麼一個白手起家的實幹家?

作為漢獻帝來講,這麼多年的傀儡生活,自己也抗爭過,但都以失敗告終。血雨腥風,刀光劍影,劉協估計也認命了。如果這時劉備除掉了曹操,劉協很可能要把皇位讓給劉備,這樣既能保全性命,又使漢朝繼續存在,何樂而不為?


石頭說歷史


劉備打敗曹魏漢獻帝會落到劉備手裡。但我相信等劉備三分天下獨佔其二之時,便是漢獻帝大禍臨頭之日,那就是死於非命。甚至漢獻帝死在誰手裡他自己都不清楚!因為劉備不會給他弄明白的機會!

如同後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跟小明王的故事一個樣!漢獻帝“禪位”於曹丕,被魏主曹丕分為山陽公。而劉備逮著機會一口咬定漢獻帝被謀害!在蜀中披麻戴孝故作姿態,一把鼻涕,一把淚!大喊慣用口號“漢室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與曹賊勢不兩立”!

其實劉備的腹黑程度一點也不亞於曹操。好不容易征戰一輩子得來的天下怎麼會甘心拱手讓人!

所以最悲哀的還是漢獻帝。落在曹家人手裡還可以在自己的封地活個輕鬆自在,得以善終!如果落在劉備手中,我們現在能想到的死法都有可能發生在漢獻帝身上,別說再坐回皇位延續漢室了。

當然我也沒有故意詆譭劉備的意思,只是在哪個時代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

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一起討論!


九一王先生


沒用的,讓不讓都會是魏晉南北朝那樣的分裂戰亂狀態。漢自東漢開國就已經失去對地方中下層的控制。門閥士族已經把持了從上到下的社會。魏晉南北朝四百年的紛爭就是世家大族的紛爭。簡單說門閥士族不滅,統一無望。

換劉備來一樣的,只是換成劉備和司馬家的殺戮,依然會有類似八王之亂的事件。最後依然會變成如南朝司馬、劉裕家、蕭家等相互殺戮事件。

歷史短時間的事件和人有關,就是所謂英雄創造歷史。但在長時間大歷史的背景裡,英雄就無足輕重了。順著歷史脈絡看,會發現英雄只是順應了歷史而已,不順應的就會被淘汰。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