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銀行每天就可以賺幾個億,但為什麼股價那麼低?

超級錢吧


銀行的股價不高並不意味著它的市值不高。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每一家的企業市值都超過了1萬億元。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來說,這已經位居前列了。但他們對於互聯網科技企業市值來說就,有點稍遜一籌了。

當今最賺錢的兩個行業,一個是銀行,一個是互聯網科技。放在我國最賺錢的行業就是銀行,沒有第2個。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中,工行和建行的年利潤超過3000億元,農行和中行年利潤也超過了2000億。平均下來每天躺著就能賺好幾億,再過幾年一天就可以淨賺10個億。

銀行這麼賺錢,但是我國值最高的企業卻不是銀行,而是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家企業的淨利潤完全不能和四大行相比。去年的數據,阿里和騰訊淨利潤均沒有超過1000億元,還不到工行和建行的1/3。但市值卻遠超於他們。目前阿里的市值約為5500億美元,摺合約為4萬億元。而工農中建四大行中市值最高的工商銀行,目前只有2萬億人民幣左右,只相當於阿里的一半多一點。

不但中國如此,美國也是如此。我們發現市值最高的並不是銀行股。富國銀行、美洲銀行、高盛、大摩的市值均要比微軟、谷歌、Facebook等科技的企業低。

為什麼?因為炒股炒的就是前景和預期。前景不好,就沒有股民願意去炒這隻股票,自然就不能把股價炒高。銀行的成長性放在目前來說確實已經不高了。四大行中,年淨利潤增長率都基本在5%以下了。科技類的公司卻依舊維持在兩位數的增長。像騰訊和阿里,年增速依然高達20%甚至更高。

還有一個是銀行股太平淡無奇了,股價常年波瀾不驚,你不受投資者追捧。不受追捧的話,就不會有大量的現金流入。沒有現金流入就更難把股價拉高。香港炒科技股則是有點心驚肉跳的感覺,來了一波行情,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股價就能翻一倍。正是因為銀行股的價格特徵,決定了銀行股太平淡無奇了。


財經知識局


在A股,銀行不僅是估值不高,而且是75%的個股長期處於破淨狀態。

一般來說,跌破淨資產的公司,不外乎這麼幾個原因:

1、公司資產價格虛高,比如重資產的重工業,一旦產能過剩,生產設備就是廢鐵一堆;

2、公司經營不善,業績虧損,股東擔心繼續虧損下去,淨資產早晚虧光;

3、大股東掏空公司,這在2005年A股股權分置之前屢見不鮮,至今仍是股市頑疾;

4、公司沒有變相能力,市場無法發揮價值發現功能。巴菲特可以在公司低估時大筆買進,並且改組管理層,通過回購等方式來提升公司價值,而A股很難。所以,才有了點石成金的姚員外(看看他參與過的萬科A、格力電器、南玻A,都成了超級黑馬)。

對於銀行來說,基本上是第4個因素:公司資產沒有變現途徑。

只有控股股東(銀行的股東,主要是財政部、匯金公司)才有權力、有能力將公司資產清算賣出變成現金,顯然銀行的大股東不會這樣做。他們要的是穩健的分紅。銀行股價越低迷,他們獲得的分紅收益率是越高的。

其他投資者由於無法通過收購來實現控股,無法通過清算公司來實現破淨股的套利。

所以未來銀行股能否改變當前大面積破淨的尷尬,將取於混合所有制改革。


丁臻宇


  在普通老百姓的眼裡,銀行應該是很好的單位,躺著賺錢,員工工資高。所以,很多投資者一進入股市,最先考慮的都是買銀行股。不過,買了之後會發現,銀行股似乎股價漲得不快,和銀行股的高大上的形象不太般配。這是什麼原因呢?作為一個證券投資顧問,我認為現實中的企業和股市裡炒作的上市公司,還是略有不同的。主要的不同,應該有如下兩個方面。

  首先,股市的投資者是一個小股東,和銀行賺錢,銀行員工工資高沒有直接的很大的關係。小股東只能擁有股東大會很少的表決權,以及被動獲得分紅。而銀行員工的收入是直接和銀行的盈利掛鉤的。銀行賺錢越多,員工的收入越高。但是,分紅與否,分紅多少,小股東說了不算,要看大股東的決策。所以,小股東和銀行賺錢的利益關係不直接,這樣的局面限制了中小投資者買入銀行股的積極性,所以銀行股難以在股市中被中小投資者一直追捧,股價的上漲就沒那麼明顯啦。當然,社會實際中,很多人還是想進銀行工作也進不了的。這就是股市和現實的不同導致的。

  其次,股市炒作的是公司的未來,或者想象空間。銀行股的盈利雖然高,但是盈利模式確實有點低,說白了,就是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在股市中看來就是沒有想象空間。所以,一般的資金不願意炒作銀行股。當然,銀行股流通盤太大,炒作的資金需要很大,也是限制了銀行股被炒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兩點,應該是銀行股在股市上不太活躍的主要原因。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實際上銀行股的漲幅也不算很低,只是漲速比較慢而已,其它個股調整時,銀行股調整幅度很低。說明銀行股漲得慢,但是調整幅度也不深,風險相對低,還是有其特色的優勢,有其特殊的投資價值的。




龍虎掘金


幾大國有銀行股,習慣上被廣大股民成為是“股市上的航母”,其龐大的市值和穩定的盈利能力,成為大資金投資的理想之選。

但是,面對如此高的收益(截止3季度淨利潤2517億元),股價9月30日只收於5.53元。

貌似很奇怪。

其實不然,股價的“高與不高”,其判斷標準並不是單純的“股價數字上的大小”。無論是股票分析還是價值評估,“股價”這個具體的數字,一定要結合對應相關的指標,才可以更為科學地判斷“內在價值”高低的。

以下2個財務指標是最為基本的判斷依據。

1】市淨率

市淨率這個指標,反映的是“股票是不是值錢”,具體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淨資產的比率。

那麼我們就明白了:

  • 如果這個比值等於1,意思就是“市場標註的價格1塊錢的東西(股價)其內在價值恰好是一塊錢”;

  • 如果這個比值小於1,意思就是“市場標註的價格不到1塊錢的東西(股價)其內在價值1塊錢”,對應在股市上,這個時候“股價已經低於淨資產了”,術語稱之為“破淨”,屬於未來具有一定投資價值的股票。

    類推,市淨率越大的股票,相對來說“股價的估值越偏高”。市淨率越小,表明該股票“越值錢”,也就越具有投資價值。

如上圖,當前“破淨”的銀行類股票,還有25只之多。

2】市盈率

便於直觀理解,市盈率的表示的是“股票到底有多能賺錢”,相對於市淨率“是否值錢”的概念而言,市盈率=股票價格/每股收益,數值越小,該股“越善於賺錢”,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資訊、股評裡面的“市盈率過大”的文字描述,就是指,該股票未來賺錢的本領不及當前的股價了,從而作出“估值過高”的判斷。

上圖為當前銀行股市盈率小於10的股票

其他因素對股價的影響

通過2個指標的分析,我們知道了,股票的價格實際上與該股的估值是否合理、未來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沒有必然聯繫的。

除了上述2個重要指標以外,還有其他一些財務指標或財務狀況,也會對股票的價值產生一定影響,如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每股收益、未分配利潤等等。

另外,股票的歷年紅利分配方案,也會對股價起到一定的作用:凡轉贈股、現金分紅每年都進行除權的股,對股價也有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

以招商銀行為例,現價37.83復權之後價格高達163.94。


檀紙間


我認為可能不看好這些銀行的發展。

銀行是非常賺錢的,比如工商銀行2018年利息總收入是9480億元,利息支出僅有3755億元,利息淨收入是5725億元。

工商銀行2018年的營業收入是7737億元,而營業利潤只有3711億元,淨利潤2987億元。但是2018年的現金分紅只有893億元,平均每10股分紅2.506元。即使是這樣股息率也接近5%。

很多人可能覺得很奇怪,這樣好的企業 為什麼股價不高呢?其實,像工商銀行這樣的超級航母,根本不具備炒作的可能,畢竟大頭都在國家控股。

另外,我們購買這隻股票浮動不大,實際上特別像投資存款一樣,每年4%~5%的收益率,還算是相當不錯的。如果股價能夠增長,當然很好。如果股價不增長,股息也能夠讓人滿意。

像商業銀行的利息是哪裡來?肯定不是銀行創造的,而是各個企業借銀行錢被銀行留下的。這一點說的難聽點,相當於工商銀行一年截留了社會實體5700多億元的收益。如果是全部銀行呢?社會實體一年才能夠創造多少價值?

如果我們推動銀行領域的開放,我們的國有大型銀行能撐得住外國銀行的低利差競爭嗎?而且中農工建交等大型銀行,每一個銀行都擁有幾十萬職工,工資待遇都高達幾十萬,另外還有很多離退休人員等等成本支出。

工商銀行的2018年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僅僅1453億元,根本無法維持銀行的正常運轉。銀行的未來發展看的是服務,而不是吃利差,根本不利於社會發展。所以,這些銀行實際上並不是前途無限光明的企業,也就難怪其估值不高了。


暖心人社


銀行股的估值問題首先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次貸危機之後,全球各國央行多采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尤其是主要經濟體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負利率與低利率現象比較嚴重,這使美歐日等銀行體系更為脆弱,所以銀行股普遍估值偏低。

A股市場市盈率低於六倍的股票中,主要包括銀行股和鋼鐵股幾種類型股票。其中銀行股由於前面所說的投資者願意長期持有,短期推高股價意願不大的原因之外,還有銀行股板塊體量大,一般的機構都吃不動,銀行股盤子都很大,遊資和機構都不會炒這類股票

銀行股的盤子偏大,資金帶動比較困難,以及對銀行股長期前景信心不大的原因。也只有基金這類的超級大戶買,這類的資金一般都是屬於慢動作,啟動很慢,因此賺錢的效應比較差。


牛股分享老王


銀行一天賺幾個億,為什麼股價一直上不去?筆者就舉例工行來說今年前三季度,工農交三大行合計實現利潤4946.26億元,平均每個自然日賺18.12億元;其中,工行最賺錢,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2526.88億元,每天淨賺9.26億元。





 宇宙行最賺錢日賺9億,作為宇宙第一大行,無論營業收入、淨利潤、客戶存款,工行都無可匹敵,牢牢佔據第一,農行、交行依次排第二、第三。

  • 截至9月底,工行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6469.42億元,同比增長12.11%;實現淨利潤2526.88億元,同比增長5.23%。農行淨利潤1817.91億元,同比增長5.81%;淨利潤601.47億元,同比增長4.96%。
  • 淨利潤平均到每一天計算,工行日賺9.26億,農行日賺6.66億元,交行日賺2.2億元。

  • 銀行的賺錢能力與吸納客戶存款的能力分不開。三季報數據顯示,工行客戶存款23.3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96億元,增長9.15%。農行客戶存款達18.72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1.38億元,增長7.94%。交行客戶存款餘額為人民幣5.9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人民幣2443.19億元,增幅4.27%。
  • 工行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6469.42億元,同比增長12.11%;實現淨利潤2526.88億元,同比增長5.23%。年化平均總資產回報率1.16%,年化加權平均權益回報率14.30%。
  • 工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2.93%,一級資本充足率14.16%,資本充足率16.65%,均滿足監管要求。

在A股市場裡,大盤銀行股可以說是弱者恆弱的典型代表。銀行已經取得高增長,但給股民的分紅回報不僅沒有同步增長,反而呈現下滑的趨勢,一年中難得見到一回漲停板,股價跌多漲少,幾乎淪落到“白菜價”。曾經7—8倍的市盈率被認為是“估值底”,而現在6倍以下的市盈率卻仍然鮮有資金光顧,一些銀行股的價格已經接近了淨資產,不少股民在網上紛紛坦言“很難感受到銀行豐收的喜悅”。

一方面是投資者擔心為抗危機銀行信貸急速擴張後的質量問題;

另一方面,銀行圈錢胃口越來越大,把二級市場當成瞭解決資本充足率的提款機,讓投資者非常厭惡。

多年的信貸擴張,以及目前房地產調控仍然在延續,不良貸款的“雙升”的跡象給銀行未來的業績預期也投下了一片陰影。此外,未來地方融資平臺貸將會有大批集中到期,如何控制風險依舊是懸在銀行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基層財政所工作人員甲,很高興和大家交流財經知識,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


基層財政工作人員甲


在A股市場,很多銀行股的股價確實都偏低、低市盈率低估值、波動幅度和活躍度也不高,這是由於市場性質決定的,而不是每天能賺幾個億股價就一定要漲的。

首先,大型商業銀行的經營穩定適合長線投資

我們都知道現在這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都還不需要擔心業績問題,增長還是比較穩定的,也不會有什麼特別驚人的表現,從歷史走勢來看,堅持對銀行股的長線投資,還是能夠獲得相對穩定收益的,只是很多時候股民對收益預期太高,看不上;

其次,A股市場炒作的風格決定了銀行股不合適

儘管現在不斷的引導長線資金入市,但是A股市場還是改不了短線投機的風格,主力往往也是跟著散戶的需求來制定策略的。就短線投機來講,銀行股,尤其是早期這些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就不合適了。比如:

  1. 話題性不足:短線更多的是利用市場的消息炒題材,也就是一個股票得有很強的話題性,出一個消息好被利用,銀行就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老百姓太熟了、也太穩定了,暫時不會有顛覆性的改變;

  2. 管理者的考慮不一樣:與一些私營小企業不同,這種國字輩的銀行股,股價大漲並不一定能提高管理者的收入,或者說有質的飛躍,相比而言,那些小公司的老闆就能夠因為股價的大漲實現人生飛躍;

  3. 盤子太大撬不動:心有餘而力不足,主力操控一隻股票也要對其有控制力,以這些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盤子來講,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的所謂主力是無法左右哪怕一小段時間股價漲跌的,它們也不會趟這趟渾水。

對銀行股的投資,暫時還可以是中長線的價值投資取向,不適合短線者口味的,如果這些股票波動太大,大盤整體也就活躍了。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城商行入市,可能會改變以往銀行股的投資思路。


抄底狂人松果


像很多銀行工商、農行、建行等每天都可以賺幾個億,但股價卻很低。

其實這很正常。因為股價不是衡量一個公司好壞或者實力的標準。

市值才是衡量一個公司實力或者規模的指標。市值就是股本乘以股價的積。也就是說你的公司在股市上一共值多少錢,這才是一個公司真正的價值衡量標準,在股市上的價格體現。

實際上銀行股雖然股價低,但是流動盤非常大,股本非常大,如果二者相乘就會發現銀行股的市值是非常大的,小則千億市值多則萬億。以工商銀行為例,工商銀行總股本3000多億股。股價雖然只6元錢。但總市值已經達到2萬多億元。

中國石油也如此,中石油每天也是收入上億。其市值非常巨大,股價卻只有幾元。

看一個公司規模大不大,實力強不強,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要看市值。很多小公司的股票股價很高,但是市值卻很低,只有幾十億。這些小公司一年利潤才幾千萬元。當然實力無法和銀行相比。但是它們股價卻幾十元。如果一看它們幾十億元的市值,就會發現市值暴露了真相。銀行動輒千億萬元的市值,碾壓這些小公司。

世界上那些實力強勁的公司都是市值巨大的公司。像蘋果公司、亞馬遜公司、阿里巴巴都是市值排名世界前列的公司。


孟可的思想空間


銀行賺錢的能力跟股價高低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並不是說銀行每天賺幾個億,股價就一定會高的。銀行股股價這麼低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所致。

原因一:銀行股盤子太大

銀行股大部分都是一些超級大象股,盤子動不動幾個億,上千億的盤子。類似工商銀行,流通股本2696億股,總股本是3564億股,由於盤子太大,股價太低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超級大盤子很能拉昇股價。



原因二:銀行股常年缺乏資金炒作

股票的股價都是靠炒作的,尤其是A股市場,只要哪些中小創個股,有故事的話,各路資金蜂擁而上,大幅拉昇股價。但銀行股不同,很多資金根本沒銀行股沒興趣,真正拉銀行的一般都是國家隊,只有國家隊需要銀行股帶動大盤指數之時才會拉昇股價。

原因三:銀行股是屬於金融股

A股市場有金三胖,銀行,保險,證券等,其中銀行股正因為是金融股,金融股一般股價都是比較低,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股價。由於金融股每天波動太小,想要銀行股大張並沒有這麼簡單的。

原因四:銀行股是走價值投資

銀行股屬於價值投資的板塊,銀行股走勢相當平穩,股市行情好銀行股小幅上漲,股票市場行情差,銀行股下跌空間小,總體波動性非常平穩,由於購買銀行股的都是長期持有,持有銀行股除了吃差價,最重要一點就是分紅,每年都是有固定分紅。

原因五:對銀行股監管太嚴格

銀行股佔比大盤權重指數比例較高,所以銀行股的波動是非常穩定的。主要原因是銀行股監管太嚴格了,並非想小盤股一樣,可以連續來十幾個漲停板,銀行股就是大漲幾個點都屬於大漲。但銀行股一旦大漲,指數會被拉動,監管層會加大對銀行股的監管力度,從而讓很多資金遠離銀行股,造成銀行股股價低。

綜合以上對於銀行股股價低的分析,主要是受到以上五大原因所致,讓銀行股的股價常年較低。其實任何一個國家股市都差不多,銀行股的股價相對都是非常低的,股價低都是有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