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本文內容根據9月23日劉豐老師“至簡心法功課系統的解讀”的公開課錄音

整理編輯,全文含講解、案例、問答,約18000字,建議留出15分鐘完整閱讀時間。感謝分享、踐行。



核心:如何利用至簡心法、入世心法和高維實驗條件,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使用,把它變成一個陪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內在智慧成長的工具。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劉豐:多元文化系統集成倡導傳播者

現任北京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長期從事自然科學、管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曾為多家企業承擔管理諮詢及培訓工作。近30年來,老師深入有緣進入的多門智慧及修煉團體,瞭解東西方各家智慧系統和文化體系,以全然開放的心態獲得各方智慧的啟迪,並互相印證;以“求同尊異”為基本理念,與當今多元化的世界和諧互動;通過對宇宙至簡的解讀,幫助不同背景的人開啟本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智慧。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劉豐老師:大家好,張專好。今天我們在一起分享,如何利用至簡心法、入世心法和高維實驗條件,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使用,把它變成一個陪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內在智慧成長的工具。非常感謝張專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把我們所有的理論體系精華部分集結起來,做成了這本小冊子(至簡心法·覺察日誌)。


首先我想聲明一點,這個東西不是我的,它不屬於我。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是在我們的科學語境和人類各個宗教智慧總體的建構之下形成的一個綜合性的智慧系統。這個系統實際是服務於每個人,而且是服務於每個人的覺悟的。它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是可以現實使用的。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實修

說到這兒,我想跟大家探討所謂“實修”的問題。在我們現實中,很多朋友會提到“實修”這個詞,其實“實修”在不同的法門,不同的系統裡面,對它有著不同的定義,而且對實修所達成的不同的狀態,在次第上的呈現也不同。所以說,在任何一個獨立的法門內,實修有它自己的定義,有它自己的判定標準。

那麼我們在入世,作為一個現實中的人。作為一個現實每天扮演著自己的人生角色,每天的行住坐臥,每天經歷的親情、事業、家庭、財富和身體等等,這些生命每天面對的事件的時候,它是否都能變成我們內在成長的機緣,是否都能以人生內在成長的應用題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現實之中,我們是否都能夠讀懂每一道應用題,而讓它轉化成自己內在成長的機緣。

如果說我們真的能夠在現實的每個當下都能夠去覺察這樣的應用題,去讀懂,並在讀懂的基礎上去獲得內在智慧的提升,去顛覆我們有限認知,讓那個當下充滿跟我們內在N維智慧關聯的喜法,那種發自內在的喜悅。


那這樣就把生命、生活和你的內在提升,也就是所謂我們的修行融為一體,這就是在我們入世的一種實修狀態。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法門

其實在這麼多年裡,很多朋友在問:“能不能推薦一種方法”。或者說:“推薦哪個方法最適合我去修煉”。

金剛經裡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話,叫“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們說賢聖,什麼樣的生命是呈現了賢聖的生命狀態呢,也就是它是以N維宇宙智慧(N趨與無窮大)作為他生命與慧命的終極目標,這個被稱之為“聖”,他的目標是高維的,是超越三維的,就是所謂的“賢”。


賢聖在提升自己智慧這條路上,他們是因人而異。每一個生命他走過的內在成長其實是不同的,我們很難給出一個標準的方式。而在不同的法門裡面,是可以給出一個相對邏輯,而且相對穩定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在那個法緣上有人按那個方式成就了,成就過。


而在我們今天這個時空裡面,我們融入現實的這種時空能量的時候,我們跟古代那個修成的人所處的時空能量場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這個高維實驗的條件它不同。


我們怎麼在這個現有的實驗條件下創造那種跟我們內在關聯的高維實驗條件?這是我們今天來共同探討的問題。


也就是說,入世心法如何和我們的現實每天的生活相連接。這樣才能真正把它變成我們每天的生命實踐活動,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義在於提升意識能量的自由度”。而提升意識能量自由度是可以發生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當下的。在提升那個當下發生的時候,我們會因跟內在高維智慧的關聯而產生一種由衷的喜悅,能量的共振,這種跟內在高維關聯的狀態被稱之為法喜。

我們在三維空間裡面,以三維人的認知體系,試圖去解讀高維的境界,其實這是一個很難很難的事情。我們受三維認知的影響,受時間是常量這樣的認知的影響,我們把我們自己牢牢地困在三維意識狀態,希望所有的內在實踐都能夠通過三維的印證而呈現,這個命題本身它是很荒謬的。


也就是說,高維實踐檢驗低維的真理是簡單的,而低維實踐檢驗高維整理是相當複雜的。基於這樣的邏輯關係,我們才提出了以一種至簡心法作為一個縱向邏輯體系,來引導我們在法理上更高維一點,以指令的方式關聯。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指令

我們每一個存在的生命,都相當於一個高精密的活性生物電腦。換句話說,就是在現實世界中沒有一個電腦比“人”這個電腦更精密的。我們知道,一個電腦系統,它的軟件遠遠比它的硬件要重要得多,這是我們現代技術已經被大部分人認同的概念。


軟件系統它是由指令構成的,我們每天每時每刻給自己下的指令,直接影響我們這個高精密生物活性電腦的運行狀態。


如果這個指令是一個能夠讓我們通達迴歸我們決心圓滿的智慧狀態的這樣的指令,它就是一個正版軟件;如果這個指令只能讓我們在階段性的獲得功能,獲得覺受或看到不同類型的圖景的時候,它就是一個輔助軟件;如果這個指令是讓我們執著在一種相對固化的能量狀態,固化在某一個維度的角色、功能、圖景上的時候,那這個可能就是病毒軟件。


因此指令對每個人來講非常之重要。那麼我們在至簡心法,我們給出了四條跟我們內在緊密關聯的指令。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至簡心法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第一條:起心N維在無窮

它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任何的起心動念,我們想任何事情的第一時間,把我們的意識指令指向N維(N趨於無窮大),也就是我們的意識是站在天人合一、大乘佛教和與神同在的境界來看這一切。在這個境界之上,才能理解我們人類最高境界智慧指的是什麼。


雖然我們並沒有體驗到那種境界,但是隻要這個指令進去,它就會向著那個方向,我們“人”這個電腦就會自動向著那個方向去運作。而這個指令的建構是以我們的身、口、意共同達成,也就是我們的語言,我們的這個身體的行為,和我們的意識統統是指令系統。這種指令系統,它會讓我們建構起內在軟件的運行程序。


所以第一指令就是“起心N維在無窮”,看一切事物站的最高境界,這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這是大乘佛法的境界,也是與神同在的境界。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第二條:存在至簡正弦湧

也就是一切最簡單的存在的共性是正弦波。正弦波在佛家,它就是一念;在道家思想裡邊,它就是一陰一陽,就是太極;在現代科學技術,它就是單一信息;在傳統文化裡面,它就是龍,龍是正弦波的圖騰。


在所有智慧系統裡面,正弦波它都是一切存在最初的初始狀態,它們的共同指向,共同的描述都是正弦波。“存在至簡正弦湧”,這個“湧”就是波的意思,只是(押韻)gong的音才用了這個字。這條指令告訴我們隨時善護念,我們的每一念都會擾動整個宇宙虛空,因為任何一個能量波可以遍佈整個空間,這就是為什麼說“起心動念驚動十方神煞”。


這個指令在現實中隨時讓我們善護念,隨時關照我們的念頭,隨時覺察念頭帶來的指令對我們系統的影響。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第三條:一切呈現投影重

在整個宇宙空間,三維也好。四維也好,任何空間的所有的呈現都是投影的重疊。一維是二維的投影,二維是三維的投影,三維是四維的投影,如此疊加到N維,乃至到N趨於無窮大。N-1維是N維的投影,當N趨於無窮大的時候,它才是一切的投影源。


只有當N趨於無窮大,這個時候,它才是所謂的真實,這是真正的宇宙實相。它不是一個有形的相,它是一切相的源頭,一切相的投影源。所以它被稱之為真理,它也是我們說的“一真法界”。在這個境界,整個宇宙空間的存在是不二的,不二就是一切合一,這是人類,也是我們整個宇宙最高境界的智慧所在。


在這個指令系統裡面,告訴我們“一切呈現投影重”,也就是所有隻要呈現的事物、信息全是投影的像。在現實中,在我們的意識中,沒有任何一種呈現是真實的,它全是假的。只是它的假有相對性,相對於二維的圖像,三維是真,二維是假,是它的相。相對於三維來講,四維是真,而三維是投影的像是假,那麼依次遞進。這種真假的相對屬性告訴我們N-1維是相對的假,N維是相對的真,而只有當N趨於無窮大的時候,它才是絕對的真。在那個絕對真面前,一切成了絕對的假。只有在這個層面,我們來理解這個宇宙空間,一切幻想它的形成機理是投影的概念。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第四條:零維全息萬有中

在零維這一個質點,每一個能量波都會通過它。每一個能量波在通過的時候,都對這個質點有擾動,每一個能量波承載的信息都會擾動這一個質點,這一個質點俱足宇宙中的所有信息和它們的相互關係,這叫宇宙全息律。


在一個質點裡具足圓滿一切智慧,這也是釋迦牟尼佛證悟出定的時候說的“原來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知道每一個生命內在具足圓滿一切智慧,我們就形成了我們真正的正信。


正信就是相信自己內在具足圓滿一切宇宙智慧。當我們相信我們自己內在具足圓滿一切智慧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妄自菲薄。而當我們相信眾生都具足圓滿一切智慧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妄自尊大。所以這是一個真實本質的平等心。


只有建立在這麼本質的平等心之上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的在這個宇宙空間所有存在之中獲得一切智慧的啟迪,同時能夠超越一切障礙。它也從科學的角度上,幫我們印證了這個宇宙的一切存在全發自於任何一個質點。也就是任何質點,它對應的就是宇宙大爆炸,就是曼陀羅,就是內丹,也是我們不同境界的脈輪,它都像是一個從中心綻放的對稱能量分佈。我們迎上它看的時候,一切生髮於此一致點。我們沿著它的方向看過去的時候,所有能量波都淹沒在這一個質點之中,它又是黑洞。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境界

剛才這四條指令,我們再強調一下第三條“一切呈現投影重”。


它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發,就是我們在現實中所有的呈現,其實它的本質都是假的,都是投影的像。但它卻有著另外一層意思,也就是說它幫助我們覺察我們內在認知的障礙,這就是當釋迦牟尼說出“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之後,接下來說了一句話叫“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這個妄想執著是什麼呢?是由執念而產生的我們內在的認知,在佛教管它叫“業”,在基督教管它叫“罪”。所謂的業和罪就是我們內在的有限認知,這些認知投影出外在的相,當我們瞭解到這一層,我們就知道所有的外相,都是幫助我們覺察我們內在認知。而所有的內在認知,都是和我們具足圓滿的N維智慧之間關聯的障礙,這就是妄想執著。


因為我們執著於這些認知,所以我們無法跟內在具足圓滿的智慧關聯,無法活出心想事成、萬法由心的這種生命狀態。在我們沒有領悟到這樣的宇宙實相真理的時候,我們在三維空間的生命狀態叫“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我們活在內在認知投影的相狀。我們以為這個相才是真實的,我們在這個相中不斷的糾結,不斷的在相的能量中衝突。


當我們明白其實它們全是投影的相,它們全是虛幻,它們可以無止境地往內在尋找它的投影源。當明白到這個境界的時候,我們發現沒有一個相是有意義的。與我們內在提升而言,低維的相迅速的不會跟我們發生任何關聯了。也就是說“螞蟻的是非,跟人是沒有關係的”。


這樣我們就進入了一種“空性”的境界。我們知道一切的呈現都是假相,這就是進入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超越了相的障礙。但是當超越了這個境界以後,我們又發現其實原來所有的像都跟自己內在的認知相關聯,而所有的認知都是障礙,而我們要覺察這些認知才能去顛覆這些認知。


所以這些相就變成了幫助我們覺察認知的關鍵要素。這一點恰好讓我們進入了更高一個境界,叫“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當進入這個階段的時候,才真正進入了“悟後起修”,才真正的開始去超越和顛覆自己的認知。


通過萬相觀照或者是通過外相覺察自己的內在認知障礙是什麼,進而去顛覆這樣的認知,這叫“悟後起修”。顛覆認知的當下,就會跟內在的高維能量產生共鳴共振和關聯,那個當下就會升起喜悅,這叫法喜。體驗過法喜的人就真的知道三維世界沒有一種喜悅和快樂能夠跟法喜所比較。


所以真正修行的人,持續精進的人,他是持續伴隨在內在提升了法喜之中的,他不會抱怨修行的艱難和困惑。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宇宙全息系統

我剛才講的部分,稱之為至簡心法。實際它是宇宙至簡原理,在至簡心法的支持之下,我們建構了一個宇宙空間的整體邏輯框架,也就是借科學語境建立起它跟人類所有智慧系統的關聯,我們把它稱之為智聯網。它也是宇宙全息系統的核心,是一個科學語境支持的。


它是以最小、最少的知識點建構起了一個無限的系統框架。而這個系統框架是可以關聯到我們人類所有智慧系統,它是打開我們人類所有智慧系統頂層天窗的一把鑰匙。它並不是打開大門,因為我們打開大門,我們要從下往上爬。


其實我們人類所有智慧系統,每一個系統都是相當完備而自洽的,它有它自己建構的複雜的名詞冥想和邏輯關係。一個人用自己的一生不見得能夠真正通透的領悟一個到兩個系統。


而當我們從上往下連接了所有智慧系統的時候,我們人類的每一個智慧系統都將變成我們內在成就的祝願,這就是至簡原理。在我們現實生命這個時代中它有重要意義,它能夠貫通我們在現實中所接觸到的所有的智慧法門,並從此不再糾結於不同法門在描述上的分別,我們會不再去關注它們味道和說道上的差異,而直接關注它們那些無差異的道,因為只有相同的,才是道,不同的僅僅是味道和說道。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所以至簡心法對應的是至簡原理,它建構的系統是以宇宙全息系統作為它的頂層系統,它又分解成三個部分,一個是全息生態系統,一個全息生命系統,一個是全系文化系統。


這三個系統的交集上分別是全息生態生命系統,全息生態文化系統,和全息生命文化系統。我們發現這三個系統的關聯可以把整個宇宙中的所有信息全部關聯,它既包含了高維智慧系統的內在關聯,同時也包含了所有三維呈現的邏輯關聯,所以它是一個智聯網系統,也就是關聯人類的所有智慧系統和慧聯網系統,也就是關聯人類的所有三維實踐活動。


這樣的系統能夠讓我們瞭解整個宇宙中所有智慧系統之間的關係,同時把我們能夠吸納的所有的人類智慧系統全部敘話的在我們的意識空間和外在空間建立起一個無邊際的網絡體系,這個網絡體系它所用到的知識用到的表層信息是非常簡約的,可以被稱之為至簡系統,只用28個字就把它全部涵蓋了。這28個字的四個關鍵詞恰好是“

N維,正弦,投影,全息”


如果我們還想把它進行濃縮的時候,它可以濃縮到一個字,就是太陽的“太”。“太”字是一個大和一點組成,“大”是N維宇宙空間(N趨於無窮大),代表其大無外;“、”這一點是零維,代表其小無內。


佛教智慧系統裡面“大”是空如來藏,“、”是不空如來,它中間的所有的存在既包括了空來藏,又包括不空如來藏,它就叫空不空如來藏。


它就把宇宙空間的一切存在,在“太”的這個字裡面全部包容了,那麼同時我們再記住另外一個字,就會對所有存在的內涵,有了更終究的理解或者最簡潔的理解,也就是一個“龍”字,它就是正弦波的圖騰。


當我們瞭解了這兩個字的時候,我們就對宇宙的空間和存在有了一個最簡單的瞭解,通過這個最簡單的瞭解,和它們建構的相互作用的能量關係,就衍生出我們人類的所有智慧系統的關聯和現實生命所有的生命實踐活動。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入世心法

那麼在這個空間體系裡邊,每一個人它的內在的智慧和它投影出的外在信息都可以在這個系統裡邊找到它相應的關聯。那在這個系統下,我們去探索所謂的入世心法,它是建構在出世間法和入世間法這個邏輯體系的關聯之上。


當我們在一個獨立的法門之中,其實也許我們用到的是一種出世間法,也就是它可以創造一種獨立的高維實驗條件,讓我們從我們的表象的三維生活的活動中,全然進入我們的內在的高維實踐,這就是一個獨立法們。所謂說的“一門深入”指的是這個。


那麼它對於現實的生命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一定要創造這樣的修煉法門所需要的高維實驗條件,往往他的條件會提出“出家”。所謂的出家,就是從現實的生命實踐的狀態中遷移到一種修行的或者獨立法門的修行狀態裡面。這樣的法門在現實中有很多,不同的宗教系統都有了自己不同的方法。


對於那些沒有進入某一個獨立法門進行修煉的人,或者說建立自己的時空實踐條件的人來講,生活在我們三維複雜的能量關係中的人,我們設定的叫入世心法。這個入世心法它是一個通法。它對於出世間法來講,它同樣適用。

入世心法它所建構的邏輯關係是“信,願,行,證”這四個字。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這個信指的是什麼?是相信內在本自具足,這就是所謂的“正信”,所以說“信為道源功德母”。當你不相信你內在本自具足的時候,你跟內在的道根本不可能關聯,你跟那個不同境界的高維能量關係也不可能關聯,那就是叫“德”,所以功德指的是維度。


只有當你建立起本質具足的正信的時候,你才能夠跟道德智慧關聯,你才能跟內在高維產生真正的關聯。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如果我們沒有終極生命的目標,沒有以N維(N趨於無窮大)作為終極目標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迷失在N維之下的某一個維度,而使我們失去上升的動力。在那個維度上的認知就是我們的障礙,那就是我們所謂的心魔。在這個境界裡面去理解,為什麼說真正的大願是無上正等正覺,去理解與神同在,天人合一。


3比無窮大等於0,4比無窮大也等於0,任何有限數比無窮大都等於0。當我們執著在任何一個有限維度的時候,我們都不可能跟具足原本的智慧關聯,所以這個“願”指的就是N維(N趨於無窮大),它叫無上正等正覺,它叫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它叫與神同在的生命境界。


只有在這個境界之上才是所謂的真正的大願。這個願它是可以分解,以我們人生不同階段的階段性的遞進而達成。我們前一段時間推出禪創空間,禪創這兩個字實際就是有著這樣的含義,“禪”叫離一切相,它指的是N維(N趨於無窮大),它是單一的宇宙空間能量狀態,這也就是說,在終極指令的引領下,人生分階段目標的設定與達成,這就是“創”,“禪創”其實就是我們意願裡這個大願,在我們三維空間有形生命過程之中的一個分解的呈現。


當了解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個願的終極願望是N維(N趨於無窮大),而在它可以分解成我們三維空間不同生命階段的不同的目標。這樣,我們在設定我們人生目標的時候,其實我們離不開大願,只有在大願引領下,那些分階段的目標才能使我們內在智慧不斷的遞進趨向於那個最終極的狀態。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行,我們強調一個“心行”的概念。也就是說我們在三維空間,在相上的所有的行,如果不轉化到投影源裡面的行,以投影源裡對唸的顛覆,對認知的顛覆,那麼我們在三維空間的一切行,其實對於我們內在生命的成長來講,並沒有本質的意義。


真正起到本質意義的,就是我們不斷的、持續的在三維空間覺察我們的認知,而並顛覆這樣的認知,它才給我們的內在提升創造必然的條件,才能實現那個內在提升。


所以這個“行”就是以“事上覺察、反求諸己、顛覆認知”這樣的三步曲來構成。覺察實際就是讀懂人生的應用題。當我們能夠讀懂人生的應用題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去做,才有可能去完成。如果這道應用題我們都讀不懂的話,我們就不可能完成的。如果我們讀這個應用題,我們是在外面找原因的話,我們也不可能真正讀懂它。只有我們反求諸己,在我們內在找原因,我們才真正讀懂了這道題反映我們內在的什麼認知。當我們看到那個認知的時候,才有可能去把它顛覆。這個過程就是內在自由度在那個當下獲得的提升。

行,還有一個關鍵的行,就是不斷跟內在的高維智慧關聯,那麼它的方式可以用持咒誦經等方式來實現。為什麼呢?持咒誦經就是跟高維空間能量調頻,經文和咒語是高維能量在三維空間的投影,也是高維智慧在三維空間投影構成了所謂的經文與咒語,它是以光和音的形式呈現,那麼這樣的經文咒語就是這種高維能量的頻譜。當我們跟它調頻的時候,就會跟它產生共振,進而使我們不斷的跟它產生關聯,使我們不退轉的把我們的能量跟高維能量產生共鳴,這就是理解我們在宗教修煉過程之中這些經文咒語的意義所在,這個行是一種關聯。


建立在一種什麼樣的科學邏輯之上呢,它建立在這個宇宙空間一切事物的相互作用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波的同頻共振。兩個能量波如果沒有發生同頻共振的話,它們之間根本不可能發生關聯,也不能發生相互的作用。只有同頻共振才是一切事物相互作用的本質,它的根本誘因源自於同頻共振,所以我們與什麼樣的能量去同頻共振,取決於我們帶著什麼樣的認知、什麼樣的起心動念、什麼樣的指令。


當我們給我們的指令是趨向於圓滿趨向於高維的時候,我們就會跟高維能量同頻共振。當我們給我們的指令是一種低維的狀態,是一種糾結的狀態,是一種自由度持續下降狀態的時候,我們就會不斷持續的跟低維能量共振,這種低維共振渲染出來的生命狀態就是一個低境界的生命狀態,所以,這個行代表著一種在三維空間隨時跟高維連接的一個踐行活動。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那麼這個證,是一個非常有意義,有意思的。就是說我們在三維空間或者我們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印證我們的意識能量境界是否在提升,那麼怎麼去印證呢?實際上我們直接看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如果他呈現的越來越美好,越來越智慧,這就是指我們內在的提升,因為我們看到的一切是我們內在的投影。


通過內在境界的提升,就會投影出一個不斷覺悟不斷提升的現實世界。當我們內在趨於圓滿的時候,我們就會投影出圓滿的世界,這叫“佛看眾生皆是佛”或“心淨國土淨”。在這麼一個智慧系統之下,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內在的精進才是我們不斷的進駐更高的更美好的生命狀態的本質,而不是我們通過外在的努力而達成的。只有內在的精進的提升才能投影出外在的這種美好的呈現。這個證是一個證。


另外還一個當我們用我們的執心去面對一切的時候,我們的內在認知可以和我們的外相直接面對,這個時候才能夠便於我們從外向中去覺察認知。


當我們用知識去分析判斷的時候,我們就在我們的外相和我們的內在認知之間建構了一層屏障,使我們無法讀到我們內在認知是什麼。這樣我們就讀不懂這道應用題了,我們的做題的著力點就不對了,只有當我們直接面對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跟我們的認知直面相對。


這個時候,如果這件事情做成了,我們用我們直覺做決定這件事做成了,它幫我們驗證,我們內在本自具足,因為持續驗證本自具足也是我們生命意義的一種呈現。而當我們這件事情沒有做成,它幫助我們覺察是什麼認知讓我們做不成這件事,然後我們就覺察到這個認知,把這個認知一顛覆,那麼下次就成了,這就是失敗是成功之母。


好了。說到這兒,信願行證的入世心法我們也講完了。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高維實驗條件

不管是至簡心法,還是入世心法,都講到“心法”這兩個字。所謂的“心法”其實就是高維實踐。因為高維不在外面,高維在我們內在,外面看到的全是相,只有內在才是投影源,所以高維實驗條件是我們迴歸內在,在我們投影源裡去做功課的條件,這叫高維實驗條件。


那怎麼進入投影源?怎麼建構高維實驗條件?這裡面就有五個jing,第一個淨就是乾淨,第二個靜是平靜,第三個敬是恭敬,第四個鏡是鏡子,第五個境是環境和境界。


淨,靜,敬,鏡,境。


只有在我們建構起這五個jing的時候,它才符合我們人類所有智慧系統高維實驗的條件,或者說把我們人類所有高維實驗條件理念相同的部分,把它歸結起來,抽象出來,它都離不開這五個jing。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所以高維實驗條件是如何進,不管是入世心法還是至簡心法,在我們用它的時候一定是在高維狀態下去實現的,也就是一定是在投影源狀態下去實施,它才真正有意義,所以它才叫心法。

我們在現實中只是以知識的形式,去模仿、去呈現一種表象的對知識的相應,其實沒有用。所以我們這21天的至簡心法的踐行活動,一定是在我們內在進入高維狀態的時候去使用,它才有意義。


所以我們怎麼去創造呢?我們每天的冥想,每天給自己幾分鐘的打坐,就是要創造我們跟內在關聯,讓我們學會進入我們內在的高維狀態。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21天踐行

因此我們來看每一天的覺察。其實這個覺察是可以發生在每天的每一個當下,但是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講,我們可以在每天專門用一點點的時間來應對,去回顧、回饋,覺察這一天在我們的行為之中,讀到這一天某件事情這樣的應用題,而讓我們在每天都獲得內在的提升機會。


每天靜坐五分鐘,在靜坐的時候,實際是迴歸我們內在高維空間的一種狀態。在靜坐的時候我們給自己一個四步的覺察。


第一步:事上覺察

也就是當下覺察事件,認清應用題的題面。所謂的當下,這個當下應該是發生在這件事情發生的當下,但是因為我們在現實中有的時候,我們的行為還不習慣在每件事情當下去覺察。所以我們給我們自己的訓練,每天也許是晚上也許是早上,給我們這麼一次機會,讓我們去覺察“今天我面對的事件裡,哪一個問題可以做一個應用題,讓我自己去面對”,這是事上覺察,是讀懂應用題。


第二步:反求諸己

也就自己的什麼認知在這個事上覺察,發現那個認知。也就是自己的什麼認知,讓我自己面對這樣的事件的發生,是由此而去覺察自己的認知,通過事,來覺察自己。

第三步:顛覆認知

當我們知道這個認知,看到這個認知,讀懂這個認知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要給自己一個指令,是跟這個認知相反的指令,去顛覆的,這就是一個“消業”的過程。也就是說,當這個認知是一個正弦能量特徵的時候,我們就要給它一個反正弦能量特徵的能量,去把它滅度,兩個能量波遇到一起,這個波就沒了。


這就好像是我們覺察到自己這個認知是一個向東指令的話,我們就給我們自己一個向西的指令,把這個指令給它抵消,這就是顛覆認知,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消業的過程。在六祖壇經裡管他叫“對法”,也就是“邪來正度,惡來善度”。

第四步:知行合一

也就把這個認知和現實的狀態去融合,也就是我們給自己的這個指令融合到我們的現實生命中去做、去行,這樣的話呢我們對我們這個認知的顛覆就構成了一個超越我們有限認知的心路歷程。這個心路歷程讓我們覺察到了,我們提升認知,而感受到這種喜悅,同時也要在我們的現實生命之中去產生更深層的覺知。


生命的過程就是在不斷的覺知,不斷的顛覆認知,不再消業的過程中呈現,這是在禪宗智慧裡邊的漸修過程,也是所謂“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它是在我們入世生命狀態下而產生的一種修行方式。


那實際上,我們真正的產生這種跟智慧關聯,經常會產生一個當下的通透,也就是當下的理想。這個就是禪宗頓法的境界,也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我們在終極智慧的引領之下去找到我們真正生命的實相,也就是那個禪境的境界,也就是無上正覺的境界。它是支持我們大願,它只有在頓法的意識狀態裡面,我們才知道大願是通達無上,才能把大願放到通達無上的境界,才能夠有頓法的發生。否則的話我們們在踐行的這個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產生無力感,所以頓漸是融合在我們每個當下入世生命過程之中的。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所以,我們每一天去重複這樣的覺察過程。在重複這個過程的時候,我們能夠隨時覺察,那麼通過21天的這種訓練,逐步會讓我們在現實中,把這種習慣建構在自己的生命過程裡面。最終是要求我們在每個當下去覺察,在事件發生的當下就去覺察。


當然,這個系統我們在使用過程中,我相信我們會不斷地去對它更新,讓它更貼切、更符合我們現實方便的,在使用和有效踐行的方面隨時會有一些調整,它們還會有一些升級版本的呈現。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案例

1、事上覺察。

當下覺察事件,認清“應用題”的題面。

昨天晚上12點加班回家,感覺特別餓,就在一家小餐館吃了碗麵,吃之前猶豫了一下這麼晚是否還吃,因為飢餓感很強還是沒有控制住自己,但吃完麵後就後悔,自己的自控力太弱,這麼晚還吃東西,對身體特別不好,開始糾結。晚上做至簡心法作業,讓我有機會開始覺察自己。

2、反求諸己。

自己什麼認知產生在事上,覺察發現那個認知。

我認真的反觀自己是什麼認知導致自己無法自控去吃宵夜。反思後看到,原來自己是因為睡的晚,能量低,感覺餓,認為只有吃東西才能補充自己的能量,所以不能自己控制自己。

3、顛覆認知。

給這個認知一個相反的指令,然後轉化這個認知。

看到這個認知後,反觀提升能量是否只有通過吃東西。我是真的餓的必須吃飯還是隻是一個念頭。這讓我想起了有一次辟穀的經歷,當時辟穀第5天時,中午找一個朋友談事,他正在吃飯,我本來不餓,但聞到菜的香氣,看到菜的顏色,就開始感覺餓了,因為辟穀期間自己的覺察力很高,我馬上覺察到餓只是一個念頭,我看住那個念頭不動,過了一會,那個念頭消失了,飢餓感也消失了。

4、知行合一。

把這個認知和現實的狀態融合,去做。

想到這個經歷,我想如果晚上我再餓了,看清楚飢餓感到底只是一個念頭還是真的非吃不可。時時刻刻去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解說

現在我發上來的是一個學員志願者的案例,用案例來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解釋。這是這位朋友的一個現實經歷。


他從這個(感覺餓,吃宵夜,又後悔)經歷裡面去覺察。他看到了自己在這個現象裡的那個認知,所產生的這種覺受,而這種覺受的根源其實源於他的認知。當這個念頭,這個認知轉變的時候,這種感覺馬上就消失。由於他在現實中在不同法門修煉的時候,得到過這方面的經驗,經驗給了他這樣的啟迪,所以在關鍵時刻他才能想到這個。


對於一般人來講,確實這件事情操作起來也有難度。如果你沒有這種覺知的時候,其實你是很難在這個關鍵點上去轉念的。這也就是說我們在三維空間裡面,我們去參加一些這種高維演練,高維實踐,像辟穀這種實踐活動,有它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辟穀過程之中,實際是在我們身體上實踐高維。我們會在那個過程中去體驗我們因轉念而產生的身體覺受上的轉變,這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實踐。


當你嘗試過這種實踐的時候,你在這個現實事件中的關鍵時刻,你就能知道其實餓只是一種感覺,而這個感覺是由我們的認知產生的,當我們去顛覆這個認知的時候,這個感覺當時就會消失,它就會轉化。在很多人的辟穀實踐裡,都有過特別多的經驗和覺受,那他在現實中再用到的時候,就非常簡單了。

實際上,在這個案例中,並不是特別的明顯能夠讓我們看到這個實踐活動,但是因為這位朋友他有一定的修煉基礎,所以他能從這個事上去覺察。這是一個一般性的案例,但是從這個邏輯上是成立的。也就是說,他把自己曾經做過高維實踐的嘗試,跟現實當下這個執念,或者對念產生作用和通過轉變而產生效果,那麼這樣得到了這樣的生命的驗證和體驗。


其實這個過程還在證明著另外一件事,也就是:相由心生,萬法由心,一念之轉就可以改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進而改變這個世界的呈現。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問答

我們今天講授的部分就到此。在整體準備過程中,張專還有心能緣團隊的朋友,花了很多心血,幾次對這些文字做調整修改,實際上還有一些可能更精煉的表達,也希望在後面半個小時的討論中,朋友們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


提問:那麼明白假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一切也是真的呢?

劉豐:明白假是在“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個階段,那麼是不是這一切也是真?這就叫“當真”。你把它當真的時候,也就是說幫助我們去覺察那個認知,這個假有它背後的原因,這個原因是真,是認知背後的真。也就把它當真,你就把這個東西去看看清楚了,你就能覺察到就讀到它了。


如果你不知道它是假,那你在假相中,你就會迷失。你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時候,你才能讀到這個事情背後的投影源裡那個真,所以這是“借假修真”的概念。也就是借這個假,去明白它背後那個投影源中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相對的真和假,是投影源裡的認知系統所呈的能量關係,相對於投影的像來講,它是真。所以這是一個相對概念,只有到N維(N趨於無窮大),它才是絕對的真。到絕對的真的時候,你看所有一切就是絕對的假。這就是“照見五蘊皆空”。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有法師講“明心見性之人吃什麼度什麼,噁心、壞心之人吃什麼害什麼。”這是為什麼呢?

劉豐:所謂“明心見性”之人,就是自己通達了智慧的人,那這個時候其實他“吃”的本身,已經離相,對相的能量執著已經超越。或者說他在跟他產生任何一種關聯的時候,他注入的意識都是成就這個相的突破。又或者叫提升這個能量的自由度,提升這個維度,而這個過程實際是一個超度的過程。所以不光是吃還是不吃,只要跟他發生任何關聯,一個明心見性的人在現實中跟任何一種能量相產生關聯的時候,都是超度。


那所謂“噁心壞心”之人,其實就是說我們現實的一切,是我們內在投影的像。如果我們帶著貪婪的這種認知,就會在三維空間裡投影出貪婪的這個像。在吃的時候投影的是弱肉強食的內在認知,建構並不斷強化這個認知,我們在三維空間就會投影出一種能量相互衝突的狀態。是因為我們自己內在的分別,而產生的弱肉強食這種概念,所以我們也會投影出自己生命所面臨的,不同類型的災難,不同類型的挑戰。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每天靜坐五分鐘怎麼安排?

劉豐:實際上,你是可以隨意安排的。我們建議,最好是在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時做,早晚各一次。這樣的安排,可以讓我們很清醒的開始每一天,它的過程其實跟內在的關聯特別重要。在臨睡入睡和醒來的瞬間,都是跟我們高維最近的時候,所以它更容易跟我們投影源狀態連接。因為睡眠是進入高維的狀態。


當然,最終如果你能夠在每個白天,每個現實中,隨時當下去覺察,當下進入自己跟內在關聯的狀態,這是更重要的。這叫功夫,是通過訓練可以達到的,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在零極限中,修藍博士的荷歐波諾波諾療法能不能算一個修煉法門?如果算的話,那麼它與佛家的佈施,持戒,忍辱,精盡,禪定,般若,相比是不是過於簡單化?

劉豐:佛法八萬四千門,所有的法都是通向智慧的,也就是法法通道,術術含道。至於法的簡單和複雜,是因人而設的。對於有些複雜的人來講,要用複雜的法來對應;對於簡單的人來講,簡單的法可能就能夠發生作用。


所以每個人的法緣不同,它不是以簡單和複雜相比而來的。在佛家智慧裡面的這六度,實際是非常概括的概念,這六度裡邊每一個方法,既是清理過程又是漸修過程,它是把頓漸合在一個法門裡。它並不是限制在某一個方法是更好,哪個方法更差,主要是法緣。它跟簡單與否毫不相關。如果一個上上根器的人他當下就能通感,那對於一箇中根器和下根器的人來講,他要通過很多複雜的過程去實現他自己內在的覺悟。


荷歐波諾波諾它就是一個法門,因為在這個法門中,它讓每一個當下跟自己內在的神性也就是N維智慧關聯。它說對不起的時候是對那個神性說,在那個當下它就跟內在俱足圓滿智慧做了關聯;請原諒也是對內在的這個神性智慧說的,也就是跟內在具足圓滿的智慧去說的;謝謝你,我愛你,那更是了。所以這個過程就在不斷的跟自己內在具足圓滿的智慧去關聯,從而指令清理掉自己那個相關認知。它是借高維能量來清理低維的認知狀態。


對有緣人,它肯定是有效的法門。特別是修藍博士,他自己有強大的信心認為他的每一個當下,都可以跟自己的內在N維智慧關聯,他的清理是發生在生命的每一個當下,見到什麼他都清理,也就是說見到一切都在跟自己的N維關聯。這是一個頓徹法門。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現實中的債務問題,一直困擾我,一定是四維有錯位的地方,但還是關聯不起來,老師能解讀這個題嗎?

劉豐:債務問題其實是認知建構的。我們每個人如果沒有相信自己本自具足,在會處不斷的外求過程之中。


債務實際是讓你從你這個不斷外求的這個生命狀態中覺醒。當你知道我們每一個生命的本自俱足,它告訴我們任何的貪求,任何的外求,都可能帶來煩惱。債務可能對每個人來講,它是一種功課,債務本身實際是因外求而產生。


當我們去顛覆這種外求的心,去不斷地強化自己本自具足的認知的這個體系的時候,而且在現實小事中去驗證自己生命的本自俱足的時候,那這種債務的困擾,可能會因我們對財富的認知的超越,而變成一個我們成長的功課,而不是一種困擾。煩惱即菩提,所有的困擾都是功課,只是這個功課需要自己去覺察。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怎麼進入投影源?怎麼知道自己進入了投影源?

劉豐:“進入投影源”這是一個描述。所謂進入投影源,是開始內觀,讓自己從外相中離開,也就是離外相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意識狀態就不是在投影的相上,而不是在投影相上的時候,實際就是在投影源狀態了。


催眠也好,冥想也好,內觀就是讓我們進入投影源的一個過程。只要你不執外相的狀態,其實就已經跟投影源關聯了。我們之所以沒有在投影源狀態,是因為我們執著。在外相之中,我們內在的意識紛雜複雜。各種外相雜念呈現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不是在專注的投影源狀態。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如何顛覆“自己心中的善”的認知?本來發現認知都很難,又如何能確定找到的是正確相反的認知,又如何去執行顛覆?

劉豐:善和惡,都是在同一個能量境界上的,我們首先要知道這個原理。執著於善念的時候,我們也無法提升。當我們不知道生命意義是縱向提升這個概念時,我們就有可能執著在那個所謂的“善”上。


但是隻要有你執著的善,就一定有跟它同等當量的惡同時存在,這是陰陽平衡的概念。也就是說你的認知會呈現兩種可能,一種是以善的形式呈現,一種是以惡的形式呈現,一種以是的形式呈現,一種以非的形式出現。只有你放棄和超越這個你自己執著的“善”或者“是”,只有讀懂這個認知,你才有可能去顛覆它。


所以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表象工作,它是以對內在認知的覺察而呈現的。這個覺察是需要一個訓練過程,從小事從每天的實踐開始去做訓練,先從一些小事情上去訓練,去覺察,在小事上去顛覆,你會發現隨著你這個認知的顛覆,你當下會有喜悅,而當下這個事項就會轉變,你可以嘗試一下。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我一直有靜坐持咒唱誦根本真言的習慣,最近兩個月比較少。昨天早上當我一開始唱時,突然大哭滿面淚水...請問這是為什麼呢?是與高維智慧連結嗎?為何是哭?而不是笑呢?

劉豐:這個問題如果你內在呈現的是一種感動,那這很正常,這是一種內在能量的共振效應,因為一切的呈現的發生都跟能量共振有關。但你說大哭,如果這個大哭是悲哀和悲傷,它就不是一種跟高維連接的感動。那這種悲哀和悲傷它源於什麼?你可以去覺察,是否你有什麼委屈或者怎麼樣。這個事情主要是看你當時那種感知,是悲哀的還是感動的。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請問老師,具體怎麼顛覆認知?比如現狀工作不理想,或失業了,怎麼解決?


劉豐:顛覆認知不是用來解決問題,是用來提升智慧的。如果你說失業和工作不理想,實際上你是想解決這個問題?還是想看自己對這個失業和工作不理想造成的感受和覺受?這是關鍵。


你對感受和覺受或者是對這種糾結的顛覆和超越,這是內在的提升。如果你只是想解決就業問題,你想解決讓工作理想這件事情的話,那這個跟我們縱向提升其實沒關係,跟做這個功課沒關係。因為工作狀態不理想或失業,它是一個應用題,你要讀懂這個應用題對你意味著什麼,這才重要。是我的什麼認知,才會失業。


我們有很多煩惱原因,由於對一些事物的期待沒有達成,這是我們在三維空間的一種經常面臨的問題。真正重要的,是保持當下意識能量的一種正向提升的狀態,只有在這個狀態下,下一刻所發生的事情才能是越來越好。而且它發生在哪,其實都不重要。為什麼呢?因為它只是我們內在提升的一個驗證而已。


那相反的,如果我們期待未來某一個結果要發生,帶著這種期待如果沒發生,也許你就會產生糾結和不安。如果你認為這個未來我要達成的東西,是我設定的一個功課。這件事情在達成的當下,就證明了你本自具足;而這件事情如果沒有達成,它恰好讓你去覺察你的認知是什麼,才導致了這件事發生不了。這個很重要,這一定是自己悟出來的東西,你才能夠真正讀懂這道題。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內心想要改變外在的相(比如自己覺察到不是喜歡這個人,而是依戀這樣的感覺),應該如何入手?

劉豐:首先你要想,你為什麼要改變這個相?你改變這個相目的是什麼?如果說這個相讓你不舒服,你要去改變,你要去問你為什麼會對這個相不舒服?那才是你的認知造成。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認知,沒有這樣的去覺察,你只是改變這樣的相,其實這才沒有太大本質的意義。


那麼如果這個相讓你不舒服,你就去找到那個讓你不舒服的認知是什麼,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個人本身,這個相,是自己的一個應用題,這個應用題恰好是可以通過轉變認知而改變。

喜歡和依戀這兩件事兒沒有本質的不同,都是對一個個體能量的一種執著。你帶著這種執著的時候,你是帶著一種自己的內在判定的。如果你達到的是一個更高境界的能量層次,去看這個外相,實際是讓你學會,在這種關係中去無條件地接受原諒和包容一個生命。這個時候你就知道這道應用題在考你什麼了。


當然這是從親密關係裡面去修煉的時候最本質的一點,也就是當你明白一切狹隘的愛對人都是傷害,一切以情作為動力因的行為,最終都會導致我們對相和對內在的一種更深的執著。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就會去覺察了,然後就知道真正的愛是讓我們最終對一切的呈現無條件的感恩、接受、原諒和包容。


當你在一個感恩接受原諒包容的前提之下,你才能產生同頻,當你產生同頻的時候,你的念才會真正的轉向,調動這個相,你的指令才能跟這個內在認知通過共振共鳴而產生對它的轉化,這時候這個相才會變。

有的時候當你的內在提升,那些相對低能量層次的東西它就自動離開了,因為你提升了以後,你在你提升境界上的一些簡單的轉化,就從投影源裡面把這個相轉掉了。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當下覺察,放下念頭,不跟念頭走,是不是也算顛覆認知呢?

劉豐:念頭不重要,執念重要。當你執念的時候,這個念它們會產生作用,但這個執念本身,你說你能放得下,這只是一種說法。但當你執念的時候,用對法去把它滅度,或者是把它顛覆,這個念,這個對唸的“執”會消失。


如果你只是放下,那麼實際上這個唸的“執”你並沒有真正的放下。這個執念放不下的時候,這個事件還會發生。就好像我遇到一道題的時候,這道題我覺得難,那我跳過去不做我先做容易做的題,這個時候你就放下了,把這個題放下來,但這個題以後它還會來,因為你要圓滿的修煉你內在提升的時候,所有你曾經跳過的題都會重新回到你的生命之中。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從靈性角度如何看待疾病?如何解決?

所有的疾病都是我們內在成長的功課,每一種疾病都有它相對應的能量屬性,每一種能量屬性都會相應我們的情致,而我們的情致都相應我們的認知,只有到那個認知層面去轉化,才能真正地去超越和解決我們病痛所面臨的這個障礙。


本質上所有的病都是自己給自己治好的,外在的一切都是一些助輔。因為一切的存在都是能量相對運動的一種相對的平衡狀態,它形成了我們看到的一切。疾病是不自然的能量平衡,這種不自然的能量平衡,在三維相上它是一種能量不自然的相,但它在更高一個維度,它就是我們的內在認知,我們的內在認知是可以對應我們身體上的不同症狀。我們並不是在提醒我們去覺察,我們認知了。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提問:零極限裡說,美好快樂的事情也要清理,這是什麼道理?

劉豐:美好快樂的事情,它也是由認知產生的,所有認知都是障礙。不思善,不思惡,只有在那個當下你清理掉一切認知的時候,你才真正能夠通達。


對美好快樂的執著,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能造成的是著善,是著功德相。它也是認知的一種呈現。所有認知其實都是障礙,只是那些所謂不好的事情更容易提醒我們去顛覆。而當我們執著在美好善念的狀態之中,我們卻容易麻痺,容易忽視。


著善和著功德相,同樣障礙我們的提升,這也是很大一部分修行人最難超越的功課。很多人在做慈善的時候是認為自己在做好事,當你帶著認為自己在做好事的這個概念的時候,其實這就已經執著在這個是相上了,如果不突破的話,就會障礙我們自己內在的提升。

劉豐老師解讀“至簡心法”功課系統+案例+問答


劉豐:好了,我們今天的課程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聆聽劉豐老師關於至簡心法的解讀,謝謝老師。

《至簡心法·覺察日誌》1.0版歡迎大家一起來實踐,組隊打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