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比较全面的了解三国历史,应该看哪些书?

用户5547786370


准确了解三国历史应该读:《曹操评传》,《秦汉魏晋史探微》,《三国史话》,《秦汉魏晋史探微》,《三国演义》;

《曹操评传》全面评述曹操的一生,上篇对其事功进行总结,作出评价,下篇将其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重要思想给予梳理,力求作出客观的分析和研究;

《秦汉魏晋史探微》探讨了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历程,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东三郡与蜀魏的历史,孙吴建国的道路,北府兵始末等;

《三国史话》是吕思勉所写的一部有关于三国人物,地点,事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通俗性历史读物;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青白世界


现在仅凭几本书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要比较还要全面,靠书已经说服不了谁了。

根据《头条》网友们夜以继日地争论,谁都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还都有根据!都有道理。唇枪舌剑的一番之后,谁也拿不出一个标准答案,或者没有一个最终的评判。

引经据典的尤其不少!实在找不到答案的就放下书籍走进了庙里。用庙宇的文化来匹敌经、集的记载,好不热闹!(裴秀《禹贡九州图》

仔细地观察了一下,突然发现,很多人不求甚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三国文化的迂腐!大约只有武将们的PK、智囊们的奇思妙想、以及一些流传千古的诗文杂句,仿佛这就是三国的全部。(马钧12蹑綾机)

什么赵爽、刘徽、马钧、裴秀、陈卓、刘洪、杨伟、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嵇康、韩暨等等,这些标志着三国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只字未提?

我说这些不是因为他们必须要出现在《三国演义》中,而是想告诉读者朋友们,和我们生活、发展息息相关的才是最重要的。要想全面了解三国历史,就不能忽视当时的生产技术,科学水平。(刘徽《九章算术》《海岛算经》)

而这些东西都是《三国演义》给不了你的!《三国演义》诚然可以当作历史来读,她只能比较,不够全面。

很多东西都是要靠日积月累来发现,没有哪一本书可以全面地了解三国历史!一部《大百科全书》谁能天天去看呢?必要的时候不得不走进庙里。


中行偃1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要真正了解这段历史,最好的途径还是通过史书,而且还得是正史

虽然很多时候史官因为当权者的原因会抹除或者改变一些历史,但总体而言正史比起其他的野史杂记、道听途说等来着更准确一些,也往往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一个跳板(不绝对,但绝大部分如此)。

有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很多,《三国志》、《资治通鉴》、《英雄记》、《魏略》、《九州春秋》等等,如果要从中选一本最适合了解三国真相的史书的话,陈寿编著的《三国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比《三国志》,其他史书或多或少有所不足。有的年代太过久远,难免失真,比如《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编著,隔了将近千年,虽然司马光能力一流,但这么久远的事情记载起来也不可能处处详尽;有的虽然是三国时期的史官所著,但政治性太强,片面不可靠,比如《魏略》就是魏国人自己编撰的,其中多有对曹操的褒奖而少了一些客观;有的虽然是三国时期的文人所著,政治性不强,却已失传,比如王粲的《英雄记》记载的都是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按理杜撰胡编的可能性不大,可惜原文已佚。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陈寿这个人和《三国志》本身成书的年代。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因为陈寿虽然严谨,导致《三国志》基本可信无误,但也正因为他的严谨,导致很多模棱两可不排除真实性可能的史料被他给摒弃了,而裴松之搜罗广博,引书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


让知识简单点


中国历史攸久,朝代颇多,三国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时代,只是近两年网络出现了三国热。汉未诸侯纷争,风起云涌,三国时代人物鲜明,耐人寻味。个人认为大可不必全面了解三国历史,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帮助。。。有通俗易懂的《三国演义》看就行了,欣赏三国之类的影视作品也好,至于“三国i志“言简意骇,乃晋人陈寿所著,说是真实三国历史。一一明朝小说家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把季汉视为大汉延续,以蜀汉为正统完成《三国演义》巨著,是深入人心,阐述正道。可陈寿以曹魏为正统,继晋以曹魏为正朔,本来曹魏雄据中原,名义上是汉献帝禅位以继大统,视为正统也合理。但陈寿身为蜀国人,后为晋朝人,记载史记当然有不少压力,但总觉得他不爱国,不什么看好。特别是记载汉末时期曹操的事情,什么呀武帝曰,后来曹魏时期司马懿的宣王,有跨时代的感觉,为了顾忌曹操和司马懿的名讳,可以称曹公、司马公,当时曹操和司马懿是什么地位,是后来曹丕和司马炎追封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记载。历史是需要了解,也需要分析。





刘坤忠120


我看过觉得不错的:

《三国志》裴松之注

《曹操大传》

《诸葛亮传》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批评诸葛亮的)

《三国史》《三国史研究》(作者:张大可)

《关羽传》(田福生著 )

大多数书都是讲曹操和诸葛亮的,武将的只有关羽多点。专门讲赵云的比较少了,据我所知,没人给他写一本完整的很长的传记。

另外,如果有兴趣的话,建议你看看毛批的三国演义,毛宗岗批注的。虽然三国演义是假的,但是里面的一些东西很有价值的。


悠游老爹


如果要比较全面的了解三国历史,应该看那些书?个人整理了以下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1. 先看《三国演义》,把三国的趣味性提高,激发对三国的强烈兴趣。但是请注意,看的时候必须提醒自己这是演义。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是半古文半白话文,读起来不费尽,没有古文经验的读者也能顺利读完。为后面看史书打一下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
  2. 再看《三国志》。三国志是晋人陈寿写的,离三国时代很近,而且作者治学严谨,他的三国志可信度较高,公认的研究三国历史第一史书。本书是纪传体的,分三大部分:魏、蜀、吴。其中再细分人物。基本上出名的人物都写到了。

  3. 接下来看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注疏。因为裴松志之太过严谨,所以很多他觉得可信度不是100%的资料全都不用。裴松之将这些资料整理归纳,写进了注里,并加了自己的是说明。比如这个材料来自哪哪哪,可信度如何如何,我个人看法是什么什么。所以裴松之的注是较为客观的,值得认真研究一下。

  4. 再接下来看其他关于三国的史书,推荐:《资治通鉴》、《魏晋世语》《续汉书》、《吴书》 、《汉纪》 、《魏氏春秋》 、《杜氏新书》、《启蒙集》、 《晋阳秋》、《山阳公载》 、《魏武故事》 、《献帝起居注》 、《襄阳记》、《魏末传》、《典略》、华氏《汉书》,《九州春秋》、《三苍》 、《蜀记》、《曹瞒传》、《家戒》、《三辅决录》、《献帝纪》、《献帝春秋》、《傅子》 、《四体书势》 、《魏略》 、《异同评》 、《典论》 、《魏氏大事》、《资别传》、《楚国先贤传》、《魏世谱》、《魏名臣奏》、《笑林》、《金楼子》、《王朗王肃家传》、《异林》、《高士传》、《战略》、《先贤行状》、《文章叙录》、《三国评》、《晋纪》、《搜神记》 、《博物志》 、《逸士传》 、《异物志》、《孙资别传》等史书。


公子灵均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

前者是为了了解真正的三国历史,后者是为了了解大多数人了解的三国历史

其他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三国史话》,《晋书》等书,需要在完全吃透《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再进行研读,对于其中各个人物的人格以及思想应该通过自己冥想得出结论,而不是道听途书。

总之,书看的是故事,其中的思想则需要自己体悟。


奉史为师


《三国志》《资治通鉴》


末语读书


三国志,更客观事实一些!如果理解能力强,可看陈寿原文未注释版。一个人一个注解,未必是原意。


一城一诗


三国志,二十四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