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会选择刘备?

青梅煮史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

想想看,曹操刺杀董卓时,诸葛亮才八岁。孙策都开始纵横江东了,诸葛亮才十五岁。诸葛亮起比周瑜小了六岁,比起郭嘉小十一岁。当诸葛亮还在躬耕陇亩时,这些人都已经建功立业了。

诸葛亮赶了个晚集。为什么这么说呢?

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各个势力的创业元从团队的功劳最不可替代。所谓创业艰难百战多,断头今日意如何。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了稳固的权力架构体系。这些团队里的人,会形成利益同盟,同气连枝,对于外来人员的加入,如果没有敞亮的见面礼,是很难在这样的团队里立足的。



曹操势力集团中,以五子良将、宗亲八虎为代表,早已形成上层权力架构体系。即使文人谋士,也有郭嘉、荀彧、贾诩等一等一的高手。这些人正是当打之年,也曾经立下过无数战功。

东吴孙权势力,军方以江淮周瑜,谋臣以江东世家子弟为代表,也已经形成了互相支撑的平衡局面。东吴人才济济,大都督不论是周瑜、鲁肃、吕蒙还是陆逊,都有上佳表现。

至于刘璋、士燮、张鲁、马超等军阀,势力弱小,且远在天边,兵荒马乱的也赶不过去。最近的军阀势力就是刘表,可惜这位占据天下之中的“豪杰”守着四战之地,却无天下之志,早晚必败。

(投效哪儿呢)

诸葛亮虽然号称“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幅隐士高人的模样,可是他心里决然不这么想。

他号“卧龙”,能起这样一个“艺名”的,就可知他绝非淡泊之辈。卧龙一出,谁与争锋?还用了当时最为流行的自媒体的营销手段,口碑传播非常了得,身价包装的十分到位,让刘备未见其人,就先心生仰慕之心。

诸葛亮虽然文章写的好,可是他自己说,平时不愿意做寻章摘句之事,平生所学乃兵书、治国之略,自比管、乐。这两人可算是文中第一,武中唯二了。诸葛亮可是自诩文武全才。

(曹操虽强却团队成型)

那么,诸葛亮抱负不凡,却赶了个晚集,费尽心思包装自己,所为何来?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刘备就是诸葛亮早已选择好的投效对象。

诸葛亮对刘备了解的很熟悉,武不过关张,文不过孙乾、糜竺,而且困守新野小城,朝不保夕。可是,刘备名满天下,素有贤名,是英雄之资。要知道,刘备起家不过是织席贩履,能享有江湖上这么响亮的名号,可知其人厉害。袁术、袁绍那么厉害,最后不也被曹操给杀了?刘备却几次三番从曹操手中逃走,而且越挫越勇。

刘备的虽然有元从团队,可是创业尚未开始(刘备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乃是从赤壁之战开始),正所谓打天下时最容易建立功勋,所以,诸葛亮要想实现自身抱负,有一定实力,能够给自己很大的发挥平台的势力集团是不二之选。

显然,曹操、孙权、刘表势力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只有刘备集团才能满足诸葛亮的创业抱负。

刘备坎坷半生,阅人无数,见到27岁的诸葛亮时,惊为天人,三顾茅庐邀请卧龙出山。可是在后来,刘备却没有十分重用诸葛亮。刘备的谋主,前有庞统,后有法正。直到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才第一次成为军国大政的主导人。在那时,蜀汉第一代领导人几乎都已经去世,诸葛亮是作为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来组建施政团队的。


(创业中的刘备团队)

刘备可能是看到诸葛亮言过其实,所以就没有一开始重用;或者刘备眼见诸葛亮天纵英才,就产生了让诸葛亮远离政治漩涡来保护他的做法,给自己身后留下一个柱国大臣。

那么,如果诸葛亮加入了其他阵营呢?

被称为“冢虎”的司马懿,被迫加入曹魏集团,一辈子都过得谨小慎微,直到69岁还装的疯疯癫癫。最后两年策划了一场高平陵政变才算得偿人生所愿,要知道,诸葛亮只活了54个春秋,如果放在魏国,可能诸葛亮临死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至于东吴,就是完全的世家大族政治。诸葛家族虽然也是一个大家族,但是琅琊诸葛不是江东本地大族。诸葛亮如果到了东吴,想想诸葛亮刚到江东时“舌战群儒”的那个场面,就知道诸葛亮不会见容于这些世家子弟。所以,东吴的保守势力一直很强大,诸葛亮自比管、乐的性格和抱负,与东吴守土安民的愿望相差太大。

(功成名就的诸葛亮)

相反,刘备的“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让诸葛亮找到了人生理想,找到了能将管、乐才华付诸实践的用武之地。

可见,从根本上说,刘备集团还是一个相当有政治浪漫主义思想的团队。他们是有理想、有远景的武装势力,足够容纳诸葛亮的平生抱负。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