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吃冷席”現象嚴重,為啥份子錢隨了,人卻不去吃飯?

新大風歌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凡是婚喪嫁娶、孩子滿月、喬遷新居、升學升遷等,都要擺上幾桌。

當然農村也不例外。但是現在農村卻頻繁出現“冷席”現象,就是人們只出份子錢,卻不去主家吃飯。這是為什麼呢?

一、 生活節奏加快,沒有時間去。

在過去的農耕社會,人們是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過的是慢悠悠的散漫生活。

而農村除了老人去世這種事不可預知,其他一些嫁娶等事宜,儘量錯開農忙季節。因此,只要誰家辦酒席,親戚朋友拿了份子,能來的就拖兒帶女都來了。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空閒時間少了。年輕人有的自己創業掙錢,有的去大城市打工,只有等到過年過節才可以回到家裡。

如果親戚朋友家裡有事擺酒席,除非至親,一般是不願意舟車勞頓地回一次家的。耽誤工作不說,來回的路費更是一筆額外的開支。

青壯年都去打工了,家裡就剩下老人和小孩子。一般情況下,農村的酒席是安排在中午。

孩子放了學,再跟著老人去吃酒席的話,往往下午上學就要遲到了。而且老人還要在家給孩子們做飯,甚至還要接送小一點的孩子上下學。因此就沒有時間去參加酒席。

再者,有的親戚朋友都不住在一個村,這就更增加了吃酒席的難度。如果家裡沒有得力的人帶著去,老人孩子一般也不會參加這種酒席。

二、 生活水平提高,吃酒席的吸引力變小。

過去人們生活水平不高,雞鴨魚肉都是稀罕物。人們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點。如果親戚家要辦酒席,一些小孩子寧肯不去上學,跟老師撒謊請假,也要跟著大人去親戚家吃酒席,只是為了解解讒。

而且有書君老家曾流傳著一句話叫作“吃一席,飽一集”。“一集”一般是五天。

意思是說人們吃一頓酒席,五天不吃飯也不會餓。這話說得雖然有點誇張,但足以說明當時吃席的確可以讓人們酒足飯飽、回味無窮。當時吃席對於人們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農村實行了公路“村村通“工程,交通方便。而且家家戶戶幾乎都買了汽車或者兩輪摩托車。

出行更便捷。農村人買什麼東西,一腳油門很快就到了城裡的菜市場或者超市。

再者,物流也方便,每個村裡都有規模不等的便利店,農民生活用品應有盡有,就是不進城,想吃什麼都可以買到,雞鴨魚肉也成了家常便飯。

這樣的話,農村酒席上的大魚大肉,對人們的吸引力就小多了。

有的孩子,寧肯在家吹著空調多玩會電腦,也不願意跟著大人去吃酒席。

三、 不放心農村酒席的衛生狀況。

農村的酒席一般是擺在自家院子裡,往往也是請村裡有兩把刷子的燒菜能手來家裡充當大師傅,幫忙掌勺。

但是,農村比不得大飯店的後廚,各種餐具琳琅滿目,洗涮都方便。農村酒席的餐具一般都是借來的或者租來的,平時洗衣服的大盆就是洗碗池,用洗衣粉充當洗潔精。

夏天還好點,冬天這些碗就統統在兩個大盆裡洗兩遍就OK了。菜上桌以後,往往還能看到盤子邊上那些黑黑的手印……

再就是農村酒席擺在院裡,也沒有搭個大棚。冬天人們在瑟瑟的北風中,熱菜一上桌,一會兒就變成涼菜了。

更別說人有多冷了。況且一些細微的灰塵也會隨飛飄舞,一會兒盤子邊上就會落下一些,肉眼可見。這種情況下,吃一頓酒席簡直是受罪!

四、 不喜歡農村酒席的某些陋習。

其實雖然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在酒席上,還是存在一些陋習的。有的人不等別人吃完就開始拿出塑料袋打包,往往讓別人很不舒服。有的用自己的筷子從盤子裡扒拉來扒拉去,專找自己喜歡吃的食材,也不管自己筷子上是不是沾著啥東西。

有的帶著熊孩子,整個吃飯過程鬧騰不說,冷不丁衝著桌子打個噴嚏,或者一不留神就捏起掉在桌子上的骨頭扔到湯盆裡,你說這飯還怎麼吃?如此這般幾回,人們對吃席都有些恐懼了。

還有的人,去吃酒席的時候,特別“纏席”,就是總也吃不飽,喝不夠。甚至有的家裡老人去世後辦酒,別桌的人都吃完撤了,有些人還沒有眼力見,還在吆五喝六酒興正濃。同桌的人催著上主食,這個人還想喝,甚至還極力勸酒。彷彿這個桌上沒有人喝醉,他就不肯罷休。

去農村吃酒席的時候,如果遇上以上幾種情況,也是非常悲催的。因此,人們對吃酒席也就有些牴觸情緒了。

五、 只隨份子不吃席,以示對主人的不滿。

過去人們辦酒席,就是家裡有孩子要結婚,或者添丁進口的,或者有人去世,才辦酒席。但現在人們也是富裕了,除了以上提到的,孩子考上大學,搬家,老人祝壽等也要辦酒席。

有書君老家那邊,原來孩子訂婚也不舉行儀式,就是雙方父母,再加上嬸子、姨這些近親的女眷出面,擺上兩桌就行了。但是有書君的一位同學X卻獨闢蹊徑,他的孩子訂婚,卻開創了一個訂婚也擺宴席的先河。他通知了有三百人,預設了三十桌。

像我們這些平時根本就不聯繫的女同學也都通知到了。

訂婚拿份子,結婚更少不了。同學有的私下議論,都對X頗有微詞。

有的同學說,那天自己也沒什麼事,離著很近,但是隻是從微信給X轉賬過去,不想去吃酒席。要用這種方式表達對X的不滿。

可能好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最後這三十桌只稀稀拉拉來了二十桌人,每桌也不過六七個人。這樣主人家是賺了錢,但是卻賠了口碑與好感。

其實,現在農村吃席出現“冷席”的現象,有的是因為社會的進步,比如,人們忙著掙錢,沒有時間去吃酒席;還有因為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酒席對人們的吸引力變小了。

再就是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農村酒席衛生狀況堪憂,存在一些讓人接受不了的陋習,使得人們對農村酒席望而卻步。

還有,有些人巧立名目藉機斂財,招致被邀請赴宴的人不滿,只拿份子不去吃飯,也是用這種方式在表達一種抗議。

不管怎樣,人們生活在紅塵中,總要跟別人打交道,要處理一些人情世故。只願人們在相處時,多一分真誠,多一分美好!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這是為何?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上小時候自己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去和父母一起吃酒席,那時候覺得吃酒席是最幸福的事情,各種飯菜都饞的自己流口水,最喜歡的就是那道八寶甜米飯,後來長大後感覺吃到的八寶甜米飯都沒有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吃酒席吃到的好吃。

那時候如果誰家辦紅白喜事,一個村裡面的人都會來幫忙,一些推小車賣小零食的老人還會早早的在辦事人家的門口擺上攤子,桌子都是擺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最興奮的就是小孩子了,飯菜一上桌小孩子的筷子一個比一個快,吃完之後大人們還會將桌上沒吃完的飯菜收一收,拿回家繼續熱著吃。就算是收回家的剩飯,那時候都覺得無比的美味。但是現在不同了,農村辦事已經遠沒有過去那樣熱鬧了,不少人家辦事的時候都有些冷清,吃飯的酒席也沒有過去的多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種原因生活條件變好了,現在農村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都變得比過去好很多了,村裡面的小汽車、小洋樓比比皆是,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吃的也比過去好太多了。小時候吃肉都是逢年過節才能吃,現在想吃隨時都可以,下館子更是經常的事情。不僅吃的好,各種菜品大家也都吃過。所以酒席上的那些飯菜大家已經沒有那麼感興趣了,吃不吃也都可以。想想小時候吃酒席大部分都是會帶上自己的孩子的,為的就是給孩子吃點好的。現在小孩子生活的好,對肉的興趣並不是很大,如果不是節假日很少會有大人帶著孩子一起去吃酒席的。自然吃酒席的人就少了。

大伯說,以前吃一次席比過年還開心。那時候家裡的小孩多,為爭去吃席的名額兄弟幾個還大打出手呢!現在隨了份子錢卻不去吃,時代真的變了。

相隔太遠,互相隨份子錢就算了

我記得我前兩年結婚,就不想通知我的大學同學。同學分散在天南海北,來是不可能來了,知道了也只是發個紅包,所以就想“偷偷”結完婚就好了。

最終,同一個宿舍的死黨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風聲,紛紛發來祝福並紅包,可是沒有一個來婚禮現場的。前兩天,其中一個舍友結婚,又得隨禮回去,來來往往,倒顯得有些俗氣了。

情誼淡了,彼此來往得少了

我從小就不愛走親戚,每次父親都會說:你不去親戚家,親戚也不來我們家,那還算什麼親戚?親戚之間就該多走動走動。

以前總是說“禮輕情意重”、“人來即禮到”。可是現在變了,紅包多大要攀比,送的禮品要比較貴重不貴重。現在的親戚,在一起的的時間太短,彼此的情誼斷了,彼此來往得次數自然就少了。

席面等級不高,沒有必要來

農村俗話叫做“紅事叫,白事到”,很多喜慶的事並不是很重要,只是請親朋好友來吃一頓而言。一般的紅事,在外上班的人是不會火急火燎地趕回家的,通常給一些禮金就好了。

白事的話,是不能寄禮,需要本人到場的。哪怕離家好幾百公里,也是需要趕回去的。不然的話,錯過了是沒有補救的方法的。


平谷胖二哥


人口結構

從人口結構來說,在過去農村人比較多,因為過去都有要兒子,要很多兒子的想法,導致大量的農村家庭都在比拼生孩子比賽,而過去交通閉塞,想要出門是非常困難的,導致農村人口較多,而且農村生活單一,對於酒席來說看熱鬧的人會比較多。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由於交通發展,農村人想出門已經像過去上街一樣簡單,加上農村賺錢的機會少,導致大量的農村人外出務工,就算是家裡有什麼酒席之類的,只要不是紅事白事,一般都是家裡面隨便有個人意思一下就行了,所以雖然農村人口仍然多,但是實際上剩餘的只是一群老人小孩,在不是非常重大的紅事白事的時候,自然就會出現冷席現象。

外出打工的人多

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就我們當地來說,我們貴州風俗還是比較多的,除了我們常見的婚嫁和老人去世往往會有較多的外出打工的人回家幫忙外,比如過去比較流行的搬家、過大生、剃矛頭、打保福之類的酒席已經引發很多人反感,一般外出務工的人是不會回家的,只是家裡有個老人甚至小孩去看一下,份子錢隨了,打個電話甚至連電話都不打就了事,所以這些酒席現在辦起來是比較冷清的,幾乎就是幾個老人小孩在辦。

農村人的生活水平提高

在過去生產力低下,很多家庭人口多,而唯一的經濟來源靠養殖或者農業種植,在那個時候醫療技術不發達,農業技術也不發達,導致種植產量低,養殖死亡率高,很多農村家庭的生活水平都不高,就像我們小時候我們貴州很多地方都是吃包穀飯,想要是稻穀飯只有等村裡有酒席的時候才可能吃到,甚至那時候的酒席還要等到正規酒席的那天才有稻穀飯吃,其它時間還是包穀飯,所以我們那時候想要吃到稻穀飯的兩種渠道就是村裡的紅白事或者過年。在那個時候,為了吃的,自然會有很多人去,就連成人也是這樣,往往遇到紅白事的時候都是全家上陣,不會在家裡做飯吃的。

現在不一樣了,很多家庭的孩子都不多,加上外出賺錢方便,很多家庭的還是都過得比較好,而且學校還有不錯的福利,實際上紅白事的那點吃的,相對家庭來說已經算不上好了,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農村家庭收入的提高,孩子們有了更多比參與紅白事更加有趣的玩法,導致就連孩子也不願意去參加,少了過去紅白喜事一旦吃飯孩子們狼吞虎嚥搶座位的熱鬧局面,現在農村很多孩子想要參與這些活動甚至要用哄才會去,自然就沒有過去那麼熱鬧。

還人情

這不得不說也是一個原因,由於現在交通發展,人際關係也比較廣,導致大量的年輕人在外面結石了很多朋友,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這些關係也慢慢變淡,但是由於過去接受過人家份子錢,在人家做酒席的時候由於距離太遠,又不得不還,所以大多采用請朋友帶或者發紅包的方式,人卻不到現場,就連很多外出的親朋好友也採用了這種方式,導致酒席更加冷淡。

心裡不滿

其實現在農村很多酒席已經令人厭惡,不但國家整治,老百姓也不喜歡,有的人一年做酒席很多次,導致親朋好友也厭煩,畢竟農村也忙,紅白事是沒有辦法,但是那些烏七八糟的酒席確實令人厭煩,就如我們當地來說,有一家人生了幾個兒子,兒子又生了一堆兒子,一年辦的酒席據十幾次,每個孩子要剃毛頭一次、整天又是做大生、叫魂、生日、搬家等等層出不窮,哪怕被村裡警告了多次還是悄悄辦,其實很多就算是親人也厭煩了,但是為了賺點小錢,就是有這麼一群人會不厭其煩的辦下去,最後導致就連親戚也只能是送點錢甚至裝作不知道就算過了,這樣的酒席冷場就比較正常了。


蜂部落


大伯手裡拿著一把寫著名字的紅包,看著好幾桌空席,小聲嘀咕:現在的人都怎麼了,禮金都給了,席面也開了,怎麼就沒人來吃呢?

大伯說,以前吃一次席比過年還開心。那時候家裡的小孩多,為爭去吃席的名額兄弟幾個還大打出手呢!現在隨了份子錢卻不去吃,時代真的變了。

相隔太遠,互相隨份子錢就算了

我記得我前兩年結婚,就不想通知我的大學同學。同學分散在天南海北,來是不可能來了,知道了也只是發個紅包,所以就想“偷偷”結完婚就好了。

最終,同一個宿舍的死黨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風聲,紛紛發來祝福並紅包,可是沒有一個來婚禮現場的。前兩天,其中一個舍友結婚,又得隨禮回去,來來往往,倒顯得有些俗氣了。

情誼淡了,彼此來往得少了

我從小就不愛走親戚,每次父親都會說:你不去親戚家,親戚也不來我們家,那還算什麼親戚?親戚之間就該多走動走動。

以前總是說“禮輕情意重”、“人來即禮到”。可是現在變了,紅包多大要攀比,送的禮品要比較貴重不貴重。現在的親戚,在一起的的時間太短,彼此的情誼斷了,彼此來往得次數自然就少了。

席面等級不高,沒有必要來

農村俗話叫做“紅事叫,白事到”,很多喜慶的事並不是很重要,只是請親朋好友來吃一頓而言。一般的紅事,在外上班的人是不會火急火燎地趕回家的,通常給一些禮金就好了。

白事的話,是不能寄禮,需要本人到場的。哪怕離家好幾百公里,也是需要趕回去的。不然的話,錯過了是沒有補救的方法的。


以上是一點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關注。對於那些碎完的玻璃,拿回去翻修,的現象,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吐槽、批評指正和補充。


——END——


一點三農


說說我們那裡吧,河南南陽的,農村,我們這裡是有這種情況的,在我們家就有過這種情況

現在農村大多數是老人在家,看孩子,看家,種地,家裡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種地從播種到收穫都是機器,雖然說一年到頭不掙啥錢,但畢竟人也不費多大事兒,所以也在種。家裡收入主要來源於年輕人打工,年輕小兩口子出去南方打工,一年也得掙個十萬左右,所以現在我們那裡家庭條件都相對於以前,好了特別多,房子有了,車好多人也有了,手裡還能有點閒錢,平時沒事幾個人,或者家人都會去鎮上飯店去吃飯,吃的比坐席時候還好,所以坐席有時候也不稀罕去,稍微有點事就不去了,沒事了才會去吃。去的大多數也都是年紀大的老人。

平時逢節假日,年輕人回來了,有的也不喜歡去湊那個熱鬧,常年不在家,遇見人也沒那麼親了,見了長輩了一遍一遍的被問,在哪兒打工啊,一個月掙多少啊,乾的啥活啊,問完一群老太太在那兒閒扯,互相交流一下信息,攀比攀比,誰混的好,誰混的不如誰呀,說說別人閒話。所以年輕人不願往那些個場合去,但最基本的禮儀還要有,禮該上還得上。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哦😊


樂多08


農村的“冷席”現象頻出,份子錢都給了,為啥人都不到場吃頓飯呢?關於這個話題,我覺得是每個地方的風俗、給的紅包數量、以及個人原因引起的。

這3年,我家就辦理了兩場白事,一場紅事。16年奶奶去世,17年我弟結婚,今年4月底大奶奶去世。我奶奶去世,我爸叫我們準備55桌菜,我叫二叔準備了70桌,結果總共有80多桌的客人,都得去街上買十幾桌的菜。廚房以及建墳墓的都沒好菜吃,虧待了他們。第二天再叫他們過來吃飯。我弟結婚,這是喜事,基本都是發了請帖才來的,總人數按照一家老小都算好了。後來多出幾桌客人。今年大奶奶去世,也是有很多客人過來,還好我們經歷過兩場,菜準備得夠。

我這裡是廣西都安,我們這邊紅白喜事,都是隨禮,100起步,好一點的200,家人自己願意給多少就多少。而且來的以及隨禮過來的都會返還20的紅包。我們每次辦酒席,最怕菜不夠。如果是白事,你可以只開一百塊,別人家辦三天道場,你每個晚上都來吃飯,也沒有人說你,家主還很樂意。這邊上了年齡去世的白世,很多人是自願過來的。喜事的,只要他們認為你可以交往,口頭通知,或者他不知道,也會過來。

出現冷席的現象,可能是你們那邊份子錢過多,給的少的,不願意來,或者人家白天上班,沒時間過來。

在我們這裡,家裡有紅白喜事,很少出現這種冷席這種情況。

不要認為我們好酒,白事沒人喝多,喜事為了開心,猜碼的是有。


農村人雄起


農村宴席禮到人不到,份子錢隨了人不吃飯就走,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常見了,歸根揭底的原因,現代人的生活水平高了,不在會刻意的因為去吃,而把時間浪費在宴席上面,畢竟在農村一場宴席的時間長達幾個小時,我記得小時候最開心的時候就是能吃席,不管是婚喪嫁娶喜事憂事,只有聽到村子裡面有放炮的,馬上就尋思著能大吃一頓了。

農村“冷席”現象頻出,份子錢都給了,為啥人卻不到場吃頓飯呢?

原因一生活水平高了,農民對於大吃二喝已經有些疲憊,現在農村的日常生活,雖然不能做到每頓飯有魚有肉,但是不在一門心思的饞吃喝了卻是事實,所以過去那種單純的因為吃喝,而必須參加宴席的事情逐漸的不存在了,農村宴席上面基本上沒有素菜,一桌子都是肉,這對於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的人是很排斥的,第一感覺肉吃多了不好,宴席上面的肉質也得不到保證,而且人多嘴多,人都會有一種多慮感覺。

原因二生活節奏太快,農村的喜事一般開席的時間都會在一點左右,而喪事因為禮數太多,很多時候兩點鐘都吃不到飯,你卡著吃飯時間去有會被別人認為沒有禮貌,所以對於事情多,不喜歡熱鬧的人來說,是受不了這種時間上的煎熬的,一場宴席就會用掉一天的時間,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

原因三吃飯地點有待改善,客觀事實的說,現在農村的宴席還是在露天進行的多,一般情況下說秋天冬天,在外面參加宴席還好說,如果趕到春天呼嘯而過的風,夾雜著灰塵實在是讓你吃不下去,而夏天室外將近40度的高溫,面對一桌子的肉,那種油膩而又炎熱的感覺,會讓你徹底沒有吃下去的胃口。

原因四人際關係單薄,很多宴席都處於一種沒有必須要去的理由,別人通知你了,你去吧周圍都是陌生人,吃喝會感覺到拘束,不去吧有損人家的面子,因此把錢隨上和辦事的主人打一個招呼離開,實在是在穩妥不過的事情了。

原因五拒絕喝酒,參加宴席對於不想喝酒的人總是很被動的事情,一個桌上幾個人都喝酒你自己不喝,難免會給人一種孤傲的感覺,喝吧自己實在是難以入口,不喝吧有怕親戚朋友認為自己拿架子,通常勸過來勸過去,就會合格爛醉如泥,我自己參加宴席有好幾次這樣的感觸,姥姥那裡的人好客好喝,你去了本身自己就是晚輩,長輩和你喝個酒你根本找不到拒絕的理由,代駕提前都給你安排好了,這酒你還能不喝嗎?所以我通常都是能躲著不去就不去,只要去了就做好了爛醉如泥的準備。

在我認為農村的宴席會逐步的走向一種完善發展的過程,會有專門用來吃飯的廠房屋子,而菜品也逐漸會慢慢把肉所沾的比重去掉,畢竟吃的精緻一下,喝好不喝倒才是參加酒席一件愜意的事情,在這裡小小李想問一下,你們村裡有專門擺宴席的地方嗎?遇到大雨大風天氣你們有是怎麼解決的那?

我是農村小小李,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有些許滿意,希望你能給我一個點贊和關注。


農村小小李


我給你講講為啥冷!我只代表遼寧,先說說我們這都幹啥需要隨份子,擺酒席,1結婚,2死人,3生孩子,4/60大壽,66大壽,80大壽,5高考,6當兵,7家裡開業以及孩子在外地做生意開業一般爸媽都在家旁邊飯店擺桌,8蓋房子,孩子買樓房了,我可能還有不知道的就說這些吧、每一家還不一年有那麼一回事、全村好幾百戶、你就聽吧、天天都有放炮仗的,以前都是誰家辦事提前找人挨家通知、後來在村裡大喇叭直接喊誰誰家辦喜事,現在農村都哎聲遍地哪還有心情吃東西、一年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隨禮20000元、一年種地才幾個錢、那你要是不去呢、周圍人都不待見你、農村人觀念偏執、都怕自己家有個啥事沒人捧場、假如死人了、那要是沒人來抬不得讓村裡笑話死、所以咬著牙,有那種沒辦法家裡就是沒事的咋辦、把門框換個新的、擺桌、還有一件事情是真實的,有一家老母豬下崽子,放炮擺桌!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沒辦法啊都是逼的、村裡有個人,為人特別會來事,那是各家辦事情都找他做主持,這個主持能說會道、他自己家也蓋了倆房子,人緣好啊,擺桌收了二十萬左右,收玩了倆口子在家數錢高興,村裡人茶餘飯後議論也是人家厲害、後來每年的每天他都在還禮、這一年他兒子結婚,又輪到他擺桌了、好一頓宣傳,這一下接了26萬,等沒一星期、一家人搬走了,從此打電話不接人也聯繫不上了、後來知情人說、他真的玩不動了,才選了這個路、!農村啊!不容易!





財神1449316


說起來這件事情老張就特別的來氣,因為去年家裡面舉辦喜事的時候,一邀請了很多的親朋好友,而且這些親朋好友也信誓旦旦的答應到時候一定親自到場。要知道老張家裡面這將近十幾二十年都沒有辦過什麼大點的紅白事,這些年光給別人送份子錢都送出去了上萬塊錢。但是到了當天的時候,很多朋友和親戚只是到場晃一頭,寫一個份子錢就走了,當時老張還非常的生氣,覺得這是人家不給我面子,事後老張也反思了一下這個問題,發現出現這種“冷席”現象並不是老張家一個,實際上現在農村這種做冷席的現象非常普遍。



①人情關係的淡薄。以前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姐死門檻段,姑死不往來”,說的就是親戚之間關係的微妙變化。但是現在很多的關係比以往變得更加的淡漠,因為本身現在的通訊越來越發達,以前發生什麼事情都需要見面,現在只是在手機上打個招呼,這種方式雖然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實際上長時間的不見面,親情關係自然就淡疏了。



②現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忙。農村很多人的生活現在實際上和以前的變化非常非常的大,有出息的就直接搬到城裡面去住了,徹底的跳出農村。但如果留在村子裡邊的年輕人,基本上也都外出務工,只有過年的幾天可能會回來幾天。這樣的生活實際上讓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畢竟外出務工,不像以前在農村家裡面那麼多有空的時間,時間的不自由,實際上也是出現這種農村做冷席的一個重要原因。



③生活水平變好了。以前的時候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那可是一個很大的事情,熟人也喜歡去湊這個熱鬧,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席間可以吃頓好的。現在咱們的生活水平都好的,平時的生活完全可以吃上大魚大肉,因因此這種作息對於很多人就失去了一定的誘惑力,自然而然很多人就不稀罕了。



當然了,說了這麼多,實際上這種現象就不是一兩個案例,而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歸根到底還是現在農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有好有壞,但是從目前來看還是讓很多人心裡不是很舒服,不知道各位怎麼看待這件事情,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探討。


老張談三農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就像我把5月1號有個朋友孩子百歲宴。他去年結婚時候我隨禮1000元,一年後孩子滿月又打電話來,還提前半個月打的電話,我都告知他了,我說五一我可能要去西安,但是,人家電話口氣貌似像我欠他錢一樣,有種不去也得去意思,後來,我和其他幾個朋友商量一下每人再隨禮1000,人就不去了。

有兩種原因: 1 這種隨禮事情,我見得太多了,一年怎麼也得隨出去幾萬塊錢,像結婚,百歲宴,喬遷宴 生日宴 其實全都是關係網,那有什麼朋友間真情實感。

2 酒店 都吃煩了,過來過去就那些飯店,翻來覆去就那些菜 流水朋友,固定的席。平時請客吃飯,也吃的那些東西,實在覺得沒意思。錢到位就行了, 人家叫你,也不就是為了要錢嗎。 對吧!你人不去 人家還剩了。還少定一桌,要得也就這個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