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蘇格拉底一樣思考

蘇格拉底曾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是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而這本書主要講了批判性思維,那什麼叫批判性思維?我們具備批判性思維嗎,我們應該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在這本書中都會告訴我們。

《思辨與立場》的作者是理查德·保羅和琳達·埃爾德。

理查德·保羅是批判性思維基金會的創建者,批判性思維領域的國際知名作家。其理論被美國的《紐約時報》《教育週刊》《高等教育紀事報》《美國教師》《讀者文摘》《教育領導》《新聞週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等眾多報刊所報道。
琳達·埃爾德,教育心理學家、批判性思維領域的知名作家。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最重要的是批判我們自己的想法,不斷反思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去批判別人的觀點。

最影響批判性思維的一點是文化遮蔽性,我們大多數人都有文化遮蔽性,比如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我們就認為對中國好的就是好的,反之則亦然。

當我們有著這樣天然的、慣性的思維的時候,我們大腦中有許多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的遮蔽性想法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思維的公正性,也就是說同一件事,我們會有雙重標準,對別人和對自己是不一樣的。

而批判性思維告訴我們的是一切正確的思維的根本,就是在任何情境之中,我們都能夠採取最恰當的思維方式。所以批判性思維針對我們自己,我們經常把自己的想法拿出來反思一下:剛剛這樣想夠不夠公正,我剛剛這樣想夠不夠深刻,我剛剛這樣想是不是滿足重要性的原理,我剛剛這樣想有沒有邏輯?

像蘇格拉底一樣思考


判性思維的三個層次

較低層次思維:這類思維方式的特點是無反省,只憑我自己的想法做事,從來不認為我這樣做有什麼問題。

比如有人打孩子,他不認為打孩子有什麼錯,甚至會覺得這是我的孩子,我為什麼不能打。所以這種思維水平經常依賴直覺,具有很大程度的自利的特徵。

思維的高級層次:這類思維方式的人,他們會選擇性反思,有著較高的思維水平,但缺乏一貫的公正合理性,在詭辯方面很有技巧。

這一類人他們具有自我矇蔽性,對待自己和別人是雙重標準,對待別人是特別講究邏輯,特別講究公正,但對待自己就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說我跟別人不一樣,具備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但是不具備批判性思維。

思維的最高層次:這一類人他們具有反省外顯話就是我如果做錯了我會告訴別人,我知道我做的不對,我公開讓別人都知道,這就是反省外顯化。

例如像雨果這樣的人,當年英法聯軍侵華燒了我們圓明園,獲得了非常多的財物。雨果的一個朋友給雨果寫信說,雨果沒有去吃虧了,因為他們拿到了很多的財寶。
而雨果就非常生氣,他寫信給他的朋友說:你們知不知道你們這種行為有多麼的可恥,你們給一個偉大的民族造成了多麼大的傷害,這是法蘭西的恥辱!

我們作為中國人,從中國人的角度認為雨果是一個好人,但如果我們作為一個法國人,我們會怎麼思考呢?

如果我們認為這是胳膊肘往外拐,就考慮的是個人的私利。就像當年巴黎聖母院被燒燬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這是他們的報應他們卻沒有認識到巴黎聖母院也是世界偉大的精神文明財富。

像蘇格拉底一樣思考


批判性思維的認知特質

認知謙遜:我們要承認自己是無知的,要承認自己不是一切東西都知道,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有進步的可能性。

與認知謙遜相反的是認知自負,一些人會認為讀書沒用這就是認知自負。

認知勇氣:我們願意挑戰我們的信念,例如當我們都讓大家維護我們自己利益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公正性。

而與認知勇氣相反的是認知怯懦他們不敢質疑。

例如日心說和地心說,當時是達芬奇在他的筆記上提出了太陽不動,所有的星球圍繞著太陽動,只是他沒有公佈出來,後來才是被哥白尼公佈的。所以他們就是敢於質疑,敢於挑戰權威。

換位思考:當我們都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我們就認為我們什麼事情都是對的,會把自己的錯誤合理化,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認知一致:與此相反的是認知虛偽性,認知虛偽性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認知堅毅:與此相反的是認知惰性,認知惰性就會覺得這件事這麼複雜,算了算了憑感覺做事情,所以要做到認知堅毅,複雜性和沮喪感是會時常伴隨著的。

依賴性理性推理:與此相反的就是懷疑推理和情緒化。例如進了邪教的人,在我們旁觀者看來他是騙子,但是當局者就失去理性。

思維自立:要成為獨立的思考者,不要依賴任何人,就像網上經常發一些帖子,如果不轉發就會怎樣怎樣。這個時候就要依靠自己的思維判斷,如果思維自立的話就不會去轉發這樣的帖子。

這七個特質都是相互依存的,養成批判性思維的過程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我們需要去堅持。


像蘇格拉底一樣思考


批判性思維的八大要素

要有數據和信息、目標和目的、關鍵問題、解釋和推斷、建立在重要的概念之上、要有假定和前提、意涵(意義和涵義)和結果。

批判性思維的標準

清晰性:這個問題清晰不清晰,能否詳細的闡述這個問題,能否舉個例子。

準確性:它是真實的嗎?我們該如何檢查它是否準確?我們該如何探尋它是否真實?

關聯性:那些問題如何與議題有關?這一觀念如何與其他觀念相關?

深度:比如孩子不聽話就教訓他,而不是去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所以很多父母不瞭解這個孩子是缺愛還是缺教訓。這就是思考問題的深度不同導致的結果不同。

廣度:比如找工作先問累不累,工資多少,這就是思維的狹隘性,這個時候更多的應該考慮發展機會和發展方向。

精確度:你能否提供進一步的細節?你能否更具體一些?

邏輯性:

要思考一下自己的思維邏輯前後會不會打架。

公平性:對於給出的證據,我的思維公平公正嗎?這些預設公平嗎?

重要性:針對這一議題,我們需要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麼?在某個背景中,為何那個事實很重要?

文中有一句話:如果我們不能接受一個我們錯了對方對了的觀點,我們就不具有批判性思維。

如果我們只看自己喜歡的書只看近期的書那麼我們一定會有文化遮蔽性。

像蘇格拉底一樣思考


為什麼要培養批判性思維

非理性根源

自我中心主義:如果我們沒有自我中心主義,那我們就是蘇格拉底了,因為我們達到了最高的境界:無我。

文中講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任何時候感受到了負面情緒請相信我一定是你的思維方式出現了問題。

可見我們受自我中心主義的影響有多大。而自我中心主義也分兩種:一種是成功的,成功的自我中心主義最大的特點就是人人都要面對現實,現實是殘酷的、是不公平的;而失敗的自我中心主義經常顧影自憐,抱怨和指責,認為只能自己沾光不能吃虧。

而失敗的自我中心主義分為兩種,一種是支配型人格,另一種是服從型人格。

支配型人格他們你經常對待下屬頤指氣使,他們諂媚領導,就如孔子說的“諂上必驕下。

而服從型人格他們喜歡拍馬屁來間接達到自己的目的。

社會中心主義:受社會中心主義的人往往服從於自己的民族和地域,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受自己周圍文化的影響非常深,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影響自己的思維判斷,所以我們要養成批判性思維。正如孔子所說: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

像蘇格拉底一樣思考


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要做思維的提升者:要是常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對照前面批判性思維的標準。

要時常問自己:今天我最糟糕、最棒的思維分別是什麼?我弄懂了接觸到的事物了嗎?我做了計劃要做的事嗎?為什麼沒有?如果10年後再看今天的我,會後悔嗎?

時常問自己以上幾個問題,並記錄下自己的思維。

要多讀書多各個時間段的書,包括各個國家的書,不要只讀自己喜歡的書。

培養自己的認知特質,保持認知謙遜。並且要掌握自我中心主義和警惕社會中心主義,要時常的反思是否混淆了道德和習俗、道德和宗教、道德和法律。

最後我們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