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为什么要篡改,比如岳飞的《满江红》?

Z在下头很硬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满人夺取了汉人的政权,改朝换代,建立大清,为了维护它的统治地位,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大搞白色恐怖,对汉人的思想实行强制统治,大搞“文字狱”。对不利于大清的言辞进行扼杀。编撰“四库全书”的汉族大臣纪晓岚等,在皇权的政治风暴下,也是唯唯诺诺,如履薄冰,敬小慎微,对收入四库全书的先贤圣哲都要经过筛查,岳飞是北宋的民族英雄,他的《满江红》,充满爱国主义色彩,在人们的心中已经不可磨灭,既然收编,当然在列,但是,更让人头疼的是

他的原文中有这样的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讳。于是,编撰者就给他篡改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一阙气壮山河的《满江红》就变得暧昧,闲散了。





洎水蓝


岳飞死于1141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六十年后,他的孙子岳珂搜肠刮肚编写的《金陀粹编》,《鄂王行实编年》,没有《满江红 怒发冲冠》。330多年后,到了明朝成化年间,宰相徐阶编辑整理的《明朝北伐语录》才第一次出现《满江红 怒发冲冠》,是明朝大将王越写的。岳飞做梦也没去过贺兰山,王越率领的明军是真的在贺兰山打败匈奴。岳飞见过的金军,一半是女贞人,一半是汉人。。王越打败的全是匈奴。王越文武双全,进士出身,封疆大吏,镇守边疆,七十二岁老死,王阳明为其扶棺。。岳飞三十九岁被大理寺判处死刑。岳飞死的可怜,人们把《满江红 怒发冲冠》戴在岳飞头上,心理觉得好受一些。四库全书,当然没有岳飞的份。


大海的眼睛3723187353


要搞清楚清朝篡改四库全书的目的性何在,就要搞清楚清朝对四库全书的篡改到了什么程度?

清朝对四库全书的篡改完全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他们已经不满足只销毁不利于和清朝有关的文字了。

连前人文献中凡是触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被查禁的禁书竟然达3000多种,十五万部左右,被焚毁的图书超越70万部。

70万部图书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概念,里边有多少有价值性的东西就这样被清廷全部销毁。

堪比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禁毁的书本已经赶得上后期四库全书收录的数量了。

史学家吴晗曾经说过:“清人篡改《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这也反映了清代交为前代的外族统治者更加卑鄙阴横和恶毒。

他们不仅仅要从身体上控制和奴役汉族的同胞,还要从精神上加强控制,让我们从精神上成为他们的奴隶。

所以像《满江红》这类明显的充满反抗精神的诗词自然在被禁和篡改的行列,其目的就是害怕里面的精神容易发被统治下汉人的反抗。


平安是福0123


《四库全书》全名《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由政府主持编撰的大型丛书。

大凡政治人物或政治机构编撰书籍,除了养今世之望、传后世美名之外,实现政治目的才是核心动机,因此出于很多不可描述的原因,删减、篡改前人作品成了家常便饭。

有清一朝,文字狱贯穿始终。文字狱的严酷程度,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是彻头彻尾的文化恐怖制度。在这样的政治前提下,作为异族入侵势力代表的满清皇室,对中华正统文化的篡改也就不难理解了。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四库全书》中被篡改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岳飞是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抗金名将,而满清自称沿自“后金”,与金人同为女真、一脉相承,正是岳飞笔下的“胡虏”、“匈奴”之属,而这正是满清政权最不能接受的称谓,篡改岳飞词作就是这种心情的最好写照。


小牛在云端


个人认为满清政府对词中的靖康恥犹未雪心有余悸怕汉人们惊醒,恨不能笑谈渴饮匈奴血,驾长車踏破了贺兰山厥 来个驱遂鞳虏把他们赶进山海关,所以改一改,以麻痹汉人的斗志以维系满清的统治


无韵诗翁


满清执政,纪晓岚等编辑一方面为了迎合统治者,另一方面也是存有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之政治现实需要


用户13076937883


《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都是统治阶级“净化”舆论的产物,有利于统治的纳入其中,否则禁毁。篡改删减,更是不在话下。


张瑞平


很简单,这部书是乾隆组织编纂的。这个人是平庸却偏要附庸风雅的自以为是的家伙。这部到处都是胡乱篡改,原因就在于此。


老榕树1121


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进步,不断变化。


路遥不将就


应该还是有希望,就看报的哪个导师,然后招生有几个,希望你高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