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為什麼要篡改,比如岳飛的《滿江紅》?

Z在下頭很硬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滿人奪取了漢人的政權,改朝換代,建立大清,為了維護它的統治地位,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大搞白色恐怖,對漢人的思想實行強制統治,大搞“文字獄”。對不利於大清的言辭進行扼殺。編撰“四庫全書”的漢族大臣紀曉嵐等,在皇權的政治風暴下,也是唯唯諾諾,如履薄冰,敬小慎微,對收入四庫全書的先賢聖哲都要經過篩查,岳飛是北宋的民族英雄,他的《滿江紅》,充滿愛國主義色彩,在人們的心中已經不可磨滅,既然收編,當然在列,但是,更讓人頭疼的是

他的原文中有這樣的詞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其中的“胡虜”、“匈奴”在清代是犯忌諱。於是,編撰者就給他篡改成了:“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一闕氣壯山河的《滿江紅》就變得曖昧,閒散了。





洎水藍


岳飛死於1141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六十年後,他的孫子岳珂搜腸刮肚編寫的《金陀粹編》,《鄂王行實編年》,沒有《滿江紅 怒髮衝冠》。330多年後,到了明朝成化年間,宰相徐階編輯整理的《明朝北伐語錄》才第一次出現《滿江紅 怒髮衝冠》,是明朝大將王越寫的。岳飛做夢也沒去過賀蘭山,王越率領的明軍是真的在賀蘭山打敗匈奴。岳飛見過的金軍,一半是女貞人,一半是漢人。。王越打敗的全是匈奴。王越文武雙全,進士出身,封疆大吏,鎮守邊疆,七十二歲老死,王陽明為其扶棺。。岳飛三十九歲被大理寺判處死刑。岳飛死的可憐,人們把《滿江紅 怒髮衝冠》戴在岳飛頭上,心理覺得好受一些。四庫全書,當然沒有岳飛的份。


大海的眼睛3723187353


要搞清楚清朝篡改四庫全書的目的性何在,就要搞清楚清朝對四庫全書的篡改到了什麼程度?

清朝對四庫全書的篡改完全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他們已經不滿足只銷毀不利於和清朝有關的文字了。

連前人文獻中凡是觸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被查禁的禁書竟然達3000多種,十五萬部左右,被焚燬的圖書超越70萬部。

70萬部圖書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概念,裡邊有多少有價值性的東西就這樣被清廷全部銷燬。

堪比秦始皇時期的焚書坑儒,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禁燬的書本已經趕得上後期四庫全書收錄的數量了。

史學家吳晗曾經說過:“清人篡改《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這也反映了清代交為前代的外族統治者更加卑鄙陰橫和惡毒。

他們不僅僅要從身體上控制和奴役漢族的同胞,還要從精神上加強控制,讓我們從精神上成為他們的奴隸。

所以像《滿江紅》這類明顯的充滿反抗精神的詩詞自然在被禁和篡改的行列,其目的就是害怕裡面的精神容易發被統治下漢人的反抗。


平安是福0123


《四庫全書》全名《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乾隆時期由政府主持編撰的大型叢書。

大凡政治人物或政治機構編撰書籍,除了養今世之望、傳後世美名之外,實現政治目的才是核心動機,因此出於很多不可描述的原因,刪減、篡改前人作品成了家常便飯。

有清一朝,文字獄貫穿始終。文字獄的嚴酷程度,在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是徹頭徹尾的文化恐怖制度。在這樣的政治前提下,作為異族入侵勢力代表的滿清皇室,對中華正統文化的篡改也就不難理解了。

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中的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在《四庫全書》中被篡改成了“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岳飛是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抗金名將,而滿清自稱沿自“後金”,與金人同為女真、一脈相承,正是岳飛筆下的“胡虜”、“匈奴”之屬,而這正是滿清政權最不能接受的稱謂,篡改岳飛詞作就是這種心情的最好寫照。


小牛在雲端


個人認為滿清政府對詞中的靖康恥猶未雪心有餘悸怕漢人們驚醒,恨不能笑談渴飲匈奴血,駕長車踏破了賀蘭山厥 來個驅遂鞳虜把他們趕進山海關,所以改一改,以麻痺漢人的鬥志以維繫滿清的統治


無韻詩翁


滿清執政,紀曉嵐等編輯一方面為了迎合統治者,另一方面也是存有國家安定,民族團結之政治現實需要


用戶13076937883


《四庫全書》和《永樂大典》都是統治階級“淨化”輿論的產物,有利於統治的納入其中,否則禁燬。篡改刪減,更是不在話下。


張瑞平


很簡單,這部書是乾隆組織編纂的。這個人是平庸卻偏要附庸風雅的自以為是的傢伙。這部到處都是胡亂篡改,原因就在於此。


老榕樹1121


文化在歷史長河中不斷進步,不斷變化。


路遙不將就


應該還是有希望,就看報的哪個導師,然後招生有幾個,希望你高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