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不允许哭的孩子,难以情绪自由

天下没有不哭的孩子。

但是大多数父母将哭看成是一件错误的事情,他们想方设法地阻止孩子哭。

你在哭,我就不要你了;

哭什么哭,烦死了;

不要哭了,我给你买玩具好不好?


台湾教授洪俪瑜说过:“国人因文化的关系,并不接纳负向的情绪。”

从小不允许哭的孩子,难以情绪自由

到底是哭这件事是错误的,还是大人的看法错误的呢?明显是后者。


当孩子哭时,我们要关注哭的背后原因

荷兰心理学家阿德温格霍伊斯说:

“眼泪具有很强的符号意义,它能传达出无助,尤其是在人类最脆弱的童年时代。”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他们会通过哭来表达自己饿了、渴了、困了等信号;再大一点,摔跤了哭,是想得到妈妈的关心。

后来,当他们的需求不被满足时,他们哭是表达委屈和欲望。

不管哪种原因引起的哭泣,都是孩子的正常情绪,跟“笑”是一样的,高兴的时候笑,不开心的时候哭。


情绪没有好坏,是大人的看法带有批判性。


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只会在自己最信任的人面前哭,舍得将自己脆弱的一面呈现给爸妈,你还忍心阻止孩子哭泣吗?

从小不允许哭的孩子,难以情绪自由

孩子的哭泣,是自我疗伤治愈的过程

哭泣可以治愈心情,小孩如此,大人也是如此。

心理学专家指出:

哭泣是情感的宣泄,眼泪的及时排除不仅让孩子身心放松,更能给身体和心理排毒,哭泣也许不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但在维持健康方面有独特的功效。

相比忍着不哭的孩子,能够放肆大哭的孩子,心情能够立马转晴;大人总是感叹孩子真是变色龙,一下雨一下晴。

其实这跟孩子的情绪自由有关,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心里就没有什么负担,心情自然更真实。

以前看《爸爸去哪儿》时,嗯哼在节目中动不动就哭,做任务哭,和爸爸分开哭,不开心了哭,抽到不好的房子也哭...


从小不允许哭的孩子,难以情绪自由

凡事哭三场,但现在看他,成为了有担当,善于表达的小暖男。

所以,哭不是代表孩子软弱,它只是情绪发泄,能够自由发泄情绪的孩子,更健全。


孩子哭泣时,大人需要整理的是自己的情绪

在一个母婴论坛中,看到一个话题:

你最怕孩子什么?

第一名是怕孩子生病;第二名是怕孩子哭。

有的宝妈说,听到孩子哭泣,心情就觉得很烦躁,特想抽他一巴掌,问他到底有什么可哭的。

英国进化心理学家MortenL Kringelbach说:“婴儿和孩子的哭声,会给父母的大脑带来特殊的刺激,让父母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难受。”

可见,孩子哭泣引起的是家长的情绪不耐烦,所以家长才想粗暴地阻止孩子哭泣。

有的家长可以正确地处理孩子哭这件事,等孩子发泄完后,再跟他沟通;有的家长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阻止孩子哭。

两种不同的方式,必然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前者的孩子情绪自由,负面情绪能够排除体外;后者会让孩子觉得哭是一件可耻的事,今后很难放肆哭,更别说开怀大笑了。

从小不允许哭的孩子,难以情绪自由

马伊琍曾在微博上表示后悔曾经使用过哭声免疫法对待自己的女儿,坦言这种固执而麻痹的方式对孩子对全家人都是巨大的折磨,漠视孩子的无助,是扭曲的育儿理念。

所以,聪明的家长会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愚蠢的家长,一味地指责孩子。


不允许哭的孩子,负面情绪会积聚在心里

哭可以让孩子自愈,不让哭时,负面情绪就会积聚在心里,会吞噬孩子。


当孩子无法顺利地将情绪感受表达给父母时,会采取两种做法:

一是深埋心中,攻击自己;

二是将情绪“丢”给他人,都是别人不好。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的分享:

小时候有次数学没考好,爸爸回到家看到试卷就骂我,我委屈得不行就哭了起来;当时爸爸一巴掌打过来,我被打懵了,哭的更凶,谁知而来的是更严厉的惩罚。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让父母看到我的眼泪;与此同时,我也很难有笑的时候。

当我们大人将哭这件事错误地看待时,实际传递给孩子的是,情绪这件事是错误的,你不能做,你要将它压在心底。

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忽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会忽视别人的情绪,变成冷漠的人。

在不被允许哭的时间里,孩子学会了看眼色,活得小心翼翼,多么悲哀。

从小不允许哭的孩子,难以情绪自由

看见孩子的情绪,才是对孩子的正确回应

不要在孩子哭泣时给他讲道理,那就是一种“暴力”。

孙俪之前曾发微博分享自己育儿观: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痛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从小不允许哭的孩子,难以情绪自由

当孩子在发泄情绪时,大人不要想当然地用自己的行为来回应孩子,否则孩子哭的会越来越凶。

关键是看见孩子的情绪,给他一个拥抱,事后再沟通。

第2期的《超人妈妈带娃记》中,小鱼儿在超市里拿起口香糖,直接拆开准备给哥哥吃。

胡可阻止他说,付了钱才可以打开,没想到小鱼儿不肯,就哭了起来。

从小不允许哭的孩子,难以情绪自由

而胡可并没有上前及时给他讲道理,而是在一旁静静地等着,等小鱼儿情绪宣泄的差不多的时候再给他讲道理。

从小不允许哭的孩子,难以情绪自由

之后,小鱼儿也认真听取了妈妈的意见。

看见孩子的情绪,认真地等待,才是正确地做法。

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

“孩子哭闹时,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是试图阻止。要知道哭闹、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才是。”


所以,当孩子哭泣时,我们要当个“心大”的父母,让他哭,哭完再说。


让孩子实现情绪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