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周秦汉唐,中国历史上特别具有代表意义的四个朝代,首都为镐京、咸阳、长安,都在今西安及其周围,亦可是为长安。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

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长安的历史变迁

01远古时期

长安地区很早就有人类存在,早在10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这里建造了窝棚;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半坡遗址就是仰韶文化的代表。

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高陵杨官寨遗址的发现,将东亚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聚落,也许是东亚最早的城市,城市边缘有一条长达1945米的环壕。

那时,社会已经有了简单的分工,有的古人以制陶为生,有的人耕地,有的人狩猎。维系人际关系的,除了血缘,还有某种制度。

02周秦汉时期

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镐京在今陕西西安沣水东岸,充当过周的国都。

长安本秦之乡名,秦时有兴乐宫。

汉高祖五年(前202),在兴乐宫基础上修治长乐宫,七年建未央宫,自栎阳迁都长安。

惠帝元年(前194)至五年筑城墙。武帝时在城内修北宫,建桂宫、明光宫,在西城外营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

新莽改长安为常安,于南郊建九庙。

东汉建都雒阳(今洛阳),仍以长安为西京。献帝一度迁都于此,其后西晋惠帝、愍帝以及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相继以长安故城为都。

西汉长安城平面不规则,东垣平直,其余三面墙随地形河渠曲折。经实测,周长25千米余,约合汉代六十二里强。城外挖有护壕。每面城墙有3门,由北至南,东墙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西墙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由东至西,北垣为洛城门、厨城门、横门,南垣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发掘证实每门设3个门道,每道宽6米,可容4个车轨。霸城、覆盎、西安、章城四门内对长乐、未央二宫,其余8门各与城内一条笔直的大街相通。每条街均分成3条并行的道路,中为皇帝专用的驰道,两侧道路供吏民行走。

班固《西都赋》"披三条之广路,开十二之通门",就是指长安的道路和城门。

汉长安城主要由皇家宫室及其附属设施构成,突出表现了为帝王、贵族、官僚服务的性质,反映了中国早期都城的特点。新莽以后,宫室、城门、武库先后被毁。其后历代虽有营造修饰,但未能恢复西汉盛况。

03隋唐时期

至隋代建大兴城,汉城遂废。城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处,1956年开始勘查发掘。

唐长安城在隋朝大兴城基础上建成(今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遗址),由宇文恺主持修建。

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

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皇城相当于今天的行政办公机关,宫城和皇城只隔一条横街,宽440米。

宫城是皇上上早朝,批阅奏折的地方,还包含了后宫。

外郭城,除了皇城、宫城外所有的地方都叫外郭城,也就是百姓官吏居住区。

唐长安城是唐朝城墙围起来的部分,相当于今天的城区。

城外面也有人住,就是郊区。

越靠近皇城的地方越住的达官显贵。

白居易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说的就是当时超整齐街道,总共有十一条南北大街和十四条东西大街,横竖相间非常整齐的街道把唐长安城划分成了108坊。

每个坊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区。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晚上一定时间坊门关闭,不得进出。可以看到皇城中间有一个朱雀门延伸的朱雀大街。

这是整个城的中轴线,将城分为左右两部分。朱雀大街宽155米,城的东西是贸易区,东市和西市。西市通往丝绸之路,是国际贸易中心,东市是国内贸易的场所。

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唐长安城面积大概83平方公里,比446年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7倍;比公元800年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大6.2倍,可以说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

04宋以后至今

唐以后,除李自成蹦跶几天把都城设在长安以外,再也没有人把都城建在长安。除了两宋不能收复燕云之地,不得已分别以开封、杭州为都,辽、金、元、明、清均以北京为都。

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了西安城墙。

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长安虽然不再是国都,但长安依然是西部重要的军事重镇。

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几段不得不说的辉煌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很多段,但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

暂且不谈康乾盛世,不是康乾盛世不伟大,是因为只有这个和长安没有直接联系。

其余三段盛世无一例外的都发生在国都定为长安的朝代,不相信宿命论,但无法回避,这是中国历史上汉人强盛的辉煌时代。

01文景之治

从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41年,共39年。这期间,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在位,孕育了中国封建农业文明史上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杀伐不断、社会混乱的局面相比,可谓是"国泰民安"。

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前汉书》中说,居住在里巷的普通老百姓也能吃上"膏粱肥肉"。

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作奸犯科的事情很少发生;与周边少数民族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国库充实。班固在《前汉书》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人丁兴旺,人口增长较快。西汉立国之初,大的封国家庭户数不超过万户,小的只有五六百户,而到了文景时期,大的封国达到三四万户,小的封国也翻了一倍。

02贞观之治

从公元627年到649年,共23 年。

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这期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虽然时间不长,但成绩斐然,除了具备文景之治的一般特点外,成就更加辉煌。

版图辽阔。西迄咸海,北达北海(贝加尔湖,现俄罗斯境内),南抵林邑(今越南),东至大海,是当时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经济高度发达,商业繁荣。在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中,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国际大都会。

国家空前开放。与周边几十个民族国家交往,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八方来朝,显示出泱泱大国的恢宏气象。

政治清明,法治严明,创造了君主时代高度的政治文明。

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空前融洽。天下和同为一家,甚至周边民族国家的人士也可入朝为官,而且官职不低。

03开元盛世

从公元713年到741年,共29年。这期间,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唐朝发展到鼎盛时期。

都城长安差不多成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该时期不仅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口众多,而且文化昌盛,群星璀璨,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将进酒》和《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望岳》等等。该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成果丰硕,颜真卿的《麻仙姑坛记》、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至今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丰富多彩的文化,吸引着突厥、日本、高丽等周边民族国家纷纷前来学习借鉴。

由于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长安缘何失去了国都地位

大一统的王朝,长安作为首都,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连关中的语言成为通行全国的普通话:雅言。

关中的风物、风俗被国人传颂景仰,渭水、灞桥、曲江池、终南山等被诗词千百遍的吟咏赞叹。

但是,自宋以后失去国都地位,长安及关中地区迅速被边缘化,成了西北边鄙之地,成了抗击西夏的准前线,其地位别说与江南富庶之地比较,即便与同为西部的川蜀相比也颇有不如,似乎无足轻重,典型的凤凰落架不如鸡。

其实说起来,长安城盛在唐朝,毁也在唐朝

隋朝建立的时候,汉朝时期的长安城,已经被摧毁得差不多了。隋文帝建国之后,就开始修复长安城,在这里重新建立宫殿,还把长安城在原来的地址上,向东南方扩建了很多。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也对长安城进行了扩建,并且正式命名"长安",作为唐朝的国都。

但是实际上,这个时候的长安城,已经不是以前的地址,经济中心也偏向了东南方。

那么,为什么从唐之后,长安就彻底衰落,千多年间再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呢?

01战争之灾

长安的地位特殊,处于西北地区,和突厥、吐蕃等外族的地盘很近。

这些游牧民族,经常会入侵长安。李渊称帝之后,就曾想把都城迁往湖北,就是为了躲避突厥的骚扰,而且历史上突厥、吐蕃的确有攻入长安城的记录。

  尽管如此,蛮夷外族对长安城的损坏,也不是最强的。中原内部发生的各次叛乱,对长安城的破坏,成为导致长安失去国都的地位的重要原因。

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汉长安城遗址

第一次大破坏,当属756年安史之乱。唐玄宗带着家眷和杨贵妃逃离都城长安。

长安百姓知道皇帝都跑了,大势已去,也疯狂地逃出京城。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人对长安城进行破坏,偷、抢、毁。

安禄山进入长安的时候,只留下残垣断壁。

第二次大破坏,763年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不久,吐蕃大军趁着唐朝国力空虚,挥军入侵。

唐代宗和唐玄宗一样,弃城逃跑。长安城完全被吐蕃控制,他们血洗了长安城。

  吐蕃只是一个游牧民族,没有打算在长安定居。他们四处搜集财物,能带走的就全带走,不能带走的就一把火烧掉,持续了半个月之久,被郭子仪帅兵赶出了长安城。

第三次是唐德宗在位期间,尝试消减藩王的势力,没想到引起了四方的兵变。

李希烈兵围襄城,唐德宗派遣人马去支援,谁知这5000人马抵达之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待遇,只有粗茶淡饭,一气之下,对长安城抢掠一番。

  第四次黄巢攻入长安城后期,被眼前的荣华所俘虏,开始掠杀官员,抢占他们的财产,随后演变到,四处烧杀抢掠当地的富商。

  远在四川的唐僖宗组织军队反攻,各道节度使领兵围攻长安,黄巢带兵到了灞上,而唐军进了长安城,得知黄巢军撤离,并没有急着攻打黄巢,而是在长安城中劫掠,结果被黄巢又赶了出去。

黄巢再一次占领长安,知道城中有很多的百姓,帮助过皇帝的军队。于是下令,对长安城的百姓,进行了一场屠杀,血洗长安城,足足杀了八万多百姓。

黄巢被剿灭之后,唐朝进入诸侯争霸的阶段,很多的军阀只要进入长安,都会进行一番抢掠毁坏,当朱温胁迫唐少宗迁都洛阳之后,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破坏。

唐末军阀朱温,实控地盘主要在河南一带,为篡唐自立,以各种手段逼迫唐昭宗。唐昭宗无奈按朱温之意将首都搬迁至洛阳。

实施首都搬迁工程的朱温,不但监督皇室、官员全部上路,还下令长安的市民百姓按一起迁往洛阳。

为保证所有人员顺利成行,朱温组织兵丁工匠将长安的宫室、民房全部拆毁,将拆下来的木料人扔进渭水,让其漂流到洛阳附近再捞起来,以此木料在洛阳大肆兴建宫室及民房。

遭遇朱温荼毒,长安成了一片建筑垃圾场,狼藉满地,彻底成为废墟,繁华的长安城,成为一个被丢弃的城市,辉煌从此一去不返。

除此之外,关中的位置、面积、地形、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原因也是重要因素。

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长安城遗址

02关中的位置、面积及地形特点

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似乎很大很肥沃,但与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按如今数据,关中平原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而华北平原的面积是25万平方公里,是关中的5倍多,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面积是20万平方公里,是关中的4倍多。

除了面积小,关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地形封闭。南有秦岭,北是黄土高原,西是陇山秦岭合围,东有黄河与潼关山地。

西汉初年刘敬劝汉高祖建都长安时,就是用这个地形特点说服刘邦的。

"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这种地形特点易守难攻,周、秦都是先在关中发展壮大,然后东向而出,取得天下。

黄河、潼关将关中与中原隔开,关中成了独处西侧的一个温室。兵精马强时可以打开潼关威服东方,势弱力小时还可以封闭潼关争取恢复力量的时间。

这种地形有其优势,也有其严重的劣势。就是面积较小,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不多,而四面封闭,要将粮食等物质运进来比较困难。

03人口的增长及粮食的外运

根据历史资料推算,西周全国的的人口总数约为800——1000万,其中关中地区的人口约为50万左右。

尽管西周时期生产力低下,粮食亩产比今日要低得多,但关中平原养活50多万人口还是可以的。西周建都于此,并充分利用关中的优势威服各诸侯国,总体效果还算不错。

西汉初年的人口1200多万,因文景之治,人口有了较大幅度增长,达到了五千多万。

西汉中期,长安城及周边人口应该超过了百万,关中地区的人口加上驻军,可能在300万以上。

这个时候,关中所产粮食,就不够长安城及周边人口的消费,不得不从潼关之外向进运粮。

开始是通过渭河船运,但渭河的河道在西汉时非常曲折,从长安到渭河入黄河口的直线距离就是300里的样子,可渭河弯来绕去的,河道距离竟有900多里,而且很多地方河道太宽,导致水浅难以行船,让粮食运输非常不便。

汉武帝时期,从长安城北开凿漕渠直通黄河,引渭水入渠,用以解决粮食运输问题。

到了隋朝,隋炀帝在长安故地建都,称大兴城。这时的人口情况与西汉中期差不多,粮食也需要外运。可这时汉代挖掘的漕渠早已淤塞,难以航行。

于是重新挖渠,称作广通渠,连接黄河用来运输首都所需的粮食等物质。

到了唐代,人口进一步增长,高峰时期全国人口达到8000万,仅长安城的人口就达100多万,加上周边小城及驻军,关中的粮食更加紧缺,即便靠广通渠运粮,也很难满足需要。

朝廷无奈之际,采取长安、洛阳轮流办公的方法,在长安住一段,朝廷人马又转移到洛阳,以此缓解长安的粮食供应问题。

宋、元、明、清四朝,人口进一步增长,关中的粮食供应问题势必更难解决。而宋、元、明、清四朝因气候原因,导致渭河水量大幅减少,靠运粮船东粮西送也明显是行不通了。

04气候原因

从古至今,气候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科学家竺可桢通过研究大量考古成果、历史记载等,发现在西周、两汉、隋唐三个时间段内,中国的气候都比较温暖,比今日的年平均温度高约2——3度,且降雨量较为丰沛。

而在春秋战国、南北朝及宋元明时期,气温较低,降雨也相对减少。

气温的降低,都伴随着雨量的减少,而雨量的减少会导致渭河水量减少。因而,自宋以后靠广通渠向长安运粮就变得更加艰难。

在这些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自宋以后,长安永远地失去了做大一统王朝首都的机会。

长安的辉煌只盛放在汉唐时代,但长安曾经的辉煌,是今天的西安人聊以自慰的骄傲,也是祖先留给长安的后代子孙一笔丰厚的财富。

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今天的西安能否再现昨日长安的辉煌

曾经历史上最辉煌的东西方古城,从长安到罗马,丝绸之路的两端,遥遥相望却又紧紧相连,是文化的碰撞,也是艺术的融合。

无论曾经的长安,还是历史的罗马,风华褪尽,留给世人的总是无尽的遐想。

如果说要形容那个时代的辉煌,文能执笔定乾坤,武能戎马安天下,便是那个时代的真相写照。

王侯将相在军功中缔造了传奇,可历史从来不是偶然的,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背后,总有那么多看似相连,又相差甚远的故事。

西安的历史形象素来都是"长安自古帝王都"。

它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李白的"长相思,在长安",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都为长安抹上了厚厚的历史色彩。

文化历史方面,西安自然不输给任何一个城市,有人说五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年中国看上海,一千年中国看北京,而两千年中国看西安。

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专程来到西安,站在西安钟楼上,他说:

"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从哪儿来"。

这个被历史惠泽的千年帝都,在城市和居民的命运变迁中,慢慢咀嚼自身的失落和尴尬。

如今,古城西安面临的更重要的难题是——该到哪里去?

站在故丝绸之路的起点放眼望去,先祖留给西安的丰厚历史文化积淀是西安的优势,是西安的机遇,同时也是西安甜蜜的负担,禁锢着西安未来的发展。      

漫步今日之西安,昔日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再次来过西安的罗马人以及所有外国人,留有印象的也许只有三样:兵马俑、大雁塔、明城墙。

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西安钟楼

除此之外,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富庶辉煌的都市只给人留下一片空白。

西安的发展,决不能在城墙之内搞复兴,更应该跳出城墙看历史,沿着丝绸之路去找机遇,实现从生态环境到人文艺术、历史资源的全面复兴。

2018年,西安GDP为8349.86亿元,比上年增长8.2%,这一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位,虽然总量排名因为济南合并莱芜的"意外事件"而屈居第21名,但已逼近西安历史最高成绩(因2019年数据暂未公布,故用2018年数据)。

然而,高歌猛进仍难掩一个尴尬的事实。西安是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唯一经济总量没有过万亿的,并且与周边几个中心城市都有明显差距。

不得不说,历史文化底子太好,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有时候也是个负担。

千百年来留下的城市底蕴,也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骨子里,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然而城市的发展就如人体一般,永远新陈代谢着,主动去适应改变永远比被迫接受更为重要。

无论如何,希望西安能够在仰望星空时,能够畅想明日的辉煌,而不是枕在历史积淀的高枕之上,只顾制造几个单薄的"网红"。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西安也可以跳出城墙,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再现长安往日的辉煌,再造一方新的高地。

曾经辉煌的古都长安雄风不再,“网红”西安如何才能超越?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交流,非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