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难道语文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教育知识汇


几年前,朋友的孩子考上了清华。考前曾问他,有多大把握。他说:“由语文决定命运吧”!

“语文有很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分值多的阅读理解,最怕语文出意外。英语其次,数、理、化、生几乎能得满分。”连尖子生都这样说,可见对高考生来说,语文是个梗。

中考中,语文试卷总分120,阅读理解一般占46左右。古诗+古文+两段现代文+名著阅读,庞大的阅读量,涵盖内容广,思想内容深,也让中考生望而生畏。

语文是基础学科,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对学好任何一科都有帮助。

作为中国人,我们也有责任学好母语啊!





师者梦洁


你好,我是14届浙江省考生,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先说结论,没那么重要,比数学和英语的重要性低。

先说我的高考成绩吧(科目得分/满分):数学145/150;英语135/150;语文103/150;理科综合279/300;自选模块59/60。总分721/810,省排名300左右。

看了我的成绩你可能觉得其他几门考的不错,要是语文再好点说不定能上清华了呢。

那么问题来了,我说语文不重要的第一个原因是:这门科目提分难,不划算!从高一到高三,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在100分附近晃悠,期间也上过老师的辅导班,然而其效甚微。原因的话语文科目确实是一个文学功底积累的直接考量,我从小不爱看书,写出来的文章我自己都不想再看第二遍的那种。为了提高作文我要练字,我要去摘抄,坚持一两个月后考试分数还是那样。

第二个原因,语文科目根本不拉分。高中一次次月考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我数学理综够高,语文差点根本无所谓。语文科目最高分130左右了不得了,就算不咋学习的同学,多写点字,作文不离题,也能考7,80分。而数学科目我每次考试都是奔着150分去的,理综科目奔着285分去。这两门科目能拉中等生7,80分,语文只要考个平均分就够用了。

能学好语文当然更好,如果觉得难在别的科目多花时间更有效!谢谢[呲牙]


啊哎哈哟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语文确实很重要,不是因为我是教语文的缘故,而是因为语文的特点使然。

那么,语文的特点是什么呢?

简单说有两点:

一点是基础性。所谓基础性就是学习其它课程,都需要语文的帮助。比如说,你只有识了字,才能有能力去学别的课程,因为它们的内容都是由文字呈现的。

一点是工具性。所谓工具性是指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记载历史、传播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我们想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被别人了解,需要文字来传导,我们看到的书和文章,都是由文字记载的。

正是因为语文有这两个特点,所以才在人类的活动中显得很重要。

为什么说“得阅读者得语文”呢?

第一,阅读能让人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思想。

我们的知识和思想,绝大部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这应该能取得共识。

语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是以说话、写文章和理解别人的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观的。这也能取得共识。

有了这两个共识,“得阅读者得语文”就是一个很容易认知的道理。

第二,阅读能让人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我们记忆中的词汇、名句、人物、历史,以及各种故事,都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有的人写文章文从字顺,旁证博引,观点鲜明,人们都喜欢阅读他(她)的文章。这样的写作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阅读的结果。这一点也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有了这两个“毋庸置疑”,“得阅读者得语文”,就显得很通俗易懂了。

所以说,离开了阅读,语文就会成为一种文盲态势。

为什么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呢?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处处都需要语文,离开了语文,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就无法想象了。不识字,出门连厕所都找不到。给领导写个报告,满篇错别字,前言不搭后语,在单位就别混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得语文者得天下”。

历史是由语文记载的,哲学是由语文记载的,科学是由语文记载的,文学是由语文记载的。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没有语文能力,何以知晓呢?

从这个角度讲,“得语文者得天下”。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能理解这段话,非有语文能力不可。

从这个方面说,“得语文者得天下”。

总之,语文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必须品,学好语文,方能得心应手。


张旭语文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我想这句话应该更多的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而事实呢?也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

一、从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来看

语文学科一直是高考中的重头戏,一直都是150分。而近些年的高考改革,甚至有的省份在更加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已经在制定高考考纲中表明,语文学科的分值将要增加到180分。这样一来,没有哪一个高考生能够怠慢和轻视语文了。所以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言下之意,也就是“失语文者失天下”。可以想象,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了。

二、从语文学科的考试来看

现在的语文试卷,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多以阅读理解题为主。阅读理解里面,包括有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一般现代文阅读里也有两题,一题是说明文阅读,还有一题是议论文阅读。分值大概要占到卷面总分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这就不能不说,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了。

三、从语文学科学习的好坏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来看

语文学科学习的好坏,不仅仅是关系的是语文学科的本身,其实它也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曾经记得,在初中阶段,数学书上有的应用题不会做,就跑去问数学老师,现在想来,数学老师真是一个启发式教学的高手,他总是不直接和你说怎么做,而是让你先读题目,读过一遍问你知道什么意思没?我说,好像还不知道,他说,再读一遍,大点声。于是我又读一遍,我读到关键处,他说,这个字什么意思,我说,哦,我知道了。这位老师给我印象太深了,有的学生去问他题目,都把题目读过四五遍。现在想来,还记得老师说的话,你语文没学好。当然,这只能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阅读理解的能力确实是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的。有其他学科的授课老师总是对某某学生说,回去把字好好写,好好练练字,你的历史成绩肯定会提高十几分,你的政治学科成绩也会提高。当然,这样的说法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一定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如此,但我想,语文学科学习好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肯定是有促进作用,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从这一点来看,题主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也应该是真实的,很有道理的。

四、从语文学科学习的好坏对今后工作的影响来看

语文学科,可以说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像数学或物理化学等学科,等到你大学学了某个专业,就可以偏废的。比如说,你到大学选择物理专业学习,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不学化学,不学生物或者其他,但你还要学语文,即便学校不开设语文课,但你有时候还会觉得你曾经的语文学习不够好,你还会在私下某个时候,为了某篇论文或者某个应用文的格式,或者某个字忘了而去学习。等到工作之后,你大学所学的专业有可能和你从事的岗位不相关,你连所学的专业知识都用不上了,但你还是会用到语文,因为,你平时工作中要给自己写总结,要向领导汇报工作,甚至要写会议发言稿还要你评职称需要写论文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你有较好的语文功底。有人说,语文课基本上在大学都没学,就完全靠啃高中阶段的老本。是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性,也能证明“得语文者得天下”确实是大有道理的。

五、语文学科的学习贵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才有积累

当然,做学生的要想学好语文,把语文成绩提高,关键还是从小就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要坚持这种习惯。我们大家都知道,大凡语文成绩不够好的同学,都有两个特点。

一是从小的学习习惯就不好,更不要说阅读习惯了。

有的不敢大声读书,有的从来没有看过一本名著或者连一篇完整的小说都没看过。有的学生甚至连课本上的诗词名篇都不会读,更不要说让他背了。就更不要说让他去写日记、写读后感了。如此这些,都是不好的阅读习惯。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能坚持、半途而废。大凡语文学科成绩不好的学生,他自己也能认识,家长也着急,也会想办法,但认识到了就干一时,重视一时,过段时间就算了,也不去严格要求了。殊不知,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不是速成的,而是需要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体验得来的。所以,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坚持下去的恒心和毅力,是很难学好语文的。而这种习惯和这种坚持,如果不具备的话,或者说从小培养的不到位的话,等长大了,想弥补是很难的。而一旦具备了这种阅读习惯和坚持阅读的恒心,对于一个人来说,将是会让自己受益终生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农林专业老师


语文真的就这么重要。

这个世界上最受打击而不让人同情的就是那些盲目的人,以及明明知道方向却不努力向前的人。

做老师和家长是我们的事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孩子是我们的任务和义务。当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把阅读的时间和权利交给孩子。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小而言之是为个人考试,大而言之是为社会人生。

一.语言是思维的体操,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阅读,锻炼思维的同时,也吸收前人思维成果,是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语言具不仅实现交流任务,而且使人类的社会经验的传递成为可能。通过语言的交流,人们就能掌握用"词"(概念)标志的人类认识话动的成果。这是人的心理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

语言还是自我调节的手段。人借助语言不仅能意识到外物的存在,而且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人脑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是人类心理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所以,孩子从小阅读语言文字,既可以沉宁性格,锻炼思维,陶冶心灵,积累智慧,也可以实现心理上的自我认知和发展。否则,不经过这一条道路,不趟过这条河,很难到达幸福彼岸,成为一个思维和心智情志都很上乘的人。

二.新高考策略和政策决定了语文为王。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数据时代,不阅读,不分析;阅读速度上不去,思维能力上不去,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高考的新决策自有它的道理。

自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的一句话曾让全国炸了锅。他说:“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上图:温儒敏教授。

虽然后来他又自己澄清。但是越澄清越让众人明白的一个道理是,国家新高考一个坚定不移的取向就是: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必须以高考为导向引起全民参与。请看他的回复。

更有意思的是,他的意思是这意思:

网上流传着一句我的恶狠狠的话,‘以后高考语文就是要实现让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我必须说这是不负责任媒体的扭曲和炒作”,但,这几年高考语文正在改革,命题的一个变化是注意考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读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根据调查,每年大概总有15%考生做不完卷子,是这个概率。选拔性考试,有15%做不完也正常。

这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确在变化,开始考阅读面和阅读速度,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也大大拓展。现在不只考文学,还涉及到哲学、历史、考古、经济、科学等方方面面。这是考学生,也是考老师。如果当老师的还是不读书或者少读书,就很难应对未来的高考!

他还提出《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语文老师当好“读书种子”,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语文教学要提升效果,必须回到语文的本质,就是“读书为要”。

现在那些总让学生刷题背题的老师和家长实在是应该引起注意了。

这次的新教改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这次教改是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进行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

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应该看清方向。否则老师误人子弟,父母就误了自己的孩子。

三.没有别的选择,必须要读起来。

老师要让你的学生读起来。

家长要让你的孩子读起来。

怎么读,读哪些,这个寒假,我曾经在这个头条号里参考国家要求和个人经验,精心地列了读书篇目。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能列完的。在此不再赘述。

四.说的容易做起来难,怎么让孩子读起来?

孩子还小的家长必须注意抓住孩子的心。这样才能省力气而有效果地培养孩子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一要诀:抢占第一印象权,争取第一印象效应。

上图:第一印象效应。

让阅读抢先与快乐建立联系。一定要在手机、电视和游戏的前面。

要让孩子在第一时间里体验到文字语言带来的快乐。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读图和视频时代。很多孩子已经习惯让手机和电视陪伴。一位同事说邻居家的小孩儿,14岁,跟人说话眼睛都是直的。为什么?不读书看视频。

读图和视频都属于浅层阅读。没有经过语言文字所刺激的脑神经和心理上的深层反应,对人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心理的成长或许会有一定作用,但是害处也不小。手机和电视的视频,大都以盈利为目的,娱乐性是他们最重要的手段。这些东西整日的从孩子的眼前唰唰而过,不经过大脑深思,不经过心理的深层体验, 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鉴于以上语言对人的思维和心理的重要作用,以及视频和读图对人思维和心理的伤害,于今的时代一定要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要让孩子在第一时间里体验到语言带来的快乐。

智者常常有自己的明断,勇者常常逆俗而行。为人父母,养育孩子是一生大事,既为孩子着想又为自己未雨绸缪,千万不可在累了烦了的时候,就把孩子交给电视交给手机。

为什么要第一时间?

心理研究注意过一种现象,让母鸡孵鸭蛋,出生之后那些小鸭就会自动地认母鸡为妈妈,看见鸭也不以为然。

咱们世俗生活中有一种第一印象效应。

可悲的是,有时候我们都没有第二次的机会来建立我们的第一印象。

据本人多年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孩子对某件事儿乐之不疲,能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往往是在早年建立起来的。

特别提醒注意:尤其是在孩子刚刚懂事最初的阶段,千万不要让孩子的第一快乐从手机和电视里获得。

第一印象所建立的脑或心理链接,是非常牢固的,一旦建立错了,要改正起来就难啦!花费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更多心血,还不一定能够胜过第一印象。

第三秘诀,孩子已经长大,处于中小学阶段怎么办?

让阅读与快乐抢先建立联系,而不是其他。

做法:

注意无意阅读的培养,让孩子们在自由阅读中,获得身心快乐。

做学问可以有意阅读。中小学生应该以无意阅读为主培养兴趣。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给孩子布置好多的阅读任务,读书笔记,好词好句,要句赏析,读后感悟,如果不是适量的话,纯有害而无力。

本来好好的阅读,整得跟秦始皇修长城似的。

我建议家长在家庭阅读当中不给孩子布置任何任务。只要他读得开心快乐。有的时候互相聊一聊其中的乐趣,就完全可以了。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孩子强大的阅读兴趣。要让阅读快乐大于闲扯大于游戏,家长最初要做的就是这个。开动脑筋吧!高手在民间。如果你真的想,你总会有很多办法。

学校教育是你鞭长莫及的,但家庭教育就在你的掌握之中了。

(学校教育能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请参看往期回答。因为当时已经很尽心,就不再在这里重复了,而且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好的。)

不要在老师之外再给孩子布置任何的枯燥的刷题的抄写的作业。

从无意注意的阅读到自觉的阅读,是不能越过的台阶。只有慢慢地培养起兴趣,我们才能够获得一个美丽的自主阅读的人和人生。

五.不要怕孩子所做是无意注意为主的自由阅读。

孩子在最初的自由阅读中会发现自己所珍爱的东西。这些都会引导他们去更好地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这就像是一匹知道了方向的马。不用扬鞭自奋蹄。如果过多的给孩子们增加阅读任务,就会变成了一种任务,引发孩子们的抵抗情绪。培养孩子是绝对不能急的事情。慢火熬好粥。 孩子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成为他们自己,实现他们自己想要的人生。

家长要做的是点燃的工作,而不是鞭打,不是监工。是帮助,是引导,是发现,是成就。

所以在最初的阶段里,家长一定不要怕无意阅读会害了孩子。当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推荐一些书目。

人生短促时间有限。很多人的读书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孩子们的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呢,家长一定要参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推荐书目。如果大家想知道这个头条号里的推荐书目,或者说自由阅读的一些相关知识。可以自己去查一下。我记得以前的时候曾经说过,小孩子最好多拿一些书。比如说像流行书目,一到三年级可以读杨红樱。以后就要读曹文轩,因为杨红樱的是小儿科的故事性,而曹文轩的则有对生命的思考,有人生和生命的深度。家长可以自己多看一些阅读经验的文章。要把孩子的阅读当一回事来做。

培养一位好孩子是家长一生最值得去做的事业。

兢兢业业必有回报。

六.最后温儒敏教授也给老师提出了读书的核心与外围之建议。这些建议也可以作为家长自己阅读的参考。为了更好地培养一个阅读型的好孩子,适应时代的需要,有心的家长最好是也一起读起来。

当然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如果实在不方便,就要给孩子备齐必读书目。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下面是温教授提出的教师读书三个"圈"。

围绕如何读书,温教授也给出了参考建议,读书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可设计为三个“圈”:最外围是通识部分,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是最基本的书;第二个“圈”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职业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活跃思维;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这部分书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且能帮助自己加深理解甚至提出专业见解,应有明确的阅读指向。

1-9年级必读书目,可参考本人2020年1月17日回答的寒假孩子读什么书?

关于怎样读书或者读什么书的细致回答,请参看2020年1月14日回答的:语文老师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你怎么看?


佳思佑玩爆语文


是的,语文是很重要!

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读的书不少了,怎么他的语文成绩也没有提高呢?

他读是读,学是学,写是写,没有很好的结合,没有做到学以致用!

生活中发现,有的孩子读了很多书,四大名著,国内外名人名篇,报纸,杂志等等,他博览群书。凡是四大名著读的好的孩子作文写的都很棒。为什么?因为那里面有很多好词佳句,很多美景,他都记住了,并且用到作文里,运用自如

可是有的孩子读了很多书,他是走马观花,看了热闹,读完了,故事情节和大量的词语也没有记住,因此他的作文水平没有提高。

有些孩子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上课老师在分析课文时,他认真地记笔记,老师分析课文就是在教给孩子阅读理解的方法。老师设计的每个问题都跟阅读理解有关,每一篇课文都代表一种体裁,你学会了这一篇的分析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阅读理解文章,你会做的八九不离十。所以

得阅读者得语文!

读书,需要精力高度集中,要做到眼,脑,嘴统一

学生要大声朗读课文,大声朗读需要眼、脑、嘴高度集中,不集中就要掉字、漏字,破句子。要边读边想,这个句子,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学生的数、理、化也学不好!在做数、理、化题时,意思都不知道怎么做啊?做起题来很费劲,一个小时要做完,你一个半小时还没有完成?因为你语文没有学好!所以得语文者得天下!

参加工作了,你写不出来,说不明白,对上级的文件精神理解偏差,你说工作能做好吗?同事们能看的起你吗?领导敢重用你吗?因为你语文没有学好,基础打的不牢!

不管学生时代学习的时候,还是毕业后参加工作,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句话真对!语文学习好了,能说、能写、会做这才是单位需要的人才!


语文萍


应该是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随着国家进行新高考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目标,每个科目的考察方式都变了,从考知识变成了考能力考素养。要达到考素养的目标,就得通过思维来分析来自于现实的案例,那么每一个科目都需要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水平从哪里来?主要是从语文而来。

未来的高考已经不分文理科,各个科目都会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所以题目会设置思维陷进,那么只有培养好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够理解透题目的意思,做到下笔如有神。虽然除了语文外,其他文科类的科目也或多或者少会涉及一些阅读类的训练,比如历史看点史书,政治看点时政评论文,但最主要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依然是从语文的角度去训练的,小到字词,大到著作,再到写作,都在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目前语文科的考查方式也是以阅读理解为主,如果一个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行,是学不好语文的,那么依然得阅读者得语文。

如果语文学好了,那阅读理解能力也相应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了,那么就有助于学其他科时提高理解能力,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山长笔记


为什么说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呢?因为——

1、直接的阅读试卷分,在升学考试中占的比重较大。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诗歌阅读,三者相加,占据了总分的五分之二,多啊!

2、间接的语文阅读得分。语文试卷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题,材料分析题,作文等,阅读能力强的人、理解能力也越强,在做这些题的时候,往往有很大的优势,得分也比较高。这些题在整张语文试卷中所占比例更高,光是作文就占五分之二。

3、语文升学考试,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现在语文的差距拉得还是比较大。高分一百三四十分,低的八九十分。我说的这个低分不是指的是成绩差不升学的,而是指那些其他科很好的要考重点大学的学生。差距明显吧。

所以说,得阅读者得语文,语文者真的得天下。

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我觉得——

多读书,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升修为,那么,你的人生将会更精彩。这也算是得了天下吧。

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对你的各方面都好!





文章千古沐清风


语文主要在小学,初中,高中比较重要,毕竟是三大主科之一,所占的比例很大。在上学期间,老师们常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数学者得天下,的英语者得天下,这些也都是老生常谈了。

我认为语文很重要这是无可置疑的。语文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学课,是根据中国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等创立的一门学课,语文小学100分,初中120分,高中150分,学好语文不仅能使成绩提高,而且对于增加我们的文化休养都是有益的。不要将语文当成一门学课来看待,要将语文当成提高我们文化内涵的方式。

语文好不好,阅读书写加理解。语文可能是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担心的学生,有时候考好考不好自己都没办法判断,首先,把字写的方方正正,仔仔细细,不用一味去追求衡水体,其次,平常没事就阅读中外名著,并且做好摘抄理解,这样以后考试就会逐渐如鱼得水。

学习好的同学,基本靠语文拉成绩。

这句话你可以好好理解,在站在学习顶峰的同学,数学和英语基本不会拉开太大的差距,副科就更不用说了,对于学习不好的同学,语文也重要,语文不需要你有太强的逻辑思维,只需要你有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可以。

我们可以将语文当成拉分的科目,尽管它的分数我们无法把握,但是成绩高和成绩低的同学的确差很多分。


千人醉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句话是近几年来的说法 ,记得我们八零后上学时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时,大家对数理化都很重视,对于,语文和英语等其它科目并不是不重视,而是相对于数理化来说的。

现在由于课程的改革,语文的比例的确有所提高。语文考试一般的基础知识题,随着年级的升高,在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少,而阅读题在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大,比如,在小学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大约占百分之四十;初中阅读题在语文试卷中大约占百分之八十,高中阅读题大约语文试卷中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语文想要考好,阅读题必须多多练习,才能拿高分。

现在学生们的数学和英语成绩都挺好的,分数一般都拉不开距离。只有语文的成绩拉的距离比较大。所以,才有“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础,所有科目都需要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在语文学习中不断积累的。所以,语文学习很重要。

当然,我们说语文重要并不是要忽略其它科目,我们也要好好学习其它科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