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面消費金融:“牌照,是我們唯一的優勢”

B面消費金融:“牌照,是我們唯一的優勢”


​2020年註定有個不平凡的春天。


當現金貸監管收緊,當P2P走向末路,當套路貸清除行動席捲全國,當新型病毒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侵襲。


每一個參與消費金融浪潮的人都知道,業務越來越難做了。


我們常常關注行業的“A面”,關注以持牌軍為首的金融機構們,如何一邊為普惠金融搖旗吶喊,為金融科技擂鼓助威;一邊為逝去的流量紅利叫苦不迭,咬著牙在寒冬下沙裡淘金。


但我們很少談及消費金融的B面。


在這些故事裡,也許能為一些消金機構今天的處境,找到一些不能歸結於“大環境”的原因。


B面消費金融:“牌照,是我們唯一的優勢”

難忘的冬天


王西泠永遠忘不了那個冬天。


他從來沒想過,一個在持牌金融機構工作的高管,會在那天挨頓揍。


畢竟公司做的又不是P2P。


他被公司的借款人圍堵在C城的一處辦公樓外,凜冽的冬風颳得他臉疼。


他們這幾年合作的場景分期業務不少。上一個合作的分期項目宣佈倒閉的時候,他還沒覺得這麼焦慮。


這個最大暗雷終於沒能捂過年。提供線下服務的場景平臺資金鍊斷了,客戶被平臺半路丟下還要還貸,貸後一催收,問題就來了。


維權的人群從下午開始聚集,出離憤怒的他們舉起手機懟著工作人員的臉拍視頻,紛紛吵著要說法,要求金融機構免除還款、停止催收。


現場黑壓壓一片,而負責協調的工作人員顯然已經不是第一次為公司處理這種場面了,不但沒有阻止,還友好地提醒拍視頻的別忘了開個美顏。


公司當下並沒有拿出什麼有力的對策,除了安撫還是安撫。他們很清楚,其實已經沒有更好的對策了。


客訴輿情滿天飛,壞賬一天天堆積。前兩年公司好不容易掙的利潤,現在還不夠賠的。他們也不敢跟客戶說不用還款了,只能硬著頭皮地跟客戶斡旋。


“大家聽我說,登記完都早點回去吧,我們一定會盡快協商給到大家一個解決方案的,這大冷天的,都圍著也不是辦法啊。”王西泠試圖勸說。


“你們說協商就協商,都等了這麼久了,催收還天天發短信,你們也知道天兒冷,要不是你們自己找的合作方跑路了,我們誰願意在這挨餓受凍的,今天必須給個說法!”


現場越吵越兇,下班的時間到了,維權的和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王西泠實在沒轍了想混進人群低調離開,結果剛擠出去兩步路就被認出來了。


“這人就是貸款公司的!抓住他,別想走!”有人喊了一嗓子,七手八腳的就有人上來扯他的外套,釦子都掉了兩顆,王西泠正被人拉扯著,“啪”的一下就有人把喝了一半的礦泉水瓶子砸到了他頭上,他暈乎了一下,捂著後腦勺蹲下來,才有工作人員趕緊把他拉回了辦公樓裡面。


千人圍堵之下,現場負責調解的工作人員也開始變得煩躁,一些情緒激動的借款人開始動手推搡起來,現場秩序一度十分混亂,驚動了不少執法人員。


一直持續到深夜才得以解脫。


而這個局面本來不應該發生的。


幾個月之前,公司內部就有人對這家合作平臺的運營風險提出了充分質疑,擴張的速度太快,而現金流消耗驚人,多處線下門店的財務報表和實際客流量不成比例。


不過這種來自一線的聲音一如既往地沒有得到任何實質上的反饋。


壞賬剛衝上億級的時候,有人提出收縮放貸量,平臺方的負責人上門,坐在王西泠老闆的辦公室,一開始還和顏悅色,聽出他們有意想斷貸,馬上也沒了好臉色,“你們接著放,我還能拖一拖,說不定現金流能穩住,你們現在不給放了,我保證熬不過這個月,大家都不好過。”


一批又一批的管理層來了又走了,對有問題的業務,任何改變現狀的決定都是輕舉妄動。


騎虎難下又正愁沒人背鍋的時候,誰也不敢輕易出頭。對很多人來說,只要公司的牌照還在,能保住手上的飯碗,金融業務的問題,沒什麼過不去的。


一份持牌金融機構的工作能給二三線城市的白領們帶來足夠的優越感,不少人想方設法地要進來。所以比起衝鋒陷陣地做業務,大多數人更願意安靜地留下來。


後來,業務團隊只能按照指示繼續放款,而合作平臺那邊最終沒有穩住,才有了這天驚心動魄的場面。


最後在多方力量的全力配合下,這場幾欲失控的衝突局面才得以迅速平息,銷聲匿跡。


從此以後針對這部分借款人,既不敢正常催收,也不能上報人行徵信。


第二天新的太陽昇起以後,沒有人再提起那個冬夜,只是公司歷史成績單上,留下了寫不完的作業。


B面消費金融:“牌照,是我們唯一的優勢”

那個怪圈


跟王西泠不一樣,周立不適應北方的刺骨寒風,一入行就去了南方,跳槽到一家資本實力雄厚的消費金融機構。


正式入職之前,他細細地對新公司做了研究,認為前景可期。


這家新公司貴在產業系背景深厚,集團有多年的會員轉化能力,在線下不僅有上萬的門店,而且供應鏈能力成熟。


這是一盤可以下好的大棋。


他心想,雖然供應鏈上做金融水都很深,這好歹是自己的場景,出風險的概率比起外部那些租房、醫美、教育的場景低了很多。


集團數十年在主業零售條線的深耕,讓各地分公司、大代理和門店之間,都有絕對有效的管控手段,而且集團的自營物流已經非常成熟。


“那是白撿的流量,一毛錢都不用花啊。”他和團隊不久就開始推購物分期和現金貸款,那年花唄、白條都沒規模化,他們也看到了市場先機。


本來集團條件得天獨厚,光靠在線下門店做金融業務,集團內部的量都消化不完。


現實跟他們想的有點不一樣。


“消費分期業務發力幾個月,根本推不動。”等分期產品正式進入實戰階段了,問題才暴露出來。


穿著紅色藍色制服的金融機構分期專員們擠滿了隔壁的火爆的3C門店,而他們的線下門店還顯得格外冷清。


金融產品激勵不足,門店銷售沒有動力。


雖然找到了問題,卻發現其癥結在於,集團並不樂見旗下金融公司在體系內大刀闊斧地進行資源改造,認為金融變現的思路太過“花裡胡哨”,不利於搞好主業。


“不打造開放式平臺,永遠要承擔重資產帶來的轉型困難的後果。”


儘管他和團隊試圖說服集團,應加強消費金融業務的終端激勵,零售主業完全可以借力金融異業合作,做成“線下體驗店+線上銷售”的新零售模式,但最後沒有被接受。


供應鏈上的蛋糕,從來就不好動。


公司否認了這些“大逆不道”的想法,一度“迷戀”海外歸國的金融專家 。


根據專家的思路,公司的重要項目放在了對外資金批發上,用的是資產方加兜底的模式,薄利多銷。


幸運的是,場景金融業務沒有被完全拋棄,從此在這家金融機構的slogan上佔據了不可撼動的一席之地。


可惜周立的理想當然不止登上slogan。只是那些空有其表的普惠金融故事,足夠讓人心灰意冷。


他突然明白,消費金融行業難混,原來不是因為業務太難,不是牌照不好,不是股東不強,不是資金不夠,而是他們這些人,從來都沒有跳出那個怪圈。


在那個怪圈裡,他們都在表演自己的故事,並不在意觀眾是誰。


B面消費金融:“牌照,是我們唯一的優勢”

搞現金貸也能虧


經常有人說,場景分期業務有門檻,在消費金融行業裡,一個有牌照的金融機構做現金貸是不容易虧的。


但賬面上那高達9位數的壞賬餘額告訴鍾小印,不是的。


原來一家持牌機構也可以這麼容易把現金貸做虧。


這不是公司的自營產品,而是跟著資金批發潮流接入的外部現金貸資產。早期剛接入的時候,合作資產方是業內的頭部現金貸品牌,巔峰時期,公司在這個項目上合作放款的餘額也能保持在10位數,是公司賴以生存的重要項目。


P2P暴雷開始,這家現金貸的資產質量表現急轉直下。


鍾小印這時候才發現,原來短期現金貸產品背後,都是些“聰明”過頭的借款人,在P2P越來越快的陣亡節奏中,在714、555等“高炮”貸款產品殺入市場的時候,這種先息後本產品無疑是最好的“接盤俠”。


很快,越來越多的借款人拒絕還款,而且大部分都不在意徵信問題,他們放出去的貸款,逾期率快速飆升到爆表。


合作項目損失慘重,鍾小印接到上級指示,要為自營貸款業務保駕護航,引入第三方機構,做“風險賦能”。


“風險賦能”的第二個月,事情變得更糟糕了,這下連自營業務的進件都很少了。


客戶投訴申請貸款時被第三方機構和放貸機構連查兩次徵信,資料也要反覆錄入,審批還很慢。跑業務的信貸員接二連三地抱怨產品太差,失去信心。


分母做不上去,自營產品這次一放緩,半年多放款下來的規模才小几百萬,跟數億的不良餘額一比,就是杯水車薪。


但是公司內部並不怎麼著急,管理層都抽不出空來下決策,鍾小印一打聽才知道,上面大換血,最新上任的公司負責人不到一年,眼下又要換了。


第二年年末,積壓的壞賬都充分暴露出來了,眼看財報發佈在即,鍾小印看完數據冷汗直下,趕忙找領導商量對策。


正值春節期間趕上了史上難得一遇的自然災害,微博熱搜持續一個月都沒有下降,看著友商都在馳援災區,領導突然靈機一現,“通知業務部門,給合作機構的逾期客戶延期。”


“延長多少天?”鍾小印問。


“一年半載都行吧。”領導交代完,鍾小印鬆了口氣,感覺今年又能過個安穩的春節了。


有一次,上海的一家合作渠道商來總部出差,約鍾小印吃飯,開口就抱怨了大半個小時。


“有個上海的老客戶通過了你們第三方系統審核,我們讓他再來門店再錄一次資料,”合作渠道的中介給鍾小印說,“你知道人家怎麼說的嗎?客戶說隔壁那家貸款機構當天就放款了,問我們是不是沒聽說過API接口這個東西!”


鍾小印面上一窘,只能一遍一遍解釋公司內部諸多無奈,“我們公司當然也有技術人員,就是人少忙不過來,而且公司內部流程規定就是這樣的,你們反映的體驗問題都改不了,改一個產品所有的產品都要動,沒人願意配合。”


“草根金融公司都羨慕我們,說我們佔盡了優勢,外人不知道,我們唯一的優勢,其實也就剩牌照了。”


說完這句,鍾小印點燃一根南京,拍拍合作方的肩膀,叮囑他以後千萬別找這麼坑的資金方了。


(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