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蜗居》到《安家》,10年光景,房子依然是头等大事

房子可以说是现在所有年轻人都避不开的一个问题,而最近都市剧《安家》的上映则再次把这一全民关注的话题带到大众视野。

从《蜗居》到《安家》,10年光景,房子依然是头等大事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这部剧的编剧和《蜗居》的编剧里面都有六六老师。原来在《蜗居》里面因为买房而奋斗的海萍夫妻现在则变成了因换房而奋斗的宫蓓蓓夫妻,十年的光景,人还是那两个人,房子还是头等大事,钱依然是不太够。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其中的细微变化。

住房需求的转变

在2009年的《蜗居》当中,海萍夫妻主要是因为小两口刚结婚,然后有了孩子,所以需要一套房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刚需住房。

从《蜗居》到《安家》,10年光景,房子依然是头等大事

而在2020年的《安家》中,则变成了改善型需求。因为有了二胎,因为工作需要,因为孩子上学,所以就需要换一个更好一点的房子,这个过程和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还是蛮像的,也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正常演变途径。

卖方市场VS买方市场

然后在剧情方面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很大的变化。在《蜗居》当中的整体主线是刚刚毕业的一对年轻夫妻,怀揣梦想,期望着住上海景别墅。

不过,因为房价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工资上涨的速度,在梦想一点点被现实撕碎的过程中最终只能是以蜗居收场,剧情的整体主线是以买房的奋斗青年为核心进行辐射展开。

从《蜗居》到《安家》,10年光景,房子依然是头等大事

而到了《安家》的时候,房产中介成了整部剧的核心,剧情也都围绕着房产中介如何想法设法卖房子进行生活化的延展。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这正是从10年前的卖方市场的供不应求,到现在买方市场的供大于求,其实还是蛮真实的。不过,虽然选择的余地多了,但是,房价依然是十年如一日般地美丽。

透过卖房看中西方文化的博弈

当然,这部剧的核心看点还是在于以罗晋为代表的的“佛系卖房”和以孙俪为代表的“成交为先”之间的较量,这其实也正是我们当下很多做生意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当今这个一年赚一个亿成了一个小目标,有钱可以横着走的浮躁时代,想要让大家静心下来去思考关于“人”本身的事情着实是挺难的。

从《蜗居》到《安家》,10年光景,房子依然是头等大事

虽然罗晋的卖房方式被网友称为“佛系卖房”,但是,从剧情的一些铺垫上来看,显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得过且过”的随遇而安。

比如说当房似锦认为徐姑姑是拿总部的报销给保安上贡时,却发现徐姑姑用的不是公款报销;另外还有就是安家天下总部老大在看了徐姑姑的书籍后准备将其调入总部,并且还引起翟总监的反感的时候,其实都从侧面说明徐姑姑这个人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从《蜗居》到《安家》,10年光景,房子依然是头等大事

如果进一步放大格局,我们其实会发现,徐姑姑和房似锦其实代表的恰恰是中国内涵素敛,以人为本的东方文化和以利益为先,急功近利的西方文化。而尴尬的是,后者正是我们当前社会上多数人所追崇的。

从《蜗居》到《安家》,10年光景,房子依然是头等大事

所以,接下来在围绕着这两种文化的博弈之间一定会有更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那么,你认为最后的结果会如何发展呢?是会以徐姑姑的“佛系”胜出,还是以房似锦的“利益为先”取胜呢?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