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營養學會專家建議加強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管理


寧夏營養學會專家建議加強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管理

.

日前,針對寧夏農村地區出現的群聚性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為做好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指導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發生,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寧夏營養學會理事長、寧夏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實驗中心主任、寧夏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寧夏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楊建軍教授說,在預防新型感染性肺炎、保護易感人群方面,除了儘量避免接觸病源外,個人及家庭主要做好疫情的衛生防護。他同時提出了加強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管理的7條建議。

一是嚴格管控人員流動,加強對村民的宣傳。嚴格管控本轄區農村人員的流動,可由鄉村醫生或村主管人員手工繪製“居民信息普查圖”,標出村民的住址,以便於疫清防控人員核查疫情相關信息。利用廣播、移動短信、微信等多種方式加強宣傳,強化農村地區疫情防控信息的通報和疫情防護基本知識的宣傳。比如,宣傳村居民無特殊情況不得走親訪友、串門、扎堆;嚴禁各種類型聚會、聚餐,不吃野味;停辦一切廟會集市公眾活動;農村居民紅事不辦、白事簡辦等避免人群聚集活動對疫情防控的意義及作用。並引導農村居民防病意識,做好自身防護。加強疫情期間“管好手”和“關好口”的宣傳,隨時做好“出手衛生”,即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肥皂)加流水的方式洗手,或者使用速幹手消毒劑。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及眼睛。出入公共場所應戴口罩。做好降低疫情傳播風險的個人防護。

二是嚴格實施自然村暫行封閉管理。所有自然村實施科學化出入管理並設置檢測點。在檢測點可設置車輛專用消毒草墊,每天至少三次安排專人使用次氯酸鈉等含氯消毒劑噴灑草墊,對於行人加設消毒池進行消毒(即人行消毒通道,該通道可用一塊鐵板焊接四根鐵條形成一個凹面,凹面內鋪兩片地毯,池內放置配比好的次氯酸鈉消毒液,村民進出村口前在消毒毯上重重踩幾腳,讓消毒液浸過鞋底,可對鞋底因誤踩唾液等病毒攜帶物中的細菌進行消殺,切實將病毒拒之門外,以防造成感染)。做好出入人員和可能別被病原體汙染的車輛的消毒。為方便村民的出入管理,可採用分發出入登記卡的形式,嚴格按照要求,實行“一戶一人、兩天一次”的外出要求,降低居民的出入頻次。出入登記卡信息正面需有持卡戶的詳細住址、聯繫方式及出入時間等相關信息。做好人員、車輛出入的管理,對非本村居民及車輛進入做好詢問來源地的登記、體溫測量等工作,若有異常,可禁止入村。

三是嚴格實行疫情防控報告制度。鄉村醫生或負責人做好本自然村居民健康的監測、登記,嚴格實行每日報告制度。村衛生室發現來自疫情發生地區的病例、疑似病例、病例密切接觸者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等,要迅速向村負責人報告,並及時做好疫情防控、防護的疫情防護指揮部規定的系列工作。

四是嚴格管控自然村公共場所。文化活動公共場所一律關閉,督導小商店、藥店合理安排營業時間,避免人員過於集中。同時按要求對村莊人員易聚集的公共區域進行消毒,充分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牢牢地守住疫情防控的“家庭防線”。

五是嚴格對自然村環境的整治。村委會要動員群眾自行清理整治房前屋後的環境衛生。可安排專人對活動廣場、村委辦公場所等公共場所做好消殺工作。並設置廢棄口罩專用箱,方便居民丟棄廢棄口罩。

六是做好對復工返城人員的管理。引導復工返城人員的錯峰出行,以點對點的出行方式為主,出行途中不滯留、不扎堆、不聚餐。對暫無明確工作崗位的人員,進行暫緩出行的勸導。

七是做好農村集市的疫情防控。加強對農村集市及養殖、屠宰等重點場所的消毒滅源工作,做到“一日一清潔消毒、一週一大掃除”,清理衛生死角,做好垃圾源頭的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