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心理衛生學家馬弘:每天睡前“戒斷手機”1小時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開通448條免費心理援助熱線諮詢。“健康人群超過心理精神病患成為來電者主體”“懷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的比例排在諮詢問題前列”等成為熱線內容的新特徵。不少公眾出現緊張、焦慮、沮喪、抑鬱等情緒反應。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衛健委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教授、心理衛生學家馬弘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結合SARS時期心理危機干預經驗,回答瞭如何應對疫後心理創傷。

对话心理卫生学家马弘:每天睡前“戒断手机”1小时

問:有人每天看確診病例數字攀升都莫名緊張,對照新冠肺炎初期乏力、乾咳、肌肉痠痛等症狀,覺得自己“條條都中”……怎麼辦?

馬弘:我們就會先問他你發不發燒,因為發燒其實還是挺重要的一個症狀,另外你有沒有接觸史。

我們一般在群裡給的比較標準的回答就是說,如果您現在剛出現這些您認為的症狀,您可以在家先觀察兩天,因為現在指南說你先觀察兩天,如果沒有發燒沒有加重的話,就沒有什麼關係,如果你有持續加重的特別是呼吸道的症狀,你還是可以到當地的醫院去看一下,可以去看,特別是有發燒或呼吸道的症狀,如果沒有的話你就在家待著。沒有加重就在家待著。可以待兩三天都沒有關係,哪都不用去。

問:有人非常關心疫情趨勢,在家忍不住一直刷手機新聞停不下來,感到頭腦要爆炸怎麼辦?

馬弘:我覺得這個人有焦慮,首先這是個正常反應。但是你自己如果平常就沒有積累調整的辦法,你現在臨時找有點困難,但是這也是個機會,你看想一想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可能做十字繡,我可能做飯或者打掃衛生,我覺得好一點,我就試著做一做。

我個人建議的話,一個是你每天給自己強行規定的一個時間就離開這個手機,第二個是選擇你平常比較喜歡的就是你先問一下,平常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就在家裡待在家裡,我能比較開心的時候,你就要去做一做。反正你每天要有至少有一段時間不看手機,就保證一個休息,保證一個調整。

問:居家隔離期間,由於大人不能正常上班、孩子不能去學校上課,家裡人彼此越來越看不順眼怎麼辦?

馬弘:我自己是比較偏向孩子這一方的,因為我們說我們的希望還是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如果讓我建議的話,我是更建議成年人多瞭解孩子的事情,如果你不瞭解孩子的事情的話,你跟他溝通就很困難。

比如說舉個例子,有一次有一個家長就說,我孩子現在精神出問題了,他說的話我都聽不懂。那個孩子跟我說了好多事,一開始我聽著有點亂,後來聽著聽著我突然說,我說你跟我說的是不是《魔道祖師》裡面的事情?他說大夫你也知道嗎?我說我知道,然後我們倆就著這《魔道祖師》就聊起來了,然後他媽媽在旁邊說,大夫你看我這孩子是不是胡說八道,你看他是不是?我說不是不是,是他看的書你沒看過。所以我倒是覺得家長可以靜下心來,耐著性子試圖瞭解一下你孩子現在看的是個什麼東西。

我自己是建議成年人向下兼容,因為將來那個世界是他們的。

老年人,那我覺得也只能說寬容一點,因為老年人有時候確實容易說我們那會兒是什麼,包括我這個年齡,我都會說我們那會兒會是怎麼樣,但確實是時代是在發展的,如果你想要保持一個友好關係,如果原來這個家關係就不好,那倒建議這個事情過後可以去集體諮詢一下,做家庭的這種心理的這種調整。

問:社區工作者、一線公務員等群體,現在每天要反覆排查情況、統計上報信息,感到身心疲憊該如何緩解?

馬弘:實際上咱們社區工作人員真的是很了不起,因為所有最後的工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都落實在他那,他要報數,他要巡查,他要封閉這個社區,他還要提供服務。所以這時候真的我也是比較號召有些志願者,有些工作如果能在網上馳援他們,你在家裡待著也是待著,比如你幫他整理報表,也幫他寫一些東西,你說我做社區志願者,這是一個挺好的,團中央可以組織學生幫到社區。現在學生都在放假,都在放假,你完全可以出來做志願者,說我做社區志願者,我就協助你做後臺的一些整理管理,文字(工作)。

另外我也挺希望外面現在有很多這種心理諮詢的資源,能不能有專門對社區的比如說熱線或者是網絡平臺,然後針對他的工作有這個支持,然後在後面後續的心理保健,甚至心理重建的項目上,要把社區工作人員放進去。

問:由於擔心未來經濟形勢,收入等現實問題感到情緒壓抑,但又感到無能為力。如何能讓心態樂觀一點?

馬弘:如果你真的實在是想明白這事太糾結的話,確實可以做心理諮詢性治療,甚至像找精神科來看。因為實際上實際上你知道吧,就是股票股災的時候,我們的病人都會多,我買了股票沒招誰沒惹誰,跌沒了,跌停了,我錢一下丟了,所以很多人是接受不了的。但是呢,還是迴歸到教育的角度講,實際上危機意識應該是每個人都有的,不能說我找到一個工作就一勞永逸了。因為我記得汶川地震之後就組織各種培訓,各種再就業,所以這種要積極參與,然後心態就是放平,我反正現在我要掙錢養家吃飯。第一步,就是我接受現實。第二步就是尋求改變,我必須得尋求改變,實際上你如果倒回頭來想一想,這20年,以前也沒有電商,電商就是在非典時候起來的,這一次我估計可能通過網絡的很多東西又會再起來。

問: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狀況是正常的,網上的心理測量表可以準確自測嗎?

馬弘:如果你覺得你心裡不太高興,你有問題的話,你可以先打一個熱線問一下,因為熱線反正很多很多,打一個相對你覺得名頭比較大,比較靠譜的。先跟人打交道,先別自己評,因為我們平常臨床門診的時候就會經常碰到患者說大夫你給我診斷一下,我在網上評了這個量表了,我都有問題了,都評我重度了,我看了看說你這個評的就不用評了,都沒評對。或者說我都有的患者說我都評了好多好多量表了,我都加好幾百個群了,在裡面討論我這個情緒問題。然後我一般都會說你先關掉100個群,然後咱倆再談,下次來你再關50個,因為信息過載也是個問題,

人類本身就是在災難中成長起來的,可能災難它有一種讓人成長磨礪的作用。我自己覺得中國人普遍還是挺樂觀的。因為生活肯定是還會再繼續,誰都知道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武漢這個事情肯定就過去,但是過去真的不應該忘記,我們要反思一下,通過這件事情,你要吸取什麼經驗教訓。

記者:周寧、孟菁、趙琬微、張漫子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