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档比例为1:1.1,有10%的人要退档参加补录,如真是这样,高校不是坑学生吗?

大道本色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

模拟投档时可按计划的1:1.05、1:1.1、1:1.2进行模拟,高校可以掌握分数和专业报考情况,并可以在录取前追加计划。

正式录取时按计划(含追加计划)1:1投挡,或在投档前省级招办要求高校书面承诺投档后按实际投档人数追加计划并保证不会退档。

所谓的百分之几的无理由退档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使高校想这样做,省级招办(考试院)也不会同意,而且省级招办有强制录取权,替高校完成录取工作,使用此权利后要上报教育部,教育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责。

一些所谓的“坑”都是不良高考志愿填报者,杜撰故事忽悠家长。


狂拽的老毛


我在招生考试部门工作,我为你解答。高校超100%比例投档很常见,而考生被退档的现象也很常见,但高校超比例投档并不是考生被退档的主因。

一、考生被退档的原因:

1.考生成绩达不到的所报专业的录取线,而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这种情况引发的退档是最常见的,也就是专业撞车(考生低分进档,却只报考了高分专业,没有一个专业能录取),在不服从调剂的情况下必然会被退档。

2.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招生章程的要求。如高校的某些专业对考生体检结论有特殊要求,如不能有色弱、色盲等,如果考生不符合这些专业的录取条件,也会有退档风险。

3.考生单科成绩不符合招生章程的要求。如某些专业要求考生有外语口试成绩,某个学科达到X分以上等等特殊要求。

一般来说,如果考生出现上面第2、3种情况,在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高校仍然会优先将考生调剂录取到其他有空余计划、且考生符合录取要求的专业;而第1种情况是必然会被退档的。

二、高校超100%比例投档不是考生被退档的主因

高校之所以超100%比例投档,目的是为了提高招生计划的完成率,但不会引起服从调剂的考生被退档。因为各省在正式投档前,都会进行多轮模拟投档,高校在模拟投档时就已基本摸清了本校的生源情况,并在正式投档时调整投档比例。

如某所高校计划在A省理科招100人,模拟投档时按105%比例投档,若高校发现进档的105人中,有10名考生成绩不高但都只报了高分专业,而且没有服从调剂,预估这10人必然会被退档,那么为了尽可能地完成招生计划,高校必然会在正式投档时维持105%的投档比例;反之,如果高校在模拟投档时,发现进档的105人全部都服从专业调剂,那么高校在正式投档时会主动调降投档比例为100%,或者维持105%的调档比例并追加招生计划,以确保所有符合录取规则的考生都能被录取。

也就是说,高校超100%比例投档,要么是在模拟投档时就发现了有考生必然被退档,为提高招生计划的完成率而提高投档比例;要么是准备追加招生计划,将符合条件的进档考生全部录取。平行志愿模式下,只要考生没有身体条件、单科成绩不符合招生章程的因素,在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进档后都是能够被录取的。

我是高考志愿指导的梁老师,欢迎大家关注!


高考志愿梁老师


高校提档按照1:1.1的比例,这有利于保护高校的利益,但是可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10%的学生面临着提档并被退档的危险,这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对考生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省招办就要求高校,提档之后,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退档!

一、平行志愿模式下,提档后退档会有什么危害?

平行志愿模式的录取过程,简单来说就是16个字: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比如下图中的小张,分数比小李高,所以小张优先检索志愿,检索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都没有投档成功,这叫多次检索,直到第四志愿,被成功投到了山东师范大学,这样的话,小张的档案,就会被山东师范大学调走,后面的山东财经大学和济南大学都已经见不到小张的档案了,然后接下来检索小李的志愿。

这里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一次投档”,对这一类志愿填报,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被投档了,就意味着门票被“检”了,票检了,就作废了,再想进入下一个门,是不可能的,除非到征集志愿或者下一批次的报考中,才有新的机会。

由此可见,平行志愿之下,如果考生投档后被退档,对考生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有的省招办明确要求高校提档后,不能因为人数多提了而退档,而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承诺,提档后符合条件的考生不会退档,最大限度地保护考生的利益。

二、为什么高校要提档更多的学生?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这么麻烦,直接按照1:1的比例提档不就行了吗?其实,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角度,高校也有高校的利益,如果招不满,也会损害学校的利益。比如学校在该省的招生计划为10分,如果按照1:1的比例提档,那么只能提10个人的档案,如果这10个人中,有1人专业不服从调剂或者身体受限而被退档,那么高校只能招到9人,有1个名额会被浪费。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高校就提了11个人的档案,一旦有人退档,就会把多余的这个同学调剂到这个专业,或者调剂其他专业不符合的同学。如果11个人都符合条件,高校也会有预留的计划,把这第11个学生安排到学校相关专业。

三、提档后被退档,有哪些情况?

由此可见,多提档,并不是学生退档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还有学生被退档了?退档的原因有哪些?对此,教育部在高校的录取过程中明确规定了62 种退档理由,主要包括:“政治”因素、身体因素、分数因素、生源已满、结论性退档及其他原因等五大类。

其实,对于考生来说,不会涉及这些退档的理由,而被退档,只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专业不服从调剂!

所以,只要考生专业服从调剂,正常情况下,投档就意味着被高校录取了。当然,服从调剂的结果,可能是把你调剂到一个冷门专业或者你不喜欢的专业,但是不服从调剂,又会面临着提档后被退档的结果,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冲学校和保专业方面,非常犹豫,也有相当数量的考生,被调剂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4年的大学生活,都会是在痛苦中度过了。

新高考采取“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是对这个弊端的修正,也是对考生利益的最大保护,非常值得期待!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平行志愿的录取,一般投档比例为1:1.05。就是说要录取100个人,而会投去105个人的档案。许多人会担心,如果自己已经被投档了,会不会成为,被退档的5%。

被退档,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不服从调剂

2:单科成绩不达标

3:身体原因受限

如果考生被投档后,服从调剂,成绩达标,身体合格,那这个考生一定会被院校录取。即使院校已经录满,院校和招生办也会在两次摸拟投档中,相互沟通,增加录取名额。

本着为考生负责的原则,每个院校都会从自己的机动名额中增加投档名额,避免因录满而导致退档的发生。在这里最需要提醒的一句就是,填志愿时,一定记着填上服从调剂,填了它,退档的可能性就非常非常小了。

且在填志愿前,一定要仔细的阅读院校的招生简章。有的学校会对单科成绩有要求,比如要求外语必须达到120分以上,有的对身体状况有要求,比如视力,身高必须达到多少。这就要求家长和考生,在成绩和身体不达标时在,一定要避开这类院校,或者是专业。

目前,平行志愿的录取,相比来说,是很公平合理的。即使有退档发生,高校也会注明退档原因,然后省考试院也会对每个退档严格审核,以免因失误造成考生的滑档,影响孩子的未来。

所以说,1:1.05的投档比例是很合理人性化的。如果真的是被退档了,那一定是自己的原因。未填写服从调剂,单科成绩不达标。身体受限。


花朵5506


这位家长你所提出的问题,每年很多家长都会对此有疑虑和担心。

在这里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家长,对于执行平行志愿的院校的投档比例按照教育部的录取规定,是不能超过105%来投档的。而对于超出100%的5%的考生会不会退档?我把2018年下面三所学校公布的招生章程截图,可以看到三所学校都是按照平行志愿不超过105%来投档,并且只要是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满足专业要求是不会被退档的。这就说明高校按照105%来投档并不是“挖坑”,只是为了满足高校一次性完成计划而设定的。

家长如果不放心我的解答,可以百度搜索“阳光高考”(教育部阳光高考网)—左上角的“招生章程”来查询。

应该来说,高校划定105%的投档比例不是给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挖坑”退档,而是给不服从专业调剂、排名相对靠后的考生“挖坑”退档。所以,家长既然填报高校志愿,就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否则就是给自己“挖坑”。除非考生还可以退而求其次,接受下个批次的录取。





鹿鸣杨老师


问题中的观点本身就有问题,高考投档录取过程中的投档和高校调档程序是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的,省级招生办和高校之间的投档与调档以及退档过程是及时衔接与关联的。

招生办规定采用一轮投档的原则,对于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按照考生志愿填报院校和院校的招生录取计划比例进行投档,院校招生办在接收到各省招生办投递的本省份符合要求的考生电子信息志愿档案之后,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全面录取。

院校招生办在录取之时按照遵循志愿,成绩优先的原则进行录取,一般会将考生的高考分数从高到低的原则排名,院校招生办依照所有考生的排名高低,按照本院校总招生录取计划人数和各专业招生录取计划人数进行筛选和专业分配,对于筛选出的报考条件不符合要求和专业分数录取不符合条件的考生电子档案会退还到考生所在省份的招生办,院校招生办同时会向省招办说明退档原因,考生所在省份招生办会再次和投档院校招办进行协调,做好沟通,看考生是否有重新被录取的可能性。


考生的电子档案如果被省招办投档之后,一旦由于分数达不到报考专业录取分数线而被院校招办退档,则考生的电子档案将不能再次继续参与本批次的投档录取,只能等待与参与下一批次的投档录取过程,或者进入本批次的征集志愿投档录取过程,这是当前全国各省份省招办的硬性规章制度,也是为保障高考志愿投档录取的公平公正性;也就意味着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之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仔细参考,详细对照填报,绝对不能盲目、随心所欲不加分析的填报;一旦考生被填报志愿被投档之后,考生的电子志愿投档过程将会暂时停止运转,直至等待考生被院校录取之后,电子档案将会完全停止运转,将不能再进行后续的专志愿投档;一旦考生的电子档案被投档院校退档,则不能再进行本段次的其它院校的投档录取过程,只能进入下一批次投档或者进入批次的征集志愿填报与投档。


一般情况下,各院校的调档比例是有严格规定的,最大不能超过120%,大多数院校的调档比例是105%,也就是说省招某一段次的投档过程中,先会检录所有在本批次投档中填报了同一院校考生的电子档案,并且将这些填报同一院校的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再按照这一院校的总招生录取计划人数和各专业录取计划人数从高到低分专业进行向某一院校进行投档(过程中要筛选出高考成绩够条件但其它身体条件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当然投档的考生人数也是按照某一院校的投档比例进行投档符合要求的考生电子档案的。例如某院校的调档比例为105%,省招办会按照招生院校的总计划人数的105%向招生院校投档,院校在完成100%的招生录取计划之后,5%的考生电子档案会退回省招办,这5%的考生是不符报考院校的招生录取条件的。

被退档的考生电子档案进入下一批次志愿投档录取或者进入本批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这是招生章程中规定的实施方案,其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增加考生被录取几率,保证高考志愿投档录取过程中的公平公正性。每一位考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投档录取机会也是一样的,关键是每位考生如何把握。只要准确定位,合理规划,正确参考,精准分析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被录取。



时光匆匆微微甜


高考志愿填报是第二次高考,有时考的好倒不如报的好,志愿填报至关重要。我是志愿填报辅导者,希望对大家有所合理建议。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除提前批外,其他批次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退档风险,但是没有完全规避风险,每年各省都有不少退档生、落榜生。


关于提档比例,绝大部分高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注明采用1:1投档,少部分重点大学采用1:1.03投档,还没有出现过1:1.1投档比例,若这样的话让考生和家长情何以堪。

一般而言,各省考试院在指定政策时都会保护本省考生切身利益,明确规定在本省高招的院校投档比例为1:1,或者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能退档。但是有些名牌院校为了挑选更优秀人才,提高投档比例,1:1.03,比如某高校在山东省计划招录100人,那么就会有103名考生电子档案投到该高校招生办,按照录取规则(一般有三种: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专业分数级差),从高到低检索考生电子档案,若有考生所报专业偏高、不符合专业录取标准、不服从调剂等原因,则会被退档。那么,就有三名考生电子档案退回到山东省考试院,无奈参加志愿征集或者下批次报考。


通常情况下,省考试院在正式投档前至少要进行两次模拟投档,模拟投档的目的就是衡量考生志愿填报总体匹配度,若报考某高校出现严重“撞车”,省考试院会与高校联系,增加招录名额;若报考某高校出现冷门,省考试院也会与高校联系,适当减少名额或者参加征集志愿,因此,考生电子档案一旦投档,各方面都符合要求,即使排名最后,高校也不会轻易退档。

常见高校退档的原因:

一是分数低,在所有投档考生中排名最后,学校投档比例为1.1.03,前面的所有考生都已经录取,高校不动用机动名额的话,最后三名考生被退档。

二是不符合专业录取要求,不少飞行员专业、医学类专业对考生视力要求高,考生达不到标准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导致退档。

三是单科成绩不达标,有些名牌院校采用外语教学,对英语成绩要求较高,有些高校的化工专业对化学成绩有要求,考生达不到标准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导致退档。

四是考生不服从调剂,即使考生分数没有排在最后,但是所报专业已经被前面考生占满,又不服从调剂,导致退档。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坑,任何一个省市的招生考试部门都不会有这样的设计,所有的投档比例设置对考生都是利益最大化。

简单以山东2019年高考为例,所谓的投档比例设置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如本专科的普通批,艺术类的统考联考批次,这些都是实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填两个以上的学校。此类的投档比例设置最开始肯定是1:1,但是如果模拟投档的时候,部属及非山东省属高校觉得山东的生源今年质量好,学校可以确定投档比例,但是山东省院校都是1:1。不管投档比例是多少,只要不是考生个人的原因,都不会退档。

二、不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如提前批,这类批次的学校第一志愿往往只允许选择1个学校,也就是说每个人只有一次被投档的机会。此类的投档比例往往都是超过1:1的,目的也是给所有报考某一个学校的学生更多的投档机会。

综合以上具体描述为:提前批不实行平行志愿,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高校可在本校招生计划的120%以内(或按有关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比例)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部属及非山东省属高校根据本校生源情况、计划情况及模拟投档线,以不低于招生计划1∶1的比例,自主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高校要在正式投档前完成计划调整,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山东省属高校按公布招生计划1:1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

所以每一位家长和考生都要对本省的录取实施意见仔细研读,搞清楚具体的填报志愿的规则。下面附山东省的录取退档原因。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退档原因

01 总分低,录取额满(仅限不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

02 所报专业已满,不服从调剂

03 相关科目成绩偏低

04 外语口试不合格(仅限有外语口试要求的专业)

05 体检不合格

06 体检专业受限

07 色盲

08 色弱

09 视力不合格

10 嗅觉不合格

11 身高受限

12 不符合走读条件

14 政审不合格

15 面试不合格

16 未面试

17 男生已录满

18 女生已录满

19 只招男生

20 只招女生

21 超龄(仅限军公高校)

22 其他(需详细注明原因)

23 按高校规定的专业级差排序,分数低

24 综合评价低

25 无艺术专业成绩

26 艺体专业成绩低

27 文化成绩低

28 综合成绩低(限综合评价招生试点专业和艺术类、体育类专业)

29 报考类别不符(限春季高考招生专业)


山东高考早知道


题主的问题应该指顺序志愿的情况,关于提档比例教育部是有原则规定的。高校在不超过这个规定的条件下,确定自己的比例。1:1.1是目前采用顺序志愿录取的省份中高校通常采用的比例,这个比例比教育部控制的比例要低10%,所以应该说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的。

高校录取的提档线是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保证高校录取的考生能够符合学校的要求而制定的,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比例,可能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录取。比如一些身体条件受限的考生,又不服从专业调剂,这是必须退档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冗余,就会为高校的录取造成困难。当然,这也体现了高校在招生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但是为了保障考生的利益,提档比例教育部是有基本要求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有一个附件,这个附件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其中对此作出了规定: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根据模拟投档情况在正式投档前完成计划调整,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并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

根据规定顺序志愿的比例是可以到1:1.2的,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1:1.1。为什么顺序志愿的提档比例会这么高呢,因为对于顺序志愿而言,考生如果在第一志愿被退档,仍然有在第二志愿、第三志愿被提档的机会,所以这样既保证了高校的考生条件的要求,也不至于让学生一次退档后,就无学可上。而高校大部分没有采用教育部允许的1:1.2,也是为了最大限度上保证考生的利益。

而对于平行志愿而言,如果采用1:1.1的比例投档问题就大了,这剩余的10%的学生将只能等待征集志愿,这样无学可上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所以教育部除了规定提档比例控制在1:1.05以内外,还特别强调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这就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平行志愿的考生,只要是专业服从调剂,也没有不任何学校特殊规定的情况,只要提档了,就应该被录取。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退档都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实际上在录取现场,如果高校要退档,必须提出充分的理由,并经过层层审批,才能进行。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是充分考虑了保障考生的权益的。当然,这也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慎重。比如,一定要慎重对待是否服从调剂的问题。一定要看清专业有无特殊限制,比如,医学类专业对“色弱”是有限制的,考生就必须了解清楚,避免被退档。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不1:1提档,然后有不符合条件的面重新高档,这样实际上在操作上是非常困难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志愿形式,这样都将大大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的组织难度。高校录取的时间可能就是现在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大的成本代价和考生的等待时间,无论对社会和考生本人都是不能承受的。实际上规定一定的提档比例是经过实践证明非常有效且可行的,而且也是充分考虑了考生的利益的。

关注教育事件、分享个人观点,拙木侃教育,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分享


拙木侃教育


院校按1:1.1提档是上线考生数达到或超过招生计划数的110%时,按招生计划数1:1.1比例向学校投档。一般来说,志愿填报的时候填写服从调剂,基本不可能被退档。

当考生的高考合成总分(实际高考成绩与政策性加分分值的总和)达到某科类某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以后,考虑到高校对录取考生的专业匹配问题,允许高校调阅超过计划数一定数量的考生档案,调阅数与计划数之比就是投档比例。也就是招100个人,投110份档案到该学校,但并不意味着后面10个人的就会被退档。

要弄明白会不会退档的问题,首先要了解高招录取有两个环节,投档环节和录取环节。投档环节是依据总分检索到某一位考生,高校还有空额就能投进去。在投档环节是不会看考生是否符合专业录取条件,也不会看所报专业收否还有足够的空额。投档环节结束后,高校依据本校招生章程上规定的专业录取规则对所有投档成功的考生,参考其高考分数和填报的专业志愿进行分专业录取。凡是在分专业录取过程中不能录取的考生就会被退档。

因为报考某所院校的考生报志愿的时候不可能均匀合理分布各个专业,分数高的考生更容易满足其专业志愿被录取,分数偏低的考生所有填报的专业志愿都不能录取就可能出现退档现象,但也不是绝对的,要分三种情况:

一、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高校还有部分专业尚未录满,会被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

二、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但高校所有专业都录满了,也只能退档。

三、考生选择了不服从专业调剂,只能被退档。

由此可见,只要过了投档线并且服从调剂,还是大概率会被录取的。高校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能够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不存在坑学生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