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日本援助物资的标语其实多为在日的中国人所撰,那为什么在中国有这么多中国人,却写出完全不同的标语

Seveniny


人家毕竟真金白银的来帮我们了,不要再去搞事了!把精力放在疫情防控上!实在闲的慌你也捐点?


小咪帅爷十年行


疫情爆发之后,日本向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资,上面都写上了诗情画意的暖人援助标语。例如日本援助武汉,写上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援助湖北,写上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援助大连,写上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援助辽宁,写上了“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这些句子诗情画意,也极大的展现了日本对我国的关注和关怀。那为什么国内的援助少有诗句,且部分标语风格完全不同呢?

老编没有查到,标语为在日国人所写的说法。从部分标语为繁体字来看,应该是日本人写的。

标语风格既有文化因素,又受两国国情影响:

站在文化因素的角度,汉语并非是日本的官方语言,日本人学习韩语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以及提升文化素养这层因素。换而言之,学习汉语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种较为高雅的兴趣爱好。受这种文化需求和背景影响,日本学习最多的汉语,就是我国自古传承下来的古诗古词或者其他经典篇章。

除去翻译等工作需求之外,日本人学汉语的兴趣,主要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文化,精通汉语的日本人几乎天天在和古诗词打交道。面对疫情,日本相关机构找到这批对汉语有研究的名人,请他们写一句与援助有关系的话。这些经常研究汉语的日本文化名人能写什么呢?当然是他们天天研究并热爱的汉语古诗词了。

可是我国的文化氛围就不同了。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普通话才是汉语的主体,才是人们真正的本能。我国人民情绪高昂的时候,都是说大白话,直白的表达支持。

更具体的说。对于精通汉语的日本文化名人,汉语的主题其实是古诗词,他们天天说的汉语是高度浓缩的文言词汇,可对于使用汉语生活的我们,汉语的主题其实是普通话,我们天天说的汉语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我们和精通汉语的日本都会汉语,但是汉语在两个群体中的主体不同。

因此,日本汉语学家在情急之下,想到的是天天研究的古汉语,而我国热心民众在情急之下,想到的是天天说的普通话(加油、必胜)。

双方的反应都是非常自然的,只是两国的汉语环境不同而已。

此外两国的国情也不同,我国是疫情爆发地,而日本只是单纯的援助者。

具体来说,我国标语有两个用意,一是向疫情严重地区提供援助,二是警告民众,疫情蔓延期间不要聚集,不要给病毒传播提供机会。因此,我国有一些出于警告意图的标语,风格自然和援助不同。例如,“今天聚会图热闹,骨灰盒中乐逍遥”、”今天到处乱跑,明天坟上长草“等。

我国身为疫情爆发地,既有援助的团结精神,又有警告的义务和责任。

双方标语不同是正常的,不需要过多解读。

最后,感谢日本援助,希望日本疫情不会爆发。


垂垂老马


你不管这些诗句是日本人所写,还是在日本的中国人所写,但是,他们都是从日本“送”到中国来的!仅此,个中足见日本人用心之良苦!着力之到位!这一切却又完全出乎国人之想象和理解!莫看这简单的几句诗,日本人高超的智慧、处事的细腻、严谨、圆润,以及对文化推崇之境界跃然纸上!国人在无比惊叹和汗颜之余,静下来之后,留给国人的将是无限而深沉的思考!


华仔177848800


我们在家,在舞台上可以用各种方式花样赞扬劳动人民,可是你啥时候见过纤夫一边干活一边唱歌的?啥时候见过抗洪救灾的战士一边抢险一边跳舞的。角色不同,距离不同表现方式自然不同。抗击新冠疫情,我们都是纤夫,都是战士,而外国友人则是在远处给我们加油鼓劲的,表达方式不同太正常了。


影视小小贱


所处的环境不同,武汉突如其来的疫情,国人没有心里准备,第一时间着急恐慌,无暇顾及言辞,生死存亡关头,越直接越简单越奏效。

当然,日本援助物资及诗情画意,也非常暖心。看到后心情愉悦,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在日华人所写,都是善意的,值得尊敬和称道。


飞飞539


这和审美有关,也就是包装。我们喜欢做无名英雄,不太注重包装自己。有时也许压根没有这种包装意识。不是不能,而是没有去想。



孙承宇


这种心态和看法是片面的,这会寒了国际友好人士向中国捐赠资金和物资的心。

日本民族受中国汉语文化影响之深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中国的民间传说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裔。在很久很久以前,日本岛上并没有多少原居民,中国派了3000童男童女移居日本,如今的日本人很多都是中国的后裔。


※中日友好交流

日本在几百年前,是以汉语为国语的,日本的日语中仍然用汉语作为“母体",只是读音不同,到日本旅游,中国人只要认识汉字,基本上可以知道日文说的是什么意思。可见中国汉语对日本影响之深。直到如今汉字书法,在日本和韩国仍然相当流行,汉字书法展览在日本也很有市场,日本有很多汉学者深谙中国古文,甚至可以说有的汉学者和中国的古汉语学者比毫不逊色。




日本这次捐助中国的物资上都写上中国的汉字,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丶“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就分别出自中国的古文中,意思是:我们虽然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天地与共)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别说你无衣服,只要我有,我们就共同拥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送王侍御》,全诗:“沅水通波结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们一路同风共雨,明月与共何曾感到是住在两乡呢?


这些暖人的语言和无私奉献的物资,表达出:两地曾经同一脉,此时无声胜有声。

记得中日的媒体都曾经报道,一位读初二的日本女学生,听说中国正遭受病毒疫情,她邀约同学,顶着寒风在街头向来往的市民躹躬募捐,将募捐到的款项交给日本驻中国大使馆转交给武汉疫区。

对别人的善心,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而不是揣摸之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狭隘自私的表现。


老狼48440790


就这几句中国古文,没有专家解释,大家还真不明白什么意思(电视台那么多诗赛全瞎了)。若是非洲的标语……唉!


臭臭味


国人都忙着抗疫,顾不上什么阳春白雪,风花雪月,我们的文字就是凌厉而强劲:武汉加油,武汉不哭,武汉挺住。简短直接而有力。中国历来不缺少文人墨客,也不缺乏诗情画意,疫情当前还是来些实际行动比较好。


阿胖阿瘦晋美


真是没事找事,自己多读点书比什么都强,嫉妒人家文化比你高了,诗词写的比你好了,有能力你也写几句让大家瞧瞧你的功底有多深?拿不出来就别嫉妒,长点心才是正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