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固收」從業績預告觀察信用基本面的變化

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戶。

「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本文作者

張旭 /危瑋肖

摘要

在剛兌打破的大背景下,信用債違約將常態化,信用債分析迴歸基本面是核心。我們通過總結A股2019年年度業績預告,從中觀察信用債主體基本面的變化。綜合行業2019年表現優於2018年,2019年年報預告中有59%的公司預告淨利潤上升,然而綜合行業業務較為複雜,後續仍需關注各業務的表現及之間的協同狀況;

從政策及外部環境來看,2019年房地產行業經歷了政策的切換,一季度政策較為寬鬆,而二季末以來就持續面臨著融資偏緊、限制偏多、政策偏嚴的形勢,但房地產銷售仍保持韌性,開發投資到位資金仍高,因此地產企業2019年全年表現仍較好;公用事業行業中表現較好的是水務、環保工程及服務。交通運輸

行業中港口、航運、高速公路等細分行業表現較好,而公交、鐵路運輸、機場、物流等細分行業表現相對較弱;建築裝飾行業表現較好的主要為房屋建設、專業工程、基礎建設等,而園林工程、裝修裝飾等子行業表現相對較弱;商業貿易中商業物業經營以及貿易板塊表現相對較好,而零售行業表現相對較弱;非銀金融中證券和保險行業表現較優,多元金融表現相對較弱;有色金屬行業中預告淨利潤上升的公司佔比較高是工業金屬中的鋁、鉛、鋅、銅相關產業以及黃金,銅、鋁供給依然偏緊,此外新能源需求拉動小金屬板塊;化工行業受益於環保加碼下“大小分化”的行業格局,中小企業退出市場,訂單向龍頭企業集中,其中2019年年報業績預告中化學纖維、化學制品、石油化工、橡膠等子板塊表現較優,化學原料板塊表現相對較弱。煤炭、鋼鐵行業基本面不佳。作為週期行業的典型代表,煤炭、鋼鐵行業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基本面表現不佳,分別僅有24%、26%的公司預告淨利潤上升。

1、預告業績喜報佔主導

隨著A股2019年報業績陸續預告,康得新、金貴銀業、新光控股等企業的大幅虧損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實際上,A股業績預告中喜報佔主導。截至2020年2月21日,A股已有2285家上市公司公告了業績預告,其中,2019年度預告業績較2018年度淨利潤上升的企業數佔比為60%,淨利潤下降的企業數量佔比39%,剩餘1%的企業未確定淨利潤盈虧。

「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2、行業基本面向好,部分行業分化

在剛兌打破的大背景下,信用債違約將常態化,信用債分析迴歸基本面是核心。我們通過總結A股2019年年度業績預告,從中觀察信用債主體基本面的變化。

2.1、業績預告淨利潤上升的行業

以下列示了A股2019年年度業績預告正向數量公司佔全行業(含業績預告未確定的企業)超過50%的行業(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一共為22個行業:電氣設備、交通運輸、醫藥生物、電子、輕工製造、計算機、公用事業、機械設備、有色金屬、綜合、建築裝飾、食品飲料、國防軍工、房地產、農林牧漁、通信、化工、商業貿易、家用電器、傳媒和汽車。

「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信用債餘額規模大於10000億元的行業有3個行業:綜合、房地產、公用事業;

1)綜合行業2019年表現優於2018年,2019年年報預告中有59%的公司預告淨利潤上升,而2018年同期僅為38%,然而綜合行業業務較為複雜,後續仍需關注各業務的表現及之間的協同狀況;

2)從政策及外部環境來看,2019年房地產行業經歷了政策的切換,一季度政策較為寬鬆,而二季度末以來就持續面臨著融資偏緊、限制偏多、政策偏嚴的形勢,但房地產銷售仍保持韌性,開發投資到位資金仍高,因此地產企業2019年全年表現仍較好,56%的上市公司預告淨利潤有所上升;

3)公用事業行業中表現較好的是水務、環保工程及服務,其中水務行業89%的上市公司均預告了淨利潤上升,環保工程及服務則有63%的公司淨利潤上升,此外電力、燃氣等公司淨利潤上升的佔比分別為60%和50%。

「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信用債餘額規模位於2000-10000億元這個範圍的行業有6個:交通運輸、建築裝飾、商業貿易、非銀金融、有色金屬和化工;

1)交通運輸行業中港口、航運、高速公路等細分行業表現較好,2019年業績預告中淨利潤上升的佔比均超過85%,而公交、鐵路運輸、機場、物流等細分行業表現相對較弱,2020年初以來疫情的蔓延使得交通運輸部分子行業受到了更為嚴重的衝擊,需密切關注;

2)建築裝飾行業表現較好的主要為房屋建設、專業工程、基礎建設等,而園林工程、裝修裝飾等子行業表現相對較弱;

3)商業貿易中商業物業經營以及貿易板塊表現相對較好,零售行業表現相對較弱。而年初以來隨著疫情發酵,傳統零售行業面臨巨大挑戰,受到疫情影響,不少百貨商場、購物中心暫停營業,超市由於其需求剛性仍在營業,但客流量亦有大幅下滑,影響其收入;

4)非銀金融中證券和保險行業表現較優,多元金融表現相對較弱;

5)有色金屬行業中預告淨利潤上升的公司佔比較高的是工業金屬中的鋁、鉛、鋅、銅相關產業以及黃金,銅、鋁供給依然偏緊,此外新能源需求拉動小金屬板塊;

6)化工行業受益於環保加碼下“大小分化”的行業格局,中小企業退出市場,訂單向龍頭企業集中,其中2019年年報業績預告中化學纖維、化學制品、石油化工、橡膠等子板塊表現較優,化學原料板塊表現相對較弱。

「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規模小於2000億元的行業較多,有14個:醫藥生物、汽車、建築材料、機械設備、食品飲料、通信、電子、計算機、國防軍工、傳媒、電氣設備、農林牧漁、輕工製造和家用電器。

1)醫藥生物行業業績整體表現良好,66%的上市公司預告2019年淨利潤上升,繼續受益於國內對醫藥行業政策紅利;

2)汽車行業中汽車服務、交運設備表現較優,2019年業績預告淨利潤上升的佔比分別為67%和83%,而汽車整車、零部件等子行業淨利潤上升的佔比僅為46%和47%;

3)建築材料行業中表現良好的主要是水泥企業;而輕工製造行業中表現良好主要是家用輕工、包裝企業。均受益於國內淘汰落後產能、限制過剩產能的環保政策,整體上利好建築材料行業、輕工製造行業中的龍頭企業;

4)電子、通信、計算機受益於我國當前消費升級,中高端消費品的需求加大。

2.2、淨利潤下調的上市公司

目前共有5個行業2019年業績預告中淨利潤上調的佔比低於50%,分別為紡織服裝、採掘、休閒服務、銀行和鋼鐵,其中採掘、銀行等兩個行業有部分公司未確定淨利潤變化的方向。

煤炭、鋼鐵行業基本面不佳。

作為週期行業的典型代表,煤炭、鋼鐵行業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基本面表現不佳,分別僅有24%、26%的公司預告淨利潤上升。鋼鐵產品價格經歷過2018年大幅上漲後,2019年開始下滑,Myspic指數在2019年全年呈現下降態勢,受價格下滑影響,23家披露業績預告的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有17家預告淨利潤下降。煤炭價格在2019年亦經歷了下滑,17家公佈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有12家披露淨利潤下滑。

「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紡織服裝、休閒服務行業淨利潤下滑。

紡織服裝行業中紡織製造板塊2019年業績表現較優,除毛紡外其餘細分領域淨利潤上升的佔比均超過50%,而服裝家紡板塊的業績表現不佳,尤其是休閒服裝、女裝和鞋帽,多數公司預告2019年淨利潤下滑。

「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休閒服務行業中,餐飲、旅遊、景點等板塊多數上市公司2019年淨利潤下滑,酒店、其他休閒服務表現相對較好。

而2020年初疫情的發酵使得休閒服務中餐飲、旅遊、景點、酒店等子板塊受到嚴重負面衝擊,政府採取居家隔離、延遲復工等舉措在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的同時,也加劇了上述行業公司的經營負擔。

「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3、國企與非國企淨利潤均下滑

2019年來,信用分化依然較為明顯,信用債違約仍在繼續。新增違約主體雖仍以民企為主,但也有小部分國企首次在債券市場發生違約,國企的信用基本面是否有所惡化?以上市公司2019業績預告披露的情況來看(此處我們以預告淨利潤下限計算平均淨利潤),國企的平均淨利潤為6.16億元,相較於2018年下滑了25%;非國企平均淨利潤則為0.84億元,同比下滑36%,

去槓桿背景下企業淨利潤均有所下滑,非國企下滑的幅度更大。另一方面來看,非國企平均淨利潤水平下滑幅度雖更大,但淨利潤上升的企業佔比有所提高,而國企淨利潤上升的企業佔比有所下滑。2019年非國企業績預告中,60.16%的企業預告淨利潤有所上升,比2018年提高了0.16個百分點;國企業績預告中,58.13%的企業預告淨利潤上升,比2018年下降了5.18個百分點。

「光大固收」从业绩预告观察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4、小結

隨著A股2019年報業績陸續預告,康得新、金貴銀業、新光控股等企業的大幅虧損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實際上,A股業績預告中喜報佔主導,2019年度預告業績較2018年度淨利潤上升的企業數佔比為60%,淨利潤下降的企業數量佔比39%,剩餘1%的企業未確定淨利潤盈虧。

行業基本面向好,部分行業分化。業績正向公司數量佔全行業比例超過50%的一共為22個行業:電氣設備、交通運輸、醫藥生物、電子、輕工製造、計算機、公用事業、機械設備、有色金屬、綜合、建築裝飾、食品飲料、國防軍工、房地產、農林牧漁、通信、化工、商業貿易、家用電器、傳媒和汽車。而紡織服裝、採掘、休閒服務、銀行和鋼鐵等5個行業多數公司預告2019年淨利潤下滑。

以上市公司2019業績預告披露的情況來看,國企的平均淨利潤為6.16億元,相較於2018年下滑了25%;非國企平均淨利潤則為0.84億元,同比下滑36%,去槓桿背景下企業淨利潤均有所下滑,非國企下滑的幅度更大。另一方面來看,非國企平均淨利潤水平下滑幅度雖更大,但淨利潤上升的企業佔比有所提高,而國企淨利潤上升的企業佔比有所下滑。

5、風險提示

主體經營業績不佳是債券發生違約的充分非必要條件,對於此類公司應密切跟蹤其後續發展及再融資能力;年報業績是定期跟蹤評級的重要參考,需關注業績大幅虧損對其信用評級造成的壓力;關注疫情發生對發債主體短期償債能力的考驗,現金流短缺、外部融資渠道受限的主體面臨的違約風險較高。

►利率債(張旭/李樞川)

“貨政再貸款+財政再貼息+貨政再降息”即日生效

1月呈量增質優,2月望合理增長

疫情會如何影響2月的金融數據?

數量降引導資金利率穩健迴歸,利率降引導LPR加快下行

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的首次聯袂

當前環境下看地方債——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四

大漲之後宜減倉利率債

論冠狀病毒與MLF降息的關係

LPR不降,MLF就得降?

如何科學地看待融資需求?

20個重要問題看清專項債——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三

近期貨幣政策的三大猜想—論本輪債市上漲的持續性

如何度量貨幣政策?——兼論降準的意義

中國特色貨幣政策道路上的三個里程碑

財政2020年如何提質增效?——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二

是時候討論下何時降準了

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看?2020年往何處?——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一

LPR不降是否還能實現“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11月信貸為何多增?--兼論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

MLF“量升價平”化解貨幣市場“短松長緊”—12月6日MLF操作點評

讀易綱行長《堅守幣值穩定目標 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一文的感觸

難言樂觀——對2019年10月工業利潤點評

《保險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與《理財新規》間的差異

辯證地看待通脹——讀《19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體會

MLF緩解了流動性的約束和“兩部門決策機制”所帶來的問題

如何看待LPR對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作用?

為何9月貸款利率不降反升?

辯證地看待通脹——讀《19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體會

地方債發行全掃描

三維度評價地方政府綜合實力

“殭屍企業”出清,關鍵是打破“休慼與共”!

從流動性傳導的角度理解較低準備金框架

“債務置換”有四種寫法,你知道麼?

上調準備金利率有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

隱性債務會不會被兜底?

債券違約後續跟蹤之破產重整的新變化

從政策演變看城投的發展脈絡

債券違約後續跟蹤之破產重整的新變化

房地產企業信用分析框架

當前時點如何看貴州城投債?

2019年城投平臺資產整合特點

刻不容緩!288個地級市政府債務全掃描

解碼同業業務的興衰更替

►可轉債(鄔亮/邵闖)

可轉債半月談(第1期):估值高於均值,擇券重視正股

可轉債估值水平圖解(2020-01-10)

光大固收

EBS固收是由光大證券張旭團隊運營的公眾號~非常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與我們交流觀點~

張旭(利率)13522568130

QQ:2624530660

鄔亮(轉債) 139 1042 9848

邵闖(轉債) 152 2189 2372

危瑋肖(信用) 188 1065 3183

李樞川(利率) 137 1673 6507

本訂閱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閱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閱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