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戴着原生家庭的镣铐,还有机会得到爱情吗?

张爱玲,一个写尽了爱情辛酸故事的作家。她的文字始终关注女性的情感、女性的生存、女性的处境,《倾城之恋》是其中的代表作。

《倾城之恋》:戴着原生家庭的镣铐,还有机会得到爱情吗?

《倾城之恋》,这个梦幻的名字下描述的并不是一段唯美的爱情,反倒是充满了各种倾轧算计,现实到令人寒颤。

白流苏,本是生在大户人家的小姐,姿色不凡,可惜父亲好赌,输的个倾家荡产。她又不幸遇人不淑,嫁的人也不值得托付,经常打她,不得已离婚,在娘家跟哥嫂生活,寄人篱下,看尽白眼。

范柳原,华侨商人的私生子,一直流落英国,后父亲去世,作为家族中唯一的儿子获得继承权,原配一脉自然对他敌意有加。见惯了世态炎凉的范柳原吃喝嫖赌样样都干,旁人都说他把女人看成脚底下的泥,可是他自己一直期待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情。

两个人偶然遇见,牵扯出一段纠葛的感情。小说的结尾,两人总算成婚,白流苏得到了她一直想要的婚姻的保证,但是在我看来,她却失掉了爱情,而这样的放弃是她自主选择的结果。

很多人读《倾城之恋》,认为白流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导致她并不独立的人格,然后得出女性只有独立自强,才能够获得幸福婚姻的结论。

然而这一结论是基于当代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婚姻观念,放在当下,这个结论立得住脚。可是把时间倒回到张爱玲描述《倾城之恋》故事发生的20世纪30-40年代,有多少女性能够拥有所谓不依附于家庭和婚姻的独立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尤其是大户人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姐。

所以,在我看来白流苏对婚姻和人性产生如此悲观的看法,把婚姻当作一种工具,不是不独立,而是被她的原生家庭禁锢的结果。她讨厌被利用,也深受其苦,但是她内心却又认同婚姻就是利用。这些都是原生家庭带给她的,她不过是带着原生家庭的镣铐在爱情里拼命地挣扎,最终还是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失掉了爱情。

《倾城之恋》:戴着原生家庭的镣铐,还有机会得到爱情吗?

电视剧《倾城之恋》白流苏

家人之间关系冷漠,人和人之间只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导致白流苏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爱

白流苏的四嫂是白家门里顶厉害的角色,因为四爷赌博,败光了家里的钱,被剥夺了管家的权力。虽然做不了主事,可四嫂机关算尽的嘴脸却丝毫没有收敛,不仅对流苏如此,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是如此。

最初,亲戚徐太太是张罗着把流苏的妹妹宝络说亲给范柳原的。四嫂得知范柳原家底丰厚,想着一旦攀上这门亲事,总是能够贴补点家用。她明明听闻范柳原无意娶亲,喜欢沾花惹草,却提议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不管不顾二十多岁的年龄差。

《倾城之恋》:戴着原生家庭的镣铐,还有机会得到爱情吗?

电视剧《倾城之恋》范柳原

在她的观念里,宝络作为白家一个庶出的女儿,自然不会跟家里人一条心。她嫁过去之后估计也不会跟家里再有什么往来,自然也不能从她身上获得什么好处。这样倒不如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将来总是可以利用的。

一个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尚且如此的人,对于一个离了婚,无处可去的小姑子怎么可能有丝毫情谊可言。

如果只是嫂子如此,流苏或许不会如此绝望,可如果连亲生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态度,这又该让流苏如何在家庭中生存。

当嫂子不断地对她冷嘲热讽,流苏只是想从母亲那里得到一点安慰,可是她的母亲竟不愿意说一句暖心的话;当流苏和范柳原分手无处可去的时候,她的母亲也是任凭周围的人恶意咒骂流苏,一声不吭。

如果说哥嫂的态度让流苏对家庭充满了愤怒,那母亲冷漠到骨子里的态度则使她彻底断绝了对家庭的念想。她知道,自己就是一个六亲无靠的人了,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她看透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冰冷的交易。她不相信人和人之间会有爱,当然也就不知道如何接受爱,甚至表达爱。所以,她对于范柳原的感情充满着算计和揣测,因为她深信人和人的感情就是如此。

这是一个机关算尽的家庭,它给流苏的观念上深深烙下了冷漠与利用的印记。当她看到感情里充满了利用,当她的生活被阴谋和企图包围,她便也理所应当地去利用别人,去从感情中获得利益。

家人之间只讲利益不讲亲情,让白流苏意识到只有财富才能够保证现世安稳

流苏离婚的时候,娘家也并没有极力反对,还允许她搬回娘家住,这在当时的背景下看起来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讲情面的家庭。可是当我们读到真实的原因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家并没有一点温暖可言。

她离婚回娘家的时候,应该也是带着一笔钱的,所以起初的日子里,她也能够勉强在家里生活,也许不至于受太大的气。可是当她的钱慢慢地被三哥、四哥一家投资、做股票赔光用光了,她在家里的处境也就越来越艰难了。

《倾城之恋》:戴着原生家庭的镣铐,还有机会得到爱情吗?

后来,家人听说流苏的前夫过世了,竟又都劝说她回去争夺家产,劝说不成,就口出恶言,将流苏贬的一文不值。

小说开始,我们是能够感受到流苏是极力在与家庭抗争,对于财富也不显得过于渴望,可是当她发现,没有钱的她任由别人作贱,而毫无还手的余地,她就开始追求财富的保障。因为她亲身感受到,没有了金钱,她毫无容身之地。

当范柳原出现的时候,流苏很清楚,她需要从他那里获得经济上的安全。只要能够保证她的生活,感情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

《倾城之恋》:戴着原生家庭的镣铐,还有机会得到爱情吗?

这是一个人情淡薄的家庭,维系家庭关系的只有金钱,能够生存下来的也只有金钱。曾经的流苏也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心机的姑娘,当她感受到了没有钱会生活的如此没有尊严的时候,她便只能相信这世间哪有感情可言,不过都是靠金钱维系的临时关系。流苏在用她能够掌握的方式,算计着感情,求得一个生存的机会。

家人之间虚与委蛇,满口礼义廉耻,背地里却只看利益,白流苏深受其害,却也慢慢地变成了她讨厌的这种人

流苏离婚后,家人都说她不守妇道,害的一家人抬不起头,尤其是四嫂,一口一个不害臊地羞辱着她。后来流苏去了香港,没有结果地又返回上海,家人知道后更是变本加厉,说什么“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是淫妇”之类的话。

当她第二次动身离开上海,再赴香港的时候,她与那个所谓的家彻底的恩断义绝。她是带着极大的痛苦和失望离开的。如果说,她之前的每次屈服都还有犹豫,这一次她走的十分决绝。她是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因为“家庭的压力是最痛苦的戏码“。

《倾城之恋》:戴着原生家庭的镣铐,还有机会得到爱情吗?

表面上看,家人这么做似乎是那个时代下大家族普遍的反应,觉得流苏的作为丢了颜面,背弃了他们常常挂在嘴上的仁义道德。可是当白流苏最终跟范柳原真的结婚,白公馆的人看到了,内心大多无比羡慕,嘴上也都客气的不得了。

最反转的竟然是那个把离婚当作女人最大耻辱的四嫂,在看到流苏离婚后再嫁范柳原,竟然决定跟没有本事的四爷离婚了,自己也想去撞撞运气,挣个好前景。

这是一个荒诞可笑的家庭,嘴上全是礼义廉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背地里全都是自私自利地与现实媾和妥协。或许流苏也曾经是个幻想爱情的浪漫主义者,只是在这样的家庭里,浪漫和单纯没有生存之地,只有把自己变得现实,才能够在现实中生存。

所以,白流苏在与范柳原的感情中一直就是若即若离的,从未诉说衷肠,也从未吐露心意。反倒是经常想自己就是利用这段关系求一个安稳的,可以依附的归宿罢了。

《倾城之恋》:戴着原生家庭的镣铐,还有机会得到爱情吗?

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害不仅体现在让她感受到世态炎凉,更深刻地影响在于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财富权势的观念。她深受其害,却也在慢慢地变成她最讨厌的那种人,接受了她最嗤之以鼻的观念。

白流苏是孤独的,虽然她在现实的世界里知道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也信奉并且维护这样的关系,可是在内心身处,她总觉得自己还是应该保有自己的坚持,只是她的这个观念不够坚定,抵不过家庭带给她的影响。

张爱玲最后还是仁慈的,给了白流苏一个相对来说最好的结局。

因为战争的原因,两个孤独的人发现除了对方已经无人可以依靠,与其在这个世界孤苦伶仃,还不如两个人抱团取暖。残酷的现实反而让流苏有勇气去对抗自己的过往,犹如以毒攻毒一般,一个城市的崩塌成全了两个人的爱情。

《倾城之恋》:戴着原生家庭的镣铐,还有机会得到爱情吗?

白流苏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婚姻的名分,经济的依靠,可是她究竟是否得到了范柳原的真心呢?我们不得而知,白流苏似乎也并不十分在意。

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张爱玲曾经评价过自己的这部得意之作,她说,“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结语: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甚至难以摆脱。我们的亲密关系往往会折射出原生家庭的影响。可是,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过往,包括原生的家庭,曾经的爱人或者自己的旧有观念,因为当你爱着你面前的这个人的时候,你们俩应该一起拥抱的是现在和未来。

就像范柳原曾经对白流苏说的,“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拿你当成什么样子的人看待”。你带着什么样的观念和认知走进婚姻里,你得到的可能就是你相信的。

你相信美好,就可能真的收获美好;你相信利用,你就可能真的被利用。

——END——

作者:潇瑶Cathy,用文字记录成长故事,传递温暖的力量。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收藏和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